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189900000010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 (8)

卜商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当时恐怕已经是个百岁老人了,所以吴起不大可能得到他的亲自传授,不过西河学派人才鼎盛,吴起随便找个人一起交流都可受益匪浅,再加上他从前的儒、兵根基,学起来当是轻松的很。

在小生看来,以法家为主的西河学派其实被历史低估了,通常总认曾子孟子一派为后来儒家的正宗,其实就儒家的本旨论,卜商这一派毋宁算是儒家的正宗,曾子孟子等在鲁国的一支反而是别派。古代贵族的礼一变成了儒家的士礼,再变成了墨家的墨礼,三变便成了法家的法。

我们前面提到过,除了法家,卜商最牛的两门功夫就是《诗经》和《春秋》,其中犹以《春秋》最为厉害。《春秋》学是儒家所有学问里最有用的一门,在西河学派产生之前,历史是历史,政治是政治,可是卜商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将历史导入政治,他主张治国者要学习《春秋》等史书,汲取历史教训,消除危机于萌芽状态,防止失权以至政变。

如此,从卜商之后,史家便从儒家之中分化了出来,被历代统治者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所以,一个新朝代,若是不修前朝的史,那定是吃错药了,比如说短命的秦朝。

卜商的西河学派研究《春秋》的很多,大家著书立说,争来争去,最后就形成了三个学派:注重于史料和政治的左氏学派、注重于“微言大义”的公羊学派以及注重于训诂之学的谷梁学派。这就是所谓春秋三传了。

而吴起就是春秋左氏学派的领军人物。之前,吴起在鲁国的时候,就跟大儒曾子学过《左氏春秋》,当时只是学个皮毛,现在接触到了西河这些真正研究《春秋》的大师,他一下子就掉入了史家的汪洋大海中,日夜苦读,广搜各种资料,来不断完善《左氏春秋》,也就是所谓《左传》。吴起本是个军事大师,他研究起春秋时的战争来自然得心应手。现代很多历史大家都认为,《左传》的原创者左丘明只是个史官,《左传》里出神入化的战争描写不大可能是他的手笔,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吴起后来补充进去的。

当然,吴起研究历史,最终还是为了学习政治与军事,这点大家要明白。

总之,依靠《春秋》这门大学问,吴起的儒、兵、法、史四门手艺算是融会贯通了,他开始**正属于他的经典著作——《吴子》,又称《吴起兵法》。

这一部《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共四十八篇,可惜传来传去,现在只剩下了六篇,而且其中很多内容很有可能被后人修改补益了。不过即使是这么一点点资料,我们也可以从中窥得吴起军事思想的一豹。总的说来,相较于《孙子兵法》,《吴子》的内容注重战术多于战略、注重技术实践多于思想理论,这是因为孙武在写《孙子兵法》的时候,还没有出山,没有啥实战经验,所以,他的兵学更多是继承前人的成果(特别是先轸),其理论水平是最高的,涉及具体的战例却较少;而吴起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他写的东西,在继承孙武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外,加入了很多具体战术的阐发。另外,由于孙武是齐国人,他的兵学体现了更多齐学的特点,他的战争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用诈、用间,什么都可以。而吴起不同,他是个儒、兵、法、史四家综合的怪胎,他认为打仗并不单纯是打仗而已,要讲究道义礼仁,要讲究正义之师,要讲究军事外交政治法令四管齐下。从这一点看,吴起似乎比孙武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当然,江山代有人才多,一代更比一代强,后人比前人强是应该的,因为他们踩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先轸——孙武——吴起,一脉相承,这就是我国先秦军事史的发展轨迹。

讲玩了吴起的成长历程,我们接下来再来讲吴起的战绩,这才是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实证。

8.战无不胜

吴起经过在西河学派的充实与沉淀,他打起仗来变得越来越神,越来越老道。史书记载,吴起在西河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辟土四面,拓地千里,我们称他一句“天下无敌”倒也不为过誉。

七十六次大战不可能一一都讲,我们挑选几个最牛的来介绍。

公元前408年,吴起友情协助魏将乐羊越过韩赵,攻灭了处于赵国腹地的中山国(今河北石家庄一带),从而在赵国的心脏里打下一颗锋利的钉子,让赵国数十年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有了中山与邺都南北呼应,赵国与秦国一样,也不敢妄动了,此役意义非常之重大。

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由于叛乱者带着齐国西部一大块土地投靠了赵国,从而引发齐国大举攻赵,由于三晋本出一家,荣辱一体,所以韩魏也很快加入了这场国际大战。结果,吴起的河西兵联合韩赵与齐国在龙泽(今山东范县一带)大战一场,齐国大败,阵亡三万余人,两千辆战车被俘获,其他战略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公元前404年,三国联军继续攻齐,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齐国只好割地赔款,连连求饶。三国遂瓜分了齐卫之间的大片土地,老大魏文侯分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