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2799600000014

第14章 数学巧对(2)

年是我国全面深入改革开放,各项建设蒸蒸日上的年代。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诸种因素中,人的因素第一。在不违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借以加快改造世界的步伐。此联初稿原为”年逢重九山河壮/岁遇双元日月新“,几经琢磨,改”逢“、”遇“为”开“、”启“。上下联各一字之改,使意境陡然升华。一”开“一”启“,化被动为主动,化旁观为参与,不仅展示了现在,而且预示着未来,祝愿祖国山河更壮,日月更新。

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新月半亭风这是苏州名园沧浪亭的一副楹联,作者不详。

此联采用绘画的”白描“手法,巧借四个数词和四个量词,不加一个动词或衬字,就将”红莲“、碧”水“和”新月“、清”风“组成一副意境幽美的风景画。读之如身临其境,顿觉清风拂面,荷香扑鼻,令人陶醉。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据说,这是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与茶亭老板邂逅而成的一副趣联。

有一天,郁达夫偕夫人去游杭州西湖,午间于茶亭小憩。吃过了茶点,郁达夫起身站立茶亭门外的石台阶上,欣赏着湖光山色。仰望三面云山,俯瞰一湖碧水,不禁随口吟出:”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话音未落,只听茶亭老板高声唱道:”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达夫一听,这与自己所吟,恰好构成一对。转脸向夫人点头示意,二人会心大笑;茶亭老板却手摸着脑门,如入五里雾中。

原来,当郁达夫起身出门赏景之际,夫人即招呼茶亭老板过来结账,于是才出现了这有趣的一幕。

郁达夫随口吟咏的是钱塘景物:”三竺“,指杭州灵隐寺南面山中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院;”六桥“,杭州名胜,”六桥烟柳“位列钱塘十景之首;”九溪“,指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九个山坞的细流汇聚而成的溪水,此水经徐村注入钱塘江;”十八涧“,起源龙井山,汇合诗人屿、孙文泷、鸡冠泷等许多细流而成山涧。茶亭老板高声报道的是食品、饮料和价钱:”一茶“,即一壶香茶;”四碟“,指四碟子点心;”二粉“,盖指两份粉线之类的食品;”五千文“,是以上这些饮食的价钱。郁达夫随口吟咏,无意征联;茶亭老板及时报账,无心应对。但两两相对,却成了一副巧妙的趣联。俗语云”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林“,此之谓也。

二女二男,合成三个子半赊半现,共算百年春传说某公两子两女,皆已婚配。其50寿辰之际,友人送来了上面这副贺联。

这是一副别具一格的贺寿对联。上联借俗语”一个女婿半个儿“之意,说两个女婿加两个儿子,正好”合成三个子“。

下联用生意人的口气说,应当收回的赊欠(喻指还应度过而尚未度过的年数),加上已经到手的现钱(借言现在的岁数),恰巧”共算百年春“。上联计丁口,预言人丁兴旺;下联算岁数,祝愿福寿百年。

用数学方法撰写寿联,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可见作者匠心独运,笔力非凡。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这是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徐渭与友人属对的一副妙联。

徐渭(1521—1593),浙江绍兴人,自幼聪敏好学,能诗善对。有一年秋天,他同几位学子一道去省城杭州应试。面对矗立钱塘江畔的六合宝塔,益觉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一位年长的学友即兴吟道:”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遂以此为出句,请大家对句。众学子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只见个头最小的徐渭伸出手掌向上一举说:”我对上了!“众学子惊喜地说:”快点对上来!“徐渭复举掌说:”我已经对上了。“学友们又问:”你光说对上了,对文是什么?“徐渭再次举起手掌,放声吟道:”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巧对!“”妙联!“众学子齐声夸奖,赞叹不已。

对句表现了徐渭的聪明才智和远大抱负。然而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学子,却屡应乡试不第,连个举人也没考上,虽一度做过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但最终没能成为政治家。中年以后习画,成就斐然,开写意花卉之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成为一代颇有影响的艺术家。

花甲重开,再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副著名的巧趣对联。相传,清高宗乾隆皇帝75岁寿辰时,举行了盛大的”千叟宴“。赴宴的老人中,有个141岁的”老寿星“。乾隆帝见了十分高兴,灵机一动,吟出一比上联:”花甲重开,再加三七岁月。“命臣僚应对下联。在场的大臣多不能对,大学士纪晓岚略加思考,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得到大家一致赞赏。

此联妙在巧用数学算式上,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数学联“。

古以干支纪年,岁序从”甲子“算起,60年为一周期,60岁日”花甲之年“。上联”花甲重开“,即6060=120;”再加三七岁月“,3×7=21;即12021=141岁。

俗语”人活七十古来稀“,称70岁日”古稀之年“。下联”古稀双庆“,即7070=140;”更多一度春秋“,一度春秋为一年,1401,也是141岁。

这副趣联的第二分句,上联有的写作”外加三七岁月“或”另加三七岁月“;下联有的写作”内多一度春秋“、”又多一个春秋“、”再多一个春秋“等等,大同小异,相差无几。

严格说来,这副对联是有缺陷的。首先是内容”合掌“,上下联同是用数学方法计算一位”老寿星“的年纪,虽算法略有不同,但答案都是141岁。其次是部分词语对仗欠工,上联”三七岁月“的”三七“为联合结构,下联”一度春秋“的”一度“为偏正结构。虽不掩玉,毕竟瑕疵。

七鸭湫塘,数数三双多一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又十分相传,这是明朝宰相叶向高和新科状元翁正春属对的一副数字联。

有一天,二人公余闲暇去京郊散步。经过一座池塘,见七只鸭子洑游于水,叶宰相即兴吟咏:”七鸭洑塘,数数三双多一只。“遂以此为上联,请新科状元对下联。翁正春放眼水塘,正凝眸忖思间,忽然一条尺把长的鱼儿跃出水面,于是灵感顿生,脱口对出了下联:”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又十分。“叶宰相听了,连声夸妙。

此联同前面的”千叟宴“联一样,妙在巧用数学算式上。

上联数鸭,算式为:3×21=7只。下联量鱼,算式为:9寸10分=1尺。上联”七鸭“为精数,下联”尺鱼“为约数(估约之数)。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堪称巧妙。

这副双句联的前分句,上联有的写作”七鸭洑水“,造成”鸭“(入声)、”水“二字同仄,音步失替;有的写作”七鸭袱江“,平仄虽合,但觉有”小题大做“之嫌。下联有的写作”尺蛇入谷“,有的写作”尺蛇出洞“,虽皆与声律无碍,但觉形象欠佳,不如”尺鱼跃水“活泼可爱。

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方桥这是一副广泛流传的数字趣联,作者无考。

此联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妙在巧嵌数字的顺序,上联从大到小,嵌进”万“、”千“、”百“”十“;下联从小到大,嵌进”一“、”二“、”三“、”四“。而且嵌得贴切自然,毫不牵强。全联八个数字,借助”造成“、”摇过“两个动补式动词,构成一幅美妙的乡村风情画。

这副对联的第二分句,有的将”百日“写作”百匠“,”十字庙“写作”十佛寺“,”四方桥“写作”四仙桥“,还有的写作”四通桥“或”八仙桥“。想是此联在流传过程中,各依当地的实际改写而成。以上各式大同小异,都与声律无碍。惟《湖南名胜楹联》所载湘潭八仙桥联,将下联前分句”一舟二橹“写作”一舟二桨“。”桨“与”橹“虽然都是划船工具,但两者的声调不同,”桨“字读平声,与上联”砖“字失对,与本句”舟“字失替。不知是记录、整理,还是编排、校对之误。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这是1986年中国楹联学会应邀为北京保温瓶厂撰写的一幅广告对联,由马萧萧、顾平旦、常江、曾保泉四人合作。

像普通的广告词一样,广告对联讲究艺术夸张,但夸张必须合理,反之便成了骗人的虚假宣传。此联夸张的程度可谓大矣,但仔细想想,完全合情人理,并非毫无根据的夸大宣传。”二泉三江四海五湖“,哪里的水不可”吞“进保温瓶之”口“呢?”十方百姓千家万户“,谁家不需要保温瓶呢此联妙在把保温瓶拟人化,既有”口“,又有”胆“,还是”孤胆“英雄,形象生动。为了表现保温瓶的特点和功能,上联顺嵌”一“、”二“、”三“、”四“、”五“,下联顺嵌”个(“孤”字可视为“个”数)、“十”、“百”、“千”、“万”共十个数量词,极富艺术夸张之功能。全联构思奇特,用语巧妙,是一副别具一格的广告对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这副巧对的下联,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见《警世通言》第三卷)中,王安石考试苏东坡的第一个出句。故事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当年正月立春,十二月又立春,俗称“两头春”,故曰“一岁二春”;阴历闰八月,故云“双八月”;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十五为中秋,故曰“人间两度春秋”。出句描述了这一少见的历史现象(几十年才会出现一次),应对难度颇大,以至于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一时寻对不出,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某翁庆祝60寿辰,这一年恰巧又是“一岁二春双八月”。有人巧借王安石出句,对成一副贺联向老翁祝寿,博得满堂贺彩。

中国传统历法以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十二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依次组成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等60个不同的干支岁序。如此循环往复,60年为一个周期,一周期称作一个“花甲子”。例如“花甲之年”,即是60岁的别称。又,十年为一句。上联说某翁“六旬花甲再周天”,即这一天是他60周岁的生日。“周天”亦可解作周期,即他60周岁这一年与其生年是同一个干支岁序,同一个“花甲子”,故云“世上重逢甲子”。

对句利用某翁寿庆与王安石出句在历法、节气上的偶然巧合,配成了这副十分工巧的贺寿妙联,令人击掌叹绝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赏月,人间天上两婵娟相传,这是苏小妹应对佛印和尚的一副妙联。

有个月圆之夕,苏东坡的诗友佛印和尚来访。佛印来到苏府,一眼瞥见苏小妹对窗赏月,便借苏轼词《水调歌头》末句“千里共婵娟”之“婵娟”二字出对云:“一个美女赏月,人间天上两婵娟。”苏小妹听了,知道佛印是在考自己,略加思考,便借佛印之“佛”字对曰:“五百罗汉过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出句巧,对句更妙。出句说“人间”美女(指苏小妹)加“天上”美女(指月宫仙女嫦娥),“一个美女”变成了“两婵娟”。对句谓“岸畔”罗汉加“波心”罗汉(指水中倒影),“五百罗汉”变成了“千佛子”。全联意境妙不可言。

此联不足之处是,前一分句平仄失谐,尤其是佛印所出下联,前分句六字全是仄声(“一”字为人声)。有的将此句改成“一个美人赏月”,平仄虽然和谐了,但“美人”之“人”字又与后句“人间”之“人”字犯重,亦属作联之忌。有人认为,对于巧趣联可以放宽平仄要求,但若能做到平仄和谐,岂不更加显示巧趣联的艺术魅力吗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这是一副十分别致的婚姻趣联。

传说有一王姓公子,出于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又长得一表人才,年及弱冠,上门提亲者便络绎不绝。为了选择佳偶,王公子出一上联张贴门外,声言有能对出下联者,方可联姻。使得那些上门提亲的媒人,个个望门却步,扫兴而回。

赵家有一才女,生得花容月貌,而且能诗善对。赵小姐闻知上联,略加构思,对出了下联,配成一对美满姻缘。

上联“八卦”,指《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符号“—”和“--”表示,每卦由三爻组成,合共演成“八八六十四卦”,用以占卜吉凶祸福。“乾坤”,是“八卦”中的两个卦名,本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后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

下联“九声”无典,此处借言声音之多。“鸾凤”,鸾是传说中类似凤凰的一种鸟,凤凰是传说中的鸟中之王,两者都是吉祥的鸟类。“鸾凤和鸣”,典见元·白朴杂剧《梧桐雨》第一折:“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后世因以“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谐。

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出对联姻的故事,其中多是才女以联选婿,此联却是才子出对摘妻。故事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联语对仗极其工稳,平仄十分和谐,读之铿锵悦耳,确如“鸾凤和鸣”。

一阳初始,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这是一副广泛流传的通用婚联,作者无考。

上联“一阳初始”,本作“一阳来复”,典出《易经》,谓每年冬至日阴气极盛之后而阳气复生。“二姓克谐”,典出《礼记·昏义》,“昏”通“婚”,谓二姓男女婚姻美满和谐。“庆三多”,典出《庄子·天地》,“三多”指多福、多寿、多男子。“具四美”,指具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种美好事物,典见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五世其昌征凤卜”,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后世因用作贺婚之语。下联“六礼既成”,典出《礼记·昏义》,指缔结婚姻的六道手续。“七贤毕集”,典出《三国志·嵇康传》,言魏晋间嵇康、阮籍等七人为友,尝游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奏八音”,古以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为八种乐器。“歌九如”,“歌”字动词,“九如”,全称“天保九如”,典出《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岗如陵……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表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后世因用以祝寿贺婚。“十全无缺”,典出《周书·天官·医师》,原指医术高超,所治必愈,十不失一。后世引申为十全十美,用以表事物完美无缺。“羡鸾和”,“羡”字含余剩、超出之意,“鸾和”为“鸾凤和鸣”的简称,典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此联借助少量动词和副词,巧妙自然地顺序嵌进了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采用四、四、三、三、七的句式,加上平仄变换的声律,使联语跌宕起伏,铿锵悦耳,韵味悠长。全联计42字、10个分句,几乎句句含典、字字藏义,显得庄重典雅,超凡脱俗,而且都是吉祥如意之语,非常适合婚典喜庆之用。

此联亦有不足之处,即上下联第三分句的“三多”与“八音”声律失对,虽说瑕不掩瑜,但毕竟算是微瑕。另,“三多”句中的“多男子”,也与当今时尚潮流相抵牾。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也不赞成多男子的。他借上古圣贤唐尧之口说:“多男子则多惧。”后人片面理解了《庄子》的本义,把“多男子”与“多福”、“多寿”合称“三多”,视为人之幸福,有的更把“多子多福”联系起来,这纯系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和养儿防老、延续香火等思想观念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