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哥发现我买了新的茶壶。
师哥端起来看了看,说道:“买新的了?”
我说:“也不算买的,去买的时候遇见一个票友,他买给我的。”
师哥放下壶,“你看你越来越不得了了,上回是花这回是壶,还不带其他的,走哪儿都有戏迷。”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师哥瞅了我一眼,然后坐在旁边,“你不能总让着千涟,千涟他那性子你我都明白,可你那性子也只有我明白。壶碎了还能买,气过受了还怎么能出?”
我笑笑,“都是些小事。”
“你就是死鸭子嘴硬,”师哥瞪我一眼,“平时和他说话都是针尖对麦芒的,要有事了,你就不说话了,一说话就是没事没事。你不训他他越是无法无天了。我哪天倒是要好好说说他。”
“师哥,”我无奈地笑,“算了吧,真是小事。”
白千涟同我和师哥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千涟送进戏班子的时候比我小一岁,个头却比我小很多,瘦瘦弱弱的看起来像只被遗弃的小猫。但他也算是被遗弃的。
他娘把他送进戏班子就走了,他娘当时求师父说能给他口饭吃就行了。他到了戏班子后几乎不说话,师父开始还怀疑他是个哑巴,觉得自己亏了,打骂了他好几回他都不吭声。
后来证明他不是哑巴了---他夜里说了梦话。
不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但只听他断断续续地呓语,说,娘,别,别,别,刀,刀。
过了几天外面传来些闲语,说一个女人投水死了,尸体给泡了一夜才浮起来,脸被泡得都认不出模样了。
当天,千涟就逃出了戏班子。
但后来不是让戏班子抓回来的,而是他自己回来的。我记得那是一个傍晚,余晖如火,院子的大门被他推开,他就镶在门框里,镶在血色的夕阳里,门框那么大,把他显得那么小。他手里攥着一块碎花头巾。我记得那是送他来的那个女人头上戴着的。
打骂自然是少不了的了。师父挽起袖子操着鞭子狠狠地一顿打,挨打从来不哭的他,师父一鞭子下去就哭了,哭得撕心裂肺,但他不求饶,只是哭,嗓子都扯出了血。周围吓得不敢吭声,我躲在师哥背后,紧紧地握着师哥的收手,手心里全是汗。
后来无意间听到师父说他父亲是个赌徒,还是抽大烟,一回家就翻箱倒柜地找钱,他娘受不了,一气之下拿菜刀砍死了他父亲。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再回到戏班子后的千涟,变了。
他开始说话,但语气刻薄,他练功卖命,别人会的把式他也要会,别人不会的他更是要抢着学,少了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行,就是后来出科,鬓花不如别人的艳他都要埋怨。
但他还是不如我。他有相貌也有本领,比起我却还是差了一节。出科时师父选杨贵妃,在我和他之间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点了我的名字。他不满,但这就是命。命里有些东西你强求不来的,命会给你一些东西,也会收走一部分东西,你除了接受,别无他法。且,童年?戏班子里的孩子谁也没有童年。
我摸摸了茶壶,然后起了身,把围巾圈在脖子上,“我约了人,出去一趟。”
师哥似乎有些生气,但还是说:“出去小心点,最近外头乱。”
我嗯了一声,出了戏院。
蒋沐果然在茶楼等着。
我坐下,蒋沐从口袋里掏出怀表,打开看了一眼,“九点三分,柳老板你可让我久等了三分钟啊。”
我端起茶壶替他斟了一杯茶,“那这茶算我请少尉您喝的。”
蒋沐立马回到:“那可不行,上回你就说请我喝茶了……”他拿手背撑着下巴看着我,笑道:“那柳老板你还欠我一顿茶。”
他竟然是这么斤斤计较的人?他还差这一两杯茶喝不成?但他说的也在理,我说:“嗯,好。”
茶慢慢地喝,之间谈的也不过是些关于戏的剧本内容之类,我对此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蒋沐只落到说嗯嗯嗯的地步。但也亏得他还听的下去,谈剧本如讲经,一般人恐怕早受不了了。
茶喝了半盏,我正说道《牡丹亭游园》,蒋沐插嘴道:“我现在虽然在南京,但却不熟,柳老板你带我出去走走吧。”
我一愣,应了下来。
南京好玩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香火不绝的夫子庙,红叶片片的雨花台,好似江南的玄武湖,等等,都是有趣的地方,但要是让我带他去那些地方,我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算算,从名后除了跟师哥去了回秦淮河,别的地方都没有去过。不过我街走的倒多,周围的十里长街八尺小巷无一不漏。
于是就带着蒋沐去山西路。
蒋沐召黄包车的时候我才记起肖与凡,我问:“肖副官呢?”
“哦,他啊,与凡受了些凉,我让他回去休息了,”又抱怨似的说:“所以开车的人都没有了。”
我笑,“你待他真好。”
两辆黄包车在街上并驱而行,四周行人来来往往,车拉得并不快,蒋沐就闲聊一起来,“就闲聊了起来,“与凡啊,虽然按等级我是他上司,但我把他当兄弟看。以前我们一起在外留洋的时候,有回在外吃饭,那个服务生瞧不起我们,故意弄洒了汤在我衣服上,与凡当时直接就拿椅子抡那服务生了,当然这只是小事,说大了与凡甚至替我挡过子弹,就在左胸的那个位置……”蒋沐不紧不慢地说着,我静静地听他说那些琐事,黄包车一路前行,那些说出的话很快被抛到了身后,我却想回头看看,看看那些被抛在身后的话是不是散尽了人群,落在了地面,浸近了尘土里。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我应该更加怀疑---他突然就从一个给人威严的军官变成了左邻右舍扯话的闲人。
我看不清楚。
在山西路下了车。山西路是条商业街,以购物为主,店铺比比皆是,商品满目琳琅,街上人群里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小姐太太,拿着钱夹逛来逛去,街边都没有停下来的黄包车---车都在街上跑。我抖抖长袍,“走吧。”
结果两个人还真是只在街上走,我在前,蒋沐在后,不知道是不是刚才在车上说的话太多,这会儿倒像是没话说了似的。
逛了两三家古董店,蒋沐随便看了看,进几间绸缎店,他用手拨了拨织锦便走开了。完全显得兴趣恹恹。
我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怎么?少尉没有兴致?”
蒋沐笑了笑,“那倒不是,有柳老板陪我我哪能没有兴致。”顿了顿又说:“就是觉得那些东西不怎么希奇。”
我问:“宋代的佛雕也不希奇?”
说完只见蒋沐从怀里掏出那块小巧的怀表,两只手指夹住放在我眼前,“还没有它希奇。”
我一愣,“您说笑了吧,这东西哪里买不到。”
蒋沐挑了挑眉,星目里闪过一丝嘲笑的光,“中国人都喜欢说物以稀为贵,眼里算是那些少得可怜的东西,就如那些佛雕,如那些瓷器,他们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代表的是以前那个时代的繁华和进步,等他们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蜂拥地收藏它们,觉得再过个几十年会提升价值,到它们毕竟那么少,易碎,保守。而我手上这只不起眼,随处可买的表,他出生不久,但它一直是在自己转动,它走的是新时代的时间,它走在前列。清朝以前,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除了日晷以外自己会动的这种时间表。”
蒋沐说完,淡淡地笑了笑,我看着他,然后说:“没听懂。”
我感觉蒋沐夹着怀表的手指似乎松了一下。
我听到几声吆喝,回头一寻,果然看见了一个的摊位。
我指指那里,“卖碗儿糕的。”
南京的小吃很多,碗儿糕算不上什么特色的小吃,但我每次看见都会想起我小时候上街看见碗儿糕的模样。定着眼睛看,馋得咽口水。那时候每天辛苦的练功,但每天吃的依旧是馒头,碗儿糕对那时戏班子每个孩子来说,能吃上一口就像是吃到山珍海味似的。
但蒋沐似乎连碗儿糕都没有见过。山西路不是小吃街,但零零碎碎的小吃也有卖,像这种供有钱人消费的地方,没见过这些老百姓吃的东西也不新鲜。
看着蒋沐一副这是什么啊的表情,我买了一个递给他,“您尝尝,图个新鲜。”
蒋沐就尝了。毕竟没有见过,把碗儿糕拿在手里的他表情看起来奇怪得好笑。他看了手中的东西有些犹豫,但还是咬了小口。
“太甜了。”
蒋沐微微皱眉。我笑道:“碗儿糕是小孩子吃的东西,甜很正常。”
蒋沐的脸有些崩了。我想敛笑,但又好像忍不住,一脸笑意。
蒋沐放下手中没有吃完的碗儿糕,我第一次看见了这个男人困窘的模样,他轻咳一声,然后说:“走吧,别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