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就业与创业指导
17529400000002

第2章 就业与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展,职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持续减少,优质岗位供给持续减少,劳动力市场继续呈现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城乡分割以及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明确和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原则,了解社会需求信息,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欲望值,树立竞争就业观念,增强择业、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第一节就业与就业指导的概念

一、就业

就业,就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经济和其他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并借以获取劳动报酬。就业是全社会所有具备劳动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这个话题说起来一大堆,实际上道理非常简单,人的本质是劳动,人活着就要吃穿住行,否则生命将无法维持,要维持生命,就得工作,就得挣钱,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概括地讲,就业是指人们在一定客观条件下所进行的选择和从事某种职业的社会活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职业活动。由此可见,就业一般应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从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活动,即从事某种职业,把个人的劳动融入到社会之中;第二,必须合理合法,得到社会的认可;第三,要有一定的报酬或经济收入;第四,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凡是具备这四个条件者,就表明已经就业。凡不完全具备以上四个条件者,不能认定为就业。

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也可称为“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为他们和用人单位结合“做媒”。广义的就业指导,则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者劳动技能,组织建立劳动力市场以及进行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和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

概括地讲,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能最佳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它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发展过程。其功能的加强、范围的扩大,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指导需要的变化发展。

实践证明,就业指导就像纽带、桥梁一样,将学校、学生、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像杠杆和指挥棒一样,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全国各地的很多职业院校都先后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逐步开展了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宣传学生就业政策,传播学生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三、就业指导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学生是就业指导活动的主体。指导者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念及职业素质简单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引导,加以吸收,加以内化,实现自我提高(发挥主体的作用),变就业的压力为学习的动力。

(二)教育性原则

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工作是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载体和抓手。其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敬业教育、责任教育。

(三)系统性原则

就业指导不是毕业时才有的临时性工作,而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并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就业指导应全员化、全程化。

(四)实践性原则

就业指导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强。实现的途径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兼职、社会工作。

【知识链接】

就业指导的历史与现状

1.就业指导的由来与发展

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推行就业指导;1902年,德国出现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1906年,美国波士顿商业学校把就业机会纳入教学计划;职业指导的正式创立一般以帕森斯1908年在波士顿创立职业局为起点。他主张开设职业课程,配置专门职业咨询工作者。1911年,哈佛大学首开大学生就业指导先河,开设就业指导课十讲。那时,职业指导工作内容较单一,主要围绕“人—职匹配”进行。工作范围主要限于三方面:(1)了解个人:生理特点、能力、需要、兴趣等个性特征;(职业素质测评)(2)了解职业:职业规范、要求、条件等资料;(3)人—职匹配:做出适当判断、进行职业选择。

2.我国就业指导的历史与现状

1916年,清华学校发起职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进校演讲职业问题,指导学生填写工作志愿,预测就业趋势。1925年,清华学校庄泽宣教授编写《职业指导实施》。1979年,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劳动服务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各地开始设立人事交流中心。1988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出版了《大学生求职择业指导》。进入90年代,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福建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片《穿越择业的误区》。目前,全部省市区和大中专院校均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50%的部属高校为毕业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2002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2]第19号),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指导意见。这标志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对比

中国“程序式”模式

就业指导是一次性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内容上重视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指导,方式上局限在团体咨询和举办讲座。忽略了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和如何应对职业生涯危机以及择业应确立的心态和原则等的指导。

美国“发展式”模式

学生职业指导不是选择职业的一时性行为,而是一个发展的培养人的过程。重视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

四、就业指导的任务

职业院校肩负的重任,对社会而言,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就个人而言,使其在知识、技能、道德思想、身心健康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基本的职业角色技能教育,都应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恰恰是我国以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毕业生计划分配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就业指导的内涵还缺乏了解,甚至一些学校的领导也认为,就业指导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紧要。从而导致了大量毕业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知识和训练,当他们从学校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时不知所措。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学生就业政策的急剧变革、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规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得职业选择技能必然成为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身体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增长、思想品质的成熟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对自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我的职业价值观念,从而为实际进入工作世界作准备。

因此,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使命,其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是认识个人与社会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选择职业的依据。就业指导的基础性工作就是首先通过各种有效的测验工具,对指导对象的职业素质进行测量和鉴定,对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特点进行评估,并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从指导的角度来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是指了解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理性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几个部分。生理的自我包括性别差异、身体素质、身体协调能力等;心理的自我包括性格、气质、意志、情感、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兴趣、态度、理想与价值观等,这是自我了解的最重要的方面;理性的自我包括对自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的评价;社会的自我是对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生活角色、职业角色,在生活中的责任、义务、名誉,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对他人的态度等。

(二)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是影响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和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我国就业政策及劳动人事制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迅速变化,为此,职业指导工作应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宣传新的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以顺利就业。

(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

了解职业世界是学生择业的关键,也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社会职业的了解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一般状况。这主要包括全国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就业机会等。

了解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国家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及对行业更新的影响、职业的种类及其分类特点,以及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等。

了解各种具体职业的性质、资格要求(包括年龄要求、性别限制、专业及教育程度、身体条件及其他特殊能力等)、报酬、晋升机会,以及该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及重要性。

(四)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

掌握丰富的信息是职业决策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指导,就是在人才和社会之间架起了纽带和桥梁。由于供求信息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职业岗位的空缺与求职者人数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求职者迫切需要得到关于就业市场的供求信息,作为职业定向的现实依据。

在我国现阶段就业市场中,总的情况是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积压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但在另一些地区和行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来补充岗位的空缺。

学校的就业服务指导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收集各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把毕业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奖惩情况录入计算机或制成表格,随时供用人单位查阅,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使毕业生人尽其才,使社会才尽其用,从而实现人才与社会的最佳配置,发挥人才和社会两方面的最大效能。

(五)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我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卢荣远曾提出“职业自我概念”这一名词,他认为“职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来源于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对劳动的态度、职业责任感、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价值观。个人职业行为乃是个人职业自我概念的产物,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因而,职业自我概念是个人职业态度、价值观念的最终产物。

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生世界观、价值观标准,总体来说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面临就业的选择,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不知所措,甚至有惶恐感。表现在职业自我概念上也是飘忽不定,有时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时把地区放在第一位,有时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如此等等。对就业指导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把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和成才道路等方面,促进个人发展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

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职业成熟的标志,也是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职业指导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职业知识介绍的水平上,而应当把发展学生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作为职业指导的目标。

(六)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

随着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为了充分享有这些自主权,同时避免一些纠纷的发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帮助学生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的招聘应聘技巧。比如: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个人求职材料的准备和制作,面对用人单位的考察、面试如何表现自己,以及应有的礼仪和言谈举止等等。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就业知识和技巧,可以避免他们由于种种技术原因造成的求职障碍和失误。

第二节就业指导的作用和意义

一、就业指导的作用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配套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需求的地区分布,使毕业生能按照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择业选择,避免做无用功;二是辅导毕业生熟悉择业程序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掌握有关的应聘的技巧;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和有关咨询工作。随着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在学校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使得就业指导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其作用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同。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作用

就业指导理论告诉我们,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的。因为,早在童年时期,人就有了职业意识的萌芽。这个时期的儿童处于职业的幻想阶段,并在游戏中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少年时期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人开始进入职业意识的探索阶段,即领略一些职业角色的社会意义,较为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能力。青年时期,人开始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主观条件与社会现实协调起来,步入对职业的选择阶段。而就业指导不只是在找工作的时候进行指导,而是根据人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拥有的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因此,这种指导就具有教育作用。对学生来说,就业指导,作为发展其个人健全的职业角色形象和增进职业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了指导自身的教育功能。就业指导,增进学生个人对自身、对职业世界的了解,从而发展其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健全的职业自我形象,具备良好的职业决策能力,这不仅是学生择业成功所必备的素养,而且是作为一个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二)桥梁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就业就是把这些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求职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检验过程,就业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首先要为学生及用人单位精心组织和安排人才交流会,力求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联系,通过就业指导,学校要向社会介绍所设专业的使用方向,让社会了解学校培养的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还可以把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及奖惩情况等,利用电脑及表格、录像等手段,提供给用人单位查阅,并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合适的毕业生人选。再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要将用人单位的要求及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校,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使毕业生对职业供求状况有所了解。这样也便于学校根据社会需要改进教学和育人工作,克服学校的教育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增强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传播信息作用

毕业生“自主择业”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是在有限度的情况下,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如何使这种选择科学、合理,既使毕业生人尽其才,又使用人单位才尽其用,实现人才与社会的最佳配置,发挥人才与社会两方面的最大效能,信息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作用

毕业生自主择业,直接面对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毕业生自身素质的竞争。就业指导机构可以因势利导,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在新生入学后,就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范围和将要担当的社会角色,并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专长优势来设计自己,从而建立起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明确的目标会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富于创造性地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塑造自我。这样,把早期的素质训练和后期的具体辅导结合起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的培养中就起到促进作用。

二、就业指导的意义

职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院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明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情况下,职业院校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正确就业、成功创业,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开展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如下。

(一)就业指导能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就业观对人才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准备有直接影响,能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就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每个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校生活步入职业生活,无疑是对其人生态度的一次考验。为此,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事业与谋生的关系———事业重于谋生。就业作为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就业绝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应该把自己从事的职业融合在祖国的事业、所在地区的事业、所在单位的事业中去,激发为事业努力工作的热情,奠定就业的坚实基础。二是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奉献重于索取。就业,当然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但是,社会要发展,人人都有对社会作奉献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就业岗位上的劳动可以衡量个人对人民、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的大小。所以,毕业生应具有奉献重于索取的思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就业观。三是发展与眼前的关系———发展重于眼前。毕业生走向社会,总期望有一个高起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实生活又往往没有那么多理想的用人单位,为此,不能把眼睛仅仅盯在眼前,而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总之,一个人的就业观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业观是具体化了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自主择业将就业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交到了毕业生个人手中,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对毕业后何去何从反而没有主见。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树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职业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同时又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就业观不同的人,二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开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曾豪迈地宣称:“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他终生实践自己的诺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是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更应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中,立志将所学知识报效祖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

第二,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了这个共同利益,个人的活动必须服从社会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三,把为社会做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人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对社会有没有贡献。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时,才具有价值,自我价值是由社会决定的。个人在社会上作用的大小,贡献的多少,要看其劳动成果得到社会承认的多少。自我价值只有在它所属的集体的价值实现后才能实现,这是因为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个人在集体中的影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国家鼓励提倡毕业生到生产经营的一线去,面向基层,面向乡镇企业,因为那里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毕业生在那里可以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就业指导能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是指:求职者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点及社会需要等,在众多的职业岗位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业者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就业者的选择。可见,职业选择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任何绝对意义上的单向选择,都不能构成职业与劳动者的最优化、最有效的结合。

职业对择业者而言,是个人挑选就业岗位的过程,即个人基于不同职业的不同看法,出于不同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条件,对职业岗位作出选择。一般说来,个人选择职业时需考虑的因素有:职业的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地点、个人的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等。这些因素对每个选择职业的具体人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职业与人生紧密相连,职业选择的好与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对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选择。择业是人生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是对未来发展成长道路的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乐此不疲,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引导学生遵循职业选择原则,做好职业选择,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就业指导能促进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

求发展、求成才是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共同的美好愿望,他们对社会贡献如何,个人生活方式怎样,特别是能否发展好、成才快,同他们毕业后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关系重大。当选择能与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相吻合的职业职位时,就能精神饱满、奋发努力、快速发展、茁壮成长。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大利益,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最高文凭是中学,因为在哈佛大学他没有读完就经营他的电脑公司去了。他是世界上及早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果断地去经营自己长处的人,其结果是使他自己成为世界首富。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如果选择不当,在人生道路上会出现种种曲折甚至坎坷,影响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前途。富兰克林的“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是这个意思。因此,通过就业指导,能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使其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地走向社会,为将来的发展和成才打下基础。

(四)就业指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高

从一些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反馈的信息认为,不少学生缺乏自我推销的能力。求职的学生比较注重外包装,几乎每个求职者都有一份精美的简历,一堆各种证书,却不注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设计;有的学生一开口就问薪金和待遇,让用人单位产生反感。学生的就业又和其素质状况直接有关。在招聘中,一些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总是先为用人单位所接受,也就是说,就业的准备是重要的,素质高的毕业生容易就业,这样就业的竞争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高,使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进行知识积累、技能积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积累,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需要和欢迎品学兼优、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在进入学校时就有职业的考虑,学习目的更明确,职业设计更完善。

(五)就业指导有利于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

由于毕业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面临就业的选择,应该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已经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思考的焦点问题。

(六)就业指导有利于教育改革和提高学校的声望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毕业生是学校的“产品”,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如何?他们能否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能否在岗位创造成绩,用知识回报社会和人民等情况,对学校的声誉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其社会声誉就高,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就好,招生质量高,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培养的素质好、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又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此良性循环,无论是哪一所学校都会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之,近几年职业院校不断扩招,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增长,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作为学校的就业服务指导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济和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使学生会就业,就好业。以其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的就业指导的最高境界。

第三节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式

一、就业指导的内容

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是广泛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相应的侧重点,一年级重点是进行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了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制度;二年级重点开展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社会能力的提高;三年级重点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求职定位,讲授求职择业技巧、途径和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从整个过程来看,就业指导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的规划

虽然目前由于招生方式的改革,学生报考学校的专业有了自主权,学校录取时也尽量尊重学生的志愿,但中学阶段对职业并不十分清楚,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并不十分了解,往往以名称取舍,这就给进入职业院校后的学生职业发展带来了障碍。职业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进入职业院校后,学生们亟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进行介绍,帮助他们掌握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方法,是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中学和中学前的教育中,职业意识是朦胧的,进入职校后逐渐变得现实起来,并把职业意识转化为自我意识加以表达,而理想的实现,是通过职业的发展来完成的。因此,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科学地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是学生就业准备的核心。尤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同,某一专业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拓宽,扩大就业面,学生本身是难以做到的,而且盲目性较大,往往赶热潮、追时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因此,把就业指导同学生的学业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较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就业指导的中心环节。

(二)个人特征评价

选择职业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对职业的认识与评价,要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二是对自身的评价,是否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素质状况和素质优势是选择职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业指导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心理测量技术,采取标准化、非标准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体性的、集体性的评价活动,使其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确定职业适应范围,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择业心理咨询

择业中的学生,心理往往是不稳定的,充满着矛盾冲突,从众、攀比、自负、自卑心理表现得较为明显。当前比较突出的一种是就业期望值过高,求待遇而不客观分析个人的付出和能力,求舒适的工作环境而缺少艰苦创业的精神,求稳定而缺乏竞争意识;另一种是抗挫折能力过弱,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依赖心理严重,求职被拒不能客观分析原因而是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学校要针对择业中的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心理咨询的手段,及时地消除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做好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四)就业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就业指导的应有之义。职业价值是人们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这是思想方面的问题。择业标准、择业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支配的。学生选择职业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要考虑自身的素质及特长,要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勇于从基层做起,要安于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学生选择职业要注重诚信意识,要客观真实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要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生选择职业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特长和潜能的职业,而不要以金钱为准则。学生选择职业要放眼未来,看到发展,而不要以眼前利益支配择业行为。职业发展的好与坏,与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遵守择业道德规范,实事求是通过正当行为选择职业。

(五)就业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劳动人事制度,包括用工聘用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另一方面,毕业生需要较为详细地了解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毕业生就业的权利运用和约束条件的结合,是择业行为规范的法规性要求。毕业生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开展求职择业,一旦违背就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对毕业生进行广泛的政策引导和咨询,能使毕业生明确哪些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应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权利,有什么样的限制,纠正择业“误区”,少走弯路,为他们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就业信息服务

掌握社会需求信息,是毕业生进行自主择业的关键环节。信息的多或少,标志着选择机会的多或少。学校通过就业指导机构,为毕业生就业架桥铺路,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像互联网等快捷的方式同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掌握需求信息,包括专业、数量、需求层次、用人要求等,向学生及时公布。学校不仅依靠就业指导机构收集就业信息,而且要调动内部一切力量,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学校还要积极和各级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和社会人才中介力量开展合作和交流,多方面全方位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掌握信息渠道,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七)求职技巧指导

掌握择业技巧是毕业生选择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择业技巧也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择业技巧也就是择业技艺,它同投机取巧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毕业生的择业技巧指导,使毕业生掌握应聘、就业程序,掌握自荐方式和应试的有关礼仪,掌握适合本人的形象设计和外表包装,掌握与人交谈时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正确运用的方法。面临择业的毕业生,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心理压力大,出现不知所措、衣不得体、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加强择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使学生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

(八)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的概念,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它给创业教育作了如下定义: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使更多的谋职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另一方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就业指导的方式

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和就业指导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进行就业指导所采取的方法不是单一而是多样化的。在选择就业指导方法时应注意点面兼顾,既能指导广大学生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择业知识与技能,又能尽量为学生个体提供个性化指导。学生就业指导不同于简单的就业安置,不单纯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求得一份工作。它是一项内容丰富、系统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工作。因此,学生就业指导要坚持“四结合”原则: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具体而言,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及系列活动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进行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可以使就业指导系统化、全面化、规范化。就业指导课开设的时间可以不局限于某一年级某一学期,可以将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分步骤地在不同年级开设适当课时,修完全部课时和全部内容获得学分。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就业指导课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就业指导系列活动是指:与各类学生活动、社团活动相结合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如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和学生团日活动。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是被普遍采用的就业指导方法。主讲人一般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某一行业的成功人士或就业指导、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学生团日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团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就业指导相关内容,就可以为就业指导服务;还可以选择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就业方面的矛盾作为论题,开展演讲、辩论比赛,引起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达到进行就业指导的目的。此外,通过模拟招聘现场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应聘过程,获得求职择业的感性体验,积累临战经验,以便在真正求职时能克服紧张心理,应对自如,正常发挥。

(二)就业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就业指导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就业指导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懂得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工作者。

(三)通过各种渠道提供职业信息

信息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因而,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准确的职业需求信息无疑是就业指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一般可通过校园网、校广播站、宣传栏等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学校不但可以向毕业生提供具体的职业需求信息,而且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并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预测。

(四)提供就业咨询

就业咨询,就是回答学生有关就业的一些问题,为其选择职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包括择业咨询、招聘咨询和心理咨询。就业咨询的方式多样,有面对面的直接咨询,也有书面交流的间接咨询;有正式咨询,也有非正式咨询;有个体咨询,也有集体咨询;有定期咨询,也有非定期咨询等。就业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也包括择业心理、自我评价和求职技巧等各个方面。提供咨询者既可以是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也可以是其他教师、专家学者、亲友、同学等人。这种就业指导方法针对性强,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小,气氛宽松,易于产生良好的指导效果。

(五)进行职业测评

这是一种新兴的就业指导方法。它是20世纪初美国等西方国家,随着心理学、统计学的发展,测验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以及在社会职业发生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它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对学生就业指导而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难点,职业测评就是通过选取适当的测评量表,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潜能、职业倾向等做出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指导他们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地选择职业。

第四节就业趋势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有的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他们倔犟、孤僻的性格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欠缺,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就业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逐渐向高新技术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就业趋势分析

【知识链接】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出职业院校学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括“专业非常对口”与“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两项指标)比例在20%至30%之间。职业院校毕业生有近六成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比例为15%。

二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报告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主,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达58.62%。

三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比较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当职业院校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

(一)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择业时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思考,不再将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先找个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选择比较好的单位。

多数毕业生认识到只有强化专业技能,逐渐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已感到知识、学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继续学习的愿望,部分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通过电大,自考及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

对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状况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大部分同学仍热衷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偏向于条件优越的企事业单位,不大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服务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他们求职、就业的成功,甚至对今后的工作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上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现状来看,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应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

(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准备分析

道德品质方面。近年来各类职业院校在实习推荐中,逐渐意识到行业在这方面的较高要求,从而坚持德育为先,狠抓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我们现在开设的《职业指导》《职业道德》等课程,有的同学不爱学,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其实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有用的,这门课程学好了,对将来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己的前途不能制订一个规划。比如说,实习阶段应该怎么做?一年内我想达到什么目标?今后五年规划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同学在校学习时根本就不想,走一步看一步。再就是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就业后缺乏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好高骛远,不能安心工作,甚至因此而丢掉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能力偏低,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得到用人单位好评,而“人际交往”和“应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决断“”自学”及“口头表达”能力等还比较差,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尚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技巧”和“知识水平”还很差,尽管现在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要自己去收集有关的就业信息仍很困难,对自我推销技巧和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也没有足够信心。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这是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的客观体现“;知识面”和“对新知识的了解”最差,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视野还相当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尚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范围内的知识。这种状况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并尽可能地多学习一些新知识,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身发展方向盲目,快毕业了,却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能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做起,打好进步的基础。

【案例分析】1-1

小王被学校推荐到某企业工作,到单位工作没几天就不干了,说太累,工作环境不好,技术含量低,薪水太低,离家远。小王总想找一个既轻松、薪水又高的工作单位。

点评:其实这类学生根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种现象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中较普遍,其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由于同学们涉世不深,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没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在社会上是立不住脚的。所以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决不能眼高手低,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不要动不动就说这个活太累、太脏、太简单、不适合我。

缺乏诚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很多同学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毕业就进好单位,但又不能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事实证明,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都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也为他们迈向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现在的用人单位工作经验已不是首选,更多则是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学习和接受能力,等等。其次就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品行。

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学生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但他们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偏颇看法;有些学生因自己专业技能不如其他同学,或面试屡次受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些同学因职场竞争的激烈,并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能再给父母增加负担的想法,使自己无形中背负上很沉重的压力,常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急躁,缺乏自我控制,烦燥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案例分析】1-2

某职校有一名女学生(吴××),她做事认真负责,为人处事能力很强,字写得很漂亮,普通话也比较标准。在学校时是学生会干部,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在学校推荐工作时经用人单位严格面试,被录用了,现在是人事资源部主管。她之所以最终能在许多个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与她的虚心好学和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此项工作来之不易,所以她更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也更尽职尽责。跟同事们相处的也比较愉快,工作起来很舒心。

点评:要在社会立足,不但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还要在平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要有敢于面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同学不会为人处事,在校学习时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迟到、旷课,老师批评时,不能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顶撞老师,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参加工作后一时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以至于被公司辞退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同学缺乏沟通协调的能力,做事始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有些同学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眼中无事,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遇到问题不动脑子想办法解决,张嘴就问,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就业时应树立的几个意识

(一)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职业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实用技术的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有的毕业生不愿做工资较低,较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不知自身的条件达不到那些岗位对员工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对历届毕业生中成功的案例的宣讲,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

(二)打破体制局限,树立广泛就业的开拓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还非常热衷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其实随着近年来国企改革和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加快,这些单位的编制普遍紧张,不少单位还面临裁员。同时,这些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等要求都很高,职业院校学生很难在其中谋职。其实,有许多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等,在近年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下发展非常迅速。广大毕业生要敢于开拓创新,运用所学专长走自己的创业之路。

(三)强化技能训练,树立竞争上岗的意识

在分析“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时,多数毕业生认为是学历低,无经验,仅少量学生认为是专业技能不强。与本科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手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同学们要树立竞争上岗的质量意识,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将过硬的技能作为求职成功的敲门砖。

(四)练就求职技巧,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

职业院校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调查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技巧没有信心,对把握就业机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缺乏自信。因此,职业院校学生需要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毕业生的理想与实际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就业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少数人身上滋长了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有些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后,其价值取向暴露无遗。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倡导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多种能力。

(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继续学习意识

调查中,毕业生们对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了解等评价较低,同时感到自己的综合能力欠佳,大部分毕业生已开始关注自己的继续教育问题。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职业院校学生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仅凭已有的一点知识和技能去应付目前的岗位工作,很快就会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要求广大职业院校学生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现有的知识与技术,还要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利用课内外各种学习机会,主动扩展知识面,并学会通过多种媒体了解和掌握一些科技新知识。同时,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也要教育学生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意识,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抓紧业余时间进修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总之,最重要的还是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

【知识链接】

1.解决学生就业难路在何方?

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

学校要适应就业市场

毕业生要走进就业市场

2.我该如何去做?

认清形势,“不等“”不靠”,培养就业意识

准确定位,树立合理期望值

树立主动推销自己的观念

参加社会实践,争取机会多接触社会

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

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

提倡去西部、基层就业

提倡去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观念

三、职业院校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但近几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教育学生转变求职观念,正确衡量自身实力,扬长避短,正确定位。学校要挖掘潜能,创造优势,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生存发展。

(一)改变择业观念,正确定位

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比较盲目,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只是根据兴趣、爱好、工种技术含量高、待遇理想等来选择职业,并带有一定的从众心理,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给自己正确地定位尤为重要。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情况、外在形象、处事能力、性格、爱好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客观分析自己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二)坚持务实态度,不好高骛远

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工种要求高,挑三拣四犹豫不决,错过了许多机会。职业院校学生求职时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头做起,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学好专业课,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我们在端正就业观念的同时,更应该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考取本专业的上岗证,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拓宽就业面。

(四)不断学习,提高自我,争取继续教育的机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职业院校学生要有危机感,无论何时都要汲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时机。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单位的骨干。据不完全统计,我区2009届大约有30%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马上就业,而是选择到各类大专院校继续深造,为日后就业打好扎实的基础。

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就业?就业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2.什么是就业指导?

3.就业时应树立的几个意识是什么?

4.简述就业指导的任务、作用、方式和意义?

5.谈一谈你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