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儿郎冠军侯:霍去病
27202900000119

第119章 118、长安来信

眼看日头渐渐偏西,该准备回程了,霍去病望着远处关楼上面的旗帜,却忽然说道:“呃,我想我还是得上去看看才好,好容易来这里一趟。”

素宁马上明白过来,“那我在这里等你。”

本以为他很快就会回来,没想到这一等却是很久,估计这位大司马肯定是一上去又看到了什么问题,必须仔细了解或者现场处理。在这边关之上,要找问题自然到处都是,哪一件也不可轻忽大意。素宁沉下心来等着,反正等待对方也是她早就习惯了的事情。夕阳斜照下的长城尤为壮美,她不无留恋地反复眺望着,心中有种感觉,也许下辈子,自己见到这长城就会很眼熟吧!可是眼熟归眼熟,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却是不可能再想得起来了……不管怎么说,能让人在隔世之后还觉得很眼熟,那么在当时应该是荡气回肠、缱绻不尽的吧。

一直等了大半个时辰,才见霍去病终于从那个关口上面下来了。他们回程的路上,天色便渐渐地黑了下来,月亮已经升起,星星也一颗一颗地出现在了夜幕之上。

霍去病望着星空说道:“你看,月入箕宿。”

素宁也仰头观看了一下,“是的,月入箕宿,明天和后天都会有大风的,对你们兵家来说,是不是就可以用火攻了?”

霍去病笑着驳斥道:“看到起风就想火攻,手里有锤子就到处找钉子,这样打仗的可不是兵家!”然后又兴致勃勃地说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想一个地理问题,你想不想听一听?”

素宁道:“当然想听。”其实她知道对方怎么都会讲的,霍去病喜欢研究地理,这正是他们兵家的一项典型的业余爱好,有了心得体会当然忍不住要讲出来。

果然霍去病说道:“我刚才在想焉支山,你说有没有可能,焉支山就是古书里说的昆仑丘?我觉得它的位置和形状,跟书里面的昆仑丘似乎很相像啊!”

这个观点果然令素宁觉得十分新鲜,“什么古书?《大荒西经》吗?”然后认真地回忆了一番关于昆仑丘的描述,“嗯,你说的有道理,还真的有这个可能。”

霍去病道:“我越想越觉得像!我们之所以不再认识它了,只是因为它埋没已久,甚至还曾一度沦落异族之手,然而不管如何历尽沧桑,它终究还是我华夏一族的帝之下都、龙脉所在。”

在华夏的古籍中,昆仑乃是第一神山,位置“在西北”,大小“方八百里,高万仞”,乃是天帝的下都,正上方则是天上的仙界。华夏的各种上古传说,都免不了要跟昆仑有关,然而它究竟是哪座山,历来也是众说纷纭。

因此素宁笑道:“怎么说呢,你的这个猜想,也可以算是聊备一格吧!”

霍去病道:“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焉支山时,感觉就特别眼熟,好像从前到过一样。还有一次,我在祁连山里的一座雪峰之前,忽然觉得你会出现在那里!我一直有种感觉,咱们俩不是今生才认识的,而是应该早就熟识,你说有没有可能,咱们的前生就是在那一带度过的?”

“嗯,当然有可能了。”

“那么当时我们会是什么人呢?”

素宁笑了,“这可怎么推断呢,据说昆仑丘通着上界,难道是吸风饮露的仙人不成?”

到家之后,霍去病看到书案上已经堆满了各地发过来的信件和公文,便一头扎进去处理起来。素宁来看他时,他正微凝着眉头若有所思,见到素宁便拉她过来坐下,“出去一整天,没想到今天还有不少重要消息,有的还需要咱们尽快做出决定。”

“什么消息?”

霍去病展开一份公文,“第一件事,圣上正式册立二皇子为齐王、三皇子为燕王、四皇子为广陵王。”

听到这里,素宁忍不住高兴地拍了一下巴掌,“太好了!太子大位已固,这下你总算可以放心了。”

因为已在意料之中,霍去病倒是波澜不惊,只是点了点头,又取过一份来,“还有第二件……你猜猜看。”

素宁摸不着头脑,只得问道:“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陛下同意我们的事了,你说这算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素宁大喜:“真的吗?陛下怎么会想通的?”

“我也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好消息!”

霍去病却道:“不好说,因为陛下并不知道我已经背着他成婚了,还让我回长安办婚礼,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如果现在告诉他实话,会不会又惹恼了他?”

素宁听了也哭笑不得,思量半晌说道:“我是怎么着都行,就算回长安再办一场婚礼也不是不可以,陛下说你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了吗?”

“问题是他没有说。”

“那怎么办呢?”

霍去病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道:“咱们来分析一下,我判断陛下拖不了太久了,因为最近已经基本确定了漠北二战的时间表,就在明年春天,备战事大,他无法再拖下去了!事实上,最近事情已经越来越多了,虽说有快马驿传,但商量一件事情还是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显然是太不方便了。我想他应该很快就会召我回去,但是他得一步一步地找台阶下来。”

素宁点头,“嗯,你看着办吧。”

霍去病提起笔来,“好,那我就顺着陛下的意思来回复了。反正再办一次婚礼也无所谓,至少对我母亲是有意义的……”

他写了一会儿,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一下子把头抬了起来,“对了,如果还要回长安结一次婚的话,你就不能在那之前有孕!”

“原来你才想到这里啊!”

“我刚才是没有想到……这可怎么办呢?”

素宁笑道:“我不是说你看着办嘛。”

对方为难地挠了挠头,“……那好吧,哎,这还真的……有点难度。”

霍去病回复完圣上,又拆开来一封信件,快速地读过一遍,高兴地向素宁说道:“太子的来信。你看,据儿越来越明白事理了,字也写得越来越好了。”

素宁道:“嗯,太子进德修业、日见其行,现在你可以真正的放心了。”

霍去病却道:“我现在担心的就是那个太子太傅石庆!这个人虽然以孝谨著称,但是实在没有什么才能,也不知道能不能教好据儿?”

素宁不免又是有些好笑,又是有些心疼,“你说你这个人啊,能不能少操点心!孝谨还不够吗?言忠信,行笃敬,这就是德行啊!”

霍去病道:“德行虽然很好,就是没有才能。”

“也可能只是敏于行而讷于言而已。”

“我看不是。其实应该让舅父多抽点时间带一带据儿,他们两个性格相似,太子很适合跟着舅父学东西……”

素宁听着笑了起来,“我看你是想念他们两个了吧。”

“当然,我怎么可能不想他们……”霍去病一边手下不停地写着,一边又微笑着说道:“据儿这孩子真有意思,每次还都要问个问题,现在长进了些,不再问舅父和我谁骑马骑得好了,你猜他这次问的什么?他问我最喜欢兵书中的那句话。”

素宁笑道:“估计同样的问题他还要去问问大将军,再比较比较你们的回答。你打算怎么回答他呢?”

“你觉得我应该说哪句?”

“嗯,兵书我读得很少,印象最深的话嘛,让我想想看……”素宁歪着头略想了一想,引了《司马法》中的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霍去病道:“这句话虽然很好,只不过这个道理是太子已经明白的,所以我给了他另外一个答案,你看。”

说着便把回信推了过来,素宁定睛看时,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引了一段《吴起兵法》:“魏武侯问曰:愿闻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吴起对曰: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起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霍去病翻检着桌面上的信函和公文,又拆开来一封信,“是弟弟的来信。”

素宁关心地问道:“说什么了吗?”

霍去病一边浏览一边说道:“唔,家里倒没有什么要紧事,他只是说李陵又与他恢复交往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两个人疑惑地对望了一眼,猜测着李陵态度大转弯的原因,素宁道:“总归不是坏事,想来应该与圣上策立三王的举措有关吧……舅父也许清楚,对了,有舅父的信么?”

“没有。舅父没有那么多时间写信,不过这种事他应该会跟我说的,想必过几天也就来信了……”

霍去病说完,又取过一份封了好几层的信函,仔细地拆开,聚精会神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方才抬头说道:“你猜这是谁的来信?”

素宁摇头道:“一点方向也没有,叫人怎么猜呢。”

“那么提示你一下吧,一位老朋友,很远的地方。”

“莫非是张骞吗?”

“正是。”

“太好了!他快回来了吗?”

“他还在乌孙,短期内不会回来,因为乌孙的内乱还没有平复,他的谈判目标还没有达成。不过他告诉我,他派出的副使已经到达了大宛和康居,进展还算顺利。对了,他们还在大宛见到了一种良马,这种马形貌神骏、日行千里,而且肩膀上流出的汗竟然是红色的!所以名为汗血马。”

素宁听了十分惊奇,“竟有如此神奇的宝马!”

霍去病当然也对这种宝马大为神往,一边回信一边说道:“张骞说大宛人把汗血马视为国宝,轻易不给外人,我回信告诉他,希望他能设法用金银财帛换得几匹,明年带回长安,让我也能见识见识!”

随后他又回复了几封公文,待拆看到下一份时,却不由得眉头皱了起来。

“唔,还有一件事得跟你商量,匈奴五属国又来献女了,你看应该如何答复呢?”

素宁疑惑地问道:“五属国献女?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他们匈奴人的风俗,臣服于谁就向谁进献美女。以前在河西时,他们是每年向单于那边进献,从元狩三年开始,就改向我们进献了,每国一个,一共五个,到现在已经是第四次了。”

“向你献吗?”

“当然,是我把他们打下来的,他们最怕的就是我。不过前三次我都找了借口回绝了,大前年我说的是还没有进献陛下,我不敢先受;前年说的是还没有进献大将军,我不敢先受;去年说的是我还没有正式的夫人,无人照管这些女子,所以也没有要。”

“陛下和大将军受了吗?”

“都受了。”

素宁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呆呆地坐在那里回不过神来,半晌之后恨恨地说道:“匈奴人真是不可理喻!咱们明明并未要求,他们竟然主动提出!一点儿都没有羞耻之心。”

霍去病道:“你是不是想到了和亲?千万别这么想,他们并没有这种概念,更不像咱们那样会有很强的屈辱感,他们只是把献女当成一种表达敬畏的方式,一点儿也不觉得屈辱。”

素宁无话可答,又呆呆地出了好一会儿神,然后问道:“这些女子可靠吗?”

“还是可靠的,因为她们的父兄都在我的麾下。对这些匈奴贵族来说,他们希望与我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取得我更大的信任,我也完全能够理解。圣上之所以如此信任大将军和我,也跟我们是外戚有关,这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不受,会有什么影响吗?”

“还是会有影响的。今年没有什么拒绝的好理由了,我再不接受他们的女人,就意味着我不够信任他们。”

素宁再次默然半晌,终于说道:“既然没有拒绝的理由,那……就接受吧。”

霍去病看了她一会儿,提笔写了起来,忽然又停住笔说道:“你知道,男人在这上面是分得是很清楚的,不管怎么样,我爱的只有你一个。”

素宁避开他的目光,偏过脸去淡淡地说道:“快写吧,又不是什么大事,多几个服侍的人而已,谁家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