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安住在折腾中
2771500000009

第9章 如何安住在折腾中(5)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因为吃亏而烦恼不断的情况尤其常见。这样的烦恼还会产生一些连带的效果,比如怨恨自己的命运,怨恨社会的不公,怨恨自己的能力太差,怨恨自己没有靠山,怨恨……嫉妒心因此而起,不但给自己增加很多的烦恼,还给生活环境造成很坏的后果。

因为产生这样的烦恼之后,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很渺小,命运不好。这些问题的连带效应是对自己生活环境失去信心,增加自己对外界追逐的问题,产生想改变外界的念头,影响身边的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看法,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烦恼。这个烦恼不但目前存在难以消除,而且还容易形成成见或者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将来,乃至连带影响身边人的观点。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自己对外界追逐而产生的,只要把自己向外追逐的心收回来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呢?我们总是说放下就轻松了,可是能有几人遇事就能放下呢?就算是学了佛的人,遇到自己吃了亏,一样常常会在我的面前抱怨不停,何况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事实上,我自己在回答信众的很多问题中,这样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

遇到别人与自己抱怨的时候,只能告诉他要放下,告诉他不要向外追逐。根器好的人,也许就会放下点,或者是认命点。绝大部分的人是嘴巴放下,或者是强迫自己忘记这事,或者是强迫自己认命,或者是强迫自己回避这件事情,或者因权威而强迫放下,或者……很难真正放下自己吃亏了这样的看法(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看法而已)。

问的人多了,我也就认真地观察过这种事情的前因后果,试图在吃亏的前因后果上去为大家做个解释。但是,发现吃亏这样的事情往往是陪伴着上当而产生的,前因后果大家都会很快地看清楚。但是,对于一些难以看清楚的前因后果问题,要想让人家放下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一直在查找这些难以看到的前因后果,于是我发现很多是因为爱缠或者是怨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吃亏上当是因为人的爱缠或者是怨恨付出的。这样的付出尽管不是自愿的,但是有其他的责任、义务等等原因。所以,这样的吃亏还真的是不好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许多学佛的人常常告诫大家吃亏是福,但是没有把吃亏的前因后果弄明白,只能囫囵吞枣地强迫自己放下。自己遇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别人肯定自己能力的过程,就像被授予了勋章一样,吃亏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因为,亏不是哪个人都有能力吃得起的。如果某件大家都认为是吃亏的事被你做了,眼前你好像是失去了一些利益。但是,换个角度去想,有几个人能吃得起这个亏?你能在这样的吃亏面前无动于衷,就说明你有能力吃这个亏。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正是证明你有能力的一个勋章啊。

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个吃亏的勋章。只要我们自己不要把眼前利益看得太大,我们就能吃得起这个亏,就能拿到这个证明你能力的勋章。我们可能一时接受不了吃亏就是福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从炫耀我们能力的角度去吃亏。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证据啊!

如果能够因此而消除眼前的烦恼,就会消除因这个烦恼而带来的连锁效应,那么这个亏真的没有白吃。反过来,如果我们这个亏吃了还带了这些连锁效应的烦恼,那么这个亏就吃大了。因为我们不光是眼前吃亏了,还把我们自己的智慧给蒙蔽了,这样的亏可千万吃不得。

用“忙”助修进步快

三祖的《信心铭》一开头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这教导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拣择”。事实上,这不光是我们的修行要不拣择,就是生活中也要少拣择。更进一步来说,真理便是不要去拣择,因为一切事物没有是非、好坏和黑白等等二元对立。

我们之所以痛苦,因为我们有了拣择、分别之心。事实上,我们的拣择、分别之心不但有而且还很强烈。可以这样说,拣择、分别心强烈的程度与这个人的生活质量是成反比的。我们要想少一些痛苦,那么我们就要少一些的拣择、分别。这也是先贤们常说的“难得糊涂”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的人生百分之八十的精力用来拣择与分别了。如果我们把这百分之八十的精力用来做其他的事情,我们就拥有了四倍的生命力量。所以,很多的智者做事情效率高,就是因为他们用于拣择与分别的精力减少了。所以,社会上甚至有谣言止于智者这样的话。

进一步来说,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去掉拣择与分别的。我们只有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拣择、分别心去掉,这样才能与道相应。所以,如何慢慢去掉拣择与分别心是我们修行很关键的一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通过利用“忙”来帮助我们去掉或者说是减少拣择与分别心的办法。

“忙”会让我们没有时间去拣择和分别,或者说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拣择与分别。从因为你太“忙”,所以你不得不放弃一些拣择与分别的机会开始,你会慢慢体会到不拣择和不分别的好处。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贫苦容易入道的原因,因为贫苦的人要忙于自己的活计,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拣择与分别。

但是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能在你“闲”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不拣择与不分别,或者说是少拣择与少分别。但是一开始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大可以用“忙”来帮助我们入道,用“忙”来帮助我们修道。所以,自己就利用“忙”来帮助入道修行。

事实上,我都常常听说过“无事生非”这样的话。为什么呢?因为“闲”的。如果忙起来了,那么“无事生非”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或者是少了。这也正好符合了用忙来帮助修道的理念,只是这样的理念不光是在修道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很“忙”,忙着玩自己的事情。结果大人要我干一些我不愿意干的事情,我就采取赶紧干完应付了事的办法。这样,能够让我最快地脱身去干我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赢得了“听话的孩子”的好名声。

上班工作了,我还是非常忙,到了后来自己开公司那更是忙得晕头转向。所以,我总是很充实,少烦恼。最可笑的是我的烦恼时间往往是过年过节,因为放假有时间去烦恼了。甚至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就生病,这是我在社会上的时候的情况。

现在出家了,更忙了!记得老和尚跟我说过:“未着袈裟嫌事多,着了袈裟事更多。”他当时就这样告诫我来着。因为我总是跟他老人家抱怨事情多,后来才知道事情多真是太好了,让自己少了很多的拣择与分别的机会,同样就少了很多烦恼的时间。

“忙”能帮助修入道

知道了利用“忙”来帮助我们去掉一点拣择与分别心的办法。接下来,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检讨了一下忙的好处和利益。我发现“忙”能够最快地帮助我们修行,让我们最快地进步。

现在我也是利用“忙”来帮助别人。身边的人总被我弄得忙得团团转,因为我也发现一但让他们闲起来,是非就来了,所以总是想办法让他们忙。甚至我还说过,你没有看见那堆煤炭还没有洗白吗?一但你忙起来,你就少了拣择与分别的精力,自然烦恼也就少了。

所以,我总是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甚至是让身边的人也处于忙碌的状态。因为,通过用“忙”来修行,这样大家的拣择与分别心就会少一些了,或者说是因为忙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拣择与分别了。这样不但是省去很多的是非,也把做事情的效率提高了。

比如,今天我们听到很多的流言蜚语,有个被我们称为佛母的叶居士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以前我要是遇到这样的流言蜚语还会和人争辩,现在我就‘嗯、嗯、嗯’地回答他们了。”这是她一百多天来在这里刻苦修行的结果,因为实在是太忙了。

一天到晚她要管大家的吃、管大家的住、管大家的钱、管大家的物。她还要管接电话、安排活动等等很多的事情。同时她还操心夏天要用的物品,冬天要准备的保暖等等。尤其是她一分钱掰成三分花的精神,和为此多付出的劳动是不可思议的。

而且,我们很多人也亲身体会到了她的这种精神与难缠。因为一分钱当成三分花一定会产生很多的麻烦与纠缠,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更多的是身体力行去做各种各样的杂务。最最难得的是她还要跟我们一起打七坐香,这是很辛苦的事情。

因为我们一天光是止静时间就有八个小时,再加上四个小时的行香时间,一天已经是安排得紧紧的了。她还要在这样紧张的时间安排里面做这么多事情,实在是难得。来的人都能看到她是如何忙碌的,所以现在是非心开始淡化,慢慢开始学我的不识好歹了。

这个很不容易,因为她以前是个是非观念非常强烈的人,什么事情都要弄个一清二楚。现在她在我们这里帮忙,里里外外什么事情全包了,有了佛母的称号。忙啊,就连精神病人来寺院闹,精神病人要求她拜精神病人,她都为了快点让病人走开就拜了三拜。我就说她修行真的是进步很大,开始“不识好歹”了啊!

身边的人是如此,不在身边的人也是一样。我的电话本里面的名单有上千个,但是我基本没有电话接进来。因为我就很不愿意去打扰别人,接了打来的电话也三言两语没有多余的话,发现有多余的话马上告诉对方自己“忙,不聊天”。这样日子长了,打电话来的人就少了。

电话是如此,上网也要是一样。因为自己的网友多,QQ就有四个,好友加起来有两三千个,加入的群有一百多个。把四个QQ全开了的时候会没完没了地闪个不停。所以自己一般很少开,只是每天早上开一下处理事务。有的时候白天有事开了也基本不会受到多少打扰。

不懂不会不知道

看了前一篇《“忙”能帮助修入道》,知道了用“忙”来帮助我们修行的好处。知道了我自己目前为什么总是喜欢用不懂、不会、不知道、没有办法……等等来帮助别人。因为这样既解决了自己忙的问题,也能够实现最好地帮助别人的目的。

所以,我从不与人聊天,有什么事务或者是回答问题都是三言两语了事。虽然好友多,但是我不会花很多的时间来回答问题。遇到问个不休的人就是用“不会,不懂,不知道,没有办法”或者是“忙,不聊天”来回答。因为这是非常好的帮助别人的办法,祖师还有“不知最亲切”之说。

记得有一次有一个人非常固执,非要弄个答案,而自己发现他就是闲的原因。所以一再地回答“忙,不聊天”,他说这是他的坎,自己在回答几次“忙,不聊天”之后只好咬牙不回答了。过了几天以后,他发来消息说:“谢谢师父,一个‘忙’字帮助我解决了大烦恼。”

事实上,自己现在正在修的办法也就是不会、不懂、不知道、没有办法或者是忙。因为自己发现这实际上就是不理和不拣择与不分别的具体落实。尤其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没有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只有激发出他自己的办法,这样才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这也就是雪峰禅师在鳌山悟道的结果,是当时岩头告诉他要“一一从自心流出”的典范。也正是我们听得最多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说法。因为每一个人的办法是不同的,师父的办法再高明,你学来学去也超不过师父。只有你自己的办法激发出来了,这才是最高明的办法。

目前,我在法眼寺就是这样教人做功夫的。我告诉大家要按照四祖说的“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来做功夫。常觉不停,就是要时时刻刻地处于觉醒状态;觉心在前就是要在念头的前面做功夫,而不是在念头完后去追究;觉法无相,就是觉的方式根据你自己情况而定,不要求统一的方式。这样的用功方式能够实现功夫最快上路和最快提高。这就是四祖教我们的五种做功夫方式之一,也是目前老禅堂里面大家做功夫的方法,也就是参话头的方法。因为常觉不停就是疑情不断,觉心在前就是看“念佛的是谁”等等看起心动念的来龙去脉,觉法无相就涵盖了一切的方式。

因为你的方法再好,只是适合你自己一个人用。要是教别人也用的话,别人悟性再好也不会超过你。这样你的方法就会慢慢退化,慢慢失去意义。只有激发学人自己的办法出来,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这样才能把佛教这一法延绵不断地传下去。

这也是佛教为什么说最高的功夫是不可说,因为说出来的都是你自己的。如果学人愚笨,或者是不得门而入,或者是懒惰那就会死抓着你教的办法去做。这样实际上就是害了向你学习的人了。如何去把学人自己的办法激发出来,这才是你最高明的手段。

所以,很多描述最高境界的时候都是静默无语,祖师们个个是个死心眼,没有办法,不知最亲切……如此等等很多很多。因为有说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别人学得再高明也超不过你。这样只能使得这一法慢慢颓败下去,所以教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没有办法,激发出学人自己的办法才是最好的。

“忙”起来了少拣择

我们知道了“不懂、不会、不知道”的非凡作用,我们就知道如何去应用“不懂、不会、不知道”指导自己用功了。我们就会知道一切要靠自己,依靠别人总是有限的,当然在一开始入门的时候需要师傅的帮忙。而要想创新提高,就要靠自己拼出一条道路。

这也是六祖告诉我们的“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的落实。拟化他人看起来像是教化他人,实际上在自己用功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都是要求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要突破创新,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道路,创造新的奇迹。

所以,我目前总是告诫前来参加禅七的人:“只要你能够做到不缺香,在座上不动,不睡觉就行了。至于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这些要求,我是不管的。”可惜的是这三点要求我自己都难以做到,更不要说前来参加禅七的人了。因为我们的禅七没完没了,我们大家只能一起朝着实现这一目标努力而已。

因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减少拣择与分别。尤其是凡圣之心要去掉,要不然这一天到晚的坐香是不容易坐得下去的。可惜的是很多人一开始总是不屑一顾,非常地“精进”。但是事实上,这样的人用不了几天就颓废下来。好在之后还能听我的这些话,接着好好用功。

只有长期在这里用功的人,在体会了尽量少的拣择与分别之后,才能越坐越精神,越坐越有精力做点别的事情。这些人自己就要求他们在打坐的基础上再做点其他的事情。比如,我们现在在打七的基础上还做点弘法利生的事情,这些当然都是坐了很长时间的人才能做到的。

因为,本来打七就够忙了,大家还能再挤出时间去忙这个忙那个,真是让我欣慰。只要大家的身体能够受得了,能够通过应用“忙”的办法来减少甚至是消除我们的拣择与分别心,那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助道手段。所以,我也一直在鼓励这些老手们“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