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2586100000028

第28章 让快乐成为一种活法(1)

一种活法叫快乐

你快乐吗?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快乐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会感到活着是美好的,但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

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清澈美妙的内心感受。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本性的自然流露。来源于自己精神的内部,并不为外物所左右。

天上有只鸟在飞。一位拄锄田头的人叹气道:它真苦,四处飞翔为觅一口食。另一位倚窗怀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这只鸟,她叹气说:它真幸福,有一双美丽的翅膀。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见解。满怀希望,你就会有一种振奋的感觉;失意悲观,你就会有一种痛苦或失落的感叹。当自己人生理想不能实现,或者见解、行为不为世人所理解时。就会使人迷惘、失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绪,会使人对境况产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联想、类比。

有一位小学教师对她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实验。

她对学生们说:“最近的科学报告已证实。在学习上,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她将学生分成“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

大约一周左右,“棕眼睛组”的能力水平明显下降,而“蓝眼睛组”的能力有了显着的提高。然后她对全班宣布,是她弄错了,蓝眼睛和浅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强者”。很快“棕色眼睛”的学生能力提高了。而“蓝色眼睛”的学生能力下降了。

我们的命运,全部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每天所想的那些——他不能够是别的样子!”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流士,把这个道理总结成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塑造的”。

思想本身,以及怎样运用思想,能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

不错,假如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事情,我们就能快乐;假如我们想的都是悲哀的事情,我们就会悲哀;假如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假如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恐怕就很难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了;假如我们想的全是失败。我们就会屡遭败绩;假如我们老认为自己是个可怜虫,大家就会对我们敬而远之。诺曼·文森·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比不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偏见来得深。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惟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打开心扉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的,我们觉得满足和幸福,我们就快乐。我们的心里灿烂,外面的世界也就处处沐浴着阳光。

某家有一对双胞胎,外表酷似,禀性却迥然不同。

若一个觉得太热,另一个会觉得太冷。若一个说电视声音太大,另一个则会说根本听不到。

一个是绝对极端的乐观主义者,而另一个则是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

为了试验双胞胎儿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父亲在他们的生目的时候,在悲观的儿子的房里堆满了各种新奇的玩具及电子游戏机,而乐观的儿子的房里则堆满了马粪。

晚上,他们的父亲走过悲观儿子的房间,发现他正坐在一大堆新玩具中间伤心地哭泣。

“儿子呀。你为什么哭呢?”父亲问道。

“因为我的朋友们都会妒忌我,我还要读那么多的使用说明才能够玩,另外,这些玩具总是不停地要换电池,而且最后全都会坏掉的!”

走进乐观儿子的房间,父亲发现他正在马粪堆里快活地手舞足蹈。

“咦。你高兴什么呀?”父亲问道。

这位乐观的儿子答道,“我能不高兴吗?附近肯定有一匹小马!”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人的心态变得积极,就可以得到快乐,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项变得简单可行……这时候。快乐已经来临!

正如英国人狄斯累利所说:“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

由于境由心造,人们很容易将思维编入既存的框架里,或满足或失意或进取等等。失意的人就会产生“命中注定”或“无法更改”的思维定式,逐渐失去踏出围绕我们的框架的勇气,然后将自己对人生的梦想和野心一个个抛弃掉。而没有追逐梦想、实现野心的热情,人生也将会缺乏激情。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打趣。

有一天,两人坐着打禅。

一会儿功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苏东坡暗自窃喜。

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

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

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

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

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

苏东坡好奇地问道:“有什么好笑的?”

“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的确,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佛教讲“境随心转”,的确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但这种大智慧并不高深莫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因为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是自己心态的主人,也是自己所面临环境的主人。

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老和尚。带着他年轻的徒弟匆匆地赶路。

两人在山路上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湍急的小溪旁。他们看到一位衣着端庄、貌美如花的姑娘,正坐在溪畔的石头上,望着河水发呆。

老和尚虽然和徒弟急着要涉水过溪、继续赶路,倒也没忘记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念,见到这么一位标致的姑娘独自呆坐,立即便念了声佛号,询问那位姑娘为何独自坐在溪旁?

原来这位姑娘赶着到邻家赴亲友的喜宴,打扮妥当来到溪边。本以为可以撩起裙摆涉水而过。却不料溪水因为大雨而变得又急又深,使得她受困在溪旁,一筹莫展。

老和尚了解姑娘的困境之后,于是便提议让那位姑娘坐在自己的肩上,由他背负渡过这条小溪。这位姑娘想了想,也别无他法,亦欣然同意。

老和尚肩上背着那位姑娘,和年轻徒弟三人顺利过了小溪。姑娘道谢之后,便分头赶路。向前走了一大段路之后,年轻和尚满心疑惑,突然开口问道:“师父,我们出家人一向四大皆空,需得守五戒,尤其是这‘色’戒……”

老和尚笑道:“你认为,我背负那位姑娘过溪,这件事做得不对?”

年轻和尚迟疑地答道:“这个……男女授受不亲……”

老和尚悠悠地道:“这位姑娘啊,我在溪旁已经将她放下,任她自行离去了。而你啊,直到此际,犹不愿将她从心头放下,硬是拴住她,还不肯放人家走。”

心里纠结的郁闷、挂念与无数爱恨情仇。是让自己停留在原地无法成长、造成苦恼的原因。也因为这样,往往容易使得我们的思考,盘绕在许多旁枝末节的纷扰当中,难以打开心扉接受快乐的阳光。

快乐的咒语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国王感到自己很烦恼,很痛苦。于是,他命令手下的大臣,去寻找世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大臣在漫长的旅程中,首先访问了许多当官的人。发现当官的人并不幸福,没有快乐,整天为公务所累,十分烦恼。于是,他又去访问做工的人,发现做工的人,同样的烦恼,没有什么快乐。他再去访问农民,农民同样也是烦恼。他以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快乐的人。

终于,他在路边看到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几乎没有什么烦恼。这使得大臣大吃一惊。大臣回去把这件事翻来覆去想了几天,终于弄明白:世上本来都是快乐的事情。所谓痛苦都是自己内心产生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我们得主动寻觅、用心去追求,才能得到。当你尝试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战时,你就会因发现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有梦想、有追求,就会有快乐。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到目标时的辉煌,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

快乐是什么——追求快乐的途径有很多,不要死心眼就认准最好的事情只有一个。我们的生活态度永远是处之泰然。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该放弃时就放弃,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相信还有一条大道通罗马。

快乐是什么——我们要学会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承认自己的弱点,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帮助和忠告,抛弃自己心头承受的“成就”的压力。相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快乐是什么——“只顾自己的人结果会变成自己的奴隶。”如果只为自己而活,生活就会变得狭隘,处处受到局限。“人类需要爱”,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别人,当你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爱的话,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快乐不是来自于物体,它也不是一件东西。快乐也不是一种穷追不舍——你不需紧紧抓住它,因为它就在你心中,你已经得到它了。但这并不表示你就不需贡献一些精力给它。快乐就像一场宴会,你坐下来享受其中的乐趣——但只有你要它、你已准备好迎接它时才翩然到来,准备让自己快乐吧!让快乐发生吧!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的权威,他曾经发表如下的见解:“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假如我们可以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可以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换句话说,威廉·詹姆斯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仅凭“下定决心”就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能够变化我们的行为,而当我们变化行为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于是,”他进一步解释道,“假如你感到不快乐,那么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辞好像已经感觉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否有用呢?你可以自己试一试。使你的脸上露出一个很快乐的笑脸来,抬头挺胸,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假如你五音不全,就吹口哨;若是你不会吹口哨,就哼一段小曲。你就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当你的行动可以显出你快乐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这就是能在我们生活中创造奇迹的大自然基本真理之一。

假如我们想培养宁静和快乐的心境。请记住下面的原则:“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得到快乐。”

因为快乐播种快乐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

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曾讲过类似的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得到快乐。

快乐是一种行为习惯,而究其本质,快乐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习惯。人们常说心态决定命运,不错,快乐的心态决定快乐的命运。养成快乐的心理习惯,我们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因为快乐的习惯将使我们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

看看吧。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是不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奔忙着?是不是许多人都把“忙着呢”、“烦着呢”、“真让人着急”等等的语言挂在嘴边?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甚至我们身边的空气都弥漫着焦虑的气息……”一位心理咨询专家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人心是自然界最遥不可测的欲海,有了电视机,还想要电冰箱、手机、空调、汽车和房子……然而人心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乖孩子,一句宽心话,一张温暖的笑脸,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善良的祝福,就像一粒糖一颗开心果,能一直甜到我们心里,使我们回到快乐的童真世界,像小鸟一样唱个不停。

各人眼里的快乐是不尽相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调整我们的心态,去观察和提取我们身边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素材,以使我们找到更多制造快乐的理由。

快乐起来的理由有万万千千。关键是——要时时刻刻地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和他人,善于开阔自己的心胸。

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不需要给快乐找理由了。因为快乐,所以快乐。这就是习惯的非凡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推销员一见到大人物就吓得要死,他去咨询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着名心理学家问他:“你见到一个大人物时,是不是愿意四脚着地爬进他的办公室里,拜倒在他脚下?”

“当然不愿意!”推销员气愤地说。

“那么你为什么在心理上卑躬屈膝呢?”心理学家又问了:“你走进一个大人物的办公室时,愿意像一个乞丐一样伸着你的手,乞讨一元钱去买咖啡喝吗?”

“当然不愿意!”

“既然如此,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过分关心对方对你的看法,实际上就等于乞怜于人!你难道不明白,你这样做就是伸出手去乞求他的赞评,乞求他把你当人看吗?”

心理学家的话改变了推销员对大人物的看法,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心态。从此以后,他在大人物面前不再感到恐惧和紧张了。

“你快乐吗?”

在不久的将来,当有人又向我们问起这个问题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快乐!”

那时,快乐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了。

让我们订一个每天能产生快乐且富有建设性思想的计划,来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以下就是这种计划,名字叫做《只为今天》。这是已故的西贝尔·派趋吉许多年前所写的。假如我们能够照着做,我们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如果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够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在的。

——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所有,而不去试着调整所有来适应我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勤奋运动,善待自己,珍惜自己;不损伤它、不忽视它;让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只为今天,我要加强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决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读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读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别人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尽力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轻声说话,举止优雅,不在乎别人的褒贬。对所有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思考如何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我虽能连续12个小时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就会吓坏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