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长历程
2788700000018

第18章 想象联想(2)

一路东逝,化为泪,将离愁点染得凄凄惨惨;化为血,将豪气勃发得潇潇洒洒;化为酒,将人生酝酿得蓬蓬勃勃。

柔情似水,离愁似水,相思似水,女人似水。甚至康有为那剂医治大清疾症的良药也要以泪为引,以血为方。

大江东去,雄浑一族;小桥流水,婉约一派。滴泉飞瀑,柔波惊涛,一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月,都只是表面的点缀,而隐匿在深邃的夜幕后的,则是浩瀚的寰宇,它积淀着绵延的追忆,也翻滚着无尽的遐思……

立于水边,转过身来,你已是水。

文章汲取了五千年文化的滋养,流淌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思。文思飞动,大气磅礴,激昂处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舒缓处行云流水,俊逸洒脱,将文化散文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1“逝者如斯夫”的诗句出自何处?

2“立于水边,转过身来,你已是水。”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3本文引用了许多诗词典故,试写出几句文中提到的文人的经典名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读山读水,读诗读经,读社会读人生。可读的东西很多,读有所感也很多。在写作时要选择一个较小的切口,纵深突破。可以调动自己的积累,一展个性才情。

水声潺潺

梁有杰

水,柔者?

一滴水,仿佛干将的一把铁锤,飞速滑过空气,击打在坚硬的岩石上,迸溅出无数的火星,一滴一滴,一下一下,在轻轻的滴答声中,造就了滴水穿石的神话。

一条江,你有生来的不羁,对挡在面前的阻碍是无尽的藐视,你咆哮着,摧毁一切阻碍,声声巨浪传达着你对流动的激情,你撕开山脊,向东奔腾。于是李白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赞美。

一条瀑布,前面是万丈悬崖,你没有畏惧、退缩,满怀豪情的猛烈地冲下悬崖,如千万条银链飞悬在半空。而悬崖之下,到处是你的呐喊,阵阵水花是你对流动的渴望。于是有人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片汪洋,我站在你面前,看不到边界。只有开阔,无尽的开阔,你哺育了最初的生命,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宽广。你的身体,形成雨雪霜冻滋润着这个世界。倾听着你掀起的浪花传来的阵阵涛声,于是曹操感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的,水是柔弱的,但只要认真倾听,便能听出她心底的刚强。然而此刻我却想到了女子们,她们如你那般,有着柔弱身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曾云:“女子是水做的骨肉。”我拍手叫好。可女子的内心也如水一般,有着掩不住的刚强。贾宝玉的那些妹妹们不是在对封建统治做着不屈的反抗吗?谈古论今,在魔窟里,江姐誓死不做叛党人;那八位女战士怀着情谊融入江水中;刘胡兰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都告诉这世人:女子柔弱的外表里有一个刚强的心吗?

月夜,我坐在窗下,听着门前小河潺潺的水声,摆上三口碗,倒满爷爷珍藏的女儿红,不敬天不敬地,敬你——水,和你的姐妹女子们,剩下一碗敬能同样与我那样倾听你们的人。

洒洒地面,三分酿成豪情,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天地。

作者构思巧妙,由倾听潺潺流动的“柔弱”的水声,推理到倾听水声中的“刚强”之声,这是一种正面的因果推理,并由此进行思维拓展,联想到女子在柔弱的外表下的一颗“刚强的心”,合情合理,让人信服。行文中字句铿锵,展现“刚强”之音,尽是女子豪情。

1“水,柔者?”这一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2作者从“水”这一形象中挖掘出了怎样的个性特点?

3试仿照文中倒数第三段的事例再写一个合适的例子。

巧设悬念是作文开头常用的一种技法,往往在开头时设置疑团,却故意不予理会,或做出某些猜想,引起读者对事件进展极度关心之后,再释除先前的悬念。这种写法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与主人公同意同愁同迷惑。

虎皮鹦鹉之死

张雨生

过分地娇养子女,会获得怎样的苦果,做父母的往往不愿意多想。一位同志在幼儿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偏食、嘴馋、任性、自理能力差等弱点,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明显。那缘故是不言而喻的。凡被父母捧若掌上明珠的孩子,多是食不厌精,衣不厌丽,任着性子来。走出家庭,一比较,缺点就显得很突出。

如今,我也领了独生子女证,做父亲了。读过报上刊登的调查,自有所警觉。不过,真正触动我的,还是邻家的虎皮鹦鹉之死。娇养竟至于毙命,实在令人震惊。

那只鹦鹉,我是知道的。隔着窗子,我常常醉心欣赏它的歌唱。约莫半个月前,它逃出笼子,主人痛心,我也惋惜。但又想,鸟归林、鱼入水,用子产的话说,正是“得其所哉”,便也心境安然。谁知十来天后,在山坡上的树林子里,找到的却是它的僵硬尸体。看林老人说:“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的会失去寻食的本事。一旦飞出笼子,难免不饿死。”主人半信半疑,拿回来一解剖,可不是,肠胃空空,没一点食物渣子。可悲啊,天底下竟有这种鸟儿,飞到广阔的世界,饿死在秋实累累的林子里。

我佩服过杜甫的高见:“纨袴[纨袴(wán kù)]富家子弟的别称。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现在仔细一想,对它又有点疑惑。像鲁迅所说的,“政治家认定文学家是社会扰乱的煽动者,心想杀掉他,社会就可平安”,那毕竟是封建专制者治下的事。今后,不敢说误身之儒不会再有,但大概会少得多。“纨袴不饿死”,向来就不见得。纨袴子弟要真不饿死,得有一个过硬的条件,那就是他的老子没有罢官,或没有入阴曹。若失去这个条件,娇养的虎皮鹦鹉们,一不能自治,坐吃山空;二不能自防,挖墙脚的纷纭而至,很快被囊括一空。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落得个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形容住处十分简陋,家中贫困到极点,贫困潦倒,不足为奇。老了“威赫赫爵禄高登”,儿女“昏惨惨黄泉路尽”,也是寻常事。中国人向来只咒骂败家子,其实冤了一半。败家子的习性,十之八九,应该归过于兴家老子的娇养。

如今不少做父母的,很有那么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也颇有一些封建意识会夹杂其间。有些领导干部搞不正之风,已经不是为了本人或老伴,而是为了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大到升学、就业、入党、提升,小到吃饭、住房、穿衣、坐车、看戏,成了每事问。有位年近七旬的领导干部,写了份退休申请,儿女们群起而攻之,逼着他把申请要回来。因为儿女们的希望和需求,就寄托在他的特权上,岂可轻易放弃!有些老干部连上班都困难,却不愿退休,也许就有这种难言的苦衷吧。极个别人,连开除党籍、坐班房的事他都敢干,恨不得在自己去见上帝之前,把子孙们都先送到天堂里去。如此娇养的后代,一旦失去父母特权的笼子,飞到社会上全靠自己生活时,命运比起那只虎皮鹦鹉又将会如何呢?

本文开门见山就提出子女的教育问题,再用虎皮鹦鹉之死作例,说明过分娇养子女的后果,最后又引申到对领导干部为子女谋私利这一不正之风的问题上,令人读后振聋发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虎皮鹦鹉之死”一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中列举了哪些论据?整体而言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3作者透过本文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三毛在《写作不难》中说:“写作,便如建筑,结构是一个部分,建材是另一部分,外观又是一个部分,缺一不可。这也就是肌理、文理和神理三个写作的基本要素,而这其中,都是生命。”

自然现象往往与人生、社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蚂蚁、蜜蜂的团队精神,山的稳重,水的灵活,梅的暗香,玉的皎洁……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自然万物竟然是人的副本!

想象、联想不是很难的事,小到一滴露水,大到山川江河,都是想象、联想的凭借物,都是我们情感的激情点。有人说面对长江,虽然会发出“大江东去”或“逝者如斯”的感慨,但谁又有多少机会站在长江边呢?也有人说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想象、联想之树渐渐枯萎。于是,我们的个性、才华、理想在随之凋谢。然而这一切不是理由,读了本组文章的你一定知道,在自己的书房里照样可以想象、联想。

由植物的“根-干-枝-叶-花-果”生发想象联想,写一篇600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