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淘尽功名
19242300000068

第68章 腾达集团

(1995年11月底)

一次次的春去秋回。当学校梧桐树渐又一次只剩光秃的枝桠,天空飘过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花。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换上冬天的棉装,瑟缩着在风雪中匆匆而过。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个冬天,三年的时光就这么倏忽而过。大学的最后一年功课特别少,很多都是选修课,老师对上课要求也很轻松。学生们可以随便选择到哪个教室听课,即便不听课去图书馆自修也没有太多限制。这样一个三班合上的阶梯教室,往往就剩下三四十个女生在哪儿上课。很多同学都到市里******,或者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

作为一班之长,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报任何课外班应该都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但郝放一个课外班也没有上。眼瞅着不到一年就要毕业,同学们一个个在课余忙碌的身影,除了考研的以外或许也只有他整天在图书馆看那些《百年孤独》、《雾都孤儿》……,从借书证上甚至都能看出来,这些书地借阅量少的可怜。

有一次田宇调侃郝放,“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整天生活在中世纪?都改成老古董了吧?你读的那些书有什么用?”

对田宇的话郝放不置可否,他心里想,“你田宇连《百年孤独》都认为是多么久远的书,大学也白上了。”但他也懒得反驳,自认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只要认准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但等到人家田宇出国申请办下来的时候,郝放这才对自己的信念第一次发生了动摇。

田宇有个姐姐移民日本,然后这三年来,他课余除了找郝放和晓红来玩,其他时间都是在上日语补习班。三年下来学有小成,而这次通过姐姐的关系,成功的办好了留学日本的手续,而他所学的日语正好派上了用场。

看起来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还真有点理想化啊,身边的同学们上各种补习班,虽然很多都是半途而废,但他们给自己的定位确实是现实的。整个社会本身都是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充斥的社会,睡不追随潮流,也只能被时代所抛弃啊!

当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却茫然无措,不知从和做起。而晓红给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信息。

“学生会正在征集志愿者。”

“什么志愿者?我还是班长呢,我怎么不知道?”

“今年华北国际经贸洽谈会及产品展览会,由我省举办,需要大量志愿者。不过分到我校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秦刚把申请表都私下里分发了,你们俩不对付怎么会把这样的好事给你留着?”

“那你这事不等于白和我说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宿舍隔壁政史系童小萌可是我有一大把,我从她那里要了两张。”

“难得你有这么点心眼,还算是没有白跟我这么多年,知道我最需要什么了。”

“人家给你解了燃眉之急,你却这样丑化人家。”一边说,一边用手上书去砸郝放。

等郝放把申请表拿过来看时,才发现这申请表却是腾达集团的招聘表。

“你没搞错吧,这哪是什么志愿者申请,分明是公司的招聘申请吗?”

“当时我也没细看,她给了我两张,我就跑来找你了。”

“算了,分明是腾达集团参加洽谈会人手不够,而临时招聘员工,既然同是去洽谈会,就不用管什么身份了。明天咱们就去腾达集团看看。”

腾达集团郝放并不陌生,这个集团是叫他们公共关系学,李时教授兼职的那家公司。李时是腾达集团的公关部部长,副总经理。在给他们讲课的时候,经常提起那家公司。

等郝放和晓红拿着申请表来到银河大厦贸易洽谈会承办地时,银河广场人山人海,去哪里找腾达公司?

那时,省会还没有一个像样展览馆,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会只能在广场上露天临时搭起几百个大型帐篷,虽然简陋,但放眼望去,那气势也着实让人震撼。广场被分了十多个区:汽车交通,通讯电子,机械加工,影视媒体,生物医药,化工能源,印刷包装,家电日用,纺织服饰,房产装潢五金,还有综合展区等

很多没有资格进入大帐篷的小企业,见缝插针,在帐篷间的缝隙,甚至通道间,临时摆了几张桌子,用一大块印了宣传广告的帆布围成一个几平米的小空间,有几个漂亮的礼仪小姐散发着花花绿绿的传单,看上去也像模样像样。

郝放端详着那张申请表,若有所思,“老师供职的这家公司应该是房产公司,你看看房产展区在哪个方位?”

“在西南角,紧邻大厦门口。”晓红用手指着远处高耸的展牌。

整个房产展区有三、四个篮球场大小,里面有五六个大帐篷,两人在帐篷里转了一圈,哪儿有腾达集团的影子?难道腾达集团没来参展?

两人正要打道回府,有人高声在喊晓红,两人看时,正是政史系童小萌。

童小萌一身白色西服,西服胸前带着一块腾达集团的红色徽标,手里抱着一摞宣传单。嫣然一个标致干练的白领鹤然挺立。

原来腾达集团作为一个刚入行的企业,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和资格进入大展厅,只有自己在一个角落,挤了一块地方摆了几张桌子。

童小萌带两人到腾达展区。在一个大帐篷后面,正好背风,前面迎着通道,倒是一个理想的所在。桌子前有两个发传单的女孩,桌子后面做了四个人。

郝放第一眼看到的竟是那个冤家,秦刚,赫然与老师李时坐在桌子中间,正道貌岸然的给一位咨询的妇女说着什么。

童小萌正要给李时作介绍,郝放却抢先和李时打了招呼,“老师好,怎么就你们几个人?公司其他人没有来?”

“是郝放?你们也来了?正好,我这里还缺人手,你们就在我公关部跟着我干吧!”

此时,秦刚也扭过头来,诧异的看了郝放一言。两人虽然暗地里挣个你死我活,但表面上必要的寒暄还是有的,两人几乎同时不咸不淡的客套了一句。

作为刚起步的公司,也没有太多的资源到展会上提供展览,刚刚开发的楼盘还处于谋划阶段,纯粹还只是楼花。因此公司只是委派了李时公关部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在展会上布置了这么一个简陋的展台,也没想通过这次展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本来郝放想在洽谈会上一展身手,锻炼一下自己。但除了有机会发一些传单一类地体力活以外,连和顾客谈话的机会都没有。只是感受到了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语言和口音那种喧嚣,感受到自己处在一种圈外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

幸运的是,腾达公司的本意并不是让他们几个在洽谈会上大展身手,而是有心培养几个公关部的员工。

会后,郝放和晓红正式加入了李时的团队。在公关部,秦刚已是部长助理,郝放和晓红被临时委派为公司业务员。

依郝放本不愿在秦刚手下忍气吞声受窝囊气。但晓红说,在公司并不是长久之际,也不是给他秦刚干活,如果秦刚给咱气受,咱们不吃他那一套,作为助理他更没面子。果然接下来的日子,秦刚对他俩还算客气,并没有出现让二人吃瘪的事情。

实为业务员但一点实事也没有做,李时安排他们新来的几个在秦刚的带领下到工地转转,一边介绍一下眼下施工的情况。

第二天公司召开了管理层扩大会议。郝放等人作为准管理人员也让列席大会。

会议在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室中间是一个椭圆型的会议桌,在会议桌外围了两圈椅子,总共有七八十人。郝放和晓红坐在最外围的角落里。秦刚却是大模大样的坐在会议桌里圈。

会议开始。

总裁是一位40多岁地中年人,身材微胖,留着浓密裁剪整齐的胡子,不怒自威,很有老板的派头。

早在年初李老师将公共关系课时,就以他作为案例详细介绍过他创业的过程。据李老师介绍,此人原是省报副主编,姓杨名腾飞,今年春天刚刚辞职下海,组建了本房地产公司。

在此时下海组建房地产超出了许多人的意外,因为92年地海南房地产泡沫,93政府开始全面整顿房地产公司,到94年下半年房地产公司仅本市从近200家猛然缩减到不足30家。房地产成交额也极度萎缩,所剩房地产公司也大多步履维艰,艰难度日。

正是在房地产业这种严峻的局面下,总裁杨腾飞逆势而上,组建了这家腾达地产集团。这种胆略和魄力曾经让同学们唏嘘不已。

此时,这个如雷贯耳的总裁就站在会场前面,他今天要开的会议是针对管理层,尤其一些中高层对公司发展持怀疑态度而进行的一次演讲。

郝放欠了欠身子,瞟了一眼总裁身后电子屏幕上打出的演讲题目:

“《对当前公司发展和房地产形势的分析》”

杨腾飞站在会议桌前,两眼扫视了会场一下,沉吟了片刻,如此气派立时给会场笼罩了一种威严的气氛。然后清了清嗓子,并没有向郝放想象的那样拿出稿子。而是望着会场众人,不慌不忙,声音不高却能够轻易达到会场的每个角落,清晰入耳。

“今天是1995年11月22日,从公司开业到现在恰好二百天,今天开这个会,意义非同寻常,我们公司刚刚组建时,七、八个人,百万块钱,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我们公司已获得了国家级资格认证,公司各部门组建基本完善也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现在我公司已经有员工近200人,腾达花园项目开工顺利。但有很多管理人员,尤其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我公司发展的规划持怀疑态度,究竟我们公司的规划是不是不切实际呢?

当然既然公司在初创阶段,每个新来的员工对我们公司的未来和前途发生怀疑,这也是正常的。今天开这个会的目的就是要打消你们的顾虑,了解我们公司的潜力,相信公司的光明的未来。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从93年到现在,从中央实行紧缩宏观政策,中央对全国房地产公司进行了清理,房地产公司的审批现在特别的严格。而我们公司正处在房地产最萧条、中央对房地产卡的最紧的时候上马,而且我们的规划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明智的。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一下究竟是不是可行?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已经萎缩到四年前的水平,楼盘价格年增长率超过100%的超长发展已不复存在。在这样的萧条期似乎是逆潮流而动。而我认为,却是恰逢其时。虽然,房产市场有理性回归,但其高速增长势头不会由此停滞。市场的需求远未饱和。价格和国外相比,和沿海及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房地产的回报周期三五年的时间是正常的。在这样的一个周期内,保持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产业利润还是完全能实现的。房地产业在我国再保持二三十年的高增长是可能的,价格空间上应该还有20倍以上的增长。以上是对整个房地产业的分析,下面再分析一下我们企业自身的情况。

我们现在面临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时机。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在上马房地产不合时宜,而我们认为,只有在房地产最萧条的时候,才会酝酿最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现在市场萧条,但从经济的宏观走向来说,经济一直在高位持续发展,因此萧条是暂时的,房地产的复苏和繁荣在一两年就会到来。

二是实力。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现在很多员工都不是怀疑我们公司能否做大做强,而是能不能坚持的问题。是的,我们是一个民营公司,但我们现在由省报社三产注入300万,我从朋友那里筹措了200万。而且我们取得了省勘察设计院的技术支持。我们又聘请了师院的公关方面的专家李时老师直接担任我公司的副总裁。

三是保障。你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宣传材料的扉页上有多少省长级的领导的题词,还有全国政协委员的讲话。省委省政府亲自过问的房地产公司我们应该还是首家吧!

四是市场。我们全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别墅群落,而在除西部以外的15个省会城市中这是绝无仅有的。按照中部省会和沿海副省级城市别墅规模来看,近两年我们市目前缺少5000套别墅。我市离京津不远,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必须要留住高级人才,要让他们住上我市最好的楼房,还有新近崛起的新贵,和民营企业也不下几千家。这些都是潜在的用户群。因此我们的院士园、功勋别墅这些高级住宅不是像有人说的痴人说梦。

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后我们的产值5亿元,10年后20亿,15年后打造百亿以上规模的综合企业集团。”

好一个狂妄的计划,好一个狂妄的总裁。在下面听着这位总裁激情的演讲,郝放感觉如同观看一个疯子的表演。这不等于痴人说梦还是什么?

郝放正走神的时候,这位总裁话锋一转,让李时老师介绍一下带来的这些学生。并让这些学生对公司也好,对房地产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时老师转过头来说,你们谁先谈谈呢?

同学们都面面相觑,谁也不站起来发言。郝放一直都不善言谈,在公众场合总有一种障碍堵在心口,使其无法表达。而此时,他却突然有了讲话的冲动。

正是因为这个总裁的口若悬河,再加上秦刚这个顶头上司,他对这个公司有了一种藐视。他已下了决心,绝不会在这样的公司干什么事,也不会再乎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

心无挂碍,内心就会坦然。郝放突然站起来,面对众人开始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