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十里长沟
19491900000052

第52章 幸福花开

在这个会议上,石亮根据自己这次到南方去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大家分析了一些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最后,又结合本村的实际,大胆提出了一个长沟村的五年发展规划。

规划的发展重点是依托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大环境,充分挖掘本村资源,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天麻、猪苓、黄姜、银杏、厚朴、元胡等中药材;大力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山羊规模化养殖;同时,积极争取林业、水利等部门支持,与省市一些科技院校合作,大胆研究大鲵人工繁育技术等等。

这个规划具有前瞻性,把全村干部听得喜不自胜,这些几辈子只有在梦里发财致富的汉子,个个希望满怀了。许多人喟叹道:“哎呀,想不到咱们这个穷山沟,以后就要变成流金沟哇!”

石亮和小雨加班了两个晚上,亲自把规划起草出来后,又分别送到胖姨、付教授和陈明利他们那儿去征询指导意见。

胖姨看后哈哈笑道,好,是个好规划。说吧,需要我怎么支持?不过,石亮呀,我的技术人员最近又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纯度很高的石英矿啊,看来,这长沟真是个流金的宝沟啊。把这个也一并写进去,到时候我也来投资开发。哈哈。”

“又发现了石英矿?”石亮也是一喜。

“对呀。那可是生产高档玻璃器皿和其他精密器具的重要化工原材料啊,比如石英沙、石英板等。嘿,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很高的哩。”胖姨如数家珍,好像早就研究过似的。

陈明利已经回到自己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成仙村,而且已经在村上干部联系下与当地镇党委、镇政府研究了几次斥资打造橘园生态旅游项目,目前也正在着手规划打造汉南生态橘柑的旅游开发事宜。

当他看到长沟村的五年规划后,连连点头,尤其对大鲵繁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自己当年在农学院也研究过这方面的学术,虽然学课重点是园林,可是他当年对这个生物科学也是蛮感兴趣的,一见规划就眼里闪光,自荐要参与这个科研项目,而且提供全部科研经费。

这可把石亮他们给高兴坏了。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现在对于十里长沟来说,什么也不欠了,正是扬帆起航时。

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发展就是硬道理,长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来年春,长沟挖到了第一桶金,杨冬财扒拉了一大摞账本后,兴奋地给刘土根和石亮他们报告说,今年村上一次性从金凤公司分得利润89万元。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超过同期十几个村加起来的年收益了,而且是经济好点的村。刘土根和石亮都很高兴,尤其是刘土根,几乎泪眼婆娑,“啊,想不到,我刘土根在任上还能看到咱长沟富裕起来呀。呵呵,呵呵。”

“是啊。这都多亏了咱们石亮了啊。”杨冬财也有点感慨,捏报表的手在微微颤抖。

“哪里呀,这都全靠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前途嘛!”石亮听杨冬财这么一说,有些很不自在起来,本来嘛,也来离不开长沟村全体干群的辛勤劳动,当然,像胖姨这样有爱心的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就更不用说了。

“奥,对咧,石亮,我还有一件高兴的事要给你讲哩。”刘土根忽然高兴起来,“你的入党问题解决了。上级党委已经批了下来。真是可喜可贺啊!”

“真的吗,刘支书?那我就是一名预备党员了是吗?”石亮一听,这个消息比什么都要令人高兴,他的眼里“哗”的充满了热泪,心里喃喃:“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终于接纳我了,我一定努力为党工作,绝不让你有丝毫失望!”

。。。。。。

半年后,长沟村的好几个大项目都进展的很顺利,胖姨不但在长沟扩大了石材生产线,而且在桔城城郊租了一块地,办起了年产几十万吨石英沙的加工企业,她的这两个企业几乎把长沟所有精干劳力都给招聘进去当生产工人;雪红和“狼不吃”负责办起了一个年出栏1000头猪、300头牛、1000只羊的大型动物养殖场,几乎把村里那些干不了重活的老弱病残之人也吸纳过去,比如王跛子等手脚不灵便的人,他们能干点什么就安排干点什么。

总之,一下子长沟就像城市里的一个工业生产区一样的了,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企业里每月挣工资,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一节节的提升。

村上的也拿出了一大笔资金,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村委会也修了成了一座三层楼房;村里的卫生所也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在庙场专门修建了一个公共洗澡堂,安排李秃子管理,村民洗澡全免费;在各个岔道口还安装了路灯,夜晚一盏盏路灯,就像天上的星星,十分好看,长沟人走夜路再也不怕黑了。

生活条件好了,村民手里活泛了,更加有了生气,杜瞎娃一合计便在刘寡妇的小卖店隔壁开了一个小酒馆,什么庙场麻辣小炒、水饺、扯面花样齐全,天天食客爆棚,至于他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那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哈。当然,现在刘小风的小卖店早就改建成了一个小超市了,货物众多,生意比原来好了不知多少倍,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就招聘了六个村里的小媳妇当销售员,自己俨然也成了一方老板。

铁嘴张也不常去一品香说书喝小酒了,村里把它安排到图书室工作,图书室一溜三间大瓦房,阅览室里茶水村上免费供应,他如果有兴致了完全可以在庙场的图书室给乡亲们说书唱戏讲笑话,直乐的铁嘴张整天眉色飞舞、神气活现的唱秦腔。哈!

大鲵人工繁育的科研也没有耽搁,石亮和秦小雨直接上手,不但请陈明利主持外,他们还请付柏林教授从西农派来了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强科学研究,进展十分顺利。

。。。。。。

从西藏支教回来,小燕就被组织上调进了教育局干起了政务工作,你别说,教惯了书,突然之间让她干行政工作,一时间还搞得人手忙脚乱的,很不适应。

尤其是在这年底跟前,不是接待这个考查团就是应付那个检查组,说真的,实际工作没干多少,整天那个红酒、白酒的陪着喝,却把人灌得东倒西歪地难受,有时连她也弄不懂现在这工作到底是咋会事?

一天接待完一个检查组,她就醉得不象样子了,司机把她送回家。胖姨没好气地骂了好几句:“喝,喝,喝,成天喝,小心那天不喝死才怪!”“国家的钱都让你们这样糟蹋!”“早知道回来是这样地工作,还不如你不回来呢,最起码人身体不遭这样罪嘛!”

胖姨的牢骚话果真勾起了小燕的几多回忆,她朝胖姨无奈地翻了翻死鱼般的眼仁,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她又回到了阿里----深蓝深蓝的天空下,纯洁无暇的雪山如处子一样耸立在天际,庄严肃穆的寺庙,喇嘛把佛号吹得令人心颤,辽阔的草地上牦牛在奔跑,羊群在滚动,藏民们骑着骏马在飞驰……

在一个山包下,渐远渐近地出现了一个土墙石瓦的小学校,朗朗的读书声,随风飘荡,在一个简陋的教室里,一群藏族学生正在跟着她在认真地读书。这个小学叫旺达小学,是阿里地区柴旦乡一个比较僻远的小学,她是这里唯一个汉族教师。

三年前,出于对西藏的神往她自愿报名从西京市到这里支教的,这里的生存、生活环境虽然很差,但这里的藏民却非常地憨直、热诚,不久她就和他们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夏天她会和他们一道在草地上骑马放牧,冬天和她一起围在火堂前跳舞、唱歌、煮酥油茶。

放学铃声响了,学生们雀跃地跑出了教室,见她出来了,他们把她围了起来,争着要拉她到他们家去吃粘粑。她不停地谢绝,但最后还是被格吉和央珠硬给扯了去。

格吉和央珠是兄妹,爸妈死得早,是爷爷旺才大叔把他俩一手位扯大的。旺才大叔可能有70多岁了,但身子骨却很硬朗,见她去了,老远就张开双臂迎了上来,高兴得象个孩子。

不一会儿,央珠捧上酥油茶、马奶,格吉端上了粘粑、耗牛肉,旺才大叔又笑哈哈地从床头柜里取出了一瓶珍藏了很久的青稞酒。土围房里,牦牛粪被烧得冒着火焰,她们就围在这温暖的火堂边,喝起了青稞酒……

。。。。。。

“喝,喝,喝!做梦都在喝!”胖姨生气地把她摇醒,“我看你真是没救了!”

她一失惊,哎呀!第二天了,太阳都老高了!她冲母亲子伴了个鬼脸:“我正和旺才大叔喝酒哩,都怪你。”

“这么说,你又梦游阿里了!”胖姨被逗笑了,是苦笑。

是啊,她可真是太怀念在阿里的日子了,不知那些孩子们现在都好吗?回来都快多半年了,她连封信也没有给孩子们写过。

她急忙扒啦了一口稀饭,就到了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