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284

第284章 古代科考制度

现在人都说古代社会信息闭塞,劳动力低下,却不知道当时的人思想简单,对上有一定程度的服从性,甚至于盲从性.皇帝在掌握皇权时,也被老百姓说成了老天爷派来的代言人,所以老百姓叫皇帝又叫“天子”.可见老百姓和皇帝之间的距离有多么遥远.就算皇帝想要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也听不见啊。

但无论皇帝和老百姓之间相隔有多远,皇帝的命令一下达时,老百姓们马上要执行,也会第一时间就知道.

崇祯三年一开始,崇祯皇帝朱由检就宣布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内阁李万春等人原来是后金国派到大明国的奸细,在他唆使下大明军队才打了这场败仗;第二件事,严格清查后金国的奸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抓捕李万春一党人员及其家属.第三件事就是举办文武两科并考的“春闱”.

“闱”就是考试,也就是古代的科考.科考是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想出来的.就是把一些已经成年的读书人集中起来,以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考核.考的优秀的书生马上任命实际官职,考不上的可以等下次再考.后来科考越来越完善,规矩就也越来越多.考题是由皇帝或主考官自己出的,对外绝对保密.考生必须要先考出童试,中了“秀才”,点了“生员”,也就是中了“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国家级大考.考试的地点叫“贡院”,大明时有南北两大贡院,京城北京有一个,陪都南京也有一个.考中的举人都叫“贡生”,有资格直接被指派做官员.贡生要参加最后一项“殿试”,有皇帝直接选出前几名考生.因为题目是皇帝亲自决定的,又由皇帝亲自选出名次,所以被点中者又叫“天子门生”.参加完殿试后,考生会按成绩排出名次,分“一甲”三人,“二甲”三十六人,“三甲”六十九人,一共一百零八人,一起统称为“进士”.中了后可以得到一块写有“进士及第”四个大字的牌匾.三甲后的人员名额就不确定了,如果皇帝要多选几个也可以,不选或者少选也可以.被选上的不能再叫“进士”了,只能叫“赐进士”或者“同进士”,匾上的字也之前的加了一个字,为“赐进士及第”或者“同进士及第”。考生的名次在专门日子里集中宣布,因为贴在发榜的公告栏上,用大红纸衬底的,所以又叫“红榜”.名次是有第六名开始一一往下公布.前五名又叫“五魁”,留在最后公布.留给大家一个悬念,也好好吊吊大家的胃口.第一名进士又叫“状元”,皇帝会亲自写一块“状元及第”的牌匾给他.状元也是所有考生中最威风的一个;第二名又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这三名皇帝会亲自为他们戴花,让他们跨马在京城内游走三日,这叫“跨马游街”,又叫“游官”.是给他们最大的光荣.第四名叫“传胪”,在考生第一次上殿面见皇帝谢恩时,由他唱名为皇帝报上各进士的名字和名次.第五名叫“魁星”,虽然是五魁中的最后一名,但他有一项任务,就是各进士在没有公布正式职务前,一言一行都由他监管.他有权代朝庭管教这些将要当官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