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239

第239章 官员们的大事

自从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就制定了“上朝”的规矩.所谓“上朝”是一种比较含糊的说法.应该区分为“大起”,“迎客”和“早朝”三种基本形态.“大起”是最隆重的一种,是指皇帝召见所有有级别有地位的各大臣会面.所有上四品以上的官员,不管是实际职务还是虚职,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开国元勋后代,不管是在家休养还是在家守制的官员都必须到场.一般是皇帝登基,或者有大事时才举行的.这需要提前半年就通知下去,有足够时间给地方官员赶到京城;“迎客”是指有重要外宾或者藩王来朝见时,皇帝举行的朝见仪式.所有在京城的四品以上,有实际职务的官员和一些皇室成员要到场.主要是显示皇家和朝庭的威严.“早朝”是每天都要举行的,一般就一些在职重要官员和皇帝一起到场就可以了.什么皇亲国戚,只有虚名的官员就不用参加了.当然一些皇帝也并不天天上“早朝”的.有时侯是因为国泰民安,不用天天上“早朝”,有时侯是皇帝相信内阁,由他们代皇帝主持会议就好,就省了上“早朝”的仪式,有的就是皇帝不想上“早朝”,就不上“早朝”.谁叫皇帝是最大的,他的话谁都要听,而且必须听.不听皇帝的话,皇帝可以要你吃不下,睡不着,皇帝不让你死,你就生不如死的生活下去.正德朝的皇帝就是这么一个不爱上朝的人,在他一生之中上朝的次数数都数得出来。

今天是难得的“大起”日.早好几天起就准备了“大起”的仪式.本来以为边关的仗一定会赢,是想用“大起”宣布喜讯的,可没想到败了,而且败得这么惨。所以大家都有点担心,生怕一个不高兴,自己成了皇帝的出气筒。所以大家都格外的小心谨慎,不敢出一点的错。原来上“早朝”的中极殿当然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在太极殿举行仪式.据说在朝有登记的官员就有三万多人,一些皇亲国戚,开国元勋的后代,内宫的太监,宫女等也有上万个上级别的.这些平时不管事的虚名官员,他们的工资待遇可不低.每年国家收上来的税收,除去军事费用和皇帝家的开销,就是官员们的工资待遇上的支出了.可一个一品大员一年也不过一百八十多两银子一年,一个皇室的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一年要给他二三千两银子.这种的亲戚,皇帝家养了不知道有多少个.所以官员开销中,这些虚位的人数虽然没有在职的官员多,可所领的工资待遇要比官员们高出太多.是明朝这部庞大的机器运转中又一大隐患.

一般上“早朝”时,官员们早一步到达.在一起商量一下手上的事,尽量把事情商量好,想出比较完善的处理意见,等上朝后,皇帝问起来时能得心应手.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早朝”上的麻烦,又可以给皇帝一个好影像.这是做官的一大秘诀和规则.

官员们等上“早朝”的休息室有一个专用名词叫“朝房”,是官员们在皇宫等见皇帝休息的地方,也是内阁在皇宫里办公的临时地点.到清朝后,专门开辟出来给当值的官员办理公事和休息的地方叫“军机处”.“朝房”在明代时,分“左朝房”和“右朝房”.“左朝房”是留给外官和到京城面见皇帝的地方官员准备的.“右朝房”才是经常上早朝的官员商量和休息的地方.所以官员们又叫“右朝房”为“内朝房”,“左朝房”为“外朝房”.“内朝房”里分明暗两间房,外面一间比较亮的是官员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里面一间暗房不是谁都能进的,是内阁几个操控朝局的大人物才能进去的房间,有多少国家大事出自于这里。

因为是“大起”日,所以官员们已经早早的到来.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路上交通阻碍,也可以防止迟到被皇帝责怪.要知道皇帝可不会等一个臣下不上朝的.迟到了不但不能上朝,更会因此得罪皇帝,轻者会被降级,重者会被杀头,更有可能连累到无辜的家人.所以一些有经验的官员都提早到达皇宫。

可提早到了皇宫也不代表会安全无事,皇宫里就是一个天生的是非地.到处都是斗争,到处都是战场,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不能自拔。官员们的勾心斗角,一些皇亲国戚也是互不相让.两个平时比较空的朝房里早就塞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