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24748000000238

第238章 皇家规矩

天已渐渐亮了起来,我也不和张玉再聊了.到最后我还是没有给张玉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是我故意在吊他的胃口.让他摸不准我的脉,不知道我的真实想法。

在现代社会时,老师和一些学者都说中国古代有好几个朝代是有特殊意义的,要我们后人不要忘记.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它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度的王朝,确定了家族继承权的地位.也就是说,上一代的君王死了后,不会像之前一样有大家一起选举出新一任领导者,而是由上一任的君王的儿子或者弟弟继承先人的地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局面;第二个朝代是秦朝,秦朝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统一的皇朝,制定了最高领导人叫“皇帝”,设立了君王和各臣工一起治理天下的政治方针.当时的君王赢政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被后人称之为始皇帝;第三个朝代就是唐朝,这个朝代对后世影响力最大.官员的职务,科考制度,皇家规章制度等等都在唐朝建立.当时外交上的努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到现在都还有外国人叫我们中国人为“唐人”,住着中国人的地方叫“唐人街”.唐朝还有一个当时不太重要,但影响后世巨大的决定,就是正式确立了内宫妃子,内宫官员和大臣们享受和朝中大臣同等同级的待遇.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皇室的权力和影响力,为将来内宫的争权夺利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是当时制定者没有想到,估计到的;再下来就是明朝了,明朝是把我国推到了一个极端的时代,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繁荣和发达都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所能比拟的。也就促就了官员的贪污腐化堕落,皇室更是道德败坏失去了人性,什么事都会发生出来.君臣,官民,内外宫之间的矛盾激化,大有水火不相容的态势.皇帝不相信大臣,派太监,爪牙暗中调查大臣,大臣们之间更是为了权力勾心斗角,他们还一起瞒骗皇帝和老百姓,做出一些误国误家的事.地方官员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在苛捐杂税上再乱加税收,各地的土地又集中到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手上,老百姓没有土地,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弄得老百姓不种地要饿死,种了地交不起租子和税收.内宫的皇妃太监插手朝政,弄的手下人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太监,锦衣卫等非正常官员拿着皇帝给的特权,任意危害官员和老百姓,把问题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明朝一定会灭亡,这样朝庭不亡的话,老百姓就没有任何活路.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不是因为某一个人而能改变或者扭转的了的事实.

自从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就制定了“上朝”的规矩.所谓“上朝”是一种比较含糊的说法.应该区分为“大起”,“迎客”和“早朝”三种基本形态.“大起”是最隆重的一种,是指皇帝召见所有有级别有地位的各大臣会面.所有上四品以上的官员,不管是实际职务还是虚职,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开国元勋后代,不管是在家休养还是在家守制的官员都必须到场.一般是皇帝登基,或者有大事时才举行的.这需要提前半年就通知下去,有足够时间给地方官员赶到京城;“迎客”是指有重要外宾或者藩王来朝见时,皇帝举行的朝见仪式.所有在京城的四品以上,有实际职务的官员和一些皇室成员要到场.主要是显示皇家和朝庭的威严.“早朝”是每天都要举行的,一般就一些在职重要官员和皇帝一起到场就可以了.什么皇亲国戚,只有虚名的官员就不用参加了.当然一些皇帝也并不天天上“早朝”的.有时侯是因为国泰民安,不用天天上“早朝”,有时侯是皇帝相信内阁,由他们代皇帝主持会议就好,就省了上“早朝”的仪式,有的就是皇帝不想上“早朝”,就不上“早朝”.谁叫皇帝是最大的,他的话谁都要听,而且必须听.不听皇帝的话,皇帝可以要你吃不下,睡不着,皇帝不让你死,你就生不如死的生活下去.正德朝的皇帝就是这么一个不爱上朝的人,在他一生之中上朝的次数数都数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