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全集)
2606500000008

第8章 人体小奥秘(7)

原来,我们的皮肤在受到任何刺激时,位于表层的血管总是最先作出问答,然后深层的血管才慢慢地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因此,当你的手遇到冷的刺激时,表层的血管会首先收缩,以防止身体里的热量向外散失,这就好比大冷天你从室外来到屋里,要赶紧关好门防止屋里的热气散出去一样。如果几分钟内手接触的空气变暖,血管会在热的作用下膨胀,慢慢地舒张开,同时,向血管里的血液传递热量,此时血管因为有弹性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是,如果手继续冷下去,除了表层的血管要继续收缩下去外,随着冷刺激不断向皮肤深层传递,深层的血管也会产生收缩以防止体内温度继续散失。而且,这种冷刺激的时间越长,深层血管收缩的时间也就越久,超过一定的限度,血管便像被绳子系住了一样,血液不再流通。因此,血流不到的地方的皮肤便开始发白、发冷、发麻,并且这种血管的痉挛(luan)现象很难消除。

这时,你如果把冻僵的手马上伸到火热的取暖器或炉子旁,或者是把手浸在热水里烫一烫,因为温度很高,手表层的血管便马上受热扩张以吸收热量,表层血管的血液逐渐流通了,而深层血管却仍处于痉挛的状态。如果你继续用火烤下去,表层血管的血液会逐渐地向深层血管集中,这时你的手会由白变红。血液在这里汇集,可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因此,充血变成了阻血,皮肤由红变紫,时间一长,发生血阻的地方因为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入,缺少氧,皮肤就会生冻疮,甚至还会坏死。

因此,当你的手冻僵时,千万不要在火上烤、在热水里烫,而应该让手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便是两只手相互搓一搓,让血液流通顺畅。

知识点:皮肤、血管、阻血

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能输血

输血,是近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在很多情况下,输血对抢救病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但它们是如何划分的呢?是根据红细胞内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的凝集素的不同来区分的,A型血的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A,血浆里有凝集素β;B型血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B,血浆里有凝集素α;AB型的红细胞内既含凝集原A又含凝集原B,而血浆里一样凝集素都不含;而O型血红细胞里不含任何凝集原,血浆里有凝集素α和β同时存在。

输血前必须经过化验,只有血型相同的人之间,才能进行输血。如果血型不合,会引起血液凝集反应,红细胞皱缩变形,严重的会导致生命危险。

那么凝集反应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假设凝集原A和凝集素α,凝集原B和凝集素β是两对敌人,遇到一起时就会产生矛盾——产生凝集反应。

输血时输入的血浆中凝集素可被体内大量血浆所稀释,不会起很大作用,然而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就不同了,输入血液后,它会到处走动,兴风作浪,遇到“敌人”就会出乱子。所以我们上面所说的血型主要根据红细胞里凝集原决定。

现在该明白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可输血了吧。所以要进行输血时,一定要先弄清自己的血型。

知识点:凝集原、凝集素、凝集反应、红细胞

为什么人早晚不一样高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身高在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很正常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看出来。但是,如果你在一天中量过两次身高,早晨刚起床量一次,晚上临睡前量一次,你会发现,这两次的身高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且,晚上量时你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身高的这种变化与生长发育使身体长高是不同的,它主要是由脊柱长度的变化引起的。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它并不是一根僵直的柱子,而是类似于九节鞭的结构,由一节节的骨头连在一起,骨与骨之间能够相对运动,这样,才能保证躯干能够前后左右弯曲、扭转。这一块块骨头分别是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这26块骨再由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成长链,构成了脊柱。使身高早晚发生变化的,正是连接这些骨的结构之一——软骨的变化造成的。

在每两块椎骨之间,有一块圆盘形纤维软骨,相邻椎骨正是借助纤维软骨盘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我们称它为椎间盘。所有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4。椎间盘有两部分结构:盘的中央部分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叫做髓核;盘的周围部分,无数层纤维软骨构成一个个圆环形的套子,一层层套在髓核外面,限制髓核向周围胀出,这部分称为纤维环。髓核和纤维环共同作用,使椎间盘既坚硬,又富有弹性,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白天,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间盘不断地受到挤压,就像弹簧垫一样被渐渐压薄,使整个脊柱的长度缩短;夜晚,卧床休息,“弹簧垫”除去压力,经过一夜的睡眠,椎间盘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恢复原来的厚度。所以早晚身高的变化,是重力使椎间盘变形的结果。

知识点:身高、脊柱、软骨、重力

为什么吃饭时不要说话

“吃饭时不要说话”,家长常会这样告诫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就牵涉到人体的一个结构——咽喉。人们常用“咽喉要道”来形容一个地方的重要性,足见咽喉有多么重要。

咽喉是从鼻孔到气管的通道。“咽”在上,是由鼻孔到喉的通道;“喉”在下,是咽到气管的通道,因为它们离得很近,又经常协同工作,所以统称咽喉。

人的咽喉上通鼻腔和口腔,下接食道和气管,是空气和食物的必经之路,真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在这其中有一个调度员——会厌软骨,当咽东西时,气管会被会厌软骨盖上。这样,食物就能顺利地进到食道里,而不会进到气管里。呼吸时,鼻腔和气管都打开,会厌软骨盖住食道,气流便可以流畅地进出了。

现在你了解了会厌软骨的作用了吗?正是由于它的作用,我们才可能正常地吃饭或说话。有时出现食物进入气管的现象,那一定是你在吃东西的时候说话了,造成会厌软骨的慌乱,不能正确地选择盖上食管或气管,所以,食物才可能进入气管。如果食物进入了气管,一定会引起剧烈的咳嗽。你知道这种咳嗽的作用吗?这是因为异物进入气管后,刺激了气管壁上的黏(nian)膜,引起反射性咳嗽。每一次咳嗽都会使气管壁的肌肉收缩,将异物向外推动一步,直到异物被推出气管,咳嗽才会停止。如果异物不能够移出气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记住吃饭时不要说话。

知识点:咽喉、会厌软骨、肌肉收缩

为什么吃饭不要狼吞虎咽

有人曾这样形容:女子吃饭细嚼慢咽,男子吃饭狼吞虎咽。虽然“狼吞虎咽”可以体现出男子汉的豪爽,但对于身体却是极为不利的,为什么呢?

通常,食物从口腔到胃肠,最后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口腔首先对食物进行粗加工,一方面大的食物块被牙齿磨碎,另一方面口腔分泌出来的消化液开始对食物进行第一步的化学加工。然后,食物成半流动的糊状来到胃里,在胃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这一步的消化非常重要。如果胃液分泌不够,不仅食物在胃里不能被很好地消化,而且由胃液所引起的其他消化液的分泌也将减少。那么,胃液是怎样分泌出来的呢?它有两个途径:首先,当你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大脑已经接到需要胃液的信息,结果食物在未到达胃之前,胃液已经被大量分泌出来。另外一个途径,食物到达胃里直接地进行刺激,这时胃液继续分泌。通常,第一种途径刺激产生的胃液会更多一些,所以当你狼吞虎咽时,因为咀嚼的动作少了,刺激产生的胃液也就减少了,当食物到达胃时产生的胃液数量对于要消化的食物就显得不够了。因此,食物就会堆在胃里,让你有不舒服的感觉。

此外,食物吃得过快容易堵在食管里,这时你便会有噎住的感觉,食物半天进不到胃里。即使那些未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块来到胃中,因为食物块大,消化液只能接触到食物块最外面的一层,这就好比一个完整的西瓜只有瓜皮能接触到空气一样,如果你把西瓜切成许多小瓣,红色的瓜瓤才会接触到空气。因此,要想使食物能够更好地与消化液发生作用,变成能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你就应该尽量把食物嚼碎,换句话说,狼吞虎咽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吃进来的食物能被很好地消化利用,千万要细嚼慢咽。

知识点:口腔、消化液、胃液、刺激

人为什么会衰老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渴望找到一种长生不老药,使生命永远不会受到死神的威胁,可时至今日,人类仍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死亡。究竟人为什么会衰老,目前还无定论,主要学说有以下几类。

一、基因程序学说。这种学说认为衰老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种程序是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设定好了。设定和操纵程序执行的是我们从父母那儿得到的遗传物质——基因。基因控制细胞的分裂,比如,正常人胚胎细胞分裂50次后死亡,正常小白鼠细胞分裂12次后死亡。身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可分裂的次数不同,就使各器官组织逐次丧失功能,使人一步步走向衰亡。

二、代谢中毒学说。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产生能量。在食物转化成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称做代谢废物。它们对身体是有害的,如果机体不能及时把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它们就会在体内堆积,天长日久,就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功能减退,使人衰老。

三、免疫衰退学说。人体有一套抵御疾病的系统——免疫系统,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王国,那么免疫系统就是一群保家卫国的军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军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作战能力越来越差,结果各种疾病不断地侵蚀我们的身体,使这个王国战火连绵,却又无力复原,只好一步步向死神妥协。

四、遗传差误学说。执行生命各个功能的是蛋白质,当机体衰老时,对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合成蛋白质的酶也发生误差,从而导致DNA传达与复制的能力下降,这些误差的积累会引起人体的衰老。

知识点:基因程序、代谢中毒、免疫衰退、遗传差误

为什么要适当地吃粗粮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忘记了粗粮的好处,而越来越多地摄入细粮、精粮。于是一些疾病的发生率就悄无声息地增高了。其实,适量地食用粗杂粮对于保护健康、预防疾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粮食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在粮食加工时就被破坏掉了,而且加工得越精细,这种破坏就越严重。因此,长期摄入细粮,尤其是精制细粮,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

你知道吗?粗粮有着多种奇特的作用。这要从它所含有的神奇成分——食物纤维说起。它是一个多面手,在人体中饰演的角色可多了!

我们每天咀嚼各种食物,留下了许多食物残渣在牙缝里。时间一久,我们的牙齿就会由于细菌的侵蚀而疼痛。食物纤维在口腔内被咀嚼时,可以减少附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有利于防止牙周病和龋(qu)齿的发生。

当你为便秘而苦恼时,食物纤维可以让你免去忧愁,这时它便成了人体内的清洁工。食物纤维有一定的体积,可以促进肠道对于粪便的挤压运动。

同时,食物纤维可以吸收水分,对粪便起到了稀释的作用,减小了粪便的硬度,因而使形成粪便的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大大缩短,对便秘起到了预防作用。

正是由于食物纤维能加快排便和稀释粪便,缩短了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因而减轻了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对预防结肠癌起到了一定作用。

食物纤维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所以,适当地吃些粗粮,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

知识点:粗粮、预防疾病、食物、纤维

为什么睡前要用热水洗脚

白天,我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坐或站的状态下,下肢的血液要回流到心脏里,受重力的影响大,回流较为困难。

到了晚上,我们平躺在床上,下肢的血液回流就比较容易了。只有全身的血液循环通畅,我们的睡眠才会是健康的、有效的休息。不然睡眠质量就会受影响,对身体健康也会有损害。

所以,要想睡个好觉,在睡觉以前可以对足部进行一定刺激,使足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回流也加快。

用热水洗脚是个很好的习惯,应天天坚持,它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特别是在冬天,天气寒冷,我们经常会冻脚,连脚趾头也像要被冻掉了似的。如果能在上床以前,将双脚泡在热水里片刻,上床以后,就不怕被子睡不暖和了,也不会睡不安稳了。

睡前用热水洗脚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呢!有些少年儿童的脚,由于先天性的原因或是一些后天因素造成了扁平足。

扁平足的人不能长时间地站立、行走或跑跳,时间一长,他们的足部就会疼痛、肿胀。而睡觉前用热水一泡脚,可以减轻疼痛感,缓解肿胀的症状。

看来,睡前用热水洗脚还真是一个好习惯。有人会问,那么夏天还用不用保持这样的习惯呢?那当然了。这个足部的血液循环应时时刻刻保证通畅,而热水的刺激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足部的血液循环也需要加强。所以,这是一个一年四季都要坚持的习惯。

要注意的是,在临睡前再用热水洗脚,不要过早,否则没有效果。

知识点:血液回流、睡眠、刺激、扁平足、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