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全集)
2650400000027

第27章 言谈篇(3)

“不是拍马屁,我真的挺崇拜他。他既有过人的技术,但又从不摆架子,虽然对我是严了点,但也是为了我好,跟上他,也算是我的荣幸。”很明显,师傅也知道谁在讲话。

师傅回来后,对他的态度马上有了转变。他认为徒弟是一个有上进心,领会能力强的好青年,这位朋友很快就成了他师傅的得意弟子。

曲线赞美的确威力不小。曲线招法成功的前提是:必须使被奉承者确信你是无意中发自内心的感想。因此,“线”要曲,但必须保证你的“奉承”能及时准确地传到被奉承者的耳朵里,否则,效果大减。其次,既然是赞美,就得想办法把被赞美者“抬”高一点。如果只是几句人云亦云的赞美话,那是无法令他“陶醉”的。因此,赞美的话不妨合理地夸张一点,或者,即使是众口齐颂的事情,也提出你的与众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肯定令他感动这种“抬高”或夸张的手法,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戴高帽”。

“戴帽”,大多数用在劝说之时,对对方的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以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减轻挫败时的心理困扰,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一位杂志社的编辑,说服作家很有一套。不论那些人如何繁忙,他也有办法使他们答应为他撰稿。本来,他的口才并非一流,但奇怪的是,那些作家都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当然我知道你很忙,就是因为你很忙,我才无论如何得请你帮忙,那些空闲的作家写的作品,无法与你相比。”

据他说,这种说法未失误过,一般论来,当对方已有很充分的理由拒绝,想让他接受你的请求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你事先也知道他们会用这些理由来拒绝你,你反而裹足不前的话,则更增强了他对抗的意念,于是双方的气氛则更紧张,此时也别谈什么说服了。但若能运用前棕那位编辑的一套方法,先给对方来顶高帽,使对方无法拒绝,这就是巧妙地使对方的“不”成为“是”的一种说服技巧。

像这种心理技巧的运用,最适合化妆品的促销。一位售货员如若要劝说一位顾客买某种化妆品,心理上应早有被对方拒绝的准备。有些顾客可能会推说:

“你的这些东西我已经有了,现在暂不需要。”以此来委婉地拒绝你,此时你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惹怒对方,这时你可以这样说:

“你说得很对,况且你的皮肤一看就知道无须化妆也好看!”听到这句话,相信没有一个女人会无动于衷。接着,你再说:

“但是,为了防止日晒……”不等说完,对方的荷包己开启了一半。

台湾有家人才派遣公司,曾遇到令其头痛的事情。原来,公司派遣的一位女性到顾客的公司任职,却总是无法按时下班。依照规定,这些被派遣的女职员乃是按时计酬,她们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但该顾客公司总以各种借口,让这些女职员无条件为其加班。

这些按时计酬的女职员,怎么会轻易地免费为人加班呢?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的负责主管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他善于褒奖女职员,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任其使用。这位主管首先对他们当日的工作表现称赞一番,然后说:“由于超出预算,无法付太多的酬劳,能否再给予一些帮忙?”这些女职员因为受到恭维,个个心花怒放,认为只要时间不长,倒是可以接受其要求。

有位年轻导演,在重拍镜头时,一定会先称赞所有的工作人员:“嗯,好极了,现在我们来个稍微夸张的演出。”经他这么一说,没有人会表示抗议,自然地就接受导演的指示。因此,以温言轻语来褒奖他人,会让对方产生接纳的态度,这位年轻导演,即是采用这套攻心术达到演技效果。

当面给人“戴高帽子”,有时为了取悦于人,在言辞上不免会带点夸张,但话头要有点实在的东西,这样别人听来才觉得顺耳,这与毫无分寸、令人肉麻的阿谄奉承、吹牛拍马是有所不同的。

假如你是位管理人员那你心里很清楚,真诚、贴切的赞美部下获致“尊重的需要”,而且能够提高部下的工作意愿。但是,什么样的赞美才算贴切?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称赞才能导致上述激励效果呢?现将一般研究者的研究心得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激励效果不彰的称赞

(1)空泛而不着边际的称赞。例如:“老张,你的工作表现好极了!”这类抽象的称赞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所以不易会被称赞者真正地重视它。

(2)不附加理由之称赞。上一实例中,主管只称赞部下工作表现极好,而不进一步说明它之所以值得称赞的原因,这一类称赞可能令部下觉得主管言不由衷。

(3)对人不对事的称赞。例如:“您真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这种对人的本身施以的称赞,往往因失之夸张而易于令被称赞者恶心或肉麻。

(4)针对期望中的工作表现或工作绩效而施以称赞,则可能令部下误以为主管所真正要求的工作水准较期望中的工作水准低。

(5)“三明治”式的称赞,即“称赞一批评一称赞”通常不会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为了令批评较容易被接纳,许多主管在批评之前往往先对部下施以称赞,而且为了避免因批评而产生恶感!他们在批评之后又对部下施以称赞,这种方式的称赞可能令部下感到主管居心叵测。

(6)当部下觉得称赞只不过是为促使他们加倍努力的一种手段时,这种称赞将大大地失去激励作用,因为在部下心目中,这种称赞只不过是一种“软性的鞭策”,而非真心的表扬。

(7)只当他人(特别是顶头上司)在场时才对部下施以称赞,这种称赞很容易被部下视为别有用意。

(8)值得称赞的事的发生时间与称赞时间的差距愈大,则称赞的激励效果愈小。

(9)只称赞工作的绩效而不提及为达成这种绩效所花费的心血,则将称赞的效果减低。

2.可能获得极大激励效果的称赞

(1)具体的与特定的称赞,例如:“老张,今天上午你对前来投诉的顾客的处理方式实在极为得体。”这类具体兼特定的称赞可令被称赞者了解,因为他感到上级已察觉或已风闻他的那种值得称赞的表现。

(2)附加理由的称赞。上一实例中主管若能继续以:“我之所以认为你的处理方式极为得体,是因为你极具耐性地接纳投诉、委婉地解释补救措施,以及咨询顾客的意见。”这类的话语充作称赞的理由,则部下可因而体会了主管的诚意。

(3)对事不对人的称赞。例如:“你今天所选择的演说题目正是听众所感到兴趣的”;或是:“你在今天的演说中对维护工业安全的主张颇为中的。”这种对事所加诸的称赞较具客观性,因此也较易于被称赞者所欣然接纳。

(4)只针对付出的工作表现或绩效才施以称赞。这种付出的工作表现或工作绩效,显然要较期望中的工作表现或工作绩效优越。因此这种称赞,可令被称赞者增加成就感。

(5)不夹带批评的称赞较为可信,且较具激励效果。

(6)纯粹因为值得称赞而施以的称赞,最为称赞者所乐于接受,因为这种称赞是不附带条件的。

(7)在值得称赞的时候即施以称赞而不处心积虑地选择场合,这样的称赞较得人心。这与“打铁趁热”的道理是一样的。

(8)既称赞工作之绩效,又指陈为达成绩效所花费的心血,会使被称赞者感到称赞者为“知己”,即“士为知己者死”的“知己者”。

当然,在各类被赞美的人中,似乎女性更乐意被人赞美。

心理学家发现,女性的神经比男人更脆弱,更注意直觉。同时,女人对语言的接受和反应也比男人敏锐得多。一句甜蜜得发腻的语言可能会在男人心理上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对于女性却不会,女人有着贪婪的爱听温柔、亲蜜的话的特点。一句温柔的话语可以使一个女人自我陶醉好久。每次回味都会有幸福的体会,有时甚至乐出声来。而男人却不会,男人更重哥儿们义气。男人和女人除了有许多不同外,女人还很少怀疑对方说的甜蜜话言不由衷,特别是当夸奖女性如何如何能力强方面,女人则更觉得自己确有超群的实力。

年轻女人爱听说她漂亮的话,年纪大的女人也一样,她们对自己的衣着、发式、美容、姿态等等外观上的风度也同样渴望被人们欣赏,只是需要表达方法含蓄一点。因为随年岁增大,她们不习惯太露骨地听那些话罢了。

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穿着一件旗袍来到手饰店柜台前转悠,营业员是位30岁左右的男青年,他用吃惊得发亮的眼光盯着这位妇女说:“你穿的这件旗袍简直迷人极了,我看您配上这串珠宝手饰,一定会征服很多男人。”这位妇女喜笑颜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果然使她慷慨地买下并迅速戴上了这串价格昂贵的手饰。

赞赏女性不仅迎合了女人的内心需要,反映了说话者是否具有绅士风度。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男青年只顾自己,偶遇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总是有利冲在前面,有害躲得远远。他们从不对周围人表现出礼让三先的仪态。但有趣的是,这些人一遇上漂亮姑娘,却总是毕恭毕敬,学得像个人样。这种现象包含的潜在意识也是一种赞美女性的态度,当然,我们不提倡如此所谓的“风度”。

我们提倡男女平等,但实际上女同志和男同志在社会许多方面并没有享有平等。女人从青春期开始便编织人生美好的梦,她们不仅渴望能找一个如意郎君、白马王子,同样也盼望事业上能有一番作为。但他们真正同男子站在一起迎接社会选择时,往往遇到歧视,这加剧了她们内心深处那种理想憧憬和举足维艰之间的矛盾,几度思盼,又几度落空。可以说,真正闯荡过社会的姑娘并不多。所以,对一些稍有文化的姑娘来说,刚一踏上社会,一听到赞美其能力的语言时,她们会是何等地欣喜啊。

因而,你不要悭吝自己的赞美之语,对部下,对女性,对你周围的人。

给说话加一顶“帽子”

从前的人喜欢戴帽子,老百姓戴草帽、毡帽,做官的戴官帽,清代的官帽上还有花头,叫顶戴花翎,摘了花翎就不是官了。小孩子无帽可戴,就编上了小辫子,可见,帽子不仅用来遮风挡雨,还是成年人识别身份的标志。

我们说话时也有一个“帽子”的问题。就是在与人交谈时,针对不同的话题,先说一些似乎无关痛痒的话,让对方感到能够听下去,并且接受你的说法。这是需要讲究一点技巧,花一番心思的,而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截了当、赤裸裸地表白,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在对方心情不佳的时候,或者说的话不是那么顺耳的时候,或者不清楚对方心思的时候,要想让说话达到目的,有一个好的效果,我们不妨先绕个弯,转个圈,给说的话加上一顶“帽子”,也就是加一点遮盖物。只有说好开头,才能让交谈能够顺利地进行。

打个比方说道理

有一个通过中学课本而广为传播的故事:战国时齐国大臣邹忌在劝说齐威王兼听则明、广开言路时,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法,他先说自己觉得不如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漂亮,但自己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徐公漂亮,原因是他们都出于偏心和私心而说了假话;然后再从自己的家事联系到齐威王的国事,说齐威王周围的人和老百姓都可能出于私心,对齐威王隐瞒真相而说假话,这样一来,齐威王就会受蒙蔽而坏了国家大事。一番话说得齐威王心悦诚服,马上下令悬赏纳谏,广开言路,一年过后,齐国就称霸诸侯了。

我们在讲道理说服人时,需要以理服人,更需要讲究说服的方法,如果直截了当地说一番大道理,就容易出现一种教训人的腔调,而且枯燥乏味,对方也不会心悦诚服。假设邹忌一上来就对齐威王说大道理,不给齐威王杀了才怪。如果能够通过设置一个比喻,把要讲的道理融化在形象化的故事里,让对方自己去联系和领会其中的道理,就容易说得通,讲得明。

先扬后抑话转折

如果需要说一些对方可能不易接受的话,比如需要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或批评对方时,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接受。如果一开口就批评,对方肯定会有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绕个弯子说,先说一些对方爱听的话,或者赞扬对方一番,然后再转入正题。一家广告公司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设计师高明为客户做了一个方案,连续改了几次,客户还是不很满意,高明也不很耐烦,说什么也不想改了,老板让高明的好朋友李雨去说服高明再修改方案。李雨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说才算好,后来他想了一下,就去对高明说:“最近你搞的方案应该是不错的,表述比较漂亮,老板看了也说好。不过,有个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就是内容上可以再精确一些。我帮你一起搞怎么样?”李雨说的话先扬后抑,语气婉转,听不出有什么批评的意思,高明自然容易接受,事情也就顺利解决了。

说话时的语气转折很重要,先扬后抑的方法重点在“抑”,但对方听来就不像直接批评那样受刺激,因为人容易先人为主,前面赞扬的话让他很受用,后面的批评听起来就像好意相劝,对方自然就听得进了。所以在对朋友说话时,应该坦诚相待,但也要以礼相待,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口吻,像“不过”“当然”“如果”“可能”“能否”这些词语应该多多使用,双方就容易沟通和交流。

试探一番再开口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话难以说出口,譬如对异性表达好感,或者对上司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就怕被拒绝,或者说得不妥,给对方留下不良印象。这时候,也需要绕一个弯,先试探对方一番,套出对方的想法,再针对性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诚诚对办公室里的同事露露很有好感,总想找机会跟她约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但又怕她拒绝,自己失面子;请别人转告,弄不好会传得满城风雨,自己也显得不够男子气。经过再三考虑,诚诚先请同事聚餐,露露自然也在里边,然后诚诚找了一个机会,同露露大谈她感兴趣的时尚话题,发觉露露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欧洲的艺术影片,像《红·蓝·白》诚诚大喜,就大吹起电影来,像费里尼的《八部半》、伯格曼的《芬妮与亚历山大》,直吹得露露一愣一愣的,诚诚乘机递上几张DVD巾片,算是跟露露接上了关系。

表达情感或意见时需要大胆,但如果不了解对方心思,乱说一气容易造成对方拒绝或反感,所以我们在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前,先加一顶“帽子”,进行多方位的试探,这样可以进退自如,进可以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退可以不失颜面。譬如想对上级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先用请教式的语气,向他征求指示:“你的话我觉得很有深意,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先从某事着手,然后再做另外的事,或者同时做,然后再分头完善?”这时上级自然会有所指示,你再顺着他的意思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具有了针对性,也不会得罪他了。

请君入瓮多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