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姓氏大探源
2630000000079

第79章 秦--北方源自颛顼帝嬴姓,南方源

自黄帝姬姓

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7%。

秦姓大探源

在历史上,秦始皇真是一个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人物。他自称"功盖三皇,德过五帝",第一个创立了"皇帝"的称谓,并且自立为始皇帝。

秦始皇姓嬴名政,很显然是颛顼帝的后裔。后来秦朝灭亡之后,其子孙便开始以秦为姓氏,世代沿用下来。秦姓的发源地,就是现在甘肃省天水县的故秦城。

秦姓,另外还有一种姓源,那就是被周武王封在鲁国的周公之子伯禽的后代。因为伯禽继承封地,取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

因此,秦姓应该是有两个来源:北方的一支,是颛顼嬴姓的后代;南方的一支,则是黄帝姬姓的后代。

在历史上,秦姓人士成名得相当早,就拿秦始皇这一家人来说,在一部《史记》上,占有很大的篇幅,当时这一家人虽然还没有以秦为姓,他们却是以后一部分秦姓人的祖先,他们的荣耀,也是秦姓人的共同荣誉。

战国时代,秦氏还出了一位称为"扁鹊"的良医秦越人。据说,他治病以诊脉为名,而洞见五脏症结,以精医名满天下。太史公在所着《史记》中,曾特别为他列传,把他跟黄帝时的良医扁鹊相提并论,足见其高明。

"秦琼卖马",是有名的民间故事,秦琼,正是唐太宗的大将秦叔宝,骁勇善战,志节完整,死后供像凌烟阁,后来更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到宋代,秦姓可不妙了,南宋害死岳飞的奸相秦桧,就是秦氏的不肖子孙,使秦姓蒙羞。

繁衍之迹

在我国的秦姓主要划分为两支,分别为西北的一支和东部及东南部的一支。前一支为颛顼嬴姓的后代,发源地是甘肃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灭亡以后,其公族便以国名为姓氏,其后裔多居于陕西等地。后一支则为黄帝姬姓的后代,其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秦姓繁衍的主流,而且其从一开始就向陕西省境内及湖北省播迁。在战国时期,秦姓族人北上发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先秦时期,秦姓已分布于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地。到了西汉初年,为了清除各地的旧贵族及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刘敬)的建议,迁徙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的地区)的豪族到关中,从而使之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人口大约有20万之众,这其中就有山东秦姓的一支豪族迁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这支秦姓人丁兴旺,官宦众多,故世号"万石秦氏",从而成为当地一望族。与此同时,已有秦姓或迁入甘肃、江苏,或迁入四川、北京等地。大约在汉末或三国时期,源自姬姓后裔的秦姓有一支迁入山西,后形成一大郡望,即太原郡。而秦姓南迁始于秦代以前,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断,秦姓便再次南迁。同时,在今甘肃境内又形成一大郡望,即天水郡。魏晋以后,已分布于江南许多地方,以江苏、浙江为主,其中江苏以无锡,浙江以绍兴、宁波最为集中。宋、元、明时期,秦姓有迁至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遍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有不少移居海外,从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广播,枝叶进一步繁茂。秦姓名人

有"屈、宋"之才的秦观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少游,以少游字行,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幼年聪敏,10岁即通《孝经》、《论语》、《孟子》大义;15岁时,父亲去世,依祖父与叔父生活。

秦观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27岁曾在扬州寺壁上临摹苏轼书法,苏见其字,几不能辨。后苏又在孙觉处见秦少游诗词数百首,叹赏不已,遂结为神交。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秦赴京应试,过访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苏以为"有屈(原)、宋(玉)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