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
2649000000003

第3章 立足现实,探寻生命的意义(2)

“我”不只是一个形体,不只是宇宙或自然中的一个分子,不只是路边的一棵树、一株草,或者家里喂养的一只猫、一只狗。“我”应该有我的感觉、我的思想、我的行动,有我所见的、我所听的、我所想的,有我的痛苦、我的欢乐,“我”就是我的中心,我的一切就是我的帝国。

发现自我的存在是生命的真正开始。于是,每一时刻就是一个新的发现,每一时刻都带来新的快乐,一个新的难解之谜打开了它的门,一种崭新的爱开始在心中滋生——一个以前从未感到过的新的慈悲,一种对美、对善的新的敏感度。

我为什么要活着呢?我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我有意志,我渴求,我爱,单单为此我才礼赞生命。

要点:

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做你自己。

二、生命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生命本身

低等人为生存劳碌,中等人为享受生活奔忙,高等人为发展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呕心沥血。

弗洛姆写过这样一段话:“当人们努力去获取财富,不停寻求那似乎是自己的利益时,他便失去了他的灵魂,也就是丢失了自我。如同许多幻想和白日梦一样,这种追寻只是在新奇和足以刺激人的时候,才给人以一时的满足。”

物质条件是人生存的基础,人人也都想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并不是人成功的标准。如果仅以此为标准,就会成为葛朗台式的守财奴。有些人拼命赚钱,到晚上关在家里数一下钱心里就快乐了。他们赚钱不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他们沦为金钱的奴隶。

像个守财奴那样积攒财富,你会成为富人,但只会成为坟墓里的富人。

我也曾经努力去赚过钱,但有了钱后,我却觉得自己颓废了。我在日记中对自己呼唤:

“难道整天就这样沉溺在酒色中、沉溺在自己所不喜欢的工作中、沉溺在无穷无尽的繁杂事务里?我的尊严、我的活力、我的个性呢?难道全被这个沉闷的社会吞噬殆尽了吗?我不知道我还剩下什么?除了一点动物的本能外,我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

孤寂地坐着,一股莫名的烦恼涌上心头,只是想流泪,但眼中已没有了泪水。我还需要什么呢?金钱?名气?还是享乐、刺激?真的,这一切我都不需要。我也算有钱、有名了,我也寻求过刺激,有过享乐,甚至都想过吸****,但这一切带给我的只是更大的空虚。我明白我为什么想流泪了,因为我没有创造,没有成就事业!金钱、名气、娱乐、刺激,这些填补不了我内心最深处的空虚,那种空虚是属于真正男人的空虚,是只有用事业,用成就感来填补的空虚。没有事业的生活,是每一个真正的男人所无法忍受的。活着是为了什么啊?”

在今天的社会,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浪漫的遐想。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人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萎缩。作为人的个性、爱好、思想,已越来越被现实生活所扼杀,金钱取代了一切,在这个金钱决定地位、身份、快乐与否的社会里,人的动物本能被极大地张扬,而作为人的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却越来越被窒息,甚至谈到这些就会被人认为迂腐甚或耻笑。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想象力,大家都变成了社会驯养的狗。难道我们还不需要野性吗?难道我们还不需要回归自然回复我们作为狼的野性吗?这就是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所要呼唤我们的。

人在感觉和思考方面,在意志行为方面,已越来越失去了创造力,于是我们就只能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也就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的模子里出来的模型。我们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想要获得,而多数的人从未考虑这种获得:是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只是见到大家都这样,于是我们也要这样。却没有停下来想想,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在学校时,我们想要好分数,到了社会上,我们要事业成功,赚大钱,有声望,买更好的汽车,到各地观光等等。然而,如果我们能在这种疯狂活动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我真的获得了这项新工作,如果我有了这部比较好的汽车,如果我能去旅行——以后又怎样呢?这些东西是否能真的让我快乐呢?”

那么,我们的真正需要,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是什么在梦中将我惊醒?是什么在梦中让我泪眼婆娑?是没有成就啊!

我们真正的需要,真正的快乐就是发展自己的潜力,追求卓越,取得成就。

如果你喜欢享乐,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你会冲动甚至激动,然后展开追求,追求到手后,也许你还会激动,但如果没有成熟的爱情做基础,时间久了,你会觉得也就这么回事。实际上任何纯本能的享受都是这样,时间久了就会热情消退;而惟有追求卓越,发展自己,才是一种无止境的快慰。达到了一种境界会有一种更高的境界等待着你去攀登;创造、成功,不断地追求卓越,会使你永远感受到青春、活力和一种无止境的力量。这才是人世间最高级、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还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高尚,越来越能体悟人生的真谛。

人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保持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就是强者。人只有一种真正的利益,只有一种真正的快乐,那就是充分发展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人应该以自己为惟一的目的,而不是服务于任何超越于人的意图的工具。不是赚钱的工具,不是社会的工具,不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潜能,并对社会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这样,我们既与世界同为一体,但同时却又保持着自身的人格完整性。在建设性地运用我们的精力时,我们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我们“燃烧自己,却不化为灰烬”。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但自杀者和神经病患者却日趋增多。人们烦燥不安、支离破碎、无聊、厌烦、软弱、孤寂,逃避自己、逃避无能,这都是人们没有运用他们的能力,导致人生失败的必然结果。人都希望活下去,都希望快乐地活下去,而我们惟一的快乐之路就是运用我们的能力,发挥我们的所有。人如果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他就不能实现内在的和谐与完整。每一种神经病都是人的内在能力和那些阻碍其能力发展的力量相冲突的结果。没有个人的个性、爱好、思想的生存、发展空间,没有发挥人的潜能,就不能真正地体验自我,也就是社会学家说的没有自由和自发性,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被视为有严重的缺陷。如果某一特定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有缺陷的。

央视二台的《对话》节目我非常喜欢。那天主持人采访了甲骨文公司的总裁埃里森,她说埃里森每周只在公司工作50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探险上。这不由使我想起了lBM的总裁小沃森,CNN的老板特德·特纳,他们不是都热衷于探险吗?西方人热衷于探险,而我们华人却热衷于赌。记得去马来西亚********时,导游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赌场。没有公开的,就有地下的。赌和探险都是寻求刺激,但赌是用钱财作刺激,而探险则是用生命作刺激,用生命的潜能作赌本,去挑战大自然。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单纯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人的意义在于生活,生活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挑战自己,永远寻找一些新意。

我们不应该注重生命的表像——那些身外之物,而应该注重生命的内涵,让生命有质量。当然要让生命有质量,也要靠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并不是决定因素,我也曾羡慕那些大款前呼后拥,有美女、名车相伴,出入高级会所,但一个人如果只拥有这些,而没有内在的充实,那不也只是一个绣花枕头吗?

荣誉也只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鲁宾逊漂流到一个小孤岛上,尽了20年的努力也只能求得温饱。人是社会的人,也只有在社会里,才能发挥出力量,取得巨大成就,所以他人对我们的评价犹显重要。但这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有许多人,他们刻苦努力,历尽艰辛,甚至几乎奉献生命而取得成就,但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抬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还有些人,追求名誉、地位,甚至学习知识、发展艺术,也只是为了赢得人们对他更大的尊敬。

人是多么愚昧啊!总在为博取他人的欢心而努力。别人赞扬我们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是处在别人的路上。尤其当你明白了就像一个音乐家陶醉在满场的欢呼中时,突然发现那些人只不过是聋子,是怕别人知道了他的缺陷,所以盲目地欢呼时,你又作何想呢?我们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任何其他人而活。

如果说我们追求的荣誉只是荣耀时,那么,现在则应追求人格的荣耀。我们不要寄望来自他人的赞美,不需要活在世人的喝彩声里。他人赞不赞美只是他们的事。我们只是努力从自身具备的品质、个性、能力、思想里,寻找对自己生命的赞美,寻找快乐的源泉。我们只是存在于自己的发肤中,并不是存在于别人的看法里。

真正成功与快乐的人,绝不是依赖外在之物,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来自于内在的充实,内在的丰富。只有缺乏内在丰富的人才会不断寻求外在的刺激来麻醉自己,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惟有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挑战自己,才是人生永不厌倦的快乐。

金钱、权力,各种的利益,享受、娱乐,这些只是生命的奴隶,决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人可以热爱享受、娱乐,热爱金钱,但绝不能因此而让生命腐化,这些永远只是生命的调料,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

主宰生命的应该是创造,应该是永远向上的意志。没有创造的生命,没有成功来点缀的生命,是苍白的,是违背生命本能的。生命的本能就意味着向上,像种子冲破泥土的阻碍成长发芽,而后去争取阳光和养分,茁壮成长。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长,脱离了成长的意志,生命也就成了废物。

其实人的成长就像一颗大树的成长,这里有一个平衡性的问题。如果树的根不够深,既使长成了大树,也很容易就会倒下。所以树在成长的同时,它的根也在不断深入,树长得越高,它的根也将越深,你不可能发现十几米高的树只有很小的根,它无法支撑一棵巨大的树;在生命中,成长意味着你内心的深入,你生命的根在那里。

一位台湾的出版商问我:“你的书那么畅销,那么多人崇拜你,你是否很自豪呢?”

以前我是很自豪,但当我明白对于生命而言这些只不过是幻象时,我也不觉得什么了不起了。成功、失败只是演绎生命的一个过程,是生命的表象,人生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生命本身。我不能保证自己一生幸福,但我能保证自己一生快乐;我不能保证自己一生成功,但我能保证让自己一生充实而有意义。

因为这是一种心境的问题,是一种人生观或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是有没有目标、行不行动的问题。

要点:

我们无法祈盼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三、成功是自己的一种定义

数年前,一位新疆的读者专程来深圳,找到培训中心想见我一面,但不巧我去了内地。中心人员劝他先回去,说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等我回来后,再与他电话联系。但他很执着,表示不见我一面决不离开,还在中心附近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中心人员没有办法,只好与我联系,我也只得放弃手头的工作赶回深圳,与他面谈了一次。

他告诉我,他是乌鲁木齐一个拖拉机厂的工人,看了《方与圆》后,就想与我面谈,当面求教成功的经验。他还说:希望能在我这里打工,如果不行,就去北京,一定要进入联想集团,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谈话中,他流露出强烈的成功欲望。他说他三十多岁了,还没有谈过异性朋友,也不想谈异性朋友,他一定要成功,成功了才考虑这些事。

听着他的话,我突然感到了恐惧。他将一生都押在了这种“成功”上,如果不能取得他想要的成功,那他这一生不是会很痛苦吗?我也为国家增添了负担——又多了一个大龄未婚青年。

由此,我想我总在宣扬成功,是否会对人产生副作用呢?如果人们认为“成功”就是赚很多钱,出名,或者说是办一个大型的公司,那么,能做到这样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那大多数人被激发起了这种欲望,又不能取得成功,那不是很痛苦吗?就像金庸笔下的慕容复,雄心勃勃地复辟大燕国,极度的欲望使他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可惜最终也未能成功,反而因欲望的刺激最后成了精神病。

我还曾经参加过一些传销的励志讲座。讲演者滔滔的口才,昂扬的斗志,无不让我热血沸腾。他们讲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参加传销呢?在传销活动中能成为钻石经理、金钻石经理,取得成功的也只是极少数,那大多数人不就只是成了那些成功者的铺路石吗?我们怎能置大多数人的利益于不顾。

成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雄心、耐性、能力,要做出很多牺牲。而且成功没有止境,并不就意味着快乐啊!

什么谓之成功呢?在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中,一位老者告诉我,他很喜欢我的书,也很喜欢成功学的书。这时他旁边一个年轻人刺他:“那么,你成功吗?”

老者有点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怎么不成功?我工作三十多年,现在退了休,还养育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怎么不成功?”

的确,能成就伟业的人只有极少数,起码一个国家的总统就只有一位,但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成功。

成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拿破仑,成为爱因斯坦,成为比尔·盖茨。成功就是你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并在这一生中充分地发展自己。

实际上成功只是自己的一种定义。你尽心尽力了,你感到快乐,你认为成功了,那也就是成功。

我认为成功就像攀登一座永远也到不了顶峰的高山,既然永远也没有顶峰,我们就应该边攀登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如果只是埋头攀登,一心只想到达最高点,那就很可能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何况如果你一生都到不了你所预定的顶峰的话,你又没有去享受风景,那这一生不就毁了吗?

当然如果你只是贪恋现时的风景而放弃了继续攀登的努力,那你也就永远站不到更高处,欣赏到更辽阔的风景。

所以人生要永远努力向上攀登,但在攀登的同时,也要及时欣赏风景。这就是人生前进与享受的辩证法。

成功学之父塞缪尔说:“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哪怕是最高尚的美德,也只不过是充满诱惑力且危险的东西。”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真实意义上的成功,就是快快乐乐地生活,充分地展现自己,让一生过得充实而快乐。而一个人只要能踏实、认真、充实、快乐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伟人!

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只要我们能用心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安享上帝所赋予我们的一生,尽到了我们做人的责任,那就是成功。

要点:

成功是自己的一种定义。你尽心尽力了,你感到快乐,你认为成功了,那也就是成功。

四、人生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