书城都市放生海龟
2854900000037

第37章 两桶水的前传

看得出,梅春喜欢并执着学习毛山方言。如“精”,他还多举了一些例子。如“你精,我那精呢!”意思是你有智慧,我更有智慧。这里的“那”有更加的意思。再如“****”,开始以为是吃得很精致,没想到是有智慧的意思。而非常有智慧,极其有智慧,大家猜一下怎么讲吗?

“非常****。”不对。

“十分****。”也不对。

只是加一个字而已。

“很****。”不对。

是“吃**”,且读时,前一个“吃”字是降调,后一个“吃”字是升调。

是时候讲一下“危险期”了。起因大概是有一次梅春不满白老师的说教,换个话题问白老师:“你老公多少岁了。”

“50岁了。”

“哦,危险期过了。”

听着梅春的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的讲述,现在该讲讲前因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先讲一下前传吧。

毛山中学没有接上自来水,但仍装自来水管。水管接山上的雨水和泉水。雨季来时,水管则有水,一般是半夜的水量较大。水的含沙量较高,肉眼就可见到细沙。这水,全校人都在使用。即便是雨季,也很快用完。除非假日大部分老师回市内和学生回家,才能多点时间使用这水。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去井里取水。

毛山中学本来有两口井。两口井的距离不超过20米。早些年时,约10年前吧,梅春支教时的10年前,到旱季时,附近村民会来毛山中学取水。因为,毛山中学的地势较低,井常年都有水。后来,多处都有压水井,少有人到毛山中学取水。另一口井多余了,到梅春他们去时,多余的井的井水已发臭,被树叶等杂物填住。常用的井离梅春的居住地却有百米多远。废井约三米远外有棵荔枝树,这是原著民老师二十年前种的。正因为这颗荔枝树的缘故,害得梅春不敢吃有异味的蔬菜。梅春曾解释原因,待荔枝结果时,原著民老师喷洒过农药。装农药的器皿,梅春闻过,药味很大,在三米开外,就可闻到。这药味与在省城吃过的某些蔬菜时闻到的气味极其相似。而梅春之前吃菜,常吃菜心,菜心的气味最大。没想到,梅春享受过与吃荔枝的虫子一样的待遇。怪不得,常有新闻报道蔬菜常被检测出农药超标。

要取水,每个人都要学一门技术——用水桶捞水。水桶系着一根绳,就可捞水。一次捞满水,挺难的,有的初学者一次才捞五分之一。花大力气,未必捞得满。有时大力气或绳子系得不牢,将使水桶脱掉,缓慢地沉入井底。常有水桶沉到井底。一次翻修井沿时,把井水抽干,能白白地捡到十来个桶。其中有一个白色的打水桶是白老师掉下去的。

对于有洁癖的白老师讲,无水的日子很难受。一天的用水量大概是平常人的4-5倍。来了没两周,白老师带来了一只白色的圆柱形的大水桶。这大白桶多少升呢?

教育局给每个支教老师发了一个小水桶,这小水桶约20升。听梅春讲,大白桶能装五桶半的水,估算一下,这大水桶大概110升。

110升的大白桶过了一天,有些沉淀物析出。李老师担心沉淀物对人体有害,自此反对用大桶的水做饭。白老师坚持她的水桶没有问题。李老师做了一个对照实验。大桶与小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小桶没沉淀物析出,排除了水的问题。

李老师做菜挺积极的,大都在早上10点左右做好饭。因为要在12点左右做饭,做饭的人多了,分到的电压不够,电磁炉的火力小了些,算不准火候;另一方面,延长了做饭的时间。

梅春支持李老师的做法,一到在做饭时间老提水,做饭时间的水没了,就去提,保障水源富足,坚决不舀大白桶的水。有次才早上10点多,梅春趁学生计算机课下课,抓紧时间在电脑房玩一会游戏,却被李老师亲自叫出提水。白老师见不用她的桶,而梅春在一旁无声地帮腔,暗暗火生。(火生,毛山方言,发火。)以致有次质问梅春,不用她的桶,什么意思啊!

李老师年纪较大,提水有些困难,毕竟岁月不饶人,每次只提一点水,约4升左右。也许,是不想占他人便宜的缘故。劝说原单位的领导捐了两个圆柱形的储水罐。这储水罐也许是内径最大的那款,储水量应是常见的储水罐的两倍。单这俩储水罐,听说就花了500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