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徜徉书海
2788600000034

第34章 人生况味(2)

有一位盲人,靠给人按摩来生活。他每天一早就到社区活动中心给老人讲他按摩时听到的轶闻趣事,然后九点准时回去挣钱,天天如此,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别人不解:“你一个盲人怎么这么快乐?”盲人说:“我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和聋子比,我能听到声音,和哑巴比,我能够说话,和瘫痪截肢的人比,我能走路。”

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过得这样快乐,因为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不快乐。

在琐碎与平凡中,我们度过着每一天,你可曾用一双发现的眼睛注视那平凡的瞬间,体味那平凡背后的人生滋味?

男孩灿烂如花的笑脸是一道风景:街市的风景,点染人们心灵之美的风景!作者切题多么妙啊!

1.读罢全文,试想把题目改为“卖花男孩”好吗?为什么?

2.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3.文中倒数第二段的安排就全文的内容结构来看,你认为是否多余?为什么?

在写作上把报道事实与议论说理相结合起来,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说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要求事例典型,议论精到,小中见大。

幸福之我见

刘宪茹

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未必人人都懂得幸福,未必人人都能赢得幸福。

说到底,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灵体验,是一种意识情境。愉悦、愉快、欢愉是幸福,充实、踏实、坚实是幸福,超脱、洒脱、豁达是幸福,成功、胜利、作为是幸福,给予、付出、助人是幸福,依托、依靠、依恋是幸福,悦耳、悦目、悦心是幸福,美好、美妙、美丽是幸福,满足、知足、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是幸福,赢得是幸福,舍弃也是幸福,收获是幸福,耕种也是幸福,干戈铁马、驰骋疆场是幸福,听箫赏月、流觞曲水也是幸福,治国平天下是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没有底线。幸福没有止境。英国人霍步斯说,“幸福是一个不断渴望的过程,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

没有永恒和恒定的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瞬间的,脆弱的,流变的。法国人罗曼·罗兰说:“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摇晃,幸福也是其中的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的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德国人席勒说,“幸福有翅膀,要把它系牢,难中至难。”英国人王尔德说:“没有任何东西像幸福那样容易变老的。”

只能是人追求幸福,幸福绝不去追求人。那种未经努力从天而降的幸福不仅抓不着,而且靠不住。所以古罗马哲学家鲍依修斯说:“命运所赐的幸福完全不值得追求。”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福。”高尔基说:“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创造的——创造主体既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人既可以创造自己的幸福,也可以为别人创造幸福。“个人最崇高的幸福——是为某种比个人利益有意义得多的事业而斗争。”(苏霍姆林斯基语)“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语)“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就更加幸福。”(雨果语)

拥有幸福是一回事,欣赏幸福和品味幸福是另外一回事,保有幸福则更其难也。“幸福是任何痛苦都无法剥夺的内心快乐”,那是风景,那是意境,那是不可言喻的美,需要一颗平和的心和健康的灵魂去欣赏。把玩不是欣赏,享受不是品味,拥有不等于保有。

幸福是自私的,每一个人只拥有自己的那扇幸福之门,幸福只属于每一个人自己;幸福是无私的,“幸福的人希望大家都幸福。”(雨果语)

人一生能够获得幸福的机遇是不多的,因此他(她)所获得的幸福也是极少的;但幸福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幸福这东西就像星星一样,黑暗是遮不住它的,总会有空隙可寻。”(泰戈尔语)

爱是幸福的最本质的元素,人生至高的幸福就是去爱和被爱。“只有爱,只有牺牲,才是唯一真实的、不为客观情况所左右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语)

没有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就不会得到完全的幸福。人格低下的人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的,“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

幸福最易停泊在平静和宁静的港湾。浮躁是幸福的敌人。“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欧文语)

愚昧永远与幸福背道而驰,智慧才是幸福的伟大母亲。

尊重人类去追求幸福是人性和人道的最高标志。“幸福不是反道德的,实际上幸福本身就是道德”。最不人道的剥夺就是对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剥夺。

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幸福是绝对要不得的,那不是真正的幸福,那是作孽,结果一定是自戕。

幸福不是物质的和肉体的享受,而是灵魂的港湾。

沉溺和陶醉于幸福之中,幸福就会变味,幸福就会被异化为痛苦。

以上我所说的幸福,是凡人眼中的幸福。超凡的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幸福也许是有的,但却是无法证明的。

生活在丰衣足食和平岁月里的人们,你可思想“幸福”?本文的作者以精警的语言,综合许多人对“幸福”的体验与见识,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材料丰富,逻辑严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1.试分析文中第一段三个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并说一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试着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段落内容。

3.文中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就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要分析。

议论文中常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谚语来证明文章的观点。有的用引用来的材料直接证明论点,有的对某些观点或概念进行阐释,有的对某些观点或概念进行引申。

懒惰哲学趣话选自《外国杂文大观》,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莱尼和他们》。

[德]海因里希·伯尔雷夏鸣/编译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碜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下,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开始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会捕到不少鱼。”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碜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鳝鱼。您不妨想想看。”

渔夫点点头。“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三四年内您或许就能弄到一条小型机动渔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腊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哽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几乎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潮水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他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曾几何时他也认为他今天的工作为的是有朝一日不必再工作。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衣着寒碜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

你想拥有一种怎样的人生?是像游客一样忙碌一生,只为了未知的将来能过一种优哉游哉的生活,还是像渔夫一样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只求天天悠游自在?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面临一种人生的选择,或许我们还有不同于游客与渔夫的别样选择。

这是一篇人生寓言,人物描写有声有色,游客与渔夫的形象鲜明可感,跃然纸上。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塑造游客、渔夫形象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2.分析游客的形象,说说神态描写对这个形象塑造的作用。

3.写渔夫时,作者为什么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试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4.起初游客对渔夫“关注”而且“惋惜”,为什么最后游客对渔夫是嫉妒呢?

5.文末说“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你猜猜他受到了什么启发?读罢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在人物与人物之间或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对比,以鲜明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事物的本质意义;一是以事物进程的前后环节进行对比,以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不仅突出事物的本质,还使文章显出波澜。

阅读这一组文章,那人生的喜与悲、迷失与顿悟一定已使你产生了某种触动、甚至共鸣。为此,我们要感谢这些作者。因为借着对生活、对生命热爱的激情,他们睿智地观察生活,悉心地研究生活、探索人生,并辛勤笔耕,才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如许的“人生况味”!他们的写作实践为我们观察生活、研究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方略。

《幸福之我见》、《懒惰哲学趣话》教我们懂得,对现实生活,不但要观察各种现象,体验各种情景,还要透过这些现象、情景,思考探究它所包蕴的深层意义: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情景?这些现象、情景反映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凡此种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对于一位初三学生来说,这是有难度的,但无须却步,因为我们都在经历着自己的人生,生活本身会教我们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从这三篇文章中也一定悟出了一些东西,这就是思考的果实。请你从此起步吧,做一个思想者,因为人生的智者一定是一个思想者!

《拥你入睡》、《只给过父亲一把剃须刀》两文向你提供的是另一把智慧的钥匙:抓住细节,观察入微,体验入微。

在生活中,我们了解一个人一件事,当然首先要看大处,但一个人或一件事,还有许多细枝末节,离了这些细枝末节,这个人就干瘪,这件事就苍白。现实生活正是有了这些细微末节,才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你瞧,那位幸福的父亲和那位懊悔的儿子,不都是在各自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体会着人生的况味吗?

至此,你该明白《阳光男孩》的作者成功的秘密了吧!他是多么聪明地将细微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相结合,而留下自己对人生某个瞬间的认识啊!这样的瞬间对我们又何尝少呢?聪明的你,请快快拿起笔来!

“人生况味”这个话题的范畴是相当宽泛的,不同的个体,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人生的感悟思考都打着鲜明的个性烙印。如同是面对生死,高君宇说:“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乎。”泰戈尔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有人以为忙碌是一种人生,悠闲也是一种人生;有人以孤独为美,有人以孤独为忧;有人触草木而生人世沧桑之感,有人临四季而有生命短暂之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皆属人生之况味。

初三的你,初涉人生,对它可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1.花开花谢,开也欣欣,谢也默默。哦,好一幅人生画图。请你以《花事随想》为题作文,600字左右为宜。

2.初三的生活真忙,初三的日子真快,初三的烦恼真多……请以你的初三生活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感悟这一段属于你的人生。600字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