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名人演讲词大全集(优秀青少年必读)
2585800000017

第17章 外交演讲——诠释人类共同发展的智慧(1)

在美国众议院的演说宋美龄

1943年2月18日

1943年宋美龄开始了她“征服”美国之旅。当年2月17日,她抵达华盛顿,受到白宫国宾之礼欢迎。2月18日,她在罗斯福总统夫人的陪同下在国会众议院发表演说,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人民,唤起美国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演说引起全场多次热烈的掌声,她的演说由收音机转播全美后,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女士。2月19日,在白宫总统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她与罗斯福总统夫妇共同接受172名记者采访。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着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以一流的口才赢得了大牌记者的好评。

此后,她还在好莱坞发表演说,并会见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好莱坞大牌影星及电影人。这些在平日里被FANS追捧的明星,此刻都成为了宋美龄的FANS。一个个被她的美貌与智慧所折服,对这位传闻中的东方伟大女性翘首以盼。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生,受到诸位所代表的美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并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和各位说几句话。

我并不善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的一些东西鼓励了我,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译按,即罗斯福总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我碰巧向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我很高兴知道,以他如此知名又公认一流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他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12份草稿。因此,今天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的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基础,我也相信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

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一信念。杜立德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一句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美利坚”的意思,美国在中国话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家”。

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了都笑开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还告诉我说,当他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他已经回到家,而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民一起度过,我说你们的话,我想的和你们一样,说的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觉我好像回到家了。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家,我觉得,如果中国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是你们能了解我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同的理念奋斗;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土地。

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言,而是成为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境。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长(蒋介石)和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是两千多年前的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十,口中喃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住持于是也跟着拿一块砖去磨一块石头,时时刻刻地磨,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小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住持只是一个劲儿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住持说,“大师,您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住持答道:“我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可砖块是做不成镜子的呀,大师。”“没错,”住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弥陀佛,是成不了佛一样的。”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女士及先生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台”的教训。

我谢谢大家。

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1972年2月21日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来华访问,尼克松夫人及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政府官员陪同来访。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又同周总理进行了会谈。

这是美国总统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2月21日晚,周总理为尼克松总统一行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并在宴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说。这篇演讲非常简短,但是富有感情。周总理借祝酒之际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情谊。全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严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措词非常得体,态度友好坦诚,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收放适度,体现了大国领导人和优秀外交家的风范。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1955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给美国政府的答复

西雅图酋长1855年

1855年西雅图与白人签订《埃利奥特条约》,出让印第安土地和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这是他在订约之前给美国政府的答复。

西雅图,美国皮吉特湾印第安人酋长,对白人殖民者友好。

数不尽的世代以来,渺渺苍天曾为我族洒下多少同情之泪;这个在我们看来像是永恒不变的苍天,还是会变的。今天天色晴朗,明天又阴云密布。但我说的话却像天空的星辰,永远不变。西雅图说的话,正如日自东出,春去秋来,华盛顿的大酋长可以确信无疑。白人酋长说,华盛顿的大酋长向我们致意,表示友好。我们感谢他的好意,因为我知道他无所求于我们,不用我们以友情回报。他的国民众多,犹如覆盖着广阔原野的青草。我的国民稀少,像风催雨袭后的平原上稀疏的树木。那位伟大的——我还假定他是善良的——白人酋长派遣人告诉我们,愿意买下我们的土地,但同时也愿意留下足够的土地让我们舒适地生活。这看来确实很公道,甚至很慷慨,因为红种人已经再也没有什么需要得到他尊重的权利了,他出的代价可能也是合宜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再需要辽阔的地域。我不愿再详述我们民族过早的衰微,也不再为此哀叹,不责备白种兄弟加速了我们的衰败,因为我们或许多少也应该责怪自己。

白昼与黑夜不能相遇。红种人对白种人从来就是敬而远之的,就像朝雾在旭日升起前就要消散一样。然而,你们的建议看来是公道的,我想我的人民会接受建议,退居到你给他们的保留地。这样我们就能分处两地、和平共存,因为白人大酋长对我人民所说的话,有如大自然从沉沉黑暗中发出来的声音。

我们在什么地方度过余年已经无关紧要。我们的来日不多了。这原来比你们更强大、更有希望的民族,曾经人口兴旺,受大神的庇护,在这广阔的土地上幸福地安居乐业,再过几月,再过几冬,这个民族再也不会有一个后裔留下在它的墓前致哀了。但我又何必为我民族的夭折哀叹呢?一个部落没落,另一个部落就会振兴;一个民族衰亡,另一民族便会崛起,像海潮一样,后浪逐前浪。这是自然的法则,悲叹惋惜是无用的。你们衰落的时间可能还很遥远,却必定到来。因为即使是能够同上帝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的白人,也不能免于同样的命运。我们终究会成为兄弟的,等着瞧吧。

我们会考虑你们的建议的,等到我们作出决定,就会通知你们。但是如果我们接受这项建议,我现在在这里就要提出一个保留条件:我们要求有权随时不受干扰地扫谒我们祖先、朋友和子孙的坟墓。这里每一寸土地对于我的人民都是神圣的。每一片山坡,每一个河谷,每一块平原,每一丛小树都由于往日的哀愁与欢乐而变得无比圣洁。地上的尘土在我们脚下比在你们脚下更柔软舒适,因为那上面浸满我们祖先的鲜血,我们赤裸的脚踩上土地之时更觉其上充满深情。甚至只是在这里短暂地居住、嬉戏过的幼童也会热爱这阴沉沉的荒地。在暮色降临之时,他们会迎接那些幽暗朦胧的阴魂归来。当最后一个红种人死去,白人对这个部落的回忆已经成为神话之时,我部落的那些看不见的亡灵,仍将密密地聚集在这片土地上。当你们的子孙以为他们独自在田野、仓库、商店、公路或寂静的、无路可通的森林中时,他们也不是四周无人。夜深人静,你以为城镇村落空无一人时,街上将满是归来的故主。他们过去曾住在这里,他们仍然热爱这块美丽的土地。白人永远不会独占这个地方。

论欧洲大陆体系的瓦解(节选)

坎宁

坎宁,英国政治家,反对法国大革命及雅各宾派。坎宁曾任外交大臣及海军司库。

现在,已经到了考验的时刻,应该问一问备尝艰苦的人们——尤其要问问那些不在座的人,因为有谁比他们受到更大的困苦?——在这次战争的过去任何一个阶段,有没有一种既能得到和平,同时又能维护国家利益、不辱国家尊严的两全其美的办法?我不去问那种主要只从国家的力量与安全来看她的尊严的人。但是,如果这种人当中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热衷于维护国家的荣誉,却只在极端疲惫和信心不足时便甘愿放弃斗争,那么,我便要问问他,他能否指出,希望在哪一个时候大不列颠政府和国会应该同意放弃斗争?

是不是应该在欧洲大陆还处于和平的时期?那时你在欧洲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一个强大的、互相连接的体系,一个巨大的大体(指法国),周围环绕着许多卫星。在那个时候,我国能得到和平,能维持十二个月的和平吗?

答案是什么?唉,我们已经试验过了,结果是重新开战。

那么,是不是应该在后来,在大陆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的时候呢?是不是应该在三分之二的欧洲港口已经向你们关闭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在只缺一环就能把整个大陆联成一条铁链,使你不能同各国交往的那个时候?在那时候,人家倒是十分热情地向你们提出和平。先生们,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初次来到你们之中。那时,我冒昧地劝告你们要有耐心,要坚持下去;我说我怀有一个希望,因为这个巨大的联合体是勉强形成的,是强加给大陆国家的,可能不久就会四分五裂。当时你们是姑妄听之,我不知道有几分说服力。但是,当时我们没有屈服于窘迫与恐惧的压力之下,难道今天应该感到遗憾?

结果如何呢?大陆体系在1812年确实建立起来了,唯独俄国在外。那一年,我国承受的压力无疑是难忍的。倘使我们当时作了让步,这个体系就会永远存在下去。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于是,第二年还未过去,这个体系就土崩瓦解了。它瓦解了,正如一切暴力体系必然终将解体那样,它不像终于天年的生命,和缓地、逐渐地衰亡,而是突然地分崩离析;它瓦解了,好似冬日的寒霜,太阳出来便消融蒸发。还是在昨日,整个欧洲大陆像覆盖在一块巨大的坚冰之下的广阔平原,呈现出一片荒凉惨淡的景象;今天,天上吹来的和煦温风,将这块大地解冻,于是,河水又潺潺奔流,人类恢复交往。

我们在那严酷的季节下没有屈服,没有像疲惫至极的异乡游子那样躺下歇息——那种歇息无异于死亡——难道今天反而感到后悔吗?我们当时没有气馁,坚持下来,静待变化,难道不是很明智吗?

关于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9年1月25日

这是威尔逊1919年1月25日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威尔逊,民主党人、美国第28任总统。1917年4月代表美国对德宣战。1918年倡议建立国际联盟,提出结束战争的《十四点纲领》。

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