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东北菜馆
18041200000009

第9章 论新旧风烟再起,品文涵上将争锋

李三叔被一伙新青年气得火冒三丈,久久不能释怀,第二天又见到那群人在那里又唱又跳,由衷悲哀世风日下,于是冲进东北菜馆里借酒压心火。正赶上菜馆里电视已经安装完毕,不少人都围在一起贪婪地观看,李三叔也被这电视机一惊,想不到这东北菜馆竟然连电视都能搞到手,真是不简单。

刘青旂上前给李三叔挑了个好位置坐下,见他闷闷不乐,又听见外面音乐不绝,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于是给他倒上一碗酒,安慰他说:“三叔啊,别不高兴了,人家年轻人弄点新鲜的事做不也挺好的吗,您要是实在看不下去就找个机会好好地教育教育他们。”李三叔一听这话,顿时脖子一扭脸一紧,说:“好什么好,这叫什么啊,这是靡靡之音,听了这些个东西还怎么斗志昂扬地去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啊!教育他们,等我喝完这碗酒就出门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我先把那录音盒子给他们砸了!“刘青旂一听这话,心中连叫侥幸,好再自己把录音机收起来了,否则这位的脾气上来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了。正在思量之间,菜馆里又来了客人,刘青旂定睛一看,暗道声不好,是那几个小伙子进来了,这可真是冤家路窄,李三叔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这一来,可就要演一场《定军山》了。

小伙子们跳完舞,个个都显得神清气爽,他们也是听说了这家菜馆里有电视,就来歇歇顺便看看。刚刚落座,就听见后面酒碗一摔,传来一声雷霆怒吼:”小兔崽子们,你们还敢来?“几个人回头一看,正是那个顽固的老革命,看他这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还真有点捐躯赴国难的意思。还是那个领头的年轻人起身对李三叔打了招呼:

”这位大叔,咱们又见面了,上次是我们不懂事,说话也不太好听,您别太和我们计较。“

这几句话说的很给李三叔面子,但他却是像是得寸进尺一般,随口对年轻人说:

“不和你们计较也行,今后你们老老实实的接受革命的洗礼,别再放那些个靡靡之音。”

那年轻人一听就笑了,心里暗想这老家伙真不识抬举,回口反击到:

“大叔,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随着知识和文化的流通,我们听的音乐迟早会传遍大江南北。至于你们这代人听的音乐,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太压抑了人自身的情感,让精神世界得不到解放。您身为老革命,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社会,您更应该为解放个人的精神世界而奋斗,不能总沉寂在过去那些陈词滥调里,您看看这电视里的样板戏和地道战都放了多少年了,看来看去您就不觉得腻歪?也该有些新东西出现丰富一下人们的精神世界了。而且您去外面看看去,别说您这些了,就是那些传了几千年的诗词歌赋,在如今的新文化面前也是黯然失色,变得一文不值了。”

年轻人刚说完这话,还没等李三叔做出反应,就听见有人喊道:“一派胡言!”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备战高考的马超。马超起初在楼上也被李三叔的一嗓子吓了一跳,便想下来看看出了什么事,刚下楼梯就听见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贬的一文不值,这激起了马超的兴致,想亲自和这位“高人”说道说道。

“哥们,是你说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不值?我过几天就要高考了,本不想多生事端,但是听了你这话,我就得和你掰扯掰扯这件事了,来,你说说看,中国那么些年的文化,怎么就一文不值了?”

小伙子一看马超,也是觉得很好奇,马超看着年级也不太大,怎么这么维护旧文学呢?暂且不说“破四旧”那些当年的观点就排斥旧文学,现在的文坛也尽是新文学的天下了。有了这些想法,小伙子底气十足地对马超讲:

“这位兄弟,文学这东西就像中国历史上那些朝代更替一样,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文学也能以一种新形式取代旧形式,只有这样推陈出新,才能促进整个文学领域的发展。借用刚才这位大叔的革命精神说,那也是破掉原有的四旧,把那些封建思想从人们心中拔掉,这也是一种解放人类思想的进步。如果你说我这是错的,那么当年陈独秀那些老前辈提倡的‘新文学运动’不也成了错的吗?”

马超听完之后,不以为然,毫不思索地说:

“当年的‘新文学运动’提倡白话文,并没有否定了传统文学的价值。封建王朝虽然更替,但是每个朝代的封建思想不见改变。传统文学经历千年沉淀,有其精华,有其糟粕,我们需要继承其精华。你所说的新文学,如果它能全面超过旧文学的话,或许还能取代,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新文学的兴盛,重要的是在于一个‘新’字,民众们接受起来确实比旧文学容易许多。不过这样一来,它的文学性要想体现出来,费的功夫可一点不比旧文学少,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字字珠玑,尽是经典,而新文学下的各类文章,虽然也不乏佼佼者,但是又有哪几个能让人牢记于心?新文学用来吸人眼球的套路众人是再清楚不过了,何况你们录音机里放的那首《何日君再来》,不也是用的传统文学的手法写的,你敢说它这歌词不好?如果有人说‘我想和你睡觉’,你会说他是流氓,但如果他说‘我想和你一起起床’,那他就成了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徐志摩,这样看来,你能说新文学都是优点吗?”

马超这些日子的书可真没白看,这一番话不仅说的年轻人哑口无言,就连看电视的客人都听的目瞪口呆,想不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刘青旂定了定神,看看双方,气氛一时有些尴尬,他连忙出面打圆场,先用一番毛主席语录劝慰了李三叔,又给年轻人安排座位看电视。这年轻人也是十分佩服马超的才辩能力,虽然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但也对马超说的话牢记在心,于是走到马超面前说:

“兄弟,你说的很精彩,同时让我想到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你说有没有可能今后人们看书都不用纸质书籍了?”

马超一愣,这个问题确实挺超前的,他想了想说:

“这个估计会出现的,但还是那样的问题,只要它没有全面超过纸质书籍的优势,就不可能取代纸质,如果它没有了相当的文学性,就更不可能成为被广大人民认可的形式。看那种书,只不过是为了一时的眼瘾罢了,无论什么时候,主流的还是文学。”

领头跳舞的年轻人被马超一番辩论弄的是心服口服,但仍对李三叔这样的老革命不放在眼里,在菜馆里歇了歇就继续出门跳舞。李三叔见此情况恨的是牙根发痒,也实在是听不下去像绵羊一样的歌声,索性也出门坐车就奔北市剧场去了,在那里听听传统曲艺以表明自己和靡靡之音对抗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