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徜徉书海
2788600000002

第2章 认识自我(1)

朋友,你认识自己吗?决定人生胜负成败的是你对自我的认识,而决定文章优劣的,是文章的立意。你能认识自己,就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把握住自己生命的太阳;文章立意高远,则会深刻新颖,精彩纷呈……

请阅读这一组文章——

体会认识自我的涵义;

学习文章的构思立意;

突破思维定势,打开思路。

活出自我选自《时文花雨》第3辑,朝华出版社,2006年版。

邓艾凌

高考成绩公布时,我整个人都傻了,没想到一次感冒可以导致这么大的后果——我竟以2分之差没考上本科。

但看着家里人为了我,已经折腾得够厉害了。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如果我要再去复读的话,家里就要多付出很多……最终我提着个编织袋去了200公里外的专科学校。

因为调剂[调剂]把有和无、多和少、忙和闲等作适当的调节。学文科的我被编入经济学系,学经济,听起来似乎很自豪,但如果你知道这是一所专科学校的第一届学生时,就一定能够想象其实力到底如何了。

人进去了,但我的心却没有静下来,在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专科学校,在这样一个刚刚创立的系里,我们将要面对的会是什么?我心里已经很明白——现在是自主择业,我们这样的条件下出去的是什么,我想并不会如学校所说的那样我们都是社会的精英,在这儿混完3年后将如何和其他高中毕业的同学一样过完春节南下广东打工。

所有的同学都人心惶惶:有些人选择换专业,有些人选择了换学校,有的干脆自动退学回去复读,希望来年再考。而我,心里乱乱的,是走还是留,只在一念之间。

开学后一个星期,整个系两个班的人就走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家里条件不好,既不能转学,又没钱回去复读的人。

第一次班会就在这种情况下召开了,参加的人都心不在焉,尽管辅导员在上面手忙脚乱。看到他这个样子,竟觉得他其实比我们还可怜。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开的第一个会,我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听完,如果大家在听完以后,坚持想转学校的,我们会尊重你的选择,如果有想自动退学的,我们也不反对,想换专业的话,到时候随便,因为说老实话,我们今年是尝试办这个专业,实在不行,学校会考虑撤销这个专业,那么大家就会被调剂到有关院系……”

辅导员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舒了口气,原来学校也不是蛮不讲理。

我们开始认真地听他讲话,让大家颇为吃惊的是,原来他的经济学知识居然这么丰富,全然不像一个搞行政的人说出来的。那次会议才让我们真正明白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才知道学校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决定朝综合性方向发展,而我们这一届经济学专业的人将会成为影响以后学校发展部署的关键一步,只要我们这一届试办成功,学校将会马上扩招学生,把经济学系办出特色来……

“你们也知道,不管在哪个大学,学生总会出现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实践证明,名牌大学的学生眼光总是看得很高,而现在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求职者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将会非常重视……”

“当然任何的成功都将靠自己,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比例。”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了“1∶6000000000。”

“这里的‘1’代表你们一个人,而‘6000000000’,代表现在这个世界的总人口,也就是说你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唯一一个,你不同于其他60亿人,按人类历史来算,你将是几万万亿人中的一个,你是从今往后整个宇宙的唯一,总之,你就是这个世界,你与众不同!”说到这里,辅导员的大手像一个燃烧的火把划过我们的眼前,大家被他的话深深感动了,过了许久才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因了那个比率,因了“与众不同”这句话,我们才开始真正地审视[审视]仔细看。自己和评估自己,才觉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外部的环境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

3年很快就过去了,毕业时,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活出了精彩的自我,或考上研究生,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我们找到了一句足以影响一辈子的话,我就是我,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唯一的存在,我将因此而与众不同……

朋友,你是否在别人光芒的逼照下,觉得自己黯淡无光?你是否在挫折与失意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你就是这个世界,你与众不同!”辅导员轻轻的一句话,竟改变了作者的一生,原来正确的审视自己和评估自己,竟如此重要。

文章的立意,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深思……

1.开始时为什么作者觉得辅导员“比我们还可怜”?你认为辅导员可怜吗?为什么?

2.辅导员的一席话让痛苦、彷徨、失意、茫然的“我”张扬出生命的活力,这一席话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

3.文章开头五段和结尾一段,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能否删去?

5.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影响你的一句话?如果有,请写出来,并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处理情、志、理的主宰。好的立意具有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有时代感、格调高等特点。

捷径选自《智慧背囊》第2辑,南方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张进忠

阿青是我高中的同学,我毕业的那年夏天,当许多同学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时,阿青却处于落榜的境地。到母校与老师辞行时,我凑巧遇到了阿青,便鼓励他:兄弟,再拼一年,一定能成。

孰料,阿青接连复读了4年,直到我大学毕业时,他仍然处于落榜境地。老师提起阿青就摇头:“这小子头一年挺刻苦,但学习起来太任性,总是读自己喜爱的化学,英语成绩愣是没有提高,结果落了榜。第二年和第三年,他又想考体校,别人都在上课,他却在操场上练跑步,结果体育成绩根本过不了关,功课也耽误了。最后一年,按说他已经输不起了,但他热衷上了篆刻,想自学成才做篆刻家,唉,真是浪费了4年时光。”

记得1998年,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学习方法时,说了一句:不磨刀背即捷径。此时,我不禁想起阿青来,他失败的教训就在于:他意识不到自己的弱点,总想寻找一条一步登天的捷径,他确实渴望成功,但他在“磨刀”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磨的不是“刀锋”,而是“刀背。”

单就磨刀而言,没有人会蠢到磨刀背的地步。可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放弃了自己的科研特长,看别人经商发了财,就辞职做起了买卖;有的人看到闯荡特区有前途,便南下谋职,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有的人本来本事平平,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上,却想凭拉关系谋得好职位;更有甚者,不是劳动致富,而是靠骗取他人钱财,到头来身陷囹圄[囹圄]监狱。凡此种种,都是抛弃了自己的本分,试图寻到捷径,而实际上,却是枉费心机,得不偿失地“磨刀背”。

许多的悲哀在于:我们不是放弃了拼搏和进取,而是没有把精力放在适合自己的事业上,我们无形中也在得不偿失地“磨刀背”。要知道,通往成功的路并不远,有时只是一个方向的问题。

世上有三种人:天才、凡人、庸人。天才磨刀,磨的是刀锋且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凡人磨刀,磨的是刀锋,但没有发现合适的方法。而庸才,他拼命地磨刀,流了汗出了力,但很遗憾,他磨的是刀背,而他的刀锋一辈子都不会锐利。

人人都渴望寻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那么有没有捷径呢?作者通过别人的人生经历,引领我们回到自我,发现自我。作者运用“磨刀”的比喻,别开生面地告诉我们“不磨刀背即捷径”的哲理,启示我们:了解自己,否则只能是得不偿失地“磨刀背”,离成功越来越远。

小小的文章,深刻的道理,值得回味深思。

1.阿青的人生经历带给作者什么感悟?

2.阿青与作者列举的生活中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3.本文各层次之间具有什么逻辑联系?

4.结尾一段放在开头是否合适?为什么?

立意的深刻性是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地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心态可以改变

任华强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感到不如意。但一次外出活动却改变了我的心态。

那是在某外企供职时,曾接受一次别开生面[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出新的风格、形式。的强化训练。训练在青岛的海滨度假村举行。我和同伴们静坐在一种飘忽又有些幽婉的轻音乐里,指导老师发给每人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一支圆珠笔。这时,主训师已在一面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并在图案里面写上三个字:我无法……

然后,他要求每个成员在自己画出的心形图案里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伙伴们听。我很快写出三条:我无法孝敬年迈的父母、我无法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我无法兑现诸多美好愿望。

接着就大声地读了起来,越读越无奈、越读越悲哀、越读越迷茫……在已变得有些苍凉的音乐里,我竟备感压抑,委屈得泪眼蒙眬起来。

就在这时,主训师却把写字板上的“我无法”改成了“我不要”,并要求每位成员把自己原来所有的“我无法”三个字划掉,全部改成“我不要”,继续读。于是,我又接着反复地读下去:我不要孝敬年迈的父母、我不要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我不要兑现诸多美好愿望……

结果,越读越别扭,越读越不对劲儿,越读越感到自责和警醒……在轰然响起的《命运交响曲》里,我终于清醒地觉悟到:我原来所谓的许多“我无法……”其实是自己“不要”啊!

而此时,主训师又把“我不要”改成了“我一定要”,同样要求每位成员把各自的所有“我不要”三个字划掉,全改成“我一定要”,继续读。

我似乎已领会了主训师的用意所在,大声反复地读着:

我一定要孝敬年迈的父母!

我一定要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我一定要兑现所有的美好愿望!

越读越起劲儿,越读越振奋,越读越有一种顿悟后的紧迫感……在悠然响起的激荡人心的歌曲里,我思绪漫卷、豪情满怀……

走出度假村,我忽然有一种天高路远、跃跃欲试的感觉和欲望——原来心情和心态也是可以改变的啊。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偶然的一些契机却能使我们猛然觉悟。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是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达成某种醒悟,促使自己改变。

它告诉我们的,远不止于心情和心态是可以改变的。

1.“我无法”、“我不要”、“我一定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当“我”大声朗读“我无法……”、“我不要……”、“我一定要……”时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三种不同的感受有何联系?

3.文章第四段、第六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具有什么特点?

人在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常常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诸如事物、事件、行为,常常抱有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丑人自白选自《中学生必读名篇美文》,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韩静霆

我天生与俊雅漂亮绝缘。小时候减一分则只剩一把筋,到了中年增一分则如唐老鸭般臃容。肚子渐渐圆满是贪吃的缺点所致,眼睛下边的眼袋大起来实在毫无理由。脸色自然不敢同“奶油”沾边儿,却渐渐有变成青白萝卜的倾向。人又矮,别人远远地瞧见咱们,会惊叫:啤酒桶怎么跑出来了?

我也拿我这份儿尊容无奈。

不回避一个丑字。于是也就做些“丑星”之梦,丑而挤入演艺界不易,挤进去,可就物以稀为贵了。可叹至今未被中国的导演相中。若不是因为丑的级别不够,就是因为中国的导演十之八九都是小眼睛,而且近视。

美丽漂亮是概率极低的巧合,五官搭配得无可挑剔,的确是奇迹。丑也是巧合,总是因为哪个零件儿安装得不合适。单个儿拿出来,鼻子还是鼻子,嘴还是嘴,这是上帝犯下的严重“罪行”,创造生灵的时候走了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