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淘尽功名
19242300000122

第122章 课改先锋

(2011年)

对郝放而言,结婚或许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此前他已经分别和齐晓红和方华结婚,也是一个过来之人。但这次的结婚对他来说,竟有着以前从未有过的激荡身心的感受。

和齐晓红是在一种被动的心态下的结合,自然不会感觉到新婚燕尔的美好。而方华对她与其说是爱,还不如是一种怜悯和责任。也曾对方华倾慕和崇拜过,说穿了也只能是他一个红颜知己。而真正触及其内心,使他内心有一种无限柔软的痛的也只有廖然。

而今那个柔弱娇美的梦里新娘此刻就躺在他的怀里,郝放此刻仍感觉是在梦里一般。而那温柔如水的廖然也是满目深情的一直盯着郝放,就好像怕一不小心,郝放会从他的眼前消失一般。

“郝放,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还能和你有今天。我以为我此生只配活在你的影子里呢。”

“都怪你不懂我的心思,你还是对我没有足够的信心。”

“不是对你,其实我是对自己不可饶恕,你当时越是对我好,我越觉得亏欠与你,我越是不配你的心。”

“现在你懂了?我们的心是任何磨难都不足以分开的。”

“我还是觉得方华和齐晓红可怜,你这么优秀,他们竟无缘享受你的好。”

“别提齐晓红了。要说方华却是十分可怜的一个人,那么一个优秀的人就白白的走了,真便宜了秦刚那畜生,没有判他死刑。”

“对了,余侠和春艳怎么没来参加咱们的婚礼呢?”

“他们俩现在也算是有出息了,他们正忙着准备迎接课改现场会呢。”

“这现场会是怎么回事?”

“余侠不是在坊中搞了一个教学改革试验吗?课改的反响很好,市里省里经常来下面听他的课,据他说,有很多学校都想推广他的经验呢!人家现在是课改专家了。”

余侠自从镇教办回到坊中后,那颗浮躁的心才开始沉淀下来。一切该做的不该做的梦都做了,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之后,他才逐渐的看清了自己。他是多么的不切实际,是多么的可笑而又滑稽。就像那个骑着老马擎着生锈长矛的堂吉诃德。

原以为做官不过是多了一顶官帽,任谁做到官位都可以去呼风唤雨。而自己只是沾了一点官味,却发现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有官场的哲学,官场这门学问对自己来说简直连幼儿班的水准都不到。要强迫自己一头扎到里面,非呛水不可。

原来和同事们总是非议那些当官儿的人,你看谁谁当官儿了,准是有背景送了钱,一脸鄙夷。一边嘴上对这些当官儿的满脸的不懈,一边是内心里满心的嫉妒。恨不得马上天上掉了馅饼有一个一官半职砸到自己头上。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说葡萄酸。

时至今日,在官场里转了一圈儿后才看清了自己不是当官儿的料儿,还是老老实实的到高中教书吧。

等他的心沉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才发现,这些年里他的教学竟是如此的一个糟糕状态。

当初他和郝放等人一起分配到了坊中,郝放教书一上手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手段。马上就在教学上独树一帜,成绩摇摇领先,郝放曾经创造过坊中的奇迹,曾经取得过全县的高考状元,全校的高考成绩也是直逼重点中学井上高中。

而自郝放和齐晓红调走以后,坊中逐渐的丧失了往日的优势,升学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很快的和井上中学拉开了差距。当初秦刚挖来的那些本科大学生基本上也是所剩无几,都另谋高就了。虽然余侠几经折腾,教学方面早已是一沓糊涂,但他在坊中却仍是一名挑大梁的教学骨干。

从教研室回来的第一次全县统考,他的成绩虽然在全校还算是名列前茅,但放眼整个全县的普通高中已算是后数之列了。

此时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些年来他的教案几乎十几年没有过大的改动,教学方法完全是经验化同常化,甚至于当年郝放教学的那些经常强调的原则也是丧失殆尽了,这种状况教学成绩能好吗?

他和春艳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春艳却是一番不耐烦的表情。此时的春艳早已消磨了当年大学刚毕业时的工作激情,整天就是围了孩子和厨房转,要不就是整天陪着那些煽情的韩剧掉眼泪。哪还有那种抱负和事业心?

他翻出十几年前的教学笔记。当时郝放任坊中教务处副主任时,每周都要搞教研活动,传授他那套教学理论和模式。

他翻着这些笔记,逐渐的有领悟。想当年郝放手把手的传授都没有悟透,而此时,翻了翻笔记就明白了郝放的教学思想。倒不是自己真的就突然间聪明了,头脑还是那个头脑,但心思却不在向以往那么浮躁。想当初表面上也是一脸的谦恭的表情,但内心里却是提不起半点的兴趣。还真如张德胜所讲的那样,老师和学生一样,要想教好书首先须有教书的激情和主动的精神。

郝放的教学思想反复强调的不外乎就这么几点:一是点燃激情。让学生乐学、好学,二激发兴趣产生好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参与,三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四是帮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反馈,弥补完善。

如何让学生乐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整个教学的难点。当初郝放是凭借高超的讲课的技巧达到这些目的。很显然,这样的讲课自己是很难做到的。郝放在大学里读了不下千本书,到课堂上去讲语文那还不是举重若轻?数学又不同于语文,要想靠老师的一张嘴讲的口吐莲花,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那是比登天还难。

既然靠自己讲达不到郝放曾经的水准,那让学生乐学和动起来,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新架构课堂角色。既然老师的讲达不到那种效果,那就立足老师不讲,让学生讲,让学生动起来。

此时的山东杜郎口初中的高效课堂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滦海的个别初中也开始推行了这种模式。但所有推行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半途而废,或者穿新鞋走老路。

究其一点就是,这些学校改革只是学了形式,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老师们并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只落了一个东施效颦的尴尬结果。

所以改,不仅在流程上掌握技巧,更主要的是在学案上下真功夫。在对学案的预习检查落实上下功夫。整个教学流程,无论是学案自学、对学群学、还是小展示、大展示,直至整理学案看似简单,实则在操作中特别容易走过场流于形式。之所以流于形式,就在于每个环节老师对所处问题的把握不到位。在独学、展示、检测中发现问题,弥补完善,称之为“三查”。如何查?对于大多数刚入手的老师往往是挂一漏万,整堂课拖沓不说,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导致学生学习的肤浅,知识点漏洞百出。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是花拳绣腿很不实在。这就是这种教学改革无法推行的原因。

余侠则认为,改革能否成功,第一在预习效果,二为展示到位,三为弥补完善。而这一切要想依赖于闹哄哄的课堂,靠老师当场实现是根本行不通的。唯一办法就是课前的充分的备课。

备课要做到:要达到怎样的教学任务?学习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学案如何设计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让学生理清本课知识脉络?除此还要设想对学群学中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如何结对?进度太慢了怎么办?知识疑问太多如何解决?如何全面迅速的搜集各组发现的疑难点?在小展示、大展示过程中要展示的知识点事先应该有预测等等。

总之,不仅备课本、备教学目标、还要备学生、备整个教学流程、预想整个活动的可能性。这种模式就在于,老师课堂上少讲的前提是课前的多做准备。

把握了这种模式的问题所在,余侠开始推行李炳亭的“五步三查”模式,结果效果出奇的好。他所教的教学班成绩遥遥领先。县内市内取经的络绎不绝。

第二个学年度,教育局请来了专家给余侠做了包装,结果轻易地就推广到市里。市教研室又把余侠和史春艳的课推向了省里。省里的各高中纷纷来请坊中的两位课改“专家”讲课。一时间两人成了滦海县内课改先锋,教育改革的领头雁。

到2011年,滦海全县已经把课改全面推开,坊中更是作为全县的领跑者尝到了教改的甜头。就在这年,坊中被授予了全省课改示范校,渤海市课改样板学校。余侠和史春艳成为被选为2011年的渤海市的“十佳”教师,和市劳动模范。

当郝放把余侠的事迹说给廖然听时,廖然也是嗟叹不已。“咱们一起毕业的学生各行各业都有,除了那个秦刚以外我看还都算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要论最终的成就还要数你郝放吧!”

“一个人的功名成就的尺度是什么?难道做的官越高就说明取得的功名就越高?功者,功绩。官大可不见得功绩就大,秦刚也曾做到过渤海********的职位,他当时做的那些事也算是功绩?我看他那是败绩!败家子!”

“好了别谈他们了,郝放,还是给我们的蜜月好好做作打算吧?我这辈子可就结这么一次婚,你可不能就给我糊弄过去,我们在这个婚假期间得好好玩玩儿。”

“你说去哪儿?”

“哪儿最有纪念意义就去哪儿。”

“那我们第一站就去省会,第二站去北京。”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那我们就定了,我们三天后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