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2586100000029

第29章 让快乐成为一种活法(2)

——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记下每个小时该做些什么事:也许我不会全部照着做,但还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卒和犹豫不决。

——只为今天,我要为自己留下清静的半个小时,轻松一下。在这半个小时里,我要想到在我的生命中充满着希望。

——只为今天,我要消除心中的恐惧。尤其是,我不再去怕,我要去欣赏美好的一切,去爱,去坚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换一种人生会怎样

曾否有一刻,你想过另一种人生?

一天,你走在街上,心情糟透了,忽然之间,你很希望自己过的是另一种人生。

那将会是怎样的呢?

做另外一些工作,在另外一个圈子。拥有另外一群朋友;同时,也谈另一段恋爱。

另一种人生,也许不会比现在快乐。然而,有那么一刻,我很想知道,我的另一种人生会是什么光景。

想过另一种人生,并不是厌倦了现在的生活,而是领悟了人生的短暂。既然那么短暂,只是过一种人生,会不会很乏味呢?一生只有一个身份,好像也太沉闷了。

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把生活分成日和夜,日间是一个人,夜间又是另一个人。其中的经典,是小时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忘记了剧名,主角是一名医生。日间,他是仁心仁术的医生。晚上,却是个变态的杀人魔。

可是,如果长期过着双重性格的生活,成了规律,也就等于是过着另一种人生了。

我们害怕的,或许是千篇一律的日子。

千篇一律的日子是最安全的,也最枯燥。换了另外一个身分,是很刺激的,却也是危险的。想要另一种人生,也许永远只是想想罢了。

人们一说快乐大多是同样的看法,相同的回答差不多都是:“享受生活啊。”不同的是他们有各自的快乐理由——

看那个老太太,已老得不能自如走路,还坚持在公园的台阶上,一级一级地往上蹭。她脸上阳光灿烂:“这是我每天最快乐的事啊。”

有位女白领,整天忙碌在办公室,无非打印个文件,收收发发,很是琐碎。往身后一看什么都没有留下。可一到休息日,她就闲得忧郁,叨叨说:“工作能使我快乐。”

一个操劳一辈子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不吃补品,不当王母娘娘,每日依然辛劳不辍,笑呵呵回答儿女们:“全家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让我快乐。”

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就快乐死了。”

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小女生说:“哎呀呀,星期天早上能让我睡够了,最快乐!”

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心理医师每天要看许多病人,并且要很有耐心地倾听病人述说心中的忧郁和焦虑。他每天所接触的都是一张张愁眉苦脸,所以被那些不快乐的情绪感染得也很不快乐,日子一久,他觉得心中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他时常去看喜剧。而且专门挑喜剧节目让自己开怀大笑一番。

有一天,心理医师的病人又是一个接一个,他正低头在一位病人的病历卡上记录诊断结果。却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说:“医师,我很不快乐。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够让我开心的事情,活着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我真想死。”

心理医师抬头一看,却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居然是让自己捧腹大笑的喜剧演员。

这样的巧遇,心理医师不禁哑然失笑。他低头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我交换,我当一天喜剧演员,你当一天心理医生,怎么样?”

喜剧演员原本以为医师在开玩笑,但是看他一脸认真的表情,又不像是开玩笑,于是考虑片刻,接受了这个建议。

喜剧演员扮演了一天“代理医师”。除了药方由在幕后的真医师开列之外。他有模有样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并且努力开导病人要寻找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心理医师在喜剧演员的教导之下,也演了一出喜剧。他忘却了自己的医师身份,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心理医师站在舞台之上,看到台下有这么多的笑脸,他的心情也好极了。

之后两人又恢复各自的身份。有一天,喜剧演员又挂号来看心理医师。

“医师。我找到了平衡点,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的每一个喜剧动作所引起的每个笑容都是我的成就。我不想死了,因为我的存在可以帮助那么多不快乐的人,让他们获得生活上的平衡。”喜剧演员容光焕发地说。

心理医师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是啊!我也要谢谢你让我有机会知道,我也有能力制造许多的笑脸。”

从此以后,当病人坐在候诊室等候看病时,都能听到由心理医师的诊疗室中所传出来的幽默话语和病人的哈哈大笑声。

幸福无处不在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它原本就深植于人们心中,在生存需求的满足中,因而,幸福无所不在。

人有生理上的需要。所以离不开物质生活。尽管金钱能买到一切物质的东西。可以充实人的物质生活,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不是有了钱便能满足的。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过得如何舒服,活得多么安逸,而是要活得心安理得,快乐充实,充分地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出来。

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是来自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智慧和修养。金钱无法购得知识和学问,不能增进人的道德水准和涵养工夫,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否认的;不然的话,富人个个都是快活神仙了。

有个叫杜朗的人曾叙述过他寻找幸福的经历:

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得到的是幻灭;从旅行里找,得到的是疲劳;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

难道知识、旅行、写作,与幸福快乐绝缘吗?显然不是,是杜朗的心态出了问题。后来,他改变了消极的态度,就有了幸福的新发现。

在火车站里,他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走下列车后,径直来到一辆汽车旁,先吻了一下车内的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妻子怀中熟睡的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一家人就开车离开了。杜朗由此感慨到:生活中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的成分。

对于某个人来讲,你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司‘能是不幸福的。

决定你幸福与否的因素只有一点——你接受积极还是消极心态的影响,而这个因素是你所能控制的。

心理学家说:幸福与心态的积极与否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幸福,那么就能得到这种幸福。而心态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吸引幸福,相反还排斥幸福。即使幸福悄然降临到身边时,也会毫无觉察,或者失之交臂。

有一则寓言说。有一个老人。在临死前对儿子说:

“孩子,我快死了,我希望你过上好日子。”

儿子说:

“父亲,你告诉我,怎么才能使生活幸福?”

父亲答道:

“你到社会上去吧,人们会告诉你找到幸福的办法。”

父亲死了,儿子就出发了,到外面的世界去找幸福。他走到河边,看见一匹马在岸上走,这匹马又瘦又老。马问:

“青年人,你到哪里去?”

“我去找幸福,你能告诉我怎么找吗?”

“小伙子,你听我说,”马回答道,“我年轻时,只知道饮水,吃草籽,我甚至把头转到食槽里,就会有人把吃的东话塞进我嘴里。除了吃以外,别的事我什么也不管。所以,当时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幸福的了。可是现在我老了,别人把我丢弃了。所以我告诉你,青年时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千万不要像我过去那样。不要享受别人给你准备好的现成东西。一切都要自己干,要学会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不要怕麻烦,这样,你就会永远感到幸福。”

青年继续走下去。他走了很多路,在路上碰到一条蛇。蛇问:

“小伙子,你到哪里去?”

“我到世界上去寻找幸福。你说,我到哪里去找呢?”

“你听我说吧,我一辈子以自己有毒液而感到自豪。我以为比谁都强,因为大家都怕我。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其实大家都恨我,都要杀死我。所以,我也要避开大家,怕大家。你的嘴里也有毒液,所以,你要当心,不要用语言去伤别人,这样你就一辈子没有恐惧,不必躲躲闪闪,这就是你的幸福。”

青年又继续朝前走了。走啊,走啊,看见了一棵树,树上有一只加里鸟——它的浅蓝色羽毛非常鲜艳、光亮。

“小伙子,你到哪里去?”加里鸟问。

“我到世界上去寻找幸福。你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幸福吗?”

加里鸟回答说:

“小伙子,看来,你在路上走了很多日子了,你的脸上满是灰尘,衣服也破了,你已变样了,过路人要避开你了。看来,幸福同你是没有缘分了,你记住我的话:要让你身上的一切都显得美。这时你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美了,那时你的幸福就来了。”

青年回家去了,他现在明白:不必到别的地方去找幸福,幸福就在自己身边。

还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

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

“地狱。”

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蕴藏。

对我们说来,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又能拥有轻松休憩的时候。

幸福是拥有一些熟悉、不需客套的朋友,能够相互分担、分享彼此的烦恼、快乐;尽管观点有所差异,却永远相互尊重。

幸福是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间:书架上列满了各式各样自己所喜欢、对自己有助益、启发的书,笔筒里都是自己所珍爱的文具,四周有绿色植物芳馨围绕,还有一把坐再久都能觉得舒适的座椅。

幸福是冬天泡个热水澡,夏天与家人大啖冰西瓜。

幸福是当自己自由闲适地弹奏,沉浸于巴赫、贝多芬的乐曲时。

幸福是拥有相互了解的人生伴侣,拥有身心的平和与宁静,不管境况是顺是逆,都能知足常乐、惜福感恩。

幸福是自觉到每天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成长,享有一种更具成果与创造性的生活。

幸福是与过去和睦相处,将目光对准现在,对未来保持乐观。

幸福是当我们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或人生目的感到满足、和谐的一种状态。人生的幸福大多是主观的,因而,幸福无所不在。

快乐不在于拥有什么

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出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又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老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老头隔壁住着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富老头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妒忌,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老头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人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身下床从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边做豆腐,突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邻居富老头和他太太开玩笑说:“你看!他们再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有的滋味。”

据专家说。只有大约15%的幸福与收入、财产或其他财政因素有关,而近90%的幸福来自诸如生活态度、自我控制以及人际关系。

“一个人拥有多少钱,才能感到幸福?一个年薪3万元与年薪30万元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感觉吗?除了金钱,还有什么能令你幸福?”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经济方面都比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好得多,可是幸福水平并没有按比例提高。有研究说,当住房和食物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额外的财富很少能增加你的幸福感。正如夏普说的:“财富的增加绝对不会保证同时增加你的幸福,一年挣3万元的人和一年有30万元收入的人相比,在幸福感上的差别非常小。不过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为什么财富差距不会令幸福感有太大的不同呢?

有许多人生活在期望中,老是着眼于将来,完全失去了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眼前的快乐。高中学生盼望进大学;进了大学,盼望做工程师;做了工程师,他盼望尽快结婚,成家才会幸福;如此这般……永远在盼望。

终于有一天,盼望失去了光彩。这时候,一个人思想、价值、动机都有一番巨大调整:他们开始呈现老态,意志消沉;从盼望将来一变而为回首当年(过去却已一去不返)。

其实,最可贵的是眼前时光。未来美景的最佳保证,莫过于善用眼前光阴,好好过眼前日子,以有效的方式工作、思索和帮助人。只要你不断善用眼前光阴,将来必然会更美好。

有一位着名的经济学家,曾对金钱与快乐问题做过深刻的阐述。他认为,“不少人把钱作为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钱只是达到目的的诸多手段之一。最终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追求每个人的快乐,使全社会的快乐极大化,而不仅仅是全社会财富的极大化。”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已经把自己交托给钱,成了钱的奴隶——做奴隶是痛苦的。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许多人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人生真谛,做了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而“人所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享受,经济学一开始就认为人的物质欲望是无穷的,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把人放在一个永远满足不了的痛苦中。真正要解决一个社会的问题,是要解决每一个人怎么看待人生,怎么看待快乐的问题。”

年轻的着名指挥家彭家鹏对此也深有体会。彭家鹏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被认为是很有天赋的青年指挥家。可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却出人意料地告别了音乐。为什么?因为音乐家“太穷、太苦”。他来到香港,成为了一名地道的商人,一身名牌,出入商界名流之间,赚了很多钱。但他感到自己并不快乐。终于,他重新选择了音乐,报名参加第35届国际康德拉申指挥大师班,被破格录取,并荣获“康德拉申大师班奖”,后又申请到乌克兰国际指挥大师班学习,并以第一名毕业。人生有时像一条环行道。彭家鹏重新拿起指挥棒,成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告别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又回归到简单朴素的生活中来。这时,他才最终找到满足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