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刘季玉一统三国
22460800000005

第5章 定三法强实力

刘章缓缓言道:“先说这第一个弊处吧,其实归结起来就是土地问题,民为国本,地为民本,民失其地,则国本动摇,确为大害。而今之所困非无地可种,而是户籍人口不足,吾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一法,或可解决今之土地问题,吾名之曰《均田制》。其大概内容就是:将州府拥有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百姓耕作,凡15岁以上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露田数十亩以及桑田若干,女子减半,拥有耕牛者可以额外增加。土地耕种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死后收回。如此这般,可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吸引远在深山及四处流浪之人入籍分田,充实户口,同时也鼓励生育,恢复农业生产。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实施这一办法,应相应的实行三长制,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里,设里长,五里为党,设党长,通过他们,层层管理,检查户口,征收税赋,组织兵役,亦有助于使佃户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为国纳税的编户,加强州府统治。如此这般,则人人有自己的土地,安心务农,州府财政增长,可以集中力量做些大事,孝直觉得我这个办法怎么样啊?”

“主公所言甚善啊!若行主公之《均田制》,则此弊当可转为利,固本宁邦,功在千秋啊!!微臣苦思数载之所得,不能及其万分之一,真是惭愧不已啊。”法正拱手赞叹道。“不知主公是否对另两弊也有所得,还望教导于愚臣。”

“孝直过谦了,吾确已有些想法,说出来,孝直也可以做个参考。这第二弊嘛,说的是兵士问题,吾益州兵士或为将领部曲或为平常百姓,平素训练极少,又未经战阵,且唯将帅命令是从,有专擅之危,战力实在堪忧啊。为解决此问题,吾又想出一法,名为《府兵制》。此制当在均田制实施之后推行,从分得田地之民中选拔身体强壮之人充为军士,称府兵,至于分府事宜以后详谈。府兵平时耕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目前先由州府发给武器,以后都由其自备。府兵虽为民籍,但应另设部门管辖,适当减免税赋,战时由州府任命将领率其出征,战事结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可避免将领据兵不法出现,如此,即可减少州府养兵负担,又可加强军队作战能力,岂不美哉?不过,此制有一缺陷,发生重大战事之时,聚集缓慢,战力也不如久战之士。故而,在府兵制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募兵制,从府兵及少数民族中挑选精锐,发给粮饷,免其赋税,采用统一制式武器,不事生产,日夜操练,若有战事,则为先锋,唯战先登,敢死向前,若有立功,不吝赏爵赐地,为军中之魂!如此两制并行,何愁不得强军,再以虎将将之,当可征战天下,以图霸业。”

说完这么一大堆,刘章忙喝了口茶润润嗓子,“至于这最后一个弊端,想来就是官吏问题了。此问题看似容易解决,实则是这三个当中最难的。唯因此前两个都不会触及世族门阀的利益,而这第三个嘛,乃是其切身利益相关,诸豪族同气连枝,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缓缓图之。吾所欲行之法名之为《科举制》,无论高低贵贱,从事何业,从何处来,皆可参加由州府主办的科举考试,获得为官资格,使有才之人逐步取代由门阀把持的官场。如此,天下贤能尽入我蜀中,何愁吏事不治,无才可用?只是若陡然行之,阻力必然极大,甚至可能危及均田府兵二法,现在时机并不成熟,我们可以先在CD先举行第一场科举,以后每年举行,逐步推广到下面的郡县之中,网罗各地人才,慢慢挤走门阀世族,待其察觉,若有不满,危害想必也已经很小了。”

“孝直以为吾之三法如何?可解汝所言三弊否?”“解得解得,主公大才,臣竟然今日才知,实在惶恐,前之所为,还望主公见谅。”法正听完后,一脸佩服地望着刘章,快把他脸上盯出个花儿来了。“哈哈哈,孝直过奖了,吾也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具体如何实施,还有不小的难度,希望孝直还能祝我一臂之力啊!!”“主公请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但有相召马上就到。”“如此甚好啊,有孝直相助,你我君臣齐心,何愁不能治理好这益州之地,进而图谋天下?那我就不再叨扰孝直了,孝直也要多注意下身体啊,以后需要孝直的地方还有很多的!”“多谢主公关心!”

于是,在法正相送下,刘章离开了法正府上,坐上车驾,向自家回转了。坐在车里,想起刚刚法正一脸佩服的样子,刘章不由得意万分,‘也不枉我挖空心思,窃取前人(现在可以说是后人了,汗~)心血结晶,总算是收服法正了。今天,我的三国霸业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吧,刘玄德,曹阿瞒,孙仲谋,你们仨不要着急,我刘季玉马上就来和你们会一会,在这乱世之中好好战个痛快!!’

此后数日里,刘章是不停地召见下属各个官吏,询问各郡县实际情况,又要与法正讨论决定各方法的实施细则,力求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引发混乱,着实是忙坏了。不过,到了夜里,可以和吴夫人一起做些爱做的事,犒劳一下自己,只是害得吴夫人一天到晚眉梢含情的,一看就是受过滋润的花朵儿,害得吴夫人都不好意思出门。这小日子是过得既充实又惬意,比之往昔宅男生活真是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