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故事
2638600000018

第18章

公孙敬声是公孙贺的儿子,在朝中任太仆,虽然是个小官,但他仗着皇后姨娘做靠山,非常蛮横狂妄,为所欲为,干了许多丧尽天良的事。一年,公孙敬声犯了挪用军款的重罪,被判死刑,关进大牢。

公孙贺这下慌了神,忙去向汉武帝求情,请求汉武帝赦免公孙敬声的死罪。可公孙敬声的罪行太严重,理应诛杀,汉武帝也不想饶恕他,就拒绝了公孙贺的请求。

恰巧,这时京城出现了一位除暴安良的侠士,叫朱安世。他在京城杀了许多贪官污吏,为民申冤除害,一时名震京师。汉武帝忙下诏书通缉捉拿朱安世,可朱安世武艺高超,谁也捉不到他。

公孙贺见机,对汉武帝提了个条件:如果他捉到朱安世,就赦免他儿子的死罪。汉武帝出于无奈,就答应了。公孙贺果然抓到了朱安世,将他打入死牢。

朱安世是个不畏强暴的侠义之士,他毫不惧怕权势显赫的公孙贺,反而对公孙贺笑骂道:“你的罪恶深重,简直是罄竹难书啊!如果要告发你,我把终南山上的竹子都砍下来,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你的罪状;我把斜谷的树木全砍下来,做成桎梏,也不够夹铐你家的犯人。”

公孙贺听了,十分害怕,就想杀掉朱安世。朝中一些贤良的大臣知道这件事,就悄悄地让朱安世写下公孙氏家人的罪行。朱安世就告发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汉武帝得知此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公孙氏一族满门抄斩了。

注释

罄:用尽。竹:古代用竹制成竹简,用以写字。书:写。

释义

用尽竹子也难写完。指罪行多得写都写不完。

穷兵黩武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是东吴一位名将,深受东吴少主孙皓的信任与重用。孙皓的统治极其腐败、残暴。陆抗多次上书,劝孙皓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加强防守。但是,国君孙皓不以为然,继续他花天酒地的生活。

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镇守襄阳。此人擅长于分析,他看陆抗有勇有谋,其部下对他也是非常拥护,知道自己要打败他实属不易,于是决定采取怀柔政策。羊祜命令部下对边境吴国百姓秋毫不犯,平等对待,态度和蔼,企图笼络人心。陆抗对羊祜的做法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也采取同样措施对待晋国百姓。如此一来,吴、晋边境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友好局面。

东吴孙皓听说边境和好了,陆抗没有攻打晋军,十分生气,便派人向陆抗责难和质疑。陆抗无所畏惧说:

“我们大国之间应该讲信用,若我方不这样做的话,百姓就会恨我们挑起事端,这样就提高羊祜的威望。”

国君孙皓听了没有说话,为了彻底说服孙皓打消征伐念头,陆抗向朝廷上书说:“国君若不立即停止战争,把兵力投放到耕种上去的话,恐怕不久就会闹饥荒了,应该立即制定用人制度,减捐废重刑,安抚百姓。如果再一味地追求虚名,用尽钱财,耗尽兵力。这样。敌人没有灭掉多少,我们自己倒像大病了一场。”陆抗还进一步指出,东吴和晋国实力悬殊,即使侥幸获胜,也将得不偿失,自己的所受的伤也会非常严重。明智之举便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成熟。

可孙皓不听劝说,继续发兵。陆抗见孙皓已固执到这种地步。伤心、疲惫过度,不久就去世了。后来,晋军开始全面讨伐东吴,势如破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吴国终于被晋国灭了。

释义

穷兵黩武意思是用尽所有兵力,好战不休。

人杰地灵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

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十四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眼的座位上。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当众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

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即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太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

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两垦,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

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都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笔是不可能的。

侍从接着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洪州有奇宝。后一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太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他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阎都督高兴他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阎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人言可畏

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子皮打算让尹何担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没有管理这么大地域的经验和能力,许多人觉得此人难以胜任。

为此,子皮征求辅助自己执政的子产的意见。子产说:“尹何年纪轻,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为然,说:“尹何谨慎、敦厚,我很喜欢他,他也不会背叛我。他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让他学呀。学的时间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的道理了。”

子产反对说:“那不行,大凡一个人爱护另一个人,总希望对被爱护的人有利。现在你爱护一个人,却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这好比你让一个不会拿刀的人去割东西,那是会给割东西的人带来很大损害的。这样,今后又有谁敢再来求你保护呢?”

接着,子产诚恳地说道:“您是郑国的栋梁,要是屋栋断裂了,我们这些住在屋子里的人不是也要遭殃吗?再举一个例子说吧,如果您有一匹精致美丽的锦缎,您决不会把它交给一个不会裁衣的人去学着裁制衣服,因为您怕把锦缎给糟蹋了。”

说到这里,子产把话引到正题上来:“大官大邑是用来维护百姓利益的,这比那匹精致美丽的锦缎重要得多了。您连锦缎都舍不得给不会裁衣的人去裁制衣服,却为什么把大官大邑交给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和管理呢?您这样的作法,岂不是把锦缎看得比大官大邑还要重了吗?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借做官的机会来学做官的。”

子产见子皮听了在点头,又进一层说:“再拿打猎来作例子吧,有个人连马车也不会驾、弓箭都不会射,他怎么能打到野兽呢?恐怕野兽没有打着,自己却要翻车呢。管理国家大事也是如此,总要先学会再去当政而不能先当起政来再去学。硬要这样子,必定会造成重大损失。”

子皮听了子产这席话,连连点头说:“您说得对极了,我太不聪明了。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选择人来裁制。大官大邑关系到百姓的利益,我却非常轻视,真是太鼠目寸光了!”说到这里,子皮向子产拜了一拜,接着又说:“如果不是先生用这番话来提醒我,我还不知自己干了蠢事呢。记得从前我曾经说过,你治理郑国,我只治理我的家产,使我的身体有所寄托也就足够了。我向您请求从今以后,连我的家事也听从你的意见去做!”

子产听了连连摇头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样,我怎么敢说你的面貌与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里觉得你这样做很危险,所以据实相告。”子产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我心里的想法并不见得与你子皮的相同。

子皮觉得子产对国家非常忠诚,所以把政事完全委托给他。后来,子产把郑国治理得富强起来。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如释重负

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这样,就使他更在国内失去民心。大夫子家羁见昭公越来越不像样,非常担心,几次当面向昭公进谏,希望他巩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夺了政权。但是,昭公不听他的劝告,照样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终于觉察到,季孙宿等三卿在不断壮大势力,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对三卿的大臣,寻找机会打击三卿。不久,季孙宿死去,他的孙子意如继续执政。大夫公若、邱孙、藏孙与季孙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孙氏,便约昭公的长子公为密谈这件事。公为当然赞成。公为回宫和两个弟弟商量后,认为父亲昭公肯定怨恨季孙氏专权,因此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昭公听说邱孙、藏孙等大夫与季孙氏有矛盾,心里很高兴,就秘密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内,要他们一起来诛灭季孙氏。接着,又把子家羁召来,告诉了他这一密谋。不料,子家羁反对说:“这可千万使不得!如果这是进谗者利用大王去侥幸行事,万一事情失败,大王就要留下无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见他坚决反对,喝令他离去。但子家羁表示,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内幕,就不能离宫了,否则泄露出去,就不能摆脱责任。于是,他就在宫中住了下来。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孙豹因故离开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给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没有人会去支援季孙氏,便使邱孙、藏孙率军包围了季孙氏的府第。季孙意如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又不能得到叔孙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请求,愿意辞去卿的职务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国外去。子家羁建议昭公答应季孙意如的请求,但是,邱孙坚持非把他杀掉不可。昭公觉得邱孙的意见对,就听从他的。再说叔孙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孙氏被围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后认为,如果季孙氏被消灭,那么接下来会轮到叔孙氏,所以马上调集军队救援季孙氏。昭公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见叔孙氏的军队冲过来,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还有一家孟孙,见叔孙氏家已经出兵救援季孙氏,也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过来的邱孙,便把他抓住杀死。昭公见三卿的军队已经联合起来,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和藏孙一起出奔齐国避难。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众,所以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觉得减轻了他们身上的重担。

如鱼得水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孺子可教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

在秦朝后期,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张良用兵布阵的才能得益他少年时期的一次偶遇。

一天,张良正在桥上散步,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没想到老人的鞋掉到了桥下,老人见张良走过来便说:

“小伙子,你下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吧?”

张良不想帮他捡,可一想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捡个鞋也没什么,便下桥捡了鞋上来。这时老人又要求张良把鞋给他穿上。

张良心中十分生气,但一转念,既然捡上来了,再帮老人家穿上也没什么大不了,于是把鞋给老人穿上。

老人起身便走,一句话也不说,张良感觉很奇怪,不一会儿老人返回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小孩子值得我教诲,五天以后到桥上见我。”张良一想,这老人肯定大有来头,连声称是。

第五天早晨,张良很早就赶到桥上了,老人已站在那儿,很生气地说:

“小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还让我等你,过五日再来。”

五日后,张良起了个大早,但老人又先到了,并说同样的话。张良心想,下次我半夜就来。

第五日午夜,张良就到桥上等候。老人来后很高兴,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要他努力钻研,日后定能辅佐帝王成就大业。张良道谢,老人转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