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606300000043

第43章 《庄子》作品(32)

大公调说:“所谓‘丘里’,就是聚合十个族姓或上百个人而形成共同的风气与习俗;组合各个不同的个体就形成混同的整体,离散混同的整体又成为各个不同的个体。如今指称马的上百个部位都不能获得马的整体,而马就拴缚在眼前,只有确立了马的每一个部位并组合成一整体才能称之为马。所以说山丘积聚卑小的土石才成就其高,江河汇聚细小的流水才成就其大,伟大的人物并合了众多的意见才成就其公。所以,从外界反映到内心里的东西,自己虽有定见却并不执着己见,由内心里向外表达的东西,即使是正确的也不愿跟他人相违逆。四季具有不同的气候,大自然并没有对某一节令给予特别的恩赐,因此年岁的序列得以形成;各种官吏具有不同的职能,国君没有偏私,因此国家得以治理;文臣武将具有各不相同的本事,国君不作偏爱,因此各自德行完备;万物具有各别的规律,大道对它们也都没有偏爱,因此不去授予名称以示区别。没有称谓因而也就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因而也就无所不为。时序有终始,世代有变化。祸福在不停地流转,出现违逆的一面同时也就存在相宜的一面;各自追逐其不同的侧面,有所端正的同时也就有所差误。就拿山泽来比方,生长的各种材质全都有自己的用处;再看看大山,树木与石块处在同一块地方。这就叫做‘丘里’的言论。”

少知问:“既然如此,那么称之为道,可以吗?”

大公调说:“不可以。现在计算一下物的种数,不止于一万,而只限于称作万物,是用数目字最多的来称述它。所以,天和地,是形体中最大的;阴与阳,是元气中最大的;而大道却把天地、阴阳相贯通。因为它大就用‘道’来称述它是可以的,已经有了‘道’的名称,还能够用什么来与它相提并论呢?假如用这样的观点来寻求区别,就好像狗与马,其间的差别也就太大了!”

【原文】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

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①,相生相杀②。欲恶去就③,于是桥起④;雌雄片合⑤,于是庸有。安危相易⑥,祸福相生,缓急相摩⑦,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⑧,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⑨,穷则反⑩,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测其所将为。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徂。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注释】

①相代:相替换。②相生:相孕育。相杀:相消除。⑥欲恶:爱憎。去:疏远。就:亲近。④桥起:如桔槔一样翘起,意即一头翘起则另一头垂落。桥,桔槔。⑤片合:异性相交配。⑥易:变换,转化。⑦相摩:互相摩擦,互相影响。⑧此:指上述对立统一的。⑨桥运:如桔槔一样运动。相使:相互作用。⑩穷则反:物极必反。穷,极。所有:所具有的现象。睹道:认识大道。随:追寻。其:指大道。废:止。原:溯源。起:开端。季真、接子:都是齐人,同在稷下学宫活动,一个主张“莫为”,一个主张“或使”。读:称,表达。其所自化:指鸡鸣狗吠自然变化所包含的意思。以臆测其所将为:凭着它(指鸡鸣狗吠)来意测出鸡狗想要干的事情。析:剖析。在物之虚:指虚无的大道。理:指死生之理。睹:看见。疑:怀疑。所假:依据。假,凭借。不可有:说明是无。有,掌握。有不可无:既然称为道,就说明是有而不能说是无了。行:运用。一曲:一个方面。胡为:哪里算得上。大方:大道。言而足:用语言足以论道。这是假设的说法。尽道:把道说尽。尽物:只能把物说个够。意即还是未及大道。言:言谈。默:沉默。载:传,表达。极:限,止。

【译文】

少知问:“四境之内,宇宙之间,万物的产生从哪里开始?”

大公调说:“阴阳互相辉映、互相伤害又互相调治,四季互相更替、互相产生又互相衰减。欲念、憎恶、离弃、靠拢,于是像桥梁一样相互连接相互兴起,雌性、雄性的分开、交合,于是相互为常相互具有。安全与危难相互变易,灾祸与幸福相互生存,寿延与夭折相互交接,生还与死亡因此而形成。这些现象的名称与实际都能理出端绪,精细微妙之处都能记载下来。随物变化的次序相互更替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轨迹,又像桥梁连接彼此两方那样地运动而又彼此相互制约,到了尽头就会折回,有了终结就有开始;这都是万物所共有的规律。言语所能致意的,智巧所能达到的,只限于人们所熟悉的少数事物罢了。体察大道的人,不追逐事物的消亡,不探究事物的源起,这就是言语评说所限止的境界。”

少知又问:“季真的‘莫为’观点,接子的‘或使’主张,两家的议论,谁最合乎事物的真情,谁又偏离了客观的规律?”

大公调说:“鸡鸣狗叫,这是人人都能了解的现象;可是,即使是具有超人的才智,也不能用言语来称述其自我变化的原因,同样也不能臆断它们将会怎么样。用这样的道理来加以推论和分析,精妙达到了无以伦比,浩大达到了不可围量,事物的产生有所支持,还是事物的产生全出于虚无,两种看法各持一端均不能免于为物所拘滞,因而最终只能是过而不当。‘或使’的主张过于执滞,‘莫为’的观点过于虚空。有名有实,这就构成物的具体形象。无名无实,事物的存在也就显得十分虚无。可以言谈也可以测度,可是越是言谈距离事物的真情也就越疏远。没有产生的不能禁止其产生,已经死亡的不能阻挡其死亡。死与生并不相距很远,其中的规律却是不易察见。事物的产生有所支使,还是事物的产生全都出于虚无,两者都是因为疑惑而借此生出的偏执之见。我观察事物的原本,事物的过去没有穷尽;我寻找事物的末绪,事物的将来不可限止。没有穷尽又没有限止,言语的表达不能做到,这就跟事物具有同一的规律;而‘或使’、‘莫为’的主张,用言谈各持一端,又跟事物一样有了外在的终始。道不可以用‘有’来表达,‘有’也不可以用无来描述。大道之所以称为‘道’,只不过是借用了‘道’的名称。‘或使’和‘莫为’的主张,各自偏执于事物的一隅,怎么能称述于大道呢?言语圆满周全,那么整天说话也能符合于道;言语不能圆满周全,那么整天说话也都滞碍于物。道是阐释万物的最高原理,言语和缄默都不足以称述;既不说话也不缄默,评议有极限而大道却是没有极限的。”

外物

【原文】

外物不可必①,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②,恶来死③,桀纣亡④。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⑤,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⑥。木与木相摩则然⑦,金与火相守则流⑧。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⑨,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⑩,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必若悬于天地之间,慰暋沉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债然而道尽。

【注释】

①不可必:不能有必然的标准。②箕子:殷纣王的庶叔,曾劝谏纣王,纣王不从,箕子因而佯狂。③恶来:人名,殷纣王的媚臣。④桀:夏代的最后一个君主,名履癸,是个暴君,后为商汤所灭。纣:殷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也是暴君,被周武王打败而自焚。⑤蜀:周时一个小邑。在今河南禹县西北。⑥孝己:殷高宗的儿子,受后母虐待,忧苦而死。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对父母十分孝顺,但常常被父母毒打,所以经常悲泣。⑦然:“燃”的本字。⑧相守:相处,放在一块。流:熔化流动。⑨絯:通“骇”,惊动。⑩水中有火:指雨中闪电。大槐:大树。甚:过分。两陷:陷于阴阳。螴蜳:证忡,心神不定的样子。成:平。悬于天地之间:说明没有着落,浮动不定的样子。慰暋:苦闷。沉屯:深难。生火甚多:指心火甚多。众人焚和:众人焚烧心中的和气。月:比喻人清静平明的本性。债然:败坏的样子。道尽:指人的天性丧失干净。

【译文】

外在事物不可能有个定准,所以忠良之士关龙逢被斩杀,比干遭杀害,箕子被迫装疯,而谀臣恶来同样不能免于一死,暴君夏桀和殷纣也同样身毁国亡。国君无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于己,可是竭尽忠心未必能够取得信任,所以伍子胥被赐死而且飘尸江中,苌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后竟化作碧玉。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子女孝顺,可是竭尽孝心未必能够受到怜爱,所以孝己愁苦而死、曾参悲切一生。木与木相互摩擦就会燃烧,金属跟火相互厮守就会熔化。阴与阳错乱不顺,天与地都会大受惊骇,于是雷声隆隆,雷雨中夹着闪电,甚至烧毁高大的树木。心存忧喜而且在这两种心境中越陷越深就会没有办法逃避,小心翼翼、恐惧不安而又一无所成,内心像高悬在天地之间,忧郁沉闷,利害得失在心中碰撞,于是内心烦乱焦躁万分;世俗人内热如火烧毁了中和之气,清虚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内心如火的焦虑,于是便精神颓然玄理荡然无存。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③,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日④:“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⑤。周顾视车辙中⑥,有鲋鱼焉⑦。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⑧。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⑨?’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⑩,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①贷:借。②邑金:指监河侯在封邑内向老百姓征收来的财物。邑,古代诸侯受封的领地。金,租赋收入,包括财货之类。③金:这是指物品价值数量的计算单位。④作色:变色。⑤中道:路中。⑥车辙: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⑦鲋鱼:鲫鱼。⑧波臣:水界的臣子。⑨斗升之水:比喻少量的水。⑩激:阻遏水势使之急流。西江:指蜀江。曾:竟。索:求。枯鱼之肆:卖鱼干的市场。肆,市场。

【译文】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

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竞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

【原文】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①,五十犗以为饵②,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③,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④,鹜扬而奋髻⑤,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⑥,惮赫千里⑦。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⑧,自制河以东⑨,苍梧已北⑩,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类累,趋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注释】

①任公子:任国的公子。缁:黑绳。②辖:阉了的牛。牛阉后长的特别肥壮。饵:钓饵。③旦旦:每天早上。④馅没:沉没。馅,通“陷”。⑤扬而:举起鱼鳍。鬐:鬐腹之鳍。⑥侔:同。⑦惮赫:震惊。⑧离:解剖开。腊:晾干。⑨制河:浙江。⑩苍梧:九嶷山。已:通“以”。辁才:粗浅的才能。讽说:诵说,道听途说。揭:举。趋:走向。灌渎:排灌用的小水沟。鲵、鲋:都是小鱼。饰小说:把自己低微琐碎的言论装饰一番。县令:悬赏的诏令,谁按这些诏今做到了就可以赏得功名。县,通“悬”。大达:大道。经于世:处理世务。

【译文】

任国公子做了个大鱼钩系上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牛牲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东海,每天都这样钓鱼,整整一年一条鱼也没钓到。不久大鱼食吞鱼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沉没海底,又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剧烈震荡,吼声犹如鬼神,震惊千里之外。任公子钓得这样一条大鱼,将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谁不饱饱地吃上这条鱼的。这以后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之士,都大为吃惊奔走相告。他们举着钓竿丝绳,奔跑在山沟小渠旁,守候小鱼上钩,至于想得到大鱼那就很难很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

【原文】

儒以《诗》、《礼》礼发冢①,大儒胪传日②:“东方作矣③!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④,生不布施⑤,死何含珠为?’接其鬓⑥,压其频⑦,而以金椎控其颐⑧,徐别其颊⑨,无伤口中珠。”

【注释】

①儒:指盗墓的儒士。《诗》、《礼》:指代儒家经典。发:发掘。冢:古墓。②胪传:传话。⑥东方作:东方亮,日出。④陂:山坡。⑤布施:把财物施舍给别人。⑥接:接引,拖曳。⑦频:下巴上的胡须,这里指下巴。⑥金椎:金属做的锤子。控:敲打。⑨别:分开。

【译文】

儒生表面运用诗、书而暗地里却在盗墓。大儒在上面向下传话:“太阳快升起来了,事情进行得怎么样?”

小儒说:“下裙和内衣还未解开,口中还含着珠子。”

大儒说:“古诗上就有这样的诗句:‘青青的麦苗,长在山坡上。生前不愿周济别人,死了怎么还含着珠子!’挤压他的两鬓,按着他的胡须,你再用锤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坏了口中的珠子!”

【原文】

老莱子之弟子出薪①,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②,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③,视若营四海④,不知其谁氏之子?”

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

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⑤,斯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⑥,蹙然改容而问日⑦:“业可得进乎⑧?”

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⑨,抑固窭邪⑩,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非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注释】

①老莱子:人名。楚国的贤人、隐者。出薪:打柴。②人:指孔子。于彼:在那里。⑤末偻:背微曲。后耳:耳朵向后。④视:眼光,神情。营四海:经营天下。⑤去:抛弃。躬矜:自以为贤能的态度。容知:装得很有智慧的样子。⑥揖而退:作揖而后退。一种恭敬的表示。⑦蹙然:局促不安的样子。改容:改变的表情、态度。⑧业:指学道的事。进:提高。⑨骜:通“傲”,轻视。⑩窭:本指生活贫寒,这里指智力的贫乏。惠以欢为:以欢为惠,以媚悦为施惠。引:抬举。两忘:忘誉尧与忘非桀。反:指违反自然,总是闹矛盾。无非伤:必有损害。动:不安不静。无非邪:必生邪恶。踌躇:心无主意,从容随物的样子。每:常常。

【译文】

老莱子的弟子出外打柴,遇上了孔丘,打柴归来告诉给老莱子,说:“有个人在那里,上身长下身短,伸颈曲背而且两耳后贴,眼光敏锐周遍四方,不知道他是姓什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