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小师弟说附近的东方寺有很多香椿树,他又夸海口说要去采集一次。所以,我就赖着他,要他去采,结果是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因为他要求我跟他一起去,我自己很少出门,也不知道有多远,在什么方位,路好不好走。但是我也嘴硬,就说去就去,谁怕谁。
这几天就天天催着他兑现诺言。今天早板香坐完后,他总算兑现诺言,要我准备一起去东方寺采香椿。问他要不要带工具,他说树小不用。所以,我们带着一个口袋,跟客堂说了一声就出门了,路上遇到一位年轻的居士,顺带就鼓动他和我们一起去。
出了庙门刚过灵润桥就开始上山,这条路我还真是第一次来。尽管有很多次爬双峰山的经验,但是双峰山是在寺院的西北山上,而东方寺是在寺院的东北山上,所以方向是相反的。这条小路很明显,但是很陡,走起来很吃力。
年轻人的脚力我实在是比不过,很快就被他们甩在后面了,只好提起功夫,咬紧牙关猛追。一开始还有精力看看路边的野菜、野竹笋、野树什么的,后来就只剩下喘气的份了。好在不远,距离寺院的直线距离也就一千米左右,不过我们还是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东方寺。
东方寺只有三间房,没有出家人,没有佛像。唯一的标志就是有一间房子门口上方写着“东方寺”三个字。住着两位像是护林的人员,有一条很可爱也很凶猛的狗,养了很多鸡。我们快到的时候,狗叫得很凶,后来看到我们是出家人后,就摇着尾巴叫,一直到主人出现后才安静下来。
没想到的是小师弟居然和他们很熟,像个主人一样,上前就向人家要水、要椅子坐。结果我们坐在那里喝茶,主人就帮我们采香椿,搞得我自己很不好意思。主人很热情,放下手里的事情就帮我们采香椿。聊天之后才知道庙里面很多人常常来这里,所以他们都很熟悉了。
我不好意思让别人帮忙采香椿,就在喝完水后要求大家一起去采,不到十分钟我们就把口袋给装满了。尽管我们采香椿的时候很小心,但是还是把一个香椿树枝给弄断了。主人很热情,让我们把整个断枝带上,我们就像打着一把伞,扛着香椿树枝回庙了。
潍坊四十八小时
应山东潍坊佛友的邀请,我于6月9号登上了开往山东潍坊的列车,到潍坊进行一次佛学的讲座。在出家之前,我去过几次山东,但这次是自己第一次到潍坊。所以我将要面临的一切都是非常陌生的,好在现在通信手段极其好,一切都在预计之中。
在火车上,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快到潍坊的时候,这里的土地基本都被塑料薄膜覆盖了。后来才知道,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蔬菜基地,菜农为了种出不同季节的蔬菜,只好采用大棚种植的方法。这样大家才能吃上提前季节出现的蔬菜或者是延后季节出现的蔬菜。
下午三点半到达潍坊火车站,如期见到了来接我的孟居士。我跟他再次强调来这里只做讲座和带禅修等活动,其他一切的观光就免了。而且我来这里就是听招呼守范围的,一切由你们安排,我只负责参加活动。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物力。
我的时间也是比较紧张的,实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观光等游玩上。因为我认为自己功夫太差,很多的书没有看,很多的佛教理论都不会,很多……相对于学佛的“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这些要求我还没有一个能够实现,所以实在不敢随便浪费时间和精力。
出来做活动,并不是我觉得自己可以出来弘扬佛法了,只是不得已出来做点事情,以免将来“罗汉托空钵”。同时,出来做活动也是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可以对自己的情况有所了解,希望能够有点教学相长的效果。
应邀来之前,我就跟孟居士说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也做了很仔细和有效的安排。但是具体细节的安排,我是不知道的,而且我对于他们的安排实在也没有想知道的动力。一切不过是随顺他们的安排去做就是了,安排吃饭就吃饭,安排喝茶就喝茶,安排讲课就讲课,安排聊天就聊天,安排打坐就打坐,安排……
秉持听招呼、守范围的原则,一下火车我就跟着孟居士到了他的公司,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一会儿天,就去吃晚饭了。其实,我是很不喜欢喝茶聊天与到外边吃饭的。只有在接待新的佛友的时候,不得不和他们聊天,才去喝茶或者是出外吃饭。
出去吃饭,实际上就是一个聊天,我在北京也是习惯于此了。所以,在北京,我最喜欢住在林翠西里的原因,就是住在那里可以不用出去吃饭,而且有香坐。不用出去吃饭,自然就少聊天了,有香坐,不但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禅修,还能增加自己的功夫,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潍坊的佛友热情很高,在四十八小时里面,我好像讲了三十多个小时的话。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喝茶,或者是带打坐(止静才半个小时不到),我总是处于要讲话的角色。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与我聊天机会很难得,所以总是让我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在这四十八小时里面,也还真去了不少地方,做了好几个活动。看到潍坊的佛友有这么高的热情,我实在非常感动,所以也答应日后可以多抽点时间到潍坊来。当然我更愿意带禅修,希望不但有机会来教教禅修,而且希望有机会到潍坊打打七。
因为这里有几个功夫很厉害的同修,不但每天坚持坐,而且一坐都是好几个小时。最最让自己吃惊的是,这样的人我一下子就见到了好几个。我当时就在心里想,通过他们的带领,潍坊也能够带出一批像林翠西里一样的禅修爱好者,可以在以后常年举行禅修活动。
探路行脚白云洞
昨天放香,实现了一次白云洞探路的经历。因为上次去白云洞的时候,发现了新修的红色旅游公路到白云洞很近。所以,就出了一个从这条新修的公路爬到白云洞的念头。经过几天的计划与准备,昨天实现了探路白云洞与供养住山洞修行者的目的。
我们平时从老祖寺或者是从挪步园出发都是走山间的羊肠小道去白云洞的。从挪步园开始就没有公路了,只能步行前往。所以,在白云洞的一切物件都显得特别珍贵。因为这里的一切日用物品全部是靠人肩挑背扛带上来的。
在山上,没有水也没有电,对于在这里住山修行的人来说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好在他们住山的人生活极其简单,所需要的东西很少很少。因为出山机会很少,所以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就很珍贵。我们每次上去,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背点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
正因这样,我在看到新修的公路离白云洞比较近的时候,动了探路的念头。因为如果有一条比较近的路,去供养白云洞就容易了。另外,以后带人来行脚白云洞也能少花点体力。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住山的情况,知道住山的人是怎样修行的。
所以,我在上次去白云洞被晒爆头皮还没有好的情况下,就实现了这次行脚。一方面是怕过些天,天气会更加炎热,另外一方面正好这天放香没事。我事先也做了一些准备的工作,比如联系白云洞的洞主,找几个身体好的人与自己同行,准备包饺子带上山去供养这些住山的人。
头天下午我就组织人弄饺子馅,准备第二天早上包饺子。第二天早上四点不到大家就一起到大寮开始包饺子了。早上包饺子的时候泄露了去白云洞探路的消息,结果有几个女居士也准备与我们同行。我们就在过完早粥之后,带了一点水,一点菜,一点馒头和一点水饺,不到七点就上路了。因为自己不知道路况如何,所以不敢带太多的东西。
我们一行人按照事先了解的路线开始登山了。幸亏有路边法华寺的人指路,我们才能沿着被野草掩盖下的羊肠小道上山。就是沿这样的小路上山,还绕了两个山梁才到白云洞。快到白云洞的时候,洞主还下来接我们。这样,我们才没有走错路顺利到达了白云洞。
即使这样,我们也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而且上山的羊肠小道极其难走,植被很茂密,路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只有进入了树林之后,路面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来。一路的汗水、荆棘、蚊虫是免不了的了,还看到了旱蚂蝗。吓得第一次爬山的一位女居士直叫唤。
本来准备花一个小时上山,然后直接下山的计划只好修改了。在白云洞喝了一会茶后开始做午饭。等到我们弄好饭并且吃完饭后,山上开始下雨,这样我们就无法沿上山的路下山了。因为植被太过茂盛,下过雨后再走的话就像是在水里行走一样了。
所以,我们一行人不得不向庙里寻求救援,还好的是,庙里正好有车来挪步园接我们下山。当我们走在经常走的挪步园到白云洞的山路上时,我们大叫这条路是如此的好走。因为相比起早上的路来说,这可以算是大路了。不光是路边没有茂密的植被,就是路面也是如此的平坦。而且只要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来车接我们的挪步园了。我们这次探路的成功之处,就是明白了从新修的公路上来,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若从道上会,一切都恰恰好!
雪抱黄梅观不足
今天好大的雪,一早起来就看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一开始以为是月光,我还习惯性地沿着近路往禅堂走,结果还没有下台阶就滑了一下,才知道是雪而不是月光,只好老老实实沿着走廊走向禅堂。老和尚盖的寺院就这好处,沿着走廊可通向任何地方,只是我们平时抄近道习惯了。
吃过早斋,天还没有亮就回寮房了,没有关注外边的雪景。等到早板香起香的时候出门一看,才看清楚了外边的雪世界。放眼望去,地上、房顶上、山上是整片的“白云”,而树上则是大朵大朵的“白云”了,“白云”真的是从天上降落到人间来了。我自己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厚的雪,超过了三十公分了。
路过斋堂的时候,看到了斋堂前盛开的腊梅。因为梅枝比较细,所能挂得住的雪有限,所以就形成了薄薄的一层雪抱黄梅。像琉璃中间杂着朵朵黄色的梅花,像琥珀含藏着朵朵黄梅花,像……都不像——因为就是雪抱着黄梅花,一切的形容都不贴切,就像我们禅宗想形容心一样不可能。
我不由驻足观赏了一会儿,可惜没有带相机,就连手机也没有带,没有办法照下来。一枝枝梅花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迎着光亮看的时候,像玻璃幕墙含着黄色的梅花;顺着光看的时候,像琥珀含藏着朵朵的黄梅花。再加上梅枝的纤细,所能留住的雪不多,很像断层切片一样。
唉,自己的语言能力太差,实在描述不出来是个什么样子,何况当时时间也很紧,要看的东西还特别的多。因为不光是斋堂前的梅花出现了奇妙的景观,就是其它地方的雪景也是平时很难见到的。比如石柱尖上的落雪,比如墙顶上的落雪,比如房檐上的落雪……
这让我想起八年前的大雪,当时我们刚住进四祖寺不久,种下的小树直径刚长到三五公分。一场大雪之后,这些小树全都被埋在雪里了,最好最大的树也被压弯了腰。我们一上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小树全部扶起来,有的还需要打个桩捆住。
当然最先要做的事情是把树上的雪抖掉,有的小树自己就能站起来,站不起来的只好打桩捆起来。没有雨鞋,我们就用塑料袋把自己的鞋包起来。结果没干一会儿脚就走不动了,因为塑料袋里面装满水了。后来干脆不管了,不管的结果自然是每一个人都是湿淋淋的。
现在好了,树都长大了,绝大部分树的直径都超过十几公分了。不用我们再操心去抖雪、去扶、去打桩捆绑了。就像目前寺院的氛围一样——不要再为没有人担心了,不要再为佛事做不起来担心了,不要再为……一切已经走上了正常的秩序了。
我们可以不用分心照常去打坐;我们可以不用分心去抖雪扶树;我们不用分心去担心我们是否会搞得湿淋淋的;我们不用去分心……寺院进入了正常的生活和修行秩序,大家可以安心在这里办道,安心在这里打七。很明显的就是打七从开始的一年两个七,到三个七,到现在的打五个七。
目前,寺院里虽然算不上事事现成,般般如意,样样可以随心所欲,但是我们进斋堂,从来就没有没饭吃的时候,我们冷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没衣服穿的时候,我们禅堂的钟板从来没有断过的时候,我们钟鼓从来就没有不响的时候,我们上殿打坐的法器从来没有缺过的时候……
所以,我想四祖寺很快也会打七个七,打十个七;我们的夏令营也会一年两次、三次地办;我们的……只要我们按照师父的四化——寺院建设传统化、院管理律制化、寺院弘法大众化、寺院生活平民化去做。我们必然会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然会创造更多的辉煌。
药师茶供黄梅茶
四祖寺今年的上元节格外热闹,一改以前拜六天药师忏的做法,增加了传药师供和上药师茶供以及供药师灯的做法。把以前的上元节法会只拜药师忏的做法,综合了正月十五斋天的做法,变得更加热闹和庄严,既保持了传统的法会风格,又增加了庄严热闹的场面。
每年举行上元节法会,在四祖寺已经是保持了十年的传统了。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们几个出家人在大殿拜。即使是通过各种方式通知了很多信众,但是参加拜忏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与柏林寺的规模真的是天差地别。经过十年的坚持,现在上元节法会期间,在大殿拜忏的人都已经开始人满为患了。
最典型的莫过于回向堂供的消灾延寿牌位了。刚开始的时候五年都供不满那些位置,现在上元节法会刚结束,里面的牌位就供满了。所以,现在常住还在设计新的供台,以满足广大信众的需要。四祖寺这十年来的变化从此可见一斑,真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且,不但是四祖寺开始兴盛起来,同在黄梅县的芦花庵和老祖寺也兴盛起来了。尤其是芦花庵,现在住的出家人比四祖寺还多了。他们举办的各种法会也是人满为患,而且花样多、为期长、接待的信众很多。估计再过几年,四祖寺就会和柏林寺一样了。
今年的上元节法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供的茶全部是庙里面产的茶。虽然经营单位标注的是黄梅禅茶,但这实际上是四祖寺和老祖寺以及芦花庵的产物。里面洒满了我们四祖寺、老祖寺和芦花庵出家人的汗水。因为每年采茶的时候,这三个庙的出家人都要参与采茶的工作。
黄梅禅茶,产于四祖寺、五祖寺北面雾海云瀑的紫云山中。黄梅是初唐以来中国和东南亚佛教徒朝礼参学的“小天竺”,是古印度千岁宝掌和尚卓锡开建的老祖寺所在地。我们现在这三个寺院就在黄梅的西山和北峰上面,是现代黄梅的住持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