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方文学史
2637200000010

第10章 但丁和《神曲》(1)

基督教文学和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的两条文学河流,这两条河流正像罗素所讲的,是二元对抗的,也有某种互渗,比如在骑士文学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响,在基督教文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世俗的因素。但是基本上,这两条文学河流是分流的,到了14世纪初,两大文学河流有雄伟的相激相荡,相融相汇,构成了一个非常壮丽的景观,即被称为西方文学第二座里程碑的《神曲》。

《神曲》的作者但丁是佛罗伦萨人,出生于1265年。他的家庭是一个小的贵族,父亲是医生。小的时候,但丁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学了拉丁文,特别是对西方流行的论辩术烂熟于心。但丁的一生里,有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一是他在9岁的时候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小女孩,叫贝德丽采。有关但丁和贝德丽采的关系,我们采用但丁所写的一部诗集《新生》中的记述。关于这些记述的详实性,没有人作过考订,其中难免有一些浪漫的、虚构的成分。对于西方人特别是中世纪到近代的一些文化人,他们像崇拜上帝那样来崇拜自己所爱的女人,像热爱自己心爱的女人那样来热爱上帝。在他们的心目中,上帝和他们所心爱的女人常常是合而为一的。这一点我们在但丁对待贝德丽采的态度上,得到了一个例证。这是但丁生活中第一件重要的事。

第二件重要的事是在贝德丽采去世三年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一度成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之一。一般来讲,诗人从政没有好结果。诗人同时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几乎是没有的。当时的佛罗伦萨有两大党派,一派叫基伯林党,一派是归尔甫党,基伯林党代表中下层市民的利益,归尔甫党代表贵族利益。但由于一些下层市民对基伯林党不满,他们转过来拥护归尔甫党,成了归尔甫党的拥护者。但丁的家庭是属于归尔甫党。但丁从政以后不久,归尔甫党就打败了基伯林党,但丁自己参与了这场战役。在打败了基伯林党以后,归尔甫党取得了佛罗伦萨的统治权。但是,归尔甫党很快就分裂成一个白党和一个黑党。但丁对此感到极其痛心。这是教皇普尼腓斯八世插手佛罗伦萨的政治事务造成的恶果,他支持黑党。在党派的纷争之中,但丁显得缺乏政治智慧,结果成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在教会于背后的操纵下,他被诬以“贪赃枉法”判逐。

但丁在被迫离开佛罗伦萨以后,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其间,他曾试图组织武装力量打回佛罗伦萨,但没有能够成功。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走遍了整个意大利。他意识到自己不仅属于佛罗伦萨,而且属于整个意大利。在13世纪末,他开始了《神曲》的创作。《神曲》最初的一些篇章被市民们看到的时候,他们的热烈反响,使但丁意识到,他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将这样一部史诗贡献给伟大的意大利民族。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几年,他的生活比较稳定。他住在拿温萨,家属也到了拿温萨。教皇和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曾经表示,如果但丁愿意仟悔,也可以回到佛罗伦萨。这个“恩赐”被但丁坚决地拒绝了。他在拿温萨过着一种相对平静的生活,继续他的写作。有一次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忽然生病,于1321年去世。

《神曲》一共是14000多行,分成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地狱篇33曲,炼狱篇33曲,天堂篇33曲,再加上序曲,一共是100曲,这100曲,都是用“三行连环体”的格律要求写成的。譬如第一段的三行,第一行和第三行是一个韵脚,而第二段的第二行又和第一段的第一行、第三行是一个韵脚。这样就形成了ABA,BCB,CBC……一环套一环地写下去,直到一曲的最后,以一个孤立的句子作为结尾。整个《神曲》的100曲,14000多行诗,全部都是用这样的形式写成。各位可能注意到了:每一篇是33曲,而每一曲又用三行连环体写成。为什么但丁对“三”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基督教所尊崇的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在基督教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带有哲学意味和神秘意味的数字。

《神曲》的开篇讲,在但丁35岁的时候,他在森林里迷了路。35岁,按《圣经》的说法就是人生旅途的中点。迷路时,遇到三头猛兽:狮、豹、狼,挡住了他的去路。中世纪的文学中,非常流行使用隐喻,所以文学中出现的艺术形象常带有隐喻的意义。比如但丁所遇到的三头猛兽,狮代表强暴,豹代表淫邪,狼代表贪婪。但丁还特别写到,三头猛兽是由叫“嫉妒”这个妖魔放出来的。但丁35岁在森林里遭遇三头猛兽,隐喻他被四大情欲所困扰:强暴、淫邪、贪婪和嫉妒。这个开头,也反映了但丁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的透视:阻拦意大利前进的是人的四大丑欲。在但丁遭到这样的危难时,天堂里的贝德丽采看到了,她就跪倒在圣母玛利亚面前,请求圣母玛利亚拯救但丁。圣母玛利亚看到贝德而采的眼中闪着泪光。按照《圣经》的观念,贝德丽采这时不应该哭。因为人生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但丁能够比较早地结束这个苦难,升到天堂来,她不应该感到难过。这时,贝德而采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个凡人的肉体的爱。她所以感到痛苦,是担心她所爱的人的肉体遭到躁躏。圣母玛利亚看到这个情景,慈心大发,派了一个指点迷津的人去拯救但丁。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古罗马的大诗人维吉尔。但丁的这个虚构显得很有趣:按照中世纪流行的观念,人有了苦难,谁能拯救他呢?是上帝或上帝在人间的代理者——教会或是神父、教皇,但是但丁不可能让教皇来引渡他。他非常仇视当时的教皇普尼腓斯八世,就是这个教皇使意大利陷入灾难。他也不相信那些神父。他让一个古罗马的诗人来当他的引路者,而这个诗人还不是一个基督教徒,这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吗?他让一个非基督教徒的诗人来做他的导师,究竟是为什么呢?从但丁所写的作品里,读者看到他对古罗马的那些有知识的人非常崇拜。这一点还表现在他所描写的地狱的第一圈。在这一圈住的是什么人呢?都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诗人、思想家、科学家。他必须把他们安排在地狱里,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基督教徒,基督教有很强的排他性,所有不信基督教的人都要下地狱的,但丁作为一个中世纪的诗人,不可能违反这个通例,他必须把他们安排在地狱里。但在第一圈没有任何的刑罚,是清清的流水,苍翠的草地和宏伟的城堡。荷马也好,亚里士多德也好,柏拉图也好,还有当时很有名的医学家、工程学家、数学家都在那里过着很舒适的生活。但丁把这一圈叫“候判所”。但丁辩解说,他们是异教徒,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耶稣还没有降生,没有人来引渡他们,情有可原。但丁对于智识者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于知识的崇仰。这一点,他是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而不是基督教的传统。关于上帝的一切观念都是同科学对立的。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是教会对于科学家的打击和迫害,常常有一些提出新观念的科学家被送进了宗教裁判所,甚至被送上了火刑架。这表明,在但丁的思想中有很多古希腊的传统。正是由于此,但丁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人,成了文艺复兴的曙光。

在维吉尔的引导下,但丁走过了地狱、炼狱,之后,维吉尔说,我不能再往前走了,我是不能进入天堂的。就在这时候,天上仙乐缭绕,鲜花纷飞,贝德丽采带领一些天使下来迎接但丁,并且带领但丁游历了天堂。贝德丽采隐喻什么呢?她代表爱,代表男女之间、凡人之间的爱,也代表了天使、上帝对于凡人的爱。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公式:天堂之路=人智+爱。

一个人怎么能够走向“天堂”呢?怎么能够摆脱人间危难上升到“天堂”呢?靠两个东西,一个是知识,以维吉尔为代表;一个就是爱,以贝德丽采为代表。这里的爱,并不只是男女的情爱,在但丁《神曲》的很多篇章里,这种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对世界的大爱。他的这种爱表现得非常之强烈。意大利人民生活的苦难,惨不忍睹,他在诗中诅咒这块热土早日消灭。从这种极端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那种博大的爱。中国宋代的大学者朱熹曾经讲过。“仁者如水,有一杯水,有一溪水,有一江水,圣人是大海水。”如果你的爱局限于男欢女爱,它便是一杯水,如果你写的男女之爱,不能升华为对人生的感悟,则这种情感波澜只是杯水风波。杯水风波也有价值,但是终究不能和大海的波浪相比。但丁的爱就是朱熹所说的大海的爱。鲁迅先生也曾批评那些肤浅渺小的学者,说:“他们精细地研究着一点有限的视野,便决不能和博大的诗人感到全部人间事、而同时又领会天国之欢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精神相通。”我们说但丁之爱正是这种足以领会人间。地狱、天堂之大爱。

但丁的这个公式:天堂之路=人智+爱,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的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高尚的生活是受爱的激励并且由知识引导的生活。”这句话同但丁的公式何其相似!距离但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600多年,但丁的公式没有过时。“高尚的生活=知识+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的“维吉尔”,一个自己的“贝德丽采”,这是我们从但丁的《神曲》里得到的启示。

1)地狱篇

《神曲》的地狱篇。在基督教里,“地狱”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按《圣经》的说法,上帝在创造天堂之前,先造了地狱。中世纪的西方人老老实实地承认,如果没有“地狱”的预设,人不知道要坏到什么程度。地狱对于人具有极大的威慑性和规范性,使人不敢堕落。《圣经》说,世界有末日审判,每个人都是逃不掉的。但是,地狱的观念也是一座很沉重的大山,压得人不敢按自己的主体意志去行事。特别是中世纪时,许多人认为自己的主体意识的任何一个闪念都是有罪的。他们时时刻刻想着《圣经》上的规范、训诫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呢,按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一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只是一个按照《圣经》的规范畏畏缩缩地活着的羔羊。对于人来讲,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人的自然的原欲是不可能用这样的办法把它压制住的。所以说地狱的观念本身有两重性,它一方面使人高尚,它制止人们的犯罪意念;另外一方面它夺去了人的主体意识。我们对待地狱就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就是接受这样一种地狱观念,老老实实做一个符合教义的人,这样的人是一个灰色的人。我们也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态度,就是敢于正视这个地狱,敢于穿越这个地狱,敢于摧毁这个地狱。按照欧洲的文明史来讲,但丁是后一种态度的第一人,虽然他还不是那么勇敢,但他终究是第一人。他是一个敢于下地狱的人。

在地狱之门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由我进入愁苦之城,由我进入永劫之苦,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正义推动了崇高的造物主,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本原的爱创造了我。在我以前,从未造物,除了永久存在的以外,而我也将永存。进来的人们,你们必须把怯懦抛开。

他的导师维吉尔还讲了这样两句很有名的话:“在这里,必须丢掉一些游移,在这里,一些怯懦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