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春秋
22673100000038

第38章 38、后稷为什么会被抛弃

诸侯大会之中,禹不仅已经出场,而且还做了表演。当他被推举为司空的时候,他没有立刻接受这个职位,而是先后推荐由后稷、契和皋陶来做这项工作。禹的这种推让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在尧的时代,由于尧帝对于道德的过于推崇,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将道德发展到虚伪的程度。对于自己被推举的官职,先是要谦让,然后才能接受,怎么看怎么有些扭扭捏捏。

同时,这种推让还可以看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官员在当时已经拥有比较高的地位。任命官员,本身就是对其德行的认同。也正因为如此,也才有可以谦虚之处。

而这其中可以看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禹作为知识分子对于舜帝这个终于可以自作主张的君主的试探。在舜帝没有亮出主张之前,谁也不敢自由行动。这也说明君主在诸侯大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君主不说话,谁也不敢乱来。

当然,从中还可以看出第四个问题,那就是禹跟舜帝之间,本身是有心结的。禹在这个时候心里吃不透舜帝的想法,只能从中试探舜帝的态度。

而舜帝的态度也很简单,他不来那些虚的,既然你禹被推举了,那么你就去干,我只按照对待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你就可以了。这一点舜帝沿袭了他一贯务实的态度,也做得非常聪明。根本不提以前的事情,双方都没有包袱。否则,要么让禹心结更深,要么被指责为假仁假义。而一切从公而论,则用行动代替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过禹的谦让也由此引出另外三个当事者。第一个当事者大有来头,就是后世周朝的始祖后稷。按照传说,后稷又是一个活了至少120岁的牛人。按照《史记》的说法,后稷名弃,是帝喾元妃姜嫄所生,并先后在尧、舜、禹三朝担任重要职位。传说中尧帝是帝喾的少子,帝喾死时尧帝已经11岁,那么后稷应该至少也有11岁了,尧帝死时98岁,此后舜帝又做了31年君主,后稷差不多该129岁了,就算只在禹的朝廷做一年官,那也应该活了至少130岁。那么我们再来假设一下,后稷不是尧帝的哥哥而是弟弟,那么尧帝11岁的时候,后稷也应该至少1岁,也就是后稷至少应该活了120岁。

尧帝死的时候,后稷至少88岁,这时候的诸侯大会居然还会推举后稷这样的老头子发展农业,实在是一个异数。不过当时大灾难之后,也不可以常理度之。总之后稷的年龄问题,相比于许由200岁还“健在”,已经不算是一个问题了。

除了后稷的年龄问题,传说中对他的出生和童年也有别样的记载。这其实并不奇怪,后稷是后世一个强盛王朝的祖先,又是距离信史年代最近的周王朝的祖先,被进行神化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不过有关后稷的神话,有一点却是言之凿凿的,那就是后稷曾经被父母抛弃过,所以他的名字才会叫做“弃”。

关于后稷为什么要被抛弃,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姜嫄在生后稷的时候,尚未结婚,所以为了掩人耳目,只得将他抛弃。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姜嫄是不是帝喾的元妃,尽管有司马迁的白纸黑字,但这种白字黑字已经过了两千年,就好像我们今天在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根据传说记载司马迁那时候的历史一样,可信度本身就成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姜嫄一定生活在颛顼之后。颛顼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男女不平等正式确立下来的君主。也就是说,到了姜嫄的时代,加之于女性的不平等,完全有可能让她不得不采取将孩子抛弃的办法来维护她的“妇德”。

但这个说法也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妇德”的出现,其实是很晚的。成书于西周的《易经》上就记载了很多抢人家老婆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当时,老婆到底跟谁睡过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个女人在跟自己一起睡。男人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追究自己的女人到底跟谁睡过,而是要保证自己的女人在跟自己睡过之后,不再跟别人睡。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西施到吴国做间谍,吴王被杀后,西施又被范蠡娶回家里。而颛顼帝规定的男女不平等,只是地位的不平等,并没有后世出现的乱七八糟的所谓“妇德”。

所以说,姜嫄因为未婚先孕所以抛弃后稷的说法,其实是似是而非的。

而司马迁提供的说法,则是姜嫄在野外,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所以一脚踏上去,于是就有了身孕。生下后姜嫄觉得不可思议,就将孩子扔了。但这个传说其实是伏羲氏神话母题的一个变种。伏羲氏在传说中也是因为他的母亲华胥氏踩了巨人的脚印从而有身孕的。华胥氏能够大大方方生下伏羲,姜嫄又为什么要抛弃后稷呢?

学者再次提供了一种说法,那就是后稷生下来的时候,可能是连着胞衣生下来的。无端端生下一个肉球,做母亲的当然感到恐惧,干脆抱出去扔了。但问题是,扔了之后,人家靠着胞衣在野外成功存活还钻出了胞衣。做母亲的在跟其他女人交流之后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又将孩子抱了回来。这种说法固然生动有趣,却没有历史事实的支撑。因为母亲生下一个肉球,这肯定是当时的特大新闻,会一代代长期流传下来的。而后世的传说中,不但后稷的后人没有类似的传说,就连其他的部落也没有类似的新闻相佐证。所以这只能是学者一厢情愿的猜测。

于是学者又提出了第四种说法,这是帝喾王族对新生婴儿的考验。姜嫄作为帝喾的正妃,她生的儿子自然会继承帝喾的帝位。王族为了未来的君主能够有通天彻地的大本事,所以一生下来就要进行野外生存的训练,能够过关的才能合格。看到这种说法,不由让我们感到非常熟悉。没错,当初尧帝对舜帝就进行了类似的野外生存的考验。这种变态的考验直接促使了只要尧帝还活着,舜帝就想方设法跑到外面去玩,绝不给尧帝来第二次变态的机会。尧帝既然是帝喾的儿子,这种变态当然有可能来自对于父亲的继承。

但这种解释也有很大的漏洞。首先,尽管黄帝列朝奉行着事实上的家天下制度,每一代君主都是黄帝的后代,但当时却还是实行着原始的部落推选制。除了帝喾传位帝挚的事件之外,也许只有昌意传位颛顼是父子相传的。在这种制度之下,帝喾不可能在后稷一生下来的时候就想当然地将他当做继承人,更不可能对他进行野外生存的考验。当然,对此也会有人提出疑问,帝喾后来不还是将君主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帝挚么?这个问题,反驳起来其实也非常容易。被传位的是帝挚而不是后稷,即使要考验,也应该是帝挚而不是后稷接受考验。而且帝挚之后,诸侯公推尧帝上台,再次忽略了后稷,这说明后稷即使长大后也没有引起诸侯的重视,更不用说一生下来就被前瞻性地定为继承人了。同时,帝挚的继位也正好印证了我在后面即将提出的解释,这里先卖个关子。

其次,就算要进行野外生存的训练,刚生下来的婴儿也不可能立刻进行。毕竟婴儿的生存能力,是人都明白。帝喾这样仁爱实际的君主,是不大可能做这种事情的。

那么后稷被抛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在上面说了,这跟帝挚继位应该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这也许是中国传说中最早的宫廷斗争事件。我们仔细来考察黄帝列朝的君主,就可以发现帝挚的存在非常另类。在黄帝列朝武力和道德礼法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时代,帝挚这个君主居然会因为“失德”被诸侯赶下台,这是让人非常费解的事情。既然国家的武力和道德礼法都掌握在君主手里,诸侯又有什么办法来跟君主对抗呢?毕竟道理全凭嘴说,说到最后也是武力和舆论说了算。而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帝挚犯了非常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未必是由帝挚本人犯下的,多半是因为他的母亲。

帝挚作为长子,原本元妃姜嫄又没有生育,在他的母亲常仪看来,她的儿子很有可能被推选为部落首领。但元妃姜嫄生子之后,这个问题就发生变化了,元妃的儿子成为她的儿子登基最大的阻碍。所以她就趁着帝喾和姜嫄不备,多次将姜嫄的儿子偷出扔掉。

这里得说说这个常仪,本在帝喾四妃中排名最后,但她有一个本事,那就是很能生育,一口气生了八个儿子,也就是后来舜帝朝得到重用的“八元”。而常仪生“八元”也有一个故事,据说她每生一个儿子都会梦见龙。到底有没有梦见,反正梦是她做的,谁也不知道。但她每个儿子出生都梦见龙,谎言自然就穿帮了。谁都知道,龙是君主的象征,而君主是唯一的,哪有八个儿子全部做君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