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臣名儒家训
2833400000101

第101章 颜之推家训(1)

【撰主简介】

颜之推(53l-591),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曾任南梁散骑侍郎、北齐黄门侍郎、北周御史上士、隋学士等。着有文集三十卷,《颜氏家训》二十篇。以《家训》最有名,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子弟如何立身处世,调整家庭内部关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整肃家风为齐家之本

【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1],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以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斅[2],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3]。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4];止凡人之斗阋[5],则尧舜之道[6],不如寡妻之诲谕[7]。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8],犹贤于傅婢寡妻耳[9]。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10],便蒙诲诱,每从两兄,晓夕温清[11],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12],若朝严君焉[13],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14],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15],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16],微爱属文,颇为凡人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17],习若自然,卒难洗荡[18]。二十以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范耳[19]。

——节录自《颜氏家训》

【注释】

[1]诚孝:即忠孝。隋人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改忠为“诚”。

[2]斅(xi伽o):同“效”。

[3]提撕:提其耳而训之。

[4]傅婢:侍婢。

[5]斗阋:争吵,争斗。

[6]尧舜:均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7]寡妻:嫡妻。

[8]汝曹:你们。

[9]犹:还。耳:罢了。

[10]龆龀(ti佗och侉n):指童年。

[11]温清:冬温而夏清,冬天关心其御寒,夏天关心其纳凉。

[12]锵锵翼翼:毕恭毕敬的样子。

[13]若:如;好像。朝:朝拜;朝见。

[14]荼蓼:苦菜,喻指丧失父母。

[15]鞠养:抚养;养育。

[16]《礼》:指〈礼记》。《传》:指《左传》。均为古代儒家典籍。

[17]砥砺:磨练。

[18]洗荡:清除。

[19]范:行为准则。

【译文】

圣贤的书,教育人们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做到言语谨慎,行为检点,立身扬名,内容已十分详备。魏晋以来,人们所写的各种着作,内容重复,相互模仿和抄袭,很像屋下建屋,床上架床。我今天之所以再写这本书,并不是想要示于天下,而是要整肃家风,并以此提醒子孙注意。同样的话要让人们相信,人们最相信的是与他亲近的人;同样的命令要让人们照办,人们最愿意听从他所佩服的人。要制止小孩们喧哗吵闹,老师的训诫还不如侍婢的呼唤效果好;制止一般人的争斗,讲尧舜那些贤明君主如何如何的大道理还不如妻子的规劝作用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你们所接受,我的话总比侍婢和妻子要高明一点吧。

我们家的家风家教,从来就是很严格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常常跟着两个哥哥早晚向父母问候请安,走路规规矩矩,神色安定严肃,动作小心翼翼,就像朝见严厉的君主一样。父母对我们好言劝导,问我们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指出我们的不足,表扬我们的优点,态度十分恳切。年纪才过九岁,我就不幸丧失了父母,家道离散,百余口人的大家庭变得冷冷清清。是仁慈的兄长抚养了我,他们尝尽了艰辛。但他们对我只有慈爱而没有威严,不能对我进行严格的教育。尽管我也读过《礼记》和《左传》这类儒家典籍,也喜欢作文章,然而因受周围那些平庸的人的影响和感染,放纵自己的性情,说话不知轻重,也不注意修饰仪容。到了十八九岁,才稍稍知道磨炼自己的品行,但长期形成的坏习惯,要一时清除则是很难的事情。二十岁以后,大的过失才很少发生,经常做到心与口相斗,性与情相争,夜里发现早上说错了话,今天后悔昨天做错了事。可怜自己从小失去了父母的教诲,才弄成了这个样子。追想起自己过去的人生道路,真有刻骨铭心之痛,不是像读古书上的教训那样,过目即忘的。所以我留下这二十篇家训文字,作为你们后人的行为准则。

【评析】

这篇序言揭明了《颜氏家训》的宗旨,阐明了撰写该书的由来、目的,希望子孙后代谨守不移。字字句句可谓用心恳切,读之倍感亲切。

对子女不能过于溺爱

【原文】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1],恣其所欲。宜诫翻奖[2],应诃反笑[3]。至有知识,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4],终为败德[5]。孔子云[6]:“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7]!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8]。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9]?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10]?诚不得已也[11]。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12],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13],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14],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15]。年登婚宦[16],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17]。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18];骨肉之爱,不可以简[19]。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20],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21],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22],《礼》有嫌疑之戒[23],《书》有悖乱之事[24],《春秋》有邪辟之讥[25],《易》有备物之象[26]: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27],自古至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28]。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其叔之死[29],母实为之;赵王之戮[30],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31],袁绍之地裂兵亡[32],可为灵龟明鉴也[33]。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34]:“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35],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36]。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节录自《颜氏家训》

【注释】

[1]运为:言行。

[2]宜诫翻奖:应告诫的反而奖励。

[3]应诃反笑:应斥责的反而赞赏。

[4]逮:达到;及。

[5]败德:道德败坏。

[6]孔子: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7]诚哉斯语:这话很正确。

[8]楚挞:拷打。

[9]针艾:针灸。

[10]苛虐:苛刻虐待。

[11]诚:确实;的确。

[12]王大司马:南北朝梁人,名僧辩。侯景反,以大都督从湘东王萧绎讨景,累功加太尉。太尉原是西汉后期的大司马,故此处称王僧辩为王大司马。

[13]梁元帝:指南北朝时梁朝元帝萧绎。

[14]教义:此处指教育方法。

[15]冀:希望;凭借。

[16]婚宦:结婚、做官。

[17]抽肠衅鼓:抽出肠子,以血涂鼓。

[18]狎:亲昵。

[19]简:简慢。

[20]异宫:不同室居住。

[21]衾(q侃n):大被。箧(qi侉):箱。大曰箱,小曰箧。

[22]《诗》:《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

[23]《礼》:《仪礼》,“三礼”之一。

[24]《书》:《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25]《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26]《易》:《周易》,儒家经典之一。

[27]罕:希少;少见。

[28]顽鲁者:钝拙愚笨的人。矜怜:怜惜。

[29]共叔:即共叔段。

[30]赵王:即赵王如意。

[31]刘表:东汉末年人,汉献帝时任荆州刺史,后据有今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割据势力之一。刘表病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

[32]袁绍:东汉末年人。袁绍割据河北,破公孙瓒。后与曹操大战于官渡,兵败,病发作而死。

[33]灵龟:有灵应的龟兆。

[34]尝:曾;曾经。

[35]伏事:服侍。

[36]吾时俯而不答:我当时低着头没有回答。

【译文】

我看到世间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而一味溺爱,常常不以为然。

不论饮食言行,放纵他们的欲望。本来应该告诫的反而给予奖励,本来应该斥责的反而加以赞赏。等到孩子长到知事识理的年龄时,就以为应该这样。直到骄横傲慢已经成为习惯,再来制止,即使把他打死,也没有什么威力了,忿怒渐渐增长而怨恨也会随之增加。待到长大成人,终于还是道德败坏。孔子说过:“年幼时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一般;长期形成的习惯,好像本来就如此。”就是这个道理。俗话也说过:“教育媳妇要从刚过门时就开始,教育子女要从婴儿时就开始。”这话很正确!

凡是不善于教育子女的人,也不是想让子女作恶犯罪,他们只是大声怒斥子女伤其脸面,而不忍鞭打子女伤其肌肤,这是不对的。拿疾病来打个比喻,哪有不用汤药、针灸就能治好病的?再说那些勤于督促教育子女的人,难道是愿意苛刻虐待亲生骨肉的吗?实在是不得不这样。

王僧辩的母亲魏氏夫人,秉性很严正。王僧辩在湓城时,是统帅三千人的将领,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稍不如意,还要挨打,因而他能够建立功勋。与之相反,梁元帝萧绎时,有个学士十分聪敏且颇有才华,为父亲所宠爱,但他父亲不懂教育方法。一句话说得好,就到处传播、终年夸耀;做错了一件事,却百般掩饰,希望他自己改正。成年成婚、为官以后,一天比一天更加暴虐傲慢,终于因说话不慎,得罪了周逖,被周逖杀害,并被抽出肠子、以血涂鼓。

父子之间要严肃,不可过于亲昵;疼爱骨肉,不可过于简慢。简慢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于亲昵就会产生怠慢而得不到尊重。由命士以上,父子不同室居住,就是使其不过于亲昵的方法。儿子为父母搔痒抑痛,收拾床铺,就是使其不致于怠慢的教育方法。有人问道:“陈亢听到君子疏远他的子女,感到高兴,怎么解释呢?”回答说:“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君子不亲自教其子的。《诗经》里有讽刺的词句,《仪礼》中有避嫌的告诫,《尚书》中记有荒谬违礼之事,《春秋》中有对不正当行为的讥讽,《易经》中有备物致用的象征。这些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通言的,所以就‘不亲自讲授’了。”

世人对子女的爱,也很少能做到均平的。从古到今,这方面的弊病太多了。子女贤德聪明的固然应该赏识爱护,就是钝拙愚笨也应当怜惜。偏爱娇宠子女的人,主观上是想厚爱他,其实是害了他。比如共叔段之死,实际上就是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的被害,实际上也是他父亲造成的;刘表宗族的覆灭,袁绍地失兵败,都可作为镜子。

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会写书信奏疏,又教他学鲜卑语和弹琵琶,刚刚有些通晓,靠这个本事去服侍公卿,没有不受到宠爱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啊!”我当时低着头没有回答。真是奇怪!这个士大夫竟这样去教育儿子!如果靠这个路子能当上卿相,我也不愿你们去干这种事!

【评析】

颜之推在这篇家训中告诫人们:做父母的要对子女加强教育,不能“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做父母的必须懂得“教育子女要从婴儿时开始”

的道理;做父母的必须认识到,从严要求儿女就可能使他们长大后建功立业,过于宠爱儿女就会使他们成年后变得更加暴虐傲慢;做父母的必须明白,对儿女不应有所偏爱,贤德聪明的要赏识爱护,钝拙愚笨的也应当怜惜;做父母的还必须注意,一定要教育子女通过求学求知的正当途径而不是靠邪门歪道走上仕途。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的教子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兄弟之间应有至亲至爱之情

【原文】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1],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2],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3],不可不笃[4]。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5]。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6],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7],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8],不能不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败。娣姒之比兄弟[9],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唯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10],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11]。譬犹居室,一穴则窒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12];群从疏薄,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13],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不能少也。人或将数十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14]。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沛国刘琎尝与兄连栋隔壁[15],呼数声不应,良久方答。怪问之,乃云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江陵王玄绍[16],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爱友,所得甘旨新异[17],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18],相见如不足者。及西台陷没[19],玄绍以形体魁悟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20]。

——节录自《颜氏家训》

【注释】

[1]夫:助词,用在一句话的开始。

[2]九族:指自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孙的亲属。

[3]人伦: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

[4]笃:忠实;看重。

[5]分形连气:比喻兄弟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6]襟:衣服的前幅。裾:衣袖。

[7]业:古时用于书写的木片。连业:共用书籍。

[8]悖:违背道理;违反;相反。

[9]娣姒(s佻):妯娌,长者为姒,幼者为娣。

[10]殁(m侔):死,也作“没”。

[11]弭(m佾):平息;消灭。

[12]群从:同族之人。

[13]踖(j侏):践踏。

[14]伫(zh俅):伫立。

[15]沛国:指南朝沛郡相(今安徽濉溪)。刘琎:南朝齐儒学者刘的弟弟。

[16]江陵:古县名,属湖北省。春秋楚郢都。

[17]甘旨:美味的食物。

[18]孜孜(z侃z侃):勤勉。

[19]西台:即江陵。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杀梁元帝。

[20]命:命运。并命,即同生死之意。

【译文】

有了人类而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而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而后才有兄弟。所谓一家之亲,就是这三种情况。从这种关系追溯到九族,都起源于这三种情况。所以这在人的各种关系中是最重要的,感情不可以不深厚。

兄弟,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人。他们幼小的时候都依附在父母的身边,大家都同在一个几案上吃饭,衣服传递着穿,读书时用同一本书籍,旅行也去同一个地方,即使兄弟之间意见行为相违背,也不会不互相友爱。成年以后,各人有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即使是很重感情的人,对兄弟的感情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妯娌与兄弟比起来,关系要疏远得多,由关系疏远的人来控制关系亲厚的人的感情,就像方形的容器加圆形的盖一样,必定不能相契合。只有友爱之情特别深厚的人,不受别人影响的人才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