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18591800000082

第82章 月上北楼

“反了!反了!你们当朕是什么?大汉没有亡,朕还是皇帝!谁要敢投降,朕就下令把他杀了!统统杀了!”

刘继元跳下龙塌,几步跨过丹墀,来到马峰身边,提着他的脖领,凑近他的脸,怒声道:“你们父女想活命是吗?朕可不想像狗一样活着。等把你们杀了,朕要出去杀敌,以身殉国!”

马峰这会儿一点也不怕这个皇帝,事到如今,愿意听他的命令杀人的人已经不多了。在这个大殿上恐怕除了刘继业那个疯子之外就再也没有了。要是再胡闹下去,被杀的人就是他。自己身边的这几个护卫身上都带着刀呢。现在连门外的侍卫也顾不上检查是不是有人带兵器上殿了。他太了解这个狂妄自大又庸碌怯懦的女婿了。他说不怕死,其实只是心有不甘和下不来台。当刀架到脖子上,他会第一个跪下。老国丈面不改色地抹掉喷到脸上的吐沫,把刘继元的手拨开,说道:

“皇上不怕死,可敬可佩。可是以臣看来,皇上为了殉国而白白死了,不如为了救一家老小和全城二十万百姓而活下去更有勇气。列祖列宗在上,看着也要安心得多呢。以后年年还可以有人上香拜祭洒扫坟莹,总好过断了刘家的香火。”

“陛下,请您赐臣宝剑,让臣杀了这个老贼!大汉绝不能向杀父灭祖的敌人投降,绝不能对不起刘氏祖先!”

刘继业跪在地上流着眼泪梆梆地磕了几个响头。他本姓杨,因为从小追随刘崇身边,被这位开国皇帝收为义孙,已经改姓四十多年。刘崇和刘承钧对他视如己出,他也早将自己视为刘家人。刘氏始终认为,无论是后周还是宋,都是窃取刘氏天下的强盗。他们相继伐汉,都是叛君灭祖的不共戴天之敌。

这时主管太监黄公公低着头不声不响地溜了进来。刘继元正憋着气没处撒,骂道:“狗奴才,谁让你进来的!滚出去!”

黄公公跪下,重重地磕了个头,双手举过头顶,上面托着一封信笺。拖着哭腔说道:

“皇上,奴才该死。这是宋主写给您的手书。奴才本不敢接,可是为了城中的百姓和宫中的主子,臣斗胆接下了,请陛下好歹看看,然后再治奴才的罪。”

刘继元没有说话,大步走过去,拿起笺封一把抽出里面的信纸,上面是赵光义手写的十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城破在即,万无侥幸,若即归降,朕保你终生富贵。”

刘继元看完就怔住了。那张薄薄的纸片从指缝间滑落到地上他也毫无知觉。刘继元原本想,北汉立国三十年,开始抗周后来抗宋,从宋国开朝到现在又打了二十年仗,从来没有像江南诸国那样低头服软,派人议和更是一次都没有过。赵光义一定对刘氏恨之入骨,想要一举破城把自己千刀万剐。与其如此不如以身殉国,做一个留名千古的圣君。没想到赵光义还给自己留了一个破城之前投降的机会。现在瞎子都能看出来,太原旦夕可破,不但城墙就要崩塌,朝廷威严也早就不复存在了。如今天的马峰、黄公公都已经形同造反。要想投降求得宽恕,这是最后一个机会了,而且稍纵即逝。

刘继元犹豫了。原本的壮志豪情如此脆弱。怕死的念头就像洪水,只要出现一个小小的蚁穴,就能冲破堤坝奔涌而出,将荣辱之心冲得干干净净。他的内心瞬间被怯懦和求生的欲望淹没。片刻之后,他朝着趴在地上五体着地的老内侍狠狠地踢了一脚,骂道:

“滚!”

又指着马峰和宫眷们道:“滚!统统都给朕滚出去!”

黄公公爬起来往外走,他又叫道:“回来,把刘节度使扶下去歇着。”

等到刘继业被身强力壮的内侍们连架带劝地弄走,马峰坐着步辇被抬出去,宫眷们也都哭哭啼啼地拖曳着离开,殿中只剩下皇帝和宰相。刘继元仰头叹道:

“天不佑汉,朕能如何。为了太原百姓,朕只能忍受亡国之辱了。李卿,你去写个表,派人送出城去吧。”

暮色初降,城下军营中炊烟四起。赵光义在御帐大营对枢密使曹彬说道:

“曹卿,今晚月色不错。朕想暂停攻城,请诸将来议事。”

曹彬心领神会道:“皇上仁德。陛下是想以缓攻给汉主投降机会吧。”这正是当年他在领兵攻打南唐时所行的策略。

赵光义点头:“对。朕今日白天巡视各营,见将士们斗志高昂,好像今晚无论如何也要破城一样。”

曹彬道:“皇上昨天当众说要进城去过重五,等于规定了今天是最后期限,将士们哪能不拼命呢。”

“是啊,仗打得越激烈,士兵的杀气就越重。看这劲头,朕忽然担心这伙亡命之徒进城之后会变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强盗。”赵光义心情很好,半开玩笑地说。

“陛下英明。今晚应该严明军纪,还要防止诸将抢功,规定好各部的进兵范围和界限,不然说不定到时候自己人就会打起来。臣这就去安排。”

赵光义在军中日久,对其中的规则再熟悉不过。士兵打仗拼的是性命,没有人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更直接的动力则是抢夺战利品。将帅为了立功也是不惜用财货子女当作诱饵。要是不及时勒住嚼头,恐怕今夜就是一场屠城之役。他并不在乎毁掉太原城,可是他在乎城中的财富。都说汉国地瘠民贫,国力微弱。但太原毕竟是千年古城,藏龙卧虎之地。又说河东人吝啬善财,藏金埋银的土财主不可胜数。更不要说在这里经营了数十年的刘汉朝廷会聚敛了多少财富。军事破城和请降献城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城中财富大多数是被将士们抢走还是大部分归入国库。如果刘继元献城投降,如狼似虎的大军根本不用入城,指派一批可靠的人进去清点接收就可以了。至于城中十数万百姓,他也希望可以不受屠戮,因为他们是准备填充新太原的人口。当然还有名声,畏威怀德主动投降更能显示他的功德圆满,不仅武功赫赫,还有仁厚胸怀足以令对手向慕而化。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怕破城之功功高难赏。对将帅们来说,金银不足以酬报,必须同时加官进爵。而这些大将们已是节度使、观察使,个个位高权重。不是朝廷真的没有官爵可赏,而是仗还要打下去,要为今后留出余地。而要是敌人主动投降,朝廷需要的封赏就少多了。这并不是他当皇帝的吝啬,而是现实不得不考虑。

不到一个时辰将领们都来到御帐大营。见大帐中议事桌上摆上了酒肉果品不禁有些奇怪,催命似地督促急攻了这么多天,到了临门一脚忽然命令暂停,皇帝是要做什么呢?

“诸位爱卿,几天来攻城辛苦了。朕本来说今天这个重五要到城中去过,可是直到现在城尚未破,只好在军营中过了。”皇帝见各将面呈惶恐之色,笑道:“朕不是责怪各位。此城已是囊中之物,今天取它明天取它都是一样。今天除了过节,还要和诸位商议商议进城之后怎么办。”

“自然是约束士卒,严守纪律。”最先攻下东南羊马城的李汉琼顺着皇帝的心意说道。皇帝要什么他自然清楚。

赵光义朝他点点头:“对,李卿说得对。曹彬在克金陵城前曾经病了一场,要诸将立誓,入城不妄杀一人才会病愈。朕想各位爱卿不想看到朕也生这样一场病吧。”

诸将连忙起身齐声道:“皇帝仁德慈悲,我辈怎敢违抗,入城之后必严明军纪。”

赵光义道:“好,如有违反,王全斌就是先例。”

当年王全斌率军三万攻打后蜀,大获全胜。迫使后蜀主孟昶奉表投降。立下泼天功劳。但进入CD后,他纵兵掳掠,大杀降兵和平民,激起叛乱。为此不但没有受赏,反而差点被砍了脑袋。太祖宽仁只将他降了职。但他从此蹉跎十二年不得任用,直到临死前才恢复原职。相比之下,军纪严明的曹彬立下灭后唐的功劳后,升为节度使,如今更做到平章、太师。皇帝在此提起王全斌,又有就在现场的曹彬,众人心中都是凛然。

这时突然营门官不顾礼仪地闯进帐中,兴冲冲地大声喊道:

“皇上,刘继元派人来递降表了!”

“哈哈哈!”赵光义手摸着肚皮站起来大笑道:“朕说过,今天要在城里过重五。来人,把这里的酒菜搬到城门楼上,各位和朕一起上城庆贺。”

“去哪座城门?”曹彬问。太原城二十四座城门,当然要问清去哪一座。

“北门!”

赵光义派通事舍人薛文宝带了受降的诏书随着来递降表的汉客省使李勋入城。随即率领满朝文武登上太原北门。太原单是北门就有六座。赵光义来到的是西城正中的一座。守城的汉军已经得到投降的消息,虽然受降接收是在明天,可是没有人敢阻拦宋国的皇帝提前登城。

墙头上平台宽阔,高高的城楼在夜色中巍峨耸立。赵光义也不进楼中大殿,就在平台上命人点燃火把蜡烛,露天摆开宴席。

天色将暗,一牙娥眉弦月初上西山。喊杀声骤然而息,周围显得格外寂静。暖风阵阵,但空中弥漫着的不是五月的花香而是战场的血腥。十几天的酷烈战斗中死去的人已达数千,他们有的被草草掩埋,有的属于敌人的尸首则暴露在野外。老鹰一群群盘旋俯冲,叼着五脏六肺重上空中。拖着白骨和烂肉窜来窜去的野狗不时汪汪狂吠打破寂静。

楼台上很快充满热烈昂扬的喜庆气氛,酒肉的香气冲散了空中的腥味,大声的吆喝盖过了鹰鸮狗吠。君臣宗室们在匆匆摆起的酒宴上觥筹交错,弹冠相庆。菜很简单,随军的御膳虽然山珍海味无所不有,但来不及大批炮制;太原皇宫里有的是美味珍馐,但是没有宋军在这个时候敢于尝上一尝。但是这一点丝毫不能影响人们的兴致。

齐王赵匡美带头举杯贺道:“皇上功德巍巍,此次攻打太原城只用了十五天时间,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武功郡王赵德昭也不肯落后,跟着祝道:“皇上英明神武,天助神佑,刘继元畏威怀德不得不开门献降。太原免遭涂炭,百姓得享平安,明天定然感恩戴德遮道称颂。”

大将李汉琼道:“此役不但灭了负隅顽抗的刘汉,还打败了契丹大军,从此契丹不再是不可战胜,我大宋军队才是天下第一。”

说得赵光义心中的得意开怀大笑,举起酒杯向着北方问王公大臣们道:“你们看见那边是什么?”

众臣看向前方,只见漆黑一片,偶有点点磷火幽幽发光。抬头向上,夜空晴朗,满天繁星,北斗七星熠熠闪亮,勺柄朝南,勺头指向着北极方向。很少有人懂得星象,也深知星象非是普通臣子所宜言,都只能盲目点头。

赵光义呵呵笑道:“那边是雁门关,关外就是幽云十六州,石敬瑭把它出卖给契丹已经四十三年,今天朕终于可以站到雁门关下,宋军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夺回关外中原故土。”

今天众人说得话都是他心底最想听的话。他就是想证明自己比皇兄更强,更配做皇帝的位子。先帝攻太原围城三个半月,未克而撤兵,他攻克此城只用了十五天!但这还不够,先帝平灭西蜀南唐数国,奠定了大宋的基础,可以与之相比的功劳就在北方。

众人终于明白皇帝今晚要到北门庆贺是为了什么。纷纷起座,举杯贺道:“皇上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我辈如醍醐灌顶,眼界顿开。皇上必能收拾中原山河,金瓯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