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人
2586500000007

第7章 让信念之光照亮人生旅途(6)

话说回来,我们主张的挑战,绝不是对固有秩序的随意破坏,对正常事物的任意损毁。这种挑战,应当是有益于打破陈旧观念,有益于消灭落后现象,有益于公众整体素质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同时也有益于自身思想上的更新和品格上的升华。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两个旅行者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狼。甲立刻向前飞奔,乙却弯下腰系紧自己的鞋带。

“你为什么不赶快逃命?”甲边跑边问乙。

“我在紧鞋带,这样可以跑快些。”乙说。

“但是你跑得再快也跑不过狼的。”

“我不需要比狼快,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乙系好鞋带,不一会就把同伴甩在后面。

这个老掉牙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命运的狼时刻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却像甲一样茫然不知。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有一种“PK”的淘汰制度。PK已成为流行词汇,PK意识深入人心。其实PK自古就有,无处不在。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就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竞争之中。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淘汰出局。

勇于竞争和擅于竞争才是使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和在事业上卓尔不群的基本原因之一。一味埋头赶路而丝毫不顾及其他对手情况,缺乏在社会上立足的竞争意识,则很可能落伍于同时起跑的群体。

现代人的心灵里无时不在奔涌着参与竞争的欲望。不论什么方式的竞争,也不论竞争对手是谁,竞争的具体内容怎样。总之,凡是竞争都能强烈地激发人们的生命冲动,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感到自己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你知道,不论什么方式的竞争,也不论竞争的对象是谁,竞争的具体内容怎样,总之,竞争都是为了自己方面的感觉和利益压倒对方,超越对方,你就在这种压倒和超越对方的竞争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实现生命的意义。

肯尼迪家族的口号:“不能甘居第二。”因为有这种必胜的竞技心理状态,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竞选美国第35任总统时,击败了实力强大的尼克松。

乔治·大卫·伍兹在一家股票经纪机构当小厮时,便萌发压倒对手,一定要在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争到一席地位的坚强信念,他每时每刻保持着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终于脱颖而出,步步高升,直至跻身世界银行行长之职。

不论你面对什么样的竞争,也不论你所处的环境怎样的恶劣,于你不利,你不要气馁,不要畏惧,你要相信自己。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智慧的日益丰富使你能够永远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永远都能参与竞争。只要你富有压倒对方的智慧,富有新鲜的知识,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之下你都能取得胜利。甚至可以说,你总是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参与竞每,这本身就是你的胜利。

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是积极健康的竞争。

心理学告诉人们,一般人,在遇到一个陌生人时,都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对陌生人的估价往往略低于自己。这种感觉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自觉的。所以,要客观公平地评价一个人,往往要对这个人有较全面的了解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利害关系带进去评价自己的对手。往往得出的结论是有失公允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也是人在竞争视野中的“盲点”,用时下的词就是“误区”。

年轻人竞争中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情绪上大起大落。比如一个人在一阵争强好胜激烈的心理冲击后,又感到十分悲观,一旦发现条件不如他的人都上去了,于是又自卑起来,甚至在事业上产生了垮掉的感觉。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感受又叫做“自卑型失意”,这种情绪如果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工作和事业是十分有害的。

上面的是在事业竞争中比较典型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反映。还有一些入,由于失败而忌恨,甚至产生报复心理,这是极端自私的变态心理。这对于群体生活和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有莫大的害处。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竞赛和竞争,成功有先后,胜利有迟早,只要目标是合乎客观实际的,加上自己顽强的努力,人人都能成功。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图一时的利益而背弃了远大目标,争一日之长短而有损于自己的素质与品行。美国总统布什,在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时说:事业上的竞争与做人是不矛盾的,良好的品格修养只会在竞争中有利于你。

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心理,才会在事业上不断地取得成就,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不应该让自己的生活总是平静如水。如果没有奋发的动力,就应该主动为自己找一个竞争的对手,否则,长期置身于枯燥乏味的生活之中,很可能会使自己逐渐颓废消沉下去。

有人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比高下的对手。

给自己找个对手,就是积极的处世和主动的竞争,就是在向人生的理想目标挺进的过程中为自己寻求底蕴、寻求动力。只有坚持争上游做前驱,才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不过,你要找的“对手”是有条件,而不是胡乱找的。

你应以你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当然你要找的目标一定要目前他无论是成就或能力都比你好的,换句话说,是“跑”在你前面的人。但也不能找跑太前面的人,因为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而且充满挫折感。例如,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一个月赚个二万元,你若要和年薪二百万的总经理比,那你日子就不要过了!

“对手”找到之后,你要进行分析的工作,看他的本事到底在那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他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经营、能力的增进等等,都要有所了解。你可以学他的方法,也可以对自己的方法下功夫,相信很快就有成绩出现——你慢慢地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了他!

等超越了你的“对手”,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他!

当然也有可能你找到了对手,但就是一直跟不上去,甚至还被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越过去,这实在令人难堪。碰到这种情形,我要说的是——马拉松比赛讲求运动精神,跑完比名次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尽力比成就更重要!只要你尽力了,不愧对自己,那就可以了!就怕半途退出,失去奋勇向前的意志,这是人最悲哀的一件事!

跑道就在脚下,对手就在身边,你准备好了吗?

坚持走自己的路

我们周围充斥着长辈和前辈,以他们丰富的阅历告诉我们,这件事该做,那件事不该做,应该如何去做等等。众说纷纭,混淆视听。我们迷茫了。

而一些不虚心的人,偏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由自己的判断决定对新事物的看法。这些人成了伟人,走自己的路,这是他们往往能获得真理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之时。国门的开放,既带来了国内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大变革,也带来了国外一些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经济模式。

这些全新的事物,冲击着习惯于以传统方式生存的每一个中国人。而其中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则被这些舶来品搅得心花怒放、眼花缭乱。他们惊叹于外国人生活的富足、思想的自由、物质的丰富,因此一边自叹不如,一边追不及待地喊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

但是,这个理想终究没能变成现实,因为另一部分人坚持否决了这种做法。面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仍有一部分人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不反对好的观念和行动,却拒绝盲目和冲动。他们绝不保守落伍,也不会从俗如流。事实证明,这部分敢于否定他们的人是自有其道理的。

实际上,新的事物或社会大变动在刚开始时,并不是以任何人均可辨其真伪好坏的形式出现,而是存心要欺骗众人的眼睛一般。以奇怪的、充满诱惑的形式出现。连专家都没有发觉,一般人更不用说了,即使察觉也无法理解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如果询问一百万人对某种新事物的看法,他们一定会回答眼睛所看到的、报纸上读到的,或从交谈中听到的。以那些方式得到的都不是新的事物,而是旧的事物。如果再询问更多人,究竟人类有何共同点,问得愈多愈能明白一个事实,即人们所谈的都是先人为主的观念,亦即过去的事物和固有的观念。

那么,探寻新的事物,应该如何掌握它的细微征兆并识别其利弊呢?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必须把握消费者与竞争者的最新动向,以及市场变动的企业而言,更是个大问题,稍有失误,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决定。

此种情况下,人们会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策略。第一种策略就是听取各领域的专家意见,然后汇集这些意见,掌握大致的方向。

换句话说,社会变动大多是科学上的发明或技术革新导致的结果,其中有些是专家已经知道和能够应付的,并早已被若干国家采用。若能详细掌握先进国家、先进企业的现状,便可了解我国将来会发生什么状况,应该如何取舍这些新观念、新东西。

我们对未来的预测之所以会经常出现差错,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认为规则要与别人的不同对自己才有效。我们的创造能力很有限,大多只是模仿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虚心观察技术先进、效率更高的地方正在发展什么,就可预见我们的未来,找准突破的方法。

相反的,第二种策略与我们有更直接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认真观察新事物,因为我们是保守主义者,不喜欢重新检讨理解、分析世界的方法。而且,新事物正好与这种方法冲突。新事物不仅无法预测,甚至还很奇怪、疯狂,让我们焦虑。新事物使人心神不安、滑出常轨、忽正忽邪。但是,新事物也可能很迷人很新鲜。我们来不及思考、比较,或者在懒于思索的情况下,毫不迟疑地将之照搬过来。

我们所理解的新事物不仅搅乱人心、令人不快或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让我们感到屈辱。这种理解方式正是妨碍我们认识新事物的障碍。它是内在的、感情上的障碍,但事实上,这个感情也能够引导我们察觉新事物。

我们必须倾听自己的声音,并学习将自己的反应保留在记忆中。当我们受到某种事物的搅乱,以致内心不安,或觉得已脱出常轨,或太过离谱时,必须更加细心地观察它,因为那正是我们所寻求的细微征兆,也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它的途径。

当我们被新事物搅得心神不宁,眼花缭乱时,免不了陶醉于其间而不假思索地接受它;或者又固执己见、因害怕它的负面影响而拒绝它,将它扫地出门,不予理睬。实质上,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

真正可取的态度是,正确面对新事物的出现,理智地吸纳它好的一面,比较地剔除它不良一面。要做到这样,惟有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100万人中,至少有90万人面对新事物时,仅以它的表面现象做文章。表面看起来邪恶、不可理解的东西,便立刻怒目相向,将之拒于千里之外;表面看上去美好、悦入耳目的东西,便心花怒放,以为捡到一件宝贝,全部把它收集起来。

有的人,则被全新的事物或现象搞得头昏脑涨,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取舍。这个情况发生时,这种人则注意别人的脸色,按照别人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止。

而在此时仍能保持清醒,客观地看待新事物,做仔细的分析、研究,从容不迫地决定行动方案的人,虽不多见,却并非没有。这种人是站在成功之列的人。

这类人最显着的特征,是能随时随地,无论何种情况都保持冷静的态度,坚持客观地看待事物。

他们有丰富的阅历,沉稳的品性,很少人云亦云,也不会固执己见。他们经常接触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勇于向新事物挑战,善于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推断事物的真伪。然后设法从中学习新的有益于自身的东西。如果一时弄不明白,他们也不会盲目作出决断,而是向其他的权威人士请教、求证,以作出最后的定夺。

他们对新事物的看法,立足于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立足于科学合理的方式上,因而极少出现偏差和失误。

这类人对新事物的看法,通常由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而不会只听取他人的意见。这同样是他们往往能获得真理的原因。

每当出现了新的现象,每个人都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执一词,各抒己见。没有清醒的头脑,很难从中作出判断,无法决定何去何从。但是,清醒的入则能从这众多的信息中找出一些线索,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推断,从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当然,在别人大声讨论或向他作出建议时,他也会认真倾听,获取重要的依据,用以帮助自己作出准确的结论。

此外,促使他们不被新事物迷惑的另一个因素,是这类人坚定的意志力。人是很难拒绝各种欲望诱惑的,面对有时出现的既得利益。很少有人能坚持不脱离正轨。

可以说,这类诱人的事物太多了。它尽管不那么合理,却又不具有什么风险,唾手可得。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就是栽倒在各式各样的引诱、陷阱中。但真正清醒的人不会上当,他们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行,因此,他们是最不容易上当的人。

不过。这类人绝不是保守、顽固的人。他心思慎密、判断力强,只要是合理、正当的事物,他们也敢于“拿来”为自己所用,使自己受益。

这使人联想起古今中外的许多改革家,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面对新事物,既能看到它负面的影响,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又能捕捉到它有利的一面,大胆加以利用,改良创新,使之成为促使他们建立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因素。

又联想到一副对联——立脚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

不要怕犯错误

错误和考验为我们铺设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对于充满勇气、坚韧不拔和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来说,它也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我的一个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室内装饰店。最近,我陪她去拜访一个未来的顾客,一位非常富有,却又有些古怪的老妇人。“我怀疑能否得到这份差使。”她向我透露了自己的心事,“我听说她回绝了城里所有的商店!”

在环视了整个屋子之后,我的朋友提出了她的估算。老妇人突然用一种锐利的目光盯着她问道:“你曾经做过一件错事没有?”

“唔一那当然!”我的朋友有些吃惊地回答。

“那好。”这位老妇人说,“这项差事就交给你好了。我可不想和不曾有过一次机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得益的人开什么玩笑。”

错误不仅仅是生活中可以接受的一部分,而且对于阅历丰富的人生,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能聪明地利用我们的错误,就绝不能掌握任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