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傍观者清
19877400000008

第8章 存在即合理

2015年10月,闲着无聊,去图书馆看书,我不喜欢看电子书,因为我想离电脑和手机远一点,这样杂念也会少一点。

那一天,我在图书馆里遇见一个人,这个人我之前也遇到过,是个很神奇的人。

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穿着浅蓝色的衬衫,里面穿着一件比外面衬衫大一码的短袖,下身穿着棕色的七分裤,脚踩人字拖,虽然长相眉清目秀,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

但是,从打扮上来看,给人一种违和感。

我对他很感兴趣,更准确地说是好奇。

我注意到他在看书的时候特别专心,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目光,有时候还会突然抬起头,自言自语,比如说:“人会在水中溺死,鱼会在空气中溺死,空气对人类来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就像鱼生活在水里,对它来说,水也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所以,空气看不见,不表示就不存在……”

我怀疑他是哲学系的。

---------

第二次在图书馆看到他的时候还是在晚上,还是在那个区域,这次他穿着黑色卫衣,下身穿着灰色牛仔裤,脚上还是之前那双人字拖。

打扮没有之前那么古怪,但还是很不协调,上衣颜色深,下身颜色浅,显得头重脚轻。

我学过心理学,所以对奇怪的人很感兴趣,而且我相信“存在即合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他的有因果关系,所以他的奇怪行为,一定也是因为他经历过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我抱着这样的想法接近他。

他捧着一本大概说是玛雅文明的书,我靠近他,友善地问:“你看的是什么书”

他抬起头,谨慎地看着我。

我看到他的书名后,笑了笑说:“你对历史类的书关兴趣呀,我也喜欢”

他嗤笑了一声,冷冷地说:“不是历史,是哲学”

我心想大概是以玛雅文明的视角解释哲学的书,然后我注意到他充满敌意和不屑的眼神,想让我离他远点。

我不知道他怎么了,只觉得他很自我,自我的人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意孤行,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就两种,一种是他的家庭环境特别特别好,所有人都把他当作宝一样爱惜着、疼爱着、保护着,所以导致他形成这种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性格;另一种则是长时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得不到别人的爱惜、疼爱、保护,然后导致了“既然得不到,那干脆就不要了”的性格。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打扮随意,只要自己舒服就行,因为打扮不是给别人看的。

以他这么强的防御上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回到聊天上……

我说:“哲学?我正好有一个问题想不通”

他说:“你说!”

我说:“你知道人择原理吗”

那时候我正好在看刘慈欣的《时间移民》,其中有一篇提到人择原理,大概意思就是人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当的自转速度,适当的氧气浓度,适当的地质结构,适当的空间维度等等原因,使得地球势必会出现人类这种生物。

“是指人类的出现是必然的吗?”

“是啊”

他的神情大变,大概是感到失望了,看着我问:“有什么奇怪的吗?”

我惊讶地反问:“不奇怪吗?”

“一点都不奇怪好吗,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全都是必然的,就你今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向我搭讪问的这些问题也都是必然的,就连明天有谁会中彩票也是必然的”

我迷糊:“你能解释清楚一点吗……?”

他用超快的语速回答:“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明白其中的规律,就以为发生了奇迹,那些你看不到的东西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得出的结果在你看似是偶然的,但其实都是必然的”

演绎思考了一会儿,我想我大概明白了。

他冷冷地说:“很多赌徒都是如此,跑到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发生奇迹,最后的结果不论输赢,他们都会说是自己的财运问题。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奇迹,一切都是必然的道理”

此时话题完全被他带着走。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刚才说的人择原理也是一样,几亿年的演变,没有人完全懂其中发生了什么,所以被人说成是奇迹”

“哦哦……”

我发现他开始不屑和我说话了,大概是我的问题太肤浅了。

我不想被他看扁,于是提高语调说:“说到奇迹,我想起人的一种心理,那就是不劳而获的欲望”

他的视线又开始聚集在我的身上,不过这次是疑惑的目光。

我说:“人们总是希望付出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多的回报,希望发生奇迹,用无法解释的过程,让自己一步登天”

他不屑地一笑:“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啊,就是一种空想,每个人在刚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会幻想结束之后自己会变得多么耀眼,多么引人瞩目,但是,幻想出来的结果过于美好,又常常会让很多人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不能自拔,于是就前幻想发生奇迹,让自己快速达成目的”

他直接说中了要害:“跳过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对,所以‘奇迹’这个词,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种空想”

他合上了书,貌似对我产生了兴趣,看样子在他心目中,我的价值比看书更重要。

他说:“真LOW”

我说:“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确实挺Low的”

“对了,你是什么系的”

我笑了笑,谦虚地说:“老子几百年前就不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