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606300000032

第32章 《庄子》作品(21)

孔子说:“会游泳的入学会容易,是因为他们能适应水性。能在水里潜水的人,即使没有见过船也能会,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深渊就像是高地,看到船覆没就好像是看到车子倒退。船覆没和车子倒退的万种景象呈现在他面前,也不能扰乱他的心神,到哪他们不闲适自在呢!用瓦片作赌注的人心是灵巧的,用带钩作赌注的人心性是恐惧害怕的,用黄金作赌注的人内心是昏乱的。技巧是一样的,但是有顾虑,就会对外物重视。凡是对外物重视的,内心一定是笨拙的。”

【原文】

田开之①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贤②学生,吾子与祝贤游,亦何闻焉?”

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③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

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④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注释】

①田开之:人名,娃田名开之。

②祝贤:人名,姓祝名贤,学习养生的人。

③拔篲:扫帚。

④单豹:人名,鲁国的隐士。

【译文】

田开之见周威公。周威公说:“我听说祝贤在学习养生,你跟随祝贤学习,曾听到过什么没有?”

田开之答:“我用扫帚打扫门庭,怎么从先生那里听教导呢?”

周威公说:“你不用谦虚,我愿意听一听。”

田开之说:“我听先生说:‘善于养生的人,就好像是在放羊,看到在后面的就用鞭子赶它。”’

周威公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田开之答:“鲁国有一个叫单豹的人,居住在山洞里,饮用泉水,不和别人争夺利益,到七十岁的时候还有婴儿一样的面色;不幸碰到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就吃掉了他。还有一个叫做张毅的人,‘不论是大户和小家没有不和他来往的,四十岁的时候得内热病死了。单豹修养内心被老虎吃掉了形体,张毅修养身体但是疾病却侵袭他的内心。这两个人,都是不能弥补自己不足的人。”

孔子说:“不要过于深入的隐藏,也不要太显露张扬自己,要像根木柴一样虽没有心却一直立在动静中间。如果能够做到上面三点,就能称他为至人。如果路有贼人行人会感到怯畏,经过的十个人会有一个人被杀害,父子兄弟就会互相警戒,一定会多聚集众人才敢出行,不是也很聪明吗!人最害怕的,是在卧席上和饮食间,但是却不知道警戒,实在是大过错。”

【原文】

祝宗人①玄端②以临牢筴③,说彘④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⑤汝,十日戒,三日齐⑥,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笑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⑦之上、聚偻⑧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注释】

①祝宗人:掌管祭祀的官吏。

②玄端:衣帽,此处指祭祀官的穿戴。

③牢筴:猪圈。

④彘:猪。

⑤:饲养。

⑥齐:齐,通“斋”;斋戒。

⑦腺楯:灵车。

⑧聚偻:棺材上的饰物。

【译文】

祭祀官穿着朝服来到猪圈旁,对猪说:“你为什么害怕死呢?我要喂养你三个月,十天戒,三天斋,铺上白茅,把你的肩和臀放到雕板上,你愿意这样吗?”为猪打算,不如把它放在猪圈里用糠糟喂养。为自己打算,就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死后能够被放置在雕有各种纹饰的棺材和灵车里。替猪计划就贪取轩冕柩车,这样和猪又有什么不同呢?

【原文】

桓公①田②于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

对曰:“臣无所见。”

公反,诶诒③为病,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④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

曰:“有。沈有履⑤,灶有髻⑥。户内之烦壤,雷霆⑦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浃阳⑨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⑩,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

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

桓公冁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注释】

①桓公:齐桓公。

②田:田猎,打猎。

③诶诒:因受惊而得病。

④皇子告敖:人名,姓皇名告敖,子为尊称。

⑤履:神的名字。

⑥髻:灶神。

⑦雷霆:鬼的名字。

⑧倍阿、鲑:鬼的名字。

⑨沃阳:神的名字。

⑩峷:山鬼。

【译文】

齐桓公在山泽中打猎,管仲驾车,看见了鬼,齐桓公拉住管仲的手说:“仲父,你看到什么了?”

管仲回答说:“我什么也没看见。”

齐桓公回去后,因为惊吓生病了,连续几天都没有出门。齐国有个叫做皇子告敖的士,说:“你是自己伤害自己,鬼怎么能够伤害你呢!如果体内郁结的忿怨气,散去不复还,精力就不足;郁结的气向上升而不通于下,就容易使人发怒;下淤而不达于上,就使人容易健忘;上下都不通达,淤积在心里,就会生病。”

桓公问:“有鬼吗?”

皇子答:“有。污泥中有履,灶膛里有髻,门户内有繁杂扰攘的地方,有雷霆神在那里居住;东北边的墙下,有倍阿鲑神;西北的墙下面,居住着泆阳神。水里面有罔象神,山丘里有峷神,山里有夔神,野地里有彷徨神,山泽里面有委蛇神。”

齐桓公问:“委蛇是什么样子的?”

皇子说:“委蛇,像车轮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色的衣服戴着红色的帽子。他这种鬼,厌烦听到雷车的声音,听到后就捧着头站立在那儿。看见的人就要成为霸王。”

桓公高兴地笑着说:“这就是我所看见的。”于是端正衣冠坐起来和皇子告敖交谈,不到一天的时间,病就在不知不觉中好了。

【原文】

纪渻①子为王②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

曰:“未也,方虚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见者反走矣。”

【注释】

①纪渚子:人名,姓纪名渻子。

②王:此处指周宣王。

【译文】

纪渻子替周宣王驯养斗鸡。十天以后周宣王问:“斗鸡训练好了吗?”

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现在还是骄矜又自恃意气的。”

十天以后,周宣王问,回答是:“还不行,听见声音看到影子就有想斗的反应。”

十天后周宣王再问,回答说:“还不行,经常盛气冲天怒目而视。”

又过十天以后再问,回答是:“差不多了。别的鸡有鸣叫的,它却没有任何变化,看起来像只木鸡,它的精神能够凝聚。别的鸡也不敢应战,看见后掉头就走了。”

【原文】

孔子观于吕梁①,县水②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③鼍④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⑤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释】

①吕梁:地名。

②县水:县,通“悬”;即瀑布。

③鼋:鳖的一种。

④鼍:俗称“猪婆龙”。

⑤齐:漩涡。

【译文】

孔子在吕梁观光游览,高悬的瀑布有三十多丈,溅出的水花有四十里,鼋鼍鱼鳖都不能上游。看见一个男子在里面游泳,以为他有什么苦事想要寻死,就让弟子沿着水流去救他。男子在水里潜了几百步后浮出水面,披散头发唱着歌游到了岸下。

孔子走过去问:“我以为你是鬼呢,仔细观察却发现是人。向你请教,游水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吗?”

男子答:“我没有特别的方法。开始的时候是故常,长大后就是习性。我和漩涡一起沉入水底,又随着水势一起浮出,只顺水势而不私动,我就是这样游水的。”

孔子说:“什么叫做开始是习故,长大是习性,有所成是顺乎自然呢?”

男子答:“我出生在高地就安于高地的生活,这就是故常:在水边成长就安于水边的生活,这就叫做习性;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但却是这样的,就叫做顺乎自然。”

【原文】

梓庆①削木为鐻②,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

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③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人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与!”

【注释】

①梓庆:名叫庆的木匠。

②鐻:悬挂乐器的架子。

③耗气:分散精力。

【译文】

名叫庆的木匠削木头做鐻,鐻做成后,看见的人都惊叹说是鬼斧神工。鲁侯见了他就问:“你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呢?”

梓庆答:“我只是个木匠,能有什么办法呢!虽然如此,还是有一点。我做镰的时候,不敢使精神分散,一定斋戒使内心安静。斋戒三天时,不敢有庆赏赐爵禄的念头;斋戒五天时,不敢有毁誉巧拙的念头;斋戒七天时,已经忘记了我有四肢和形体。在那个时候,我忘了朝廷,没有外界的影响而技巧专一;然后我就进入山林,察看木头的质地;看到形躯最符合的,一个成型的鐻就俨然呈现在我眼前了,然后就动手加工;假如不是这样就不做。这是用我的自然结合木材的天性,器具就被怀疑是神工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原文】

东野稷①以御见庄公②,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③。

颜阖④遇之,人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

①东野稷:复姓东野名稷,善驾车。

②庄公:指鲁庄公。

③钩百而反:钩,旋转。反,通“返”;返回。

④颜阖:鲁国的贤人。

【译文】

东野稷因为善于驾车而被庄公接见,他进退来回都能像在一条直线上,左右旋转的时候像圆规一样圆,庄公认为画图也不过是这样。于是就让他转一百圈。

颜阖遇见后,入内觐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疲劳了。”庄公没有回应。

一会儿,东野稷很疲惫地返回来了。庄公问颜阖:“你是怎么知道的?”

颜阖答:“马的力气已经用尽,却还要奔走,所以知道一定会疲劳。”

【原文】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①一而不桎②。忘足,履之适也;忘要③,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注释】

①灵台:心。

②桎:通“窒”,阻碍。

③要:同“腰”。

【译文】

工倕用手旋转画的图能超过用规矩所画的,手指随着物体聚合为一,不用再用心来考虑,因此他的内心专一而没有阻碍。忘记手和脚,是因为鞋子的舒适:忘记腰,是因为腰带舒适;把是非对错都忘记了,是因为心灵的安适:内心不移,外不随从物,是因为所处的环境舒适。本性安适就未曾有不适的,这是忘记了安适的安适。

【原文】

有孙休①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②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③菪揭④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⑤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鰌,委蛇而处,则安平陆⑥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鹩以钟鼓也。彼义恶能无惊乎哉!”

【注释】

①孙休:鲁国人。

②扁庆子:人名,姓扁名庆子,鲁国的贤人。

③昭昭乎:明亮的样子。

④揭:举起。

⑤跛蹇:跛子,瘸子。

⑥平陆:平地。

【译文】

有个叫孙休的人,到扁庆子的家告诉扁庆子说:“我在乡间居住没人说我德行差,遇到困难没人说我不勇敢,但耕种的庄稼却没有好收成,想为国君做事但没有机缘,被乡里人排挤,被地方官驱逐,难道是我有罪于上天?我怎么是这样的命运呢?”

扁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德行高的人的自我修行吗?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肝胆,遗忘了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放纵徘徊在尘世外,自由自在无所作为,这就叫做有所为却不去依赖,万物生长却不主宰。现在你饰知而惊愚,修养自身来显明污浊,光耀明亮好像举着日月在行走。你能够保全你的身体和九窍,没有在人生半途遭受耳聋、眼瞎和跛子的苦难而能和正常人并列,已经很幸运了,哪’里有时间去怨恨上天呢!你走吧!”

孙休离开后,扁子进到屋里,坐了一会儿,抬头向天叹了口气。弟子问他:“先生为什么叹气呢?”

扁子说:“刚才孙休来的时候,我告诉他至人的德行,我担心他因为震惊而迷惑。”

弟子说:“不是这样的。孙休说话不对吗?先生所说的话对吗?不对的本来就不能使对的迷惑。孙休所说的话是不对的吗?先生所说的话是对的吗?他本来就是因为有迷惑才来请教的,先生又有什么过错呢?”

扁子说:“不是的,以前有一只鸟停在鲁国的郊外,鲁国的国君非常喜欢,杀牛宰羊让它吃,奏《九韶》的音乐使它快乐,鸟内心悲伤不敢吃喝,这就叫做是用自己的生活习惯去养鸟。如果用鸟的生活习惯去养鸟,就使它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在水面飘浮,用泥鳅小鱼来喂养它,就像是让它生活在陆地上。现在这个孙休,是个孤陋寡闻不开窍的人,我把至人的德行告诉他,就好像是用马车来装载小老鼠,用钟鼓来让小鸟感到快乐一样。他又怎么能不被惊吓呢!”

山木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

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②杀雁③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④,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注释】

①舍:休息。

②竖子:童仆。

③雁:鹅。

④訾:诽谤。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了一棵大树,枝叶长得非常茂盛,伐木的人在树旁停下来不去砍伐它,庄子问不砍伐的原因,伐木的人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所以能够享尽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