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35

第35章 周遭的世界(11)

到了如此纷繁的现代世界,各种价值观交叉的时候,许多事情便很难在大范围内合理了,每一件事大多都能吸引一部分人,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就有些难以忍受了,那些本身创造那些文学、音乐的人,他们的作品在一些人看来很有用处,可以让他们领悟到一些东西,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则没有价值,甚至那些比较高深的哲学书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精神家园,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天方夜谭,还不如一些嘈杂的流行歌曲能给自己一些人生领悟。我们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但是对于某些事实我们却没有兴趣去了解。但就因为这样,我们做出的许多判断都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许多从西方那边传过来的价值观其实建立的基础是在他们国家,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就又不一样了,比如民主的模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牛顿力学曾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的思想名著的形成借助了牛顿力学中的基本思想,人们从牛顿力学中了解到影响是相互的,若不对一个事物施加影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的基本道理其实不仅仅在力学中适用,这是一个应用及其普遍的真理,到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后来牛顿力学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统一了,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的一部分,再到后来,爱因斯塔的相对论又成了量子力学的一部分,有时候会碰到父母很讨厌的在旁边说哪个同事的孩子考试成绩特别好,但是自己也有一个方面特别突出,且是特别拔尖的,

随着世界交流的成本降低,我们接收到的来自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其实也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合理,时空变化,具体情形自然就变了,而正在欣赏的有一定程度艺术感知力的人也不会刻意的去实践那些作品中传达来的好的价值观,因为跟自己想要的现实脱离有点远了,他也感觉不到那些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价值观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在之后的实践中依然还是凭着自己的意志和现实基础行事,只能说作品里面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对于那些能鉴赏一部分的人来说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一定程度的经济状况是一切高级价值观的基础。而那些创作者在创造作品的时候的最初的目的很难确认考虑到了这一点,或者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是他自己也无能为力创作出既让受众们感到有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受众感受到真善美并愿意实践的作品,实际上我们面临的现实极其无奈,在有趣和教育方面极难两全。

我们的现实

这个社会的现实到底是什么,我们当然不可能了解,其实没有人可以了解,即便是国家领导人也不行,他们只能够看到国民的总体的情形,看到那些对于对于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一些方面的变化,比如最新的科技成果,看到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看到最新的关于学术思想上最前沿的消息,看到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最新状况,看到其他国家在世界博弈过程中各自的位置和立场,留意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与世界其他国家博弈(这后面有一大堆的精英和相关智库提供智力支持)。他会在一些方面对一些改善方案做出审核,但是这些方案的改变是针对大众而不是个人,他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工作是针对大众而不可能是个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还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达成所愿,,收获成就感和想要的物质享受。

当我们说到现实的时候,其实有两个巨大的方向,一个是我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遇,另一个则是我们今天所处情形的由来和在整个世界所处的现状,那是关于我们具体日常所见情形背后的原理,是指我们今天的所有知识,哲学、心理学、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每一天的新闻等一切的跟这个世界相关联的情形。我们这里先说构成我们的现实的前面一种具体情形,即我们的日常所见。我们日常公路、汽车、电视机,它们也许极其普遍,普遍到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把它们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东西,甚至成为背景,但正是因为我们把它们当做了理所当然的东西,所以显得重要,我们已经不能想象若是我们的生活离开了手机、电脑、电视机、冰箱、地铁、火车会是什么情形。它们在无形之中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它们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习惯以至于我们的注意力都不自觉的越过了它们,就如同我们的眼光越过了自己的父母去追求其他的事物,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了不言而喻因此而特别重要的东西。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之所以习以为常并且不再注意它们,只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进入了一个特别极端的领域,我们已经被自己所遇到眼前的事情侵占了全部的注意力,以至于根本就不想看见周遭的事情以及以及背后的更加全面的情形。但实际上,我们的做法往往背道而驰,大多数时候,正是因为我们过于盯着一个我们最在意的地方而忽略了跟那个最在意的地方的相关联的其他方面,所以我们其实并不能得到快乐。

我们的更加全面的情形是什么呢,应该是我们的历史和这个世界的现状,这样的信息并不对我们的现实构成直接的影响,却会在更深层的认知上决定我们应对世界的方式,进而决定我们对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