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17536200000001

第1章 起名

中国人对姓名的重视由来已久,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说过:“必也正乎名!名不正言不顺。”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一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解放后姓名也反映了时代的特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就有建国、国庆之类的名字,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有了公社、跃进、跃先、跃华之类。文革中政治空气很浓,把很多年的老名也一改原来的名字,重新启用红旗、红光、红兵、前进、东风、战斗一之类的革命味很浓的名字。

过去除了用吉祥的字眼命名外,还喜用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发财进宝等字眼。当然解放前姓名只是男人之事,妇女嫁后是没有姓名权的,解放后的妇女也起用了春兰、秋菊、夏竹、冬梅等性别味很浓的名字。农村人有时给孩子挑最丑的字眼命名,以为名字越丑,孩子越好养、越有福,现代人也用不少富有诗意的洋味很足的名字。好多人在小宝宝还未出世时就开始搜肠刮肚,起一个高雅而拔萃的名字,要翻烂字典,查查伟人、名人,好不忙乎,好不重视。其实,大家都明自,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与自己的发展如何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成材与否全在培养教育,叫狗娃和丑妮的可能将成栋梁之才,叫金花银花说不定到后来成了豆腐渣。

名字是个形式,“孩子”才是内容,叫什么都一样。

1992年10月11日登于《银川晚报》第6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