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就业与创业指导
17529400000003

第3章 职业基础知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些职业的基础知识,为正确选择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节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及职责,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它有两个必要条件:较稳定、收入合法。

职业和工作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刚毕业我们都说找工作,而不是找职业,这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工作,是赚一份工资,养家糊口,然后借此创造更多的机会,找到更好的道路。一旦确定了某一条道路,这就是职业了,尽管工作可能还会变化,但是这条职业的道路却相对稳定得多。有时候,由于工作要求,不得不偏离职业发展的主线,但你会慢慢调整,找机会再回到原来发展的方向上去。即使较长时间偏离了职业主线,你却可能因此学到更多技能,在今后某个时间它会对你产生意想不到的帮助。所以说,职业是基于工作而形成的,但是它比工作更为抽象、稳定。

二、职业的特点与功能

(一)职业的特点

1.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某一类别的职业内部,其工作对象、劳动条件、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现代职业之所以具备同一性的特点,是因为人们所处环境的同一,就会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也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正是因为职业的同一性,才形成了诸如工商联工会、铁路工会、教育工会、邮政工会等行业工会、行业联合体等社会组织。应当注意的是,不同职业间也存在同一性的一面,如岗位基本固定、工作时间基本固定,都本着按劳取酬,按能取薪的原则来分配。

2.差异性

职业的差异性是行业性差异,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隔行如隔山”。这种差异性是指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还有时代差异,随着分工的细化,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还会不断产生,数量要大于被淘汰的旧职业,各种职业之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变化。

3.时代性

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一方面,原有的职业也获得新的内容,某些职业会消失;另一方面,反映了时代特色的新职业将不断涌现。如20世纪以来,出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文字处理员、激光照排工等新的职业;而机械打字机操作员、铅字工、电话接线员等已经或者趋于消失;原来已有的农民、教师、会计等传统职业,其劳动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据国外统计,每年大约有500多种职业被淘汰,同时又有600多种新职业产生。

4.技术性

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规范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职业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以至于在从事某一种职业之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并进行专门的技术技能或操作规程的训练。如在校生,除学医学理论课之外,还要进行诊疗操作、护理操作的训练;厨师在刀工、火候上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5.选择性

人们可以追求不同的职业理想,具有选择不同职业的权利。择业具有双向性。即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选择和求职者对职业岗位的选择。各种职业都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如思想道德、年龄、性别、学历,技能和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样,每个求职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对各种不同的职业作出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6.规范性

规范性指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任何职业活动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职业活动必须遵守职业规范。职业规范主要包括人们在就业活动中应遵守的操作规则、办事章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在职业活动中养成的种种习惯等。这些职业规范或以法律、法规来体现;或以组织章程和有关公约、守则的方式体现出来,或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非正式的规范。无论何种职业活动都要受到一定职业规范的约束。

(二)职业的功能

职业的功能是指职业活动与职业角色对人、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职业的功能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职业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职业、职位给就业者带来的经济收入有明显差别,经济收入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由于不同的职业要求就业者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术,遵守不同的职业规范,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或劳动方式。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见职业对人们的消费方式、言谈举止方式和其他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学生、教师的言谈举止与商人不同;军人的言谈举止与机关干部、企业家、医生等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从对方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可判断出他属于哪一个具体职业。因为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就形成一种特殊的职业标准模式。这种模式将会长期影响其以后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2.职业是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人们从事某种职业不仅是为了获取报酬,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为社会作出贡献,得到社会承认。在职业这块土壤上,人们通过艰辛的劳动,收获成功的果实。你付出了艰辛、勤劳、勇敢、热情,有时甚至是碰到挫折,作出一定的牺牲,你为社会作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你的回报就越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只有在职业的舞台上,才能使劳动者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里应注意的是,只有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较好地结合起来,个体价值才能实现。

3.职业是完善人们个性的手段

职业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影响着就业者的个人兴趣、能力及性格的形成和完善。

(1)影响个人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由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职业才会影响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教师对书爱不释手,画家对色彩感兴趣,地质工作者对石头百看不厌,文物工作者视瓶瓶罐罐为宝贝等等,这些都证明社会职业对一个人兴趣的影响。

(2)影响个人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客观事物和社会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热情、活泼、开朗、刚强、淡漠、沉默、顺从、懦弱等等。人的性格由处事原则、对事态度、活动方式三个方面构成。每一种职业都要求角色承担者掌握与此有关的特定知识和技术,这就决定了其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每一种职业特有的操作规则、办事章程、职业道德又会要求其角色承担者具备特殊的处事态度和处事原则。例如:医生职业能使人具有严谨、协作的性格;军营生活可以使人变得勇敢、机智;企业管理职业能使人具有勇敢、沉着、果断的品质;运动员职业能培养一个人意志坚强、顽强拼搏的性格。

(3)影响个人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保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在个人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绝大多数正常人而言,个人之间能力差异,主要是后天影响的结果。其中,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对能力的影响尤为突出。例如,数学家职业能强化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职业能发展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画家职业有利于培养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辩论家职业有利于提高和增强思辨能力、逻辑能力;演员职业能促进和提高个人的表演能力;营销员职业能够锻炼个人的口才能力和推销技术能力等等。

4.职业反映了社会进步的程度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职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等诸方面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这些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这些因素的发展又是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者分不开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就不会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没有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就不会有医疗技术的进步;没有专职的科技工作者,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同样如果没有工人、农民、商业服务员,我们的农业、工业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在当今社会里,每一项主要的工作,每一种重要的劳动及社会活动,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家务劳动是一种职业,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信息提供是一种职业,文学艺术是一种职业,捡垃圾、擦皮鞋、物业管理等也是职业。

三、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从来就有,职业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只有氏族内部按性别和年龄以及生理原因而形成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生活中的职业分工。在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有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种植业和长期狩猎的分工,从而产生了农业;因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分工而产生了工业;以及人们为满足多种生活用品的需要而产生的商品交换和买卖的商业。由此就产生了因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的职业。由于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是渐进性的,因此职业的分化也是缓慢的。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社会生产力由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相继实现而大大提高,从而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劳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职业的变化和增多使新旧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终生接受教育,才能适应职业的快速变化。

四、我国的职业分类

(一)职业分类的概念

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管理活动的成效。

(二)我国的职业分类

1.依据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统一性进行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八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个中类,个小类,个细类。

【知识链接】

劳动保障部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补充修订工作

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正式颁布并施行。《大典》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将其归入8个大类,并具体划分为1838个细类(职业),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空白,对开展劳动力需求预测,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大典》颁布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客观反映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职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职业领域也引起了相应反响,一些新职业不断涌现。这些新职业既包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形成的全新职业,也包括原有职业内涵、从业方式因技术技能发展产生较大变化的更新职业。为及时反映这些新职业的发展变革,2004年8月起,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对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开发实行动态管理,并通过信息发布制度,系统介绍新职业名称、定义、主要工作内容以及从业人员状况等情况。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对《大典》进行增补修订,并及时颁布《大典》增补本。《大典(2005增补本)》收录了77个新职业;《大典(2006增补本)》收录了82个新职业。《大典(2007增补本)》,是在保持《大典》基本结构和分类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收录了2007年发布的31个新职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新职业。实践证明,新职业的开发,对引导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规范企业用工和从业人员从业行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根据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职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培训就业以及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需要,继续组织专家对《大典》进行修订与更新,并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使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2.按所属行业分类。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所属行业分类。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13个:(1)农、林、牧、渔、水利业;(2)工业;(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4)建筑业;(5)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

3.按经费来源分类。职业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4.按主要付出劳动的性质分类。社会职业可分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5.职业的宏观分类。包括各类专业技术职业,产业、制造业工人职业,农、林、牧、渔、商业及服务人员职业,国家公职人员职业。

【知识链接】

职业、工种、岗位是什么关系

职业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种或一组特定工作的统称。我们以往经常使用“工种“”岗位”等概念,实质上就是将职业按不同需要或要求进行的具体划分。一般情况下,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职业与工种之间是一个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焊工职业就包含“电焊工“”气焊工”等12个工种。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情况为依据,从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改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的。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形成岗位规范,它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案例分析】2-1

选择什么职业

李飞和张虹是职业院校二年级学生。李飞来自一个县城的镇上,性格有些内向,平时很喜欢看书研究,他的专业是现代电子专业;张虹来自沿海的一个大城市,性格开朗有些外向,是系学生会的干部,她的专业是经济管理专业。在一次学校的职业辅导课上,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专业在毕业以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有的选择做白领、有的选择做蓝领;有的选择做老师、有的选择做工人、有的选择做医生、有的选择做公务员、有的选择到企业中做管理人员……而李飞是这样选择的:职业———(电子技术)工人;行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职称———工程师;岗位———技术部电子技术维护,属于技术性工种。张虹的选择是这样的:职业———白领;行业———房地产业;职务———经理;岗位———销售部经理,属于管理类工种。

第二节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知识就是财富的“新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职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职业越来越向高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了解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会掌握择业的主动权。

一、从产业的发展看职业发展趋势

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在不断的分化、重组,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有些已面临着消亡。

在我国,国民经济部门,按产业结构分为: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第一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的第二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性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咨询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事业、文化和广播电视业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为第三产业。由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多元特征并存,目前,第一、第二产业的社会职业以消亡变动和重组为主,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知识链接】

医技人才需求很大

现在中国人口13亿多,需要1843340个医生,根据卫生部的要求,今后医技人才数量按每年平均3.53%的水平递增,到2020年,我国共要增加医技人才2386203人,由此可见,医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广大的农村。

二、职业未来发展的特点

(一)新的行业不断出现

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新的职业大量增加,新的行业不断涌现,这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工具大量改进以及生产过程高度社会化,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结果。我国1986年6月发布的《职业分类和代码》中,社会职业仅为303个小类,而1999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社会职业增加到413个小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就更为迅猛,新职业种类的产生显得十分频繁。新的行业,如微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机器人工业等不断涌现。

(二)职业结构不断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愈来愈快,经济领域是集中职业种类和职位数量最多的社会生活领域。经济活动对职业的变迁、发展有着十分直接而又特别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代社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经济增长和发展放到优先的位置,从而促使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加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职业结构或行业结构变迁更是十分惊人。如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电子行业从产生、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主要行业,只用了几十年时间。

(三)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与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将继续得到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包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因为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6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达到40%-50%,而我国1998年只有32.8%,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速度也不相适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教育、卫生、商业,旅游业、饮食服务业、通讯业、保险业、物业管理业等有关的职业将得到较快发展。

(四)职业流动不断增强

从历史上看,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职业种类少,可供选择的职业不多,因而职业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职业的不断增加,可供选择的职业也不断增多。其原因: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旧的职业不断地被淘汰,新的职业不断地产生。二是新技术的运用,新工艺的推广,同一职业对就业者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迫使就业者不断地参加培训,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或放弃已有的却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三是就业者个人或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因劳动内容不适合,劳动强度大;或因经济收入少,福利低,社会声望低等原因而放弃已有的就业岗位,主动提出职业流动,重新选择职业岗位。据统计,美国产业工人一生中岗位流动平均达17次之多,日本为6次以上,我国目前就业人员职业转换平均为3~4次。因此,职业结构的变化,新旧职业的此长彼消,职业随社会发展而对就业者要求发生变化,以及就业者个人种种原因,使职业的流动大大增加。

(五)职业以知识型为主

新职业多以“知识型”为主,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和推广,由此而产生的新的职业多以知识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知识密集型行业生产的增长几乎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靠新型职业者,即“知识型”劳动者。所谓知识型劳动者,是指掌握一定科技专业知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的劳动者。美国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职业包括电脑工程师、数据管理员、系统分析师、物理治疗师等。在当今社会的失业人群中低学历者占绝大部分,即使有的知识型劳动者暂时失业,但他们又很快找到新的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经济正在从以实物经济为主导向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方向悄然转变。知识需求将成为人类实现其他一切预期的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比以往更注重知识层次高的人才,通才式、复合型的“知识型”人才将备受青睐。

(六)脑力劳动比例增大

脑力劳动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历史上看,脑力劳动者远比体力劳动者少。随着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60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占就业人数的43.3%,1997年上升为50%;原联邦德国1960年为41.8%,1975年上升为51.4%,并继续出现增长之势。据有关资料证明,我国脑力劳动职位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由20世纪80年代平均六个在业人口中有一个脑力劳动者,上升为每五个中有一个脑力劳动者。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科技越发达,脑力劳动在社会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明显。脑力劳动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七)职业职位要求增高

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也发生变化,人们在就业岗位上,或因任务、职责有一定变故;或因新技术的运用,新工艺的推广,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的要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教师职位,仅仅传统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现代化技术教学;建筑设计师职位,不但要求能用传统的手工绘图,还可能要求用现代技术电脑设计;高级文秘人员职位不但要求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可能要求懂外语、会做公关工作。

【知识链接】

世界20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法庭会计师

原因:经济犯罪情况增多。

条件:兼具法律和会计学方面的专业学习,并取得相应学科或专业的学位。

2.广告业(传媒策划者)

具备现代艺术、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或相应专业的学位,并在这些专业领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3.文化艺术与娱乐

影视制作:具有计算机专业的学位和影视制作方面的专业训练,从助理制片开始逐步发展。

娱乐:具备表演方面的专业训练。

4.咨询业

具有贸易学、会计学、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本科或硕士以上的学位,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5.教育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训练,以及学科知识的训练和特殊教育技能方面的训练,具备大学以上的学历。

6.化学工程

具有化学工程的学位,或者与化学工程有关的专业(如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

7.交叉学科的专家

具备所从事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训练,同时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最好是经过不同专业学习或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

8.医学

有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方面的学位。

9.市场营销

一般需要获得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学位,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和营销经验。

10.生物制药(医药开发)

11.计算机技术

12.通信

需要具备商业、通信、经营管理等专业的学位,有管理、销售或技术开发经验或背景。

13.电子工程技术

14.金融(商业系统分析员)

从事金融网络建设、管理和技术维护的工作。熟练掌握金融学和计算机系统的专业知识,获得相应专业学位,了解必要的计划管理、财务、会计学方面的知识。

15.公共事业

包括:清洁业、物业管理、公共卫生与健康保健、社区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等。

条件:具备公共事业、管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学历或专业培训,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16.社区医疗服务

获得医学、健康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学位,具有政府部门认证的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

17.社会工作

18.信息与网络技术

具有计算机、通信、电子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学位,或者获得国际上通用的技术认证,如微软认证,Novell的技术培训等等。

19.法律

20.执法(犯罪分析家)

第三节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

一、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

(一)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其实他所说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人生理想就是指人生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目标的多样化和层次化,使人生理想的内涵显得丰富多彩。人生理想的形成总是变化的,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的增长,人生理想总是不断地作出调整,它包括四个方面:生活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和职业理想。

1.生活理想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吃、穿、住和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目标。如人们渴望吃天下美食,住高级公寓,穿名牌服装,开高级轿车,有美好的爱情,温馨的家庭等。

2.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社会风貌的总体设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社会理想。

3.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是关于人们的道德标准的理想。人们学习和向往的雷锋精神“: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4.职业理想

人是有理想的社会存在物,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想象。其中对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工作的种类以及所要达到的成就的追求和向往,叫做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伴随着人生观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受诸多元素的影响,时代、社会、家庭等外在条件对职业理想的确立都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职业理想虽然是个人的职业意愿,却并不是随意的,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具有客观决定性。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职业理想是完全被动地听凭社会安排的。事实上,人是能够在现实允许的多种可能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职业选择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是各种各样的,这为人的职业选择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机会。人是自觉能动的,能对社会环境作出分析和判断,既能挑选合乎自己要求的职业,又能完善自己,使自身符合自己喜欢的职业的要求,也就是说,职业理想也具有主观选择性。归根到底,职业理想是在客观决定和主观选择的辩证权衡中确定的。职业理想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它是人的职业活动的目标和指南。科学的职业理想是一个人成就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内在精神力量,职业理想的作用表现在:①职业理想可以坚定职业信仰,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增加工作积极性。②职业理想能强化职业情感,增加职业活动的自觉性。③职业理想可以巩固职业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④职业理想能调整人的职业行为。良好的职业行为,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职业目标的圆满实现,职业理想能促使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对职业活动有保证和促进作用。总之,科学的职业理想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多做贡献,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每个人由于思想素质、道德观念、知识能力、家庭背景、对外界影响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职业理想。择业时要用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全面地认识自己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首先必须全面地认识自己。一要全面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性别、身高、体重、视力、健康状况、体质和相貌等;二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人格类型以及道德品质等;三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状态;四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识能力等与未来职业需要之间的差距,要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发展潜力,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才能确立一个可以实现的职业理想。

2.全面地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全面、科学地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一要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要了解我国社会的经济构成及其发展状况;三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四要了解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五要了解各种产业、行业和职业对职工共同的基本要求和不同的具体要求;六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以及该职业群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七要了解该职业群中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待遇、从业人员的发展前途,以及该职业群中各种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包括学历、专业、性别、智力、体力、性格等方面的要求。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不同的人生观会产生对人生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态度,而对人生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态度,则会导致人们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由此可见,持不同的人生观的人,其职业理想也一定不同。正确的人生观会产生正确的职业理想,错误的人生观则会产生错误的职业理想。因此,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生,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坚持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不断地完善自我,做到自尊、自爱、自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苦乐观、幸福观、荣辱观,进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的人生观。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与从事职业所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理想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观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维持生活,二是发展个性,三是承担社会义务。在三个基本要素中哪一个要素占主导地位,将决定一个人职业观的类型与层次。正确的职业观是把三个基本要素统一起来,以承担社会义务作为主导方向。

由此可见,有不同的职业观,就有不同的职业理想。

【知识链接】

关于理想名言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2.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德谟克利特

3.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4.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6.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塞

7.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理智地规划未来。———斯蒂文生

8.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爱因斯坦

9.理想并不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也并不玄奇;它既非幻想,更非野心,而是一种追求善美的意识。———伏契尼

10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文天祥

【案例分析】

哥白尼

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小学期间曾发誓“:我要星空跟人做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航程”,最后,他创立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点评:理想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并能确定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古今中外创业者的成功,无不是从确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开始的。

二、人生价值与职业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俗话说人各有志,在一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时,这个志向其实就是他的职业价值。职业价值是指当一个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它表明了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权力,还是为了各种情感关系。职业价值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它是以人们实际的生活工作经历和他人的反馈为基础形成的,即使面临非常困难的状况,职业价值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也往往不会被放弃。

【知识链接】

人生价值的名言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2.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5.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6.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7.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8.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9.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三、职业探索

(一)职业心理发展

要阐述职业心理发展,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职业心理。所谓职业心理,指的是人们在选择职业、就业、失业及重新选择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认知、情感和态度。

职业心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择业心理,即选择职业的心理感受,情绪变化;②就业心理,即从事某一职业可以形成较固定的心理定势,情感倾向;失业心理,即失业后经历了酸、甜、苦、辣各种不同滋味,不同反应及变化。择业、就业、失业三个不同阶段或方面的心理特点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消极的人生态度使人颓丧、无为,最终走向毁灭。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人的成长,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良好的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经历生活的积累、意志的锻炼、品质的塑造、文化的熏陶。

职业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基本的有五大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18~30岁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因此锻炼记忆力有助于成功地选择职业。就业心理因对职业及社会的了解加深,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发展,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群体之中,人际关系网络化使你成为一个结。社会本身会促进职业个体的心理转变:在踏入职业领域后,由于知识指向调整缓慢、思维定式影响,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每个人都有受挫的心理历程。相应的主客观条件变化,促进职业个体逐渐调整、完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形成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职业心理的发展是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较低层次走向较高层次的,每一次心理变化,都影响着你对职业的重新认识,并决定你是否改变初衷。比如对于学医的学生来说,职业心理的发展也是动态的,也许刚入学的时候,想做一名出色的医生,很羡慕大夫那种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也可能被某种因素所干扰,而想转行做其他职业,其中自己的择业心理、就业心理及失业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地说这就是职业心理的发展。

(二)职业兴趣与职业兴趣培养

1.职业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关注,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它们所指的对象不同,兴趣的对象指向某种事物,职业兴趣的对象则指向某一职业。

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在:①提高工作效率。试想若我们对某项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讨厌它,我们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好的,反之,若我们对某项工作非常感兴趣,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做好它,也就是我们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在享受某种乐趣,而不是受折磨,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促进智力开发,挖掘潜能。兴趣一旦形成,我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在这方面多做努力,比如一个偏科的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好,保持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就成了他的奋斗目标,那么他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就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买数学课外书,做课外习题等,其实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就开发了他数学方面的智力,挖掘了他数学方面的潜能。职业兴趣也一样,只要我们对某种工作感兴趣,就像上面我们所举的偏科的学生一样,在工作的同时,也会得到智力的开发和潜能的激发。③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职业兴趣影响人们在职业方向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一个人喜欢做他讨厌的事情,职业兴趣一旦形成,他在选择工作的同时,就会在他感兴趣的职业中多加留意,这种留意势必影响人的职业选择。④影响人们事业的发展。我喜欢这份工作,我当然要加倍的努力,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容易被同事及领导认可,工作干得突出,那么也才有可能被委以重任。

2.职业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总是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过程,职业兴趣的形成也是如此,由于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积极的职业兴趣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职业兴趣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培养广泛的兴趣。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影响到你日后的发展,小时候也许对画画、电子琴、吹口琴、唱歌、舞蹈等感兴趣,那么也就会使我们在这些方面多挖掘,长大后成为画家、音乐大师、舞蹈家等。

(2)形成中心兴趣。不能泛泛地培养兴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在某方面投入的精力多,其他的方面就会欠缺。我们要学会从感兴趣的项目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事情,集中精力来做一件事情,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就是中心兴趣的形成,中心兴趣必定影响到日后职业的选择。

(3)保持稳定的职业兴趣。一旦职业的兴趣确立,就要在这些方面多做努力,不管成功与否,不要轻易放弃。职业兴趣的培养过程也是曲折的,在工作中也许会遭遇失败和挫折,会感觉自己不是“这块料”,但不要轻易认输,要知道职业兴趣的培养也和其他任何目标的达成一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个过程。在深入了解本职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人们常常以为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了解得很透,其实不然,有意识地去充分了解你所从事的职业,会增强你的职业兴趣,使之长久保持下去。

(4)培养切实可行的职业兴趣。稳定的职业兴趣形成后,要充分考虑到你的职业兴趣是否可行。比如一个色盲患者,虽然对医生或者电子工程师这样的职业很向往,但是要考虑,色盲是不能从事这些职业的,是这些职业的“生理障碍”。因此必须确认切实可行的职业兴趣,否则会成为人生职业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案例分析】2-3

罗大佑不做医生

在罗大佑成长的环境中,医学是很重要的一课。爸爸是医师,妈妈是护士,姐姐是药剂师,哥哥则是牛津大学的心脏医学博士,所以家人谈话常以医学为中心。他却一直对音乐情有独钟,小时候学钢琴,喜欢听歌,无论西洋歌曲还是日本歌曲都很入迷。但是家人不让他放弃行医,迫于家人压力,他也曾一度当过医师,由于对医学没什么兴趣,也就没什么业绩。所以到最后他就闹革命,与父亲摊牌说:“如果再逼我回来当医师,我就跟你脱离父子关系。”而对音乐的热情终于让他在音乐的殿堂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我一直认为时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我花了20年才知道我要干什么,所以一定要多花一点时间,多接触一些东西,才能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人只有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清楚生命的价值。

点评:罗大佑在经历了彷徨和犹豫后最终弃医从艺,纵横台湾歌坛数十年,被称为“音乐之父”。人只有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才会不遗余力地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发挥最大的能力。

(三)职业性格与职业性格培养

1.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在待人处事中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果断、活泼、负责;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总是表现为谦虚,自信,严于律己等。所有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他的职业性格。

2.职业性格的培养

“职业心理学”认为,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一定的性格适于从事一定的职业。例如,合群的人适合教师、社会工作者等职业;冷静的人比较适合会计、科研人员等职业;理性的人适合工程师、技师等职业;世故性高的人适合心理学家、商人等职业。如果自己的性格和职业需要的性格相反时,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心理冲突,工作上成功的概率也会较小,因此要认识自己的性格与培养自己的职业性格。认识自己的性格有利于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性格修养,使得自己更加适应职位,推动自己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木桶中水面的高低取决于木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板。所以,对人而言就是说每个人的短处也会限制他的发展,所以要补短扬长。例如,有的人在工作中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好出头露面,但做事持久性不长,常表现得虎头蛇尾,这种人就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持性和持久性的品格意志;有的人办事热情高、拼劲足、速度快,但有时马马虎虎,甚至遇事就着急,性情暴烈,这种人就应该在发扬其性格长处的同时注意培养认真仔细的精神,防止急躁情绪;有的人做事深沉、认真、严谨,但有时优柔寡断、办事拖拉,这种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并逐步养成当机立断的性格。

【知识链接】

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从个人职业定位的角度看,人的性格和天赋决定了其职业的性向。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把人的职业性向和所有职业都归为6种类型:现实型(实际型)、研究型(调研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传统型)。

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认为,同一类型的劳动者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便达到适应状态,这样劳动者找到了适宜的职业,其才能与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劳动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类型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两者相关系数越小,相互适应程度越低。该测验能帮助被试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求职择业时的参考。

人格特征

现实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③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性格特点:持久的、感觉迟钝的、不讲究的、谦逊的。

研究型———①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②喜欢独立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③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性格特点:好奇的、个性内向、非流行大众化、变化缓慢的。

艺术型———①讨厌结构,喜欢以各种艺术形式的创造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②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和个性;③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性格特点:冷淡疏远的、有独创性的、非传统的。

社会型———①乐于助人,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和教育的工作;②喜欢参与解决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③寻求亲近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性格特点:缺乏灵活性的、亲切仁慈的。

企业型———①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②喜欢竞争,敢冒风险;③精力充沛、自信、善交际,口才好,做事巧妙。性格特点:善辩的、精力旺盛的、寻求娱乐、努力奋斗的。

常规型———①尊重权威,喜欢按计划办事,习惯受他人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②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③工作踏实,忠实可靠,偏爱那些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环境。性格特点:有责任心、依赖性强、高效率、猜疑心重。

职业类型

实际型———木工、电器技师、营养专家、建筑师、运动员、农场主、森林工作、公路巡逻官、园艺工人、城市规划人员、军官、机械操作工、维修工、安装工、矿工、电工、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调研型———生物学家、化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技术人员、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人员、专家;化学、冶金、电子、无线电、电视、飞机等方面的工程师、技术人员。

艺术型———广告管理人员、艺术教师、艺术家、作家、广播员、室内装修人员、医疗绘图师、音乐家、摄影师、公共关系专家;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演员、艺术家、编导、教师;文学、艺术方面的评论员;广播节目的主持人、编辑、记者;绘画、书法、艺术、家具、珠宝等行业的设计师等。

社会型———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生活服务等职业;教师、学校管理人、保育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工作分析专家、社会工作人员、图书管理员、丧葬承办人、精神健康工作者、衣食住行服务行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福利人员、娱乐管理人员等。

企业型———综合性农业企业管理人员、房地产商、经理、企业家、政府官员、律师、金融家、零售商、人寿保险代理人、采购代理人、行业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等。

常规型———会计、出纳、银行职员、速记员、鉴定人、统计人员、打字员、办公室人员、秘书和文书、图书管理员、风险管理者、旅游外贸职员、保管员、邮递员、审计人员、人事职员等。

霍兰德认为,每个人都是这6种类型的不同组合,只是占主导地位的类型不同而已。他还认为,每一种职业的工作环境也是由6种不同的工作条件所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占主导地位。一个人的职业是否成功、是否稳定、是否称心如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性类型和工作条件之间的适应情况。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就是通过对被试在活动兴趣、职业爱好、职业特长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验,确定被试上述6种类型的组合情况(对R,I,A,S,E,C,6个方面的得分从大到小排序,排在首位的就是被试的占主导地位的类型),并根据其个性类型寻找适合被试的职业(已根据R,I,A,S,E,C的不同组合将职业分类,每种组合类型都能从中找到适合于该种类型的职业)。

这个图的个角分别代表种职业性向及种职业及岗位类型。就业者的职业性向与职业及岗位的类型之间的关联,在图形上以3种连线表示,其距离越短,相关性就越大,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如果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完全重合,则适应程度最高。

【案例分析】2-4

分析自我走出职业崎岖路

———高学历找工作也有不如意

阿芳是学中医的,拥有硕士学位,今年快30岁了,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女士。她来成功职业指导中心咨询职业定位,在提供了全部测试资料后,等了近一个月,一直不见职业规划师给她《性格与天赋分析和职业定位报告》。有一天,职业规划师收到她的电子邮件,开头写道:盼望啊!盼望啊!但没有一句责怪的话。后来她才知道是由于她领会错了职业规划师的意思:原来职业规划师一直在等她的补充资料。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她不轻易责怪别人,能替别人着想,很注意表达的方式,非常容易相处。但就是这样一个学历高、能力强、容易相处的人,工作也总是不如意。

频换工作仍不见前途

阿芳毕业后分配到广州一家大医院的急诊室。与一般人不同,她说她很喜欢急诊室紧张而又忙碌的气氛:不断有新的病人进来,既要亲自对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又要指挥护士照应,还要回答病人家属的咨询,甚至有时还要计费、收费等等,她喜欢急诊室那种变化多、压力大、要求反应快、判断准的感觉。可是急诊室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很差,主任想什么时候来上班就什么时候来,对医生的劳苦很不关心。

因此,阿芳离开了那家医院,去了一家大型的美资制药公司做销售。由于在上司面前,她怎么想就怎么说,令上司不喜欢她。在这家公司她只做了9个月,工作得很不开心。

她又去了另一家外资制药公司。这次她学会了对上司察言观色,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凡事先顺着上司的意思,不主动与上司较劲,取得了上司的信任。相处久后,她逐渐发现上司向自己要客户的资料,然后偷偷地向客户卖药。这回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情绪,学会了泰然处之,宁肯眼前吃点小亏。

对客户她以平和心对待,仔细观察客户的一言一行、工作环境,学着分析客户的性格特点、爱好和需求,并尽量以专业化的形象出现在客户面前,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对同事她真诚相待,有难必帮,并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别人,与同事结下了很好的交情。新同事初到,她引导其尽快进入状态,并为其出谋划策。上司离任,无人管理,她仍按部就班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并尽可能以公司代表的身份访问客户,保持公司与重点客户的联络。新上司上任,她也无私相助。在这家公司,她还是没有什么发展,没有得到提升。在即将离开公司时,她仍站好最后一班岗,没有计较公司的不当,做好交接工作。

到职业指导中心咨询时,她已在另一家制药公司就职,但她仍然没有看到发展的希望。阿芳给自己想过三个发展方向:作家、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教授、医药界管理人员。

点评:

职业规划师的分析

中国人缺乏包容性,在中国的企业对员工性格的包容性很低,真正有性格的人很难生存,更谈不上发展。阿芳的性格不太合群,所以走医药界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有一定难度。她喜欢面对一些突然出现的需要或危机而随机应变,喜欢处理事实和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或想法。阿芳观察敏锐、反应迅速,擅长随机应变,喜欢影响、指挥别人,很适合做可以经常主刀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职业规划师的建议

读一个外科博士,然后去一个好的医院做外科医生。凭着自己的专业技术,还可以逐步上升到医院的管理层。业余有兴致可以写点东西在媒体上发表,做一个专栏作家。

第四节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及其分类

职业能力是指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能力主要由专业知识、职业心态和工作技能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如果说“技术”是一座金字塔,那么“知识“”能力”“心态”就是铸成金字塔的三大基石,三者缺一不可,不同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又称普通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职业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特殊职业能力又称专门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是在从事某项职业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并获得发展的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精湛的职业能力,是职业生活的有力支柱。一个只知道用微笑取悦顾客、缺少高水平服务技能的服务员,不是一个好服务员;一个虽然爱学生,但不能卓有成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徒有救人之心、而无救人之术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医生。在今日校园中,外语热、电脑热,此起彼伏,目的都是提高职业能力,为敲开职业大门做准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使我们大有用武之地。不怕无人用,只怕艺不精。

【案例分析】2-5

职业能力更受青睐

有两位毕业生同时去应征某企业的药品营销员。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略为逊色,但在求职信中展示了社交、应变能力,列举了担任学生会干部时如何踏实工作、锻炼自己、获得的奖励、为人民服务中受到有关方面的表扬和同学的好评等,结果被录用了。另一位学生的社交、应变能力也很强,但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突出,就在这方面大力推销自己,而忽略了营销员对能力的要求,结果在初选时就被淘汰了。

二、职业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能力的社会,任何一个机构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都不会忽视能力的价值,因为能力是完成一切工作,创造效益的基础。面对今天复杂、快速发展的社会,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职业能力:

1.语言能力

是指对词及其含义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词、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善于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向别人介绍信息的能力,它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数学能力

也称数字运算能力,是运用数字工具获取、采集、理解和运算数字符号信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银行职员、会计、统计等职业来说,就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律师、医生、文学教授等职业来讲,要求从业者要具备中等运算水平;对于演员、秘书、矿工等职业,对从业者的计算能力要求不高。

3.交往与合作能力

是指善于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协同工作或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认识自我,能尊重与关心别人,能对他人的意见、观点、做法采取正确的态度。公关人员、记者、导游、社会活动家需要有较强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

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

5.适应变化能力

是指人类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赖以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主要包括个人独立的程度,满足个人和社会业务要求的程度两个方面。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弱,相对缺乏适应社会变革形势,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知识链接】

国外高校的通才教育

美国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提倡“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法国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应培养“既有广阔得多的视野,又对某些新的问题或新的设想有高度的造诣,不受学科的历史界限束缚的人”;日本教育界提出:“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并竭力呼吁,如不进行“通才教育”,将会造成“使无知激增”的恶果。

6.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创新的要求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2-6

哥伦布

15世纪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开辟新航道的过程中发现美洲新大陆。当时不少权威航海家认为根本不存在新的航道,更不存在新的大陆,但是哥伦布总感到某种潜在的成功在召唤他。于是他独辟蹊径,与传统航道背道而驰,向西横渡大西洋,终于成功。

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却引起不少非议。有人轻蔑地对哥伦布说:“先生,你发现了一个新大陆,这没什么了不起,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最简单的事。”哥伦布听后淡然一笑,他没有直接回答,顺手拿起一个鸡蛋说:“先生,你能把这个鸡蛋竖立在这个光滑的桌面上吗?”那人接过鸡蛋竖来竖去,怎么也竖不起来,其他人试过之后也没有成功。哥伦布接过来,把蛋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磕,鸡蛋就竖立起来。有人不服气地说:“这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鸡蛋碰坏一点本来就可以竖起来。”哥伦布笑着说:“是的,许多事情本来就在那里,也很简单,可是有的人熟视无睹,没有发现;有的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将它发现了。差别就这么一点。”

点评: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往往伟大和平庸只有一线之隔,这一条线就是创新与否。

7.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擅长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以及协调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是一种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种不同的管理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职业能力的特殊要求

职业能力的特殊要求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独特的专门能力。不同的职业需要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所有职业都能通用,它带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是人们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是职业能力最基本的体现,也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不可少的。如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先有相应的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对教学问题与学习效果的洞察、分析与判断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专业能力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学习培训,在通过记忆掌握特殊的词汇、程序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获得,专业技能不具有通用性,不同的职业须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一个人成为职业化人士的基本条件。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方法能力主要包括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对问题的宏观理解和对事物间矛盾关系的具体分析,因而综合分析能力十分重要。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离开信息寸步难行,信息不准或错误就会导致决策失误。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保持稳定的情绪,反应机智敏捷,考虑问题周全,进行快速解决处理,随机应变。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在社会中所需要的行动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积极主动进取的能力等,例如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

(三)职业环境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环境是指职业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地域等环境。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职业行为的价值取向到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就业形势等呈现出了鲜明的动态变革性特征。

1.职业竞争能力

职业竞争能力是指要具有从事相关职业要求的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或具有在今后工作实践与培训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潜能。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从业者不断发展其职业能力,就业的市场化也需要从业者具有更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跨职业能力

跨职业能力主要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科学与数学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

3.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

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自己情感的把握能力,在受到较强刺激或处于不利情境中时,能保持自己情绪稳定,并约束自己行为反应的能力,这对于护士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4.终生学习能力

任何职业岗位上都需要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已拥有的技术技能能够完全适用于将来的工作,而几乎是所有的职业岗位都希望人们能迅速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学习如同呼吸一样,是一种终生活动,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要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每一天都要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抱残守缺,就必然落伍,就必然会被淘汰。

【知识链接】

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十五种职业能力

凡是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

2.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3.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4.简洁的文书编写能力。

5.信息资料的收集能力。

6.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能力。

7.目标的调整能力。

8.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9.书面沟通能力。

10.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11.岗位变化的承受能力。

12.客观对待忠诚。

13.积极寻求培训和实践的机会。

14.勇于接受分外之事。

15.强烈的职业精神。

当然,有了上述能力,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那肯定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三、提升职业能力的方法

【知识链接】

“帝王蛾”带来的启示

在蛾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叫“帝王蛾”,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它长着一对长达几十公分的翅膀,大得与它的身体不成比例。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生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殉葬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了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的茧洞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高飞,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了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帝王蛾”之所以能破茧而出,之所以能振翅高飞,源于其克服种种困难,遭遇种种磨难而形成的奇异的能力。所以可以这么认为,一个人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以及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炼才能完成。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职业人应当如何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呢?

(一)在学校学习中提升职业能力

学校教育是每个人步入职业生涯之前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又是人们获得各种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时间段,其中,职业教育是塑造一个合格的职业者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顺利地进入职业岗位,开展职业活动。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学生,要珍惜在校生活,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1.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校学习期间,要做好知识、技能上的储备。这主要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并注意拓展与职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注重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特别培养自己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这一方面是为了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因为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将来是否能顺利地开展工作。如果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就为自己在以后的职业生涯里成为专业人士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养成认真扎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学会学习

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不仅仅要关注学到了哪些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有效学习的方法,以便很好地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的具体内容纷繁复杂,没有穷尽,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学习只有一项———学会学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学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是“原能力”。因为一个人不会自我学习,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就必然会缺乏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急剧增加的时代,一个只是满足自己过去已有的、僵死的知识的人,就会沦为“功能性文盲”,而被社会淘汰。

目前,即使在英国、美国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功能性文盲”也占其总人口的20%。为了避免自己沦为“功能性文盲”,做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及时给自己“充电”。

3.加强身体锻炼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以健康的体魄做保证,将来工作才可能大刀阔斧,勇往直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自我情绪控制力、顽强不屈的意志力,这些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4.多渠道发展各种职业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只停留在专业学习方面,而应当在专业学习之余,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多种能力,为将来择业奠定有利的基础。如: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专业实习等。

(二)在职业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

在职业实践中学习,是提高职业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甚至可以使自己从“门外汉”迅速成长为合格专业人士。因为工作本身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许多知识、技能、经验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取的。实践出真知,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们要在职业实践中立足于本职工作岗位,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专业能力。

1.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具体说,要主动承担工作责任,知难而进,以大局为重,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尽心尽责,乐于奉献;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果我们像对待恋人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自然能把工作做好,将手头的工作做好、做精、做透,当人们称你为专家时,自会受人尊敬和重用。

2.不耻下问,勇于向别人学习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聪明人最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以先学习者为师,学习前辈的经验教训,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是速成的捷径。

3.工作中的自我学习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并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自己亲身工作经历获得实践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大学堂,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课本,就是一部读不完的无字之书。

鲁迅曾告诫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界这部活书。”有志向的人要善于读生活这本“无字书”,要读懂这本无字之书,必须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因为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一是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使自己不再犯和别人同样的错误;二是时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使自己不出现同样的过错。

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是一种不能用编程来表现的东西,是不能完全复制的。在生活实践中,随时随地都能使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获得提升,“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可以在不经意间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职业?职业的特点有哪些?

2.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职业大类表对对号,看看自己究竟入了哪一行。说说目前新出现和衰亡的职业都有哪些?

3.职业未来发展的特点如何?

4.什么是职业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5.什么是职业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提升职业能力。

【测评与练习】

不断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1.恪守职责的能力

(1)在学业上或者生活上,为了达到目的,习惯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

(2)尽可能避免个人的偏见和冲突,以免影响学习。

(3)如果做错,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4)面对问题并且努力去解决它,而不让它继续困扰你。

(5)有私人问题时,仍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6)有紧急事件时,不惊不慌,平心静气地解决它。

2.计划的能力

(1)在学习和生活上,从长远规划、设计。

(2)对于学习,至少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应筹划完善,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样做。

(3)熟悉计划的技巧。

(4)当你被指定学习某一专业课程时,在开始学习之前,详尽地规划你的学习方法。

(5)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控制的能力

(1)你现在的学习是否符合你所制定的日程表和计划?

(2)你知道如何更好地执行学习计划吗?

(3)你是否定期检查学习成效?

(4)你有提醒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计划吗?

4.口头表达能力

(1)你花很多时间用于说话和聆听吗?

(2)当你陈述问题时,别人能正确地知道你的意思吗?

(3)当你表达很重要的事情时,你能够清楚地表达你的意思吗?

(4)你能够让别人听懂如何从事交付给他的任务吗?

(5)从已得到的反馈中,你能否知道听者确实知道您所说的内容吗?

(6)当你跟别人说话时,你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吗?

5.文字表达能力

(1)你现在的学习或者工作需要写备忘录吗?

(2)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你曾经写过超过10页的文章吗?

(3)在学习以外,你经常写作吗?

(4)当你写作时,你对你的文章的语法、逻辑性、清晰程度、说服力、可读性有信心吗?

(5)如果你是一位技术专家,你现在能写一篇让外行人也读得懂的报告吗?

6.创造能力

(1)现在,你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创造性的能力吗?

(2)当你听到其他的创新时,你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在学习生活上,你是否常常想用更好的办法来做事?

(4)面对困难而又一时找不到具体的解决办法时,你经常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吗?

7.主动能力

(1)在目前的学习上,学习的方法大部分是你自己选择的吗?

(2)你是否随时主动学习,是不是被要求或者被指挥才做?

(3)学习中碰到困难时,在求助老师和同学之前,你是否尝试自己解决?

(4)你是否热心地参加集体活动?

(5)你是“今日事今日毕”的人吗?

8.适应能力

(1)当你碰到与你的意见或者计划相反的意见时,你愿意倾听别人的看法吗?

(2)你对可能影响你学习的新趋势保持警觉吗?

(3)你会承认错误而改变对其他观念、方法和人的看法吗?

(4)你会试着去了解“渐进求变”的优点而尽力去求其实现吗?

(5)你处理问题时,是否能够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

(6)受批评时,你认为那是学习、改进的机会吗?

在以上这些问题中,尽量让自己回答“是”,这样不断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