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锦囊
2770000000009

第9章 天才的真正智慧(8)

于是,家臣小心翼翼地动手,先是看到了盖子。轻细的壶口上,用一个小碟子盖着。这壶盖用糊糊一般的东西粘着。花了一点工夫,最后,终于把壶打开了。

打开壶盖的瞬间,一股像是什么邪气似的黑烟冒了出来,飘散到空中去。不好!恐怕要出事了。

从那年秋天起,一连数年,年年都闹歉收。

不论是家臣,还是百姓,连连有人死去。草啦,虫儿啦,都拿来吃了。连活下去的力气都没有,渐渐地,人口一天一天地在减少。

到了最后,只有身心都强韧的人才保住了性命。

“一切事情都别想,我们攻打邻国吧。我再也想不出什么别的良策来。即使神灵也会宽恕我们的。”

听了领主的话,为了活命,每一个人也都点头赞同。仓库里头早没了吃的,只剩下了武器。领地内的年轻人都拿起了武器,冲在最前方。

为了生存,大家竭尽全力,不想战死,就得饿死。不但是邻国,甚至于把更广阔的地域都置于其控制之下。

这样一来,不但不会饿死,反而衣食充足,应有尽有。酒也可以尽情喝,奢侈也都不当一回事了。

这样奢侈的生活过久了,人心便不安分了,国内乱了起来,势力衰弱了,终于引起叛乱。第三代的年轻领主也被逐出城堡。换句话说,一时的兴盛转瞬便衰落了。

有史以来,此类故事数不胜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说不定是哪一个第三代离开城堡时,把自己不幸的遭遇向壶里倾诉了,再把它埋了起来也未可知。类似事件虽给了人们一些教训,但世世代代不仍在如此重蹈历史的覆辙吗?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一个乡下人一心想要进入法律之门,

但却被守门的卫士拦住,

于是他便在门外等候多年,希望有一天能够进入。

然而,直到他死去的时候,他也没有进入。

法律门旁有一名卫士站岗守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现在他不能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我等一下再进去可以吗?”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行。”

卫士回答完乡下人的问题后,又退到一边去了。由于法律的大门一直都是敞开的,所以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我对您说的话您可以只当做耳旁风,不予考虑。不过你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里面的每一座厅堂门前都有一个卫兵,厉害就不必说了。就说第三座厅堂前那位吧,连我都要敬他三分。”

乡下人从没想过进法律大门会有这么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随时进去的。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胡须以后,他决心不去冒险,再等一会儿,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里等,本以为很快会让他进去,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没有机会。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可都无结果,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卫士时不时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比如他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有几口人以及有关他为何来这里的一些相关情况等,不过,这都是些那类大人物提的无关痛痒的问题。最后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能进法律的大门,乡下人花多少都心甘情愿。那位卫士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说:“你的东西我收下了,但目的是要让你知道不是你的礼数不周全。”

这些年来,乡下人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个门口的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他诅咒自己不走运,头几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

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越来越老了,眼睛都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一道亮光,那道光是从法律之门迸射出来的,它永远都不会熄灭。

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全部呈现在眼前,凝聚成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这么多年来除去我以外没有任何人要求进这道门呢?”

卫士看了看乡下人的情形,知道他已死到临头了,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失去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能进入,因为它只为你敞开,现在是把它关起来的时候了。”

猎狼记

——[法国]大仲马

听到猪的哀叫声后,第一只狼出现了,它追逐着那头猪。

接着两只狼出现了,接着三只狼出现了,接着十只狼出现了,

接着五十只狼出现了。这时就出现了群狼逐猪的残酷景象。

有三四个猎人,每人背着一支双筒猎枪,驾驭着一辆三套马车,奔驰在原野上。

三套马车是一种由三匹马拉的车辆。这一名称的来源不是由于车的外形,而是由于把三匹马套在车上的缘故。

在这三匹马中间,当中的一匹马总是小步快跑,右面和左面的两匹马总是奔驰前进。

中间那匹马快跑时,低垂着头,因而称之为吃雪马。在它左右的两个同伴只有一根缰绳,这两匹马的躯体中部被分别缚在左右两边的辕上。当这两匹马奔驰时,一匹马的头偏斜在左面,另一匹马的头偏斜在右面,人们称这两匹马为猛烈的马。

三匹马拉着这辆马车奔跑时,这辆车波动得宛如一叶置身于惊涛骇浪中的小舟。

打猎人用绳子把一头年轻力壮的猪系在车尾。为了安全牢固起见,打猎人用一根链子把它系在车尾。

无论是绳子或链子都必须有十公尺左右的长度。

在起程时,猎人们把这头年轻力壮的猪放在车上带走,它是舒舒服服的。到了森林的入口处,猎人们打算开始打猎了。于是猎人们在那儿把这头猪从车上放到地上,系在车尾。驭者挥动缰绳,三匹马就起步了。中间这匹马小步快跑,左右的两匹马奔驰前进。

猪跟在车后奔跑感到不大习惯,便抱怨叫屈。一会儿,它的叫屈声变成了哀叫声。

听到猪的哀叫声后,第一只狼出现了,它追逐着那头猪。接着两只狼出现了,接着三只狼出现了,接着十只狼出现了,接着五十只狼出现了。这时就出现了群狼逐猪的残酷景象。

所有的狼都争夺这只年轻力壮的猪,为了接近这只猪互相打架。它们都向猪冲来,有的狼用爪抓猪一下,有的狼咬猪一口。

这只可怜的猪绝望地惨叫着。这种惨叫使森林最深僻遥远处的狼都被唤醒了。

周围三里以内所有的狼都跑来了,这三套马车被一大群狼追赶着。

每当这种时候,就非常需要一个勇敢、能干的驾车人。这三匹马对于狼本来就有本能的恐怖,现在被这群狼追赶时,它们变得疯狂了。中间那匹小步跑的马,现在奔驰前进了。左边和右边的两匹马,原来是奔驰前进的,现在却惊慌狂奔了。

向狼开火时,猎人们是随意开枪,不需要瞄准。这时,那一只猪在狂叫,三匹马在嘶鸣,一群狼在嗥叫。此外,还有连续的枪声。三匹马、猎人们、猪和狼群共同表现的那种急剧猛烈的行动,简直像一阵旋风。四周雪片纷纷,空中寒风阵阵。枪弹飞射,闪闪发光。枪声大作,有如霹雳。

不管三匹马是怎样狂乱暴躁,只要驭者能控制住它们,那就是胜利大吉,满载而归。

但是,假如驭者没有高超的驾车技术,没有超乎常人的胆量,慌乱中让那三套马车撞上障碍物,或者那三套马车翻了车,那就一切都完蛋了!明天、后天,或一星期之后,车子的残片碎块、猎枪的枪管、马的骸骨,以及打猎人和驭者的粗大骨头,都会被人们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