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33

第33章 周遭的世界(9)

处于一种主动或者被动的想法,我们都在追求快乐和自身所属团体的利益,通过追求团体的或者自己的利益来让我们过得更好,有时候,我们所属团体的利益其实是跟我们自身的利益相符合的。比如,在个人方面,我们见到有新的产品问世,有人用了以后觉得很好,自己考虑了一下,发现自己也可以拥有那个产品,比如买跑步机,买新款的苹果手机。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发现另一个公司的某种做法很好,并且那种做法不涉及损害到自己的利益,我们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把那个同样有利于自己公司的做法移植过来,于是我们就向那个公司学习,比如说营销手段、鼓励员工的方式。

当然,那些具体的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的时候自己做主就行,涉及到有利于家庭的事情通常需要跟家人商量一下,他们不同意的话办下来就有可能导致家庭的某种程度的不和谐,有利于公司的事情,我们能做主的只有自己所做的份内的工作。若是自己感觉很不错的涉及到更高权限的事情,我们最多只能提一个建议而已,而自己所提的那个建议很有可能已经是高层已经实施了的——他们所处的位置比我们看得更远。无论是在公司还是一些其他的我们工作的地方,我们的行为都不是那么自由,即便是在家庭里面,我们的位置会限制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对于别人的影响是如此明显,他们也能很容易的对我们的行为造成影响,在我们工作的地方和我们的家庭,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很负责任,我们会立刻反应出我们所做的事情与团体内其他人的具体的利益关系,并且因为做错事情而承担责任。

但是我们仍然会在自己能做主的一些地方为自己或者所属的团体争取利益,并且因为我们除了在必要的工作和必要的生活中耗费的精力跟我们所有的精力比起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会有很多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有些是出于利己的心理,有些则纯粹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的另外一些事情引起的情绪破坏了内心的平衡,所以要在当前的一些事情上面做一些对于当前的事情的主题没有太大影响的事情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情形其实就夹杂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说在集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跟商家讨价还价是出于利己的心理,我们用语言攻击一个善良的人的时候可能是我们在其他地方受到打压或者我们原本就很坏,我们在漂亮的店员那边买东西的时候调戏一下她,对微博上关注的人的一些意见进行人身攻击。

我们的精力并不会让我们伤害另外一些人,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有深刻影响的首先是家庭,我们爱护自己的家庭,并且对于家庭成员的容忍度很高,他们的一些伤害到自己的行为会经常得到我们的原谅。我们对于周围的熟人容忍度也很高,也都知道尊重是相互的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对于公司同事的容忍度是很明显的,实际上我们之间也不会做伤害人的事情,或许会在公平竞争中打败我们,但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面不会对于我们造成实质性伤害,但是言语间那些令人不舒服的软的话语攻击还是会有的,那是出于人的不同的立场自然发生的事情,那种交流中的不协调通常是处在众人可容忍的限度之内,之所以感受到攻击,可能是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相对于众人来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引起了对方作恶心理,又或者是对方不够明智,但是像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成就也注定有限,再有可能就是自己过于敏感了,把一些别人善意的话给曲解了。长远角度来说,在公司伤害别人这种情形也很难给那位施虐人任何好处,只能说明那位施虐人不够明智。

实际上,除了家庭成员、在周围的人、公司的人等跟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我们对于他们非常友好,并且容忍度很高,即便是陌生人,我们对于他们也很友好。

但是在信息汇聚而自身不在其中的场景下,我们对于周围事物的容忍就没有那么大的,因为在那样的场景下面,我们不用夫责任,而恰好是在那些地方,我们会看到一些从宏观上看比较有意义的信息,因为正是因为那些东西有意义,所以才能聚集那么多人,它们可能是关于经济、娱乐、政治等一些跟公众有关系但是公众有没有合理的渠道去完全了解的事情。公众们对于这样的信息总有一些基于自己的立场的理解。对于一些明星在媒体上的露脸,若是喜欢的就比较宽容,若是不喜欢的就有各种恶意的攻击、冷嘲热讽,对于一些不合意的一些行业的消息,在评价的时候,失去了客观,反而过分的表达个人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的情绪甚至构成人身攻击,但实际上,许多被攻击的人并不是造成当前讨论的行业事实的真正的元凶,被攻击的人也不过是看客而已,发表不同的意见自然是应该得到赞赏的,并不应该招致对立观点的人的语言暴力。这种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其实就是环境的原因,因为人在上网的时候太自由,自由到不用关注任何人任何事情,在上网的时候没有任何事物会干涉我们,一个真实的或者被外界影响的一个自我就出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小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了,就到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面寻找安慰,比如在妈妈面前哭,同样,在网络环境下,被社会影响的人自己的情形,委屈、伤心、得意等等,值得一说的是,他在网络上的表现并不直接是自己真实的样子,是一种被社会影响之后的内心的反弹,比如刚刚受欺负的人在网上可能会骂人以发泄怒气,也有可能在平和的指出问题,刚刚很得意的人可能很平和的在跟网友互动,这其实是没有固定规律的,若要推理出结果,需要复杂得多的信息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