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593

第593章 稷下学宫白马非马

临淄分为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早大城晚,但是随着齐国的振兴和迅速强大,小城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了,于是齐国就在小城的东北延伸再造巧妙衔接,拔地而起了这座天下闻名的大城。因为这个原因,临淄包括大城小城在内,共有有雍门、申门、杨门、鹿门、章华门、个门等有名有姓的大门十三个。

随着不败的潜意思,他还有幸到临淄大城的东南门不远处去看了看,因为那里就是,天下闻名的,被后世称为“孔子闻韶处”的地方。

在这战国时代,齐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富国强国,真正的称雄于天下,其政治经济军事都强于其他诸侯。与此同时,在文化上,齐国也正处于一个鼎盛之极的时代。如果说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那么这个鼎盛时期的中心,就是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了。

稷下学宫汇聚了各国的学者,大家在这里讲学辩论、畅言治乱、明辨是非、百家争鸣盛况空前。更关键的是,稷下学宫还为这些的“谈说之士”,提供了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让其在这里尽情的高谈阔论、争鸣驳难。

骑驴而来的这个少年,就是准备来这稷下学宫拜师学艺的,他听说旷世大儒孟子正在这里讲学,于是就慕名而来了。也就是说这稷下学宫其实就是齐国为了便于诸子百家汇聚,专门为四方学者传道受业、着书论辩而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场所和机构。因为这所学宫建于临淄的稷门不远处,故称【稷下学宫】。

来到城门前,也就是那座着名的临淄稷门前,排队等待交钱过关的少年,又提前看了一场好戏,真实的领略了一番这稷下学宫的辩论之风。

就在前面,一个骑着白马的少年过关不给钱,还说的振振有词的:“你们这告示上明明白白的就写着:一人三文,马牛驴各两文,猪羊狗一文。也没说白马还要收钱的呀!”

现在的齐国,国富民强,这过关收费,只是一种管理方式罢了,其实大家都不在乎这三文两文的小钱,也就是说这个白马少年,摆明了就是在难为人。他这一番胡搅蛮缠的话说下来,直把那当值的官差气的天灵盖冒烟:“你这不是胡扯吗?这白马不就是马吗?这上面明明白白的说着马收两文,你这白马交两文钱,怎么了?”

没想到官差的解释让那白马少年也气愤难当了:“谁告诉你白马是马了?白马是白马,马是马;这是两回事,白马不是马!”

“白马就是马!”

“白马不是马!”

“白马是马的一种,所以白马当然就就是马了!”

“就因为白马只是马的一种,所以马不是白马!”

“白马都是马的一种了,怎么白马还不是马呢?”

“你也知道白马只是马的一种,所以只能说马包括白马,但是马不能叫做白马,因为马里面还包括黑马黄马红马所有的马呢!所以马不是白马,而反过来不就是白马不是马吗?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给你说不明白了呢?!”

在众人的哄堂大笑中,就连那骑驴的少年都乐得无可无不可了,但是所有人虽然在笑,虽然都知道这白马少年说的这个事情不对,可就是没人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少年提出来的这个说法,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即便是那很是自以为是心高气傲的骑驴少年,也被这场面给震撼住了,倒是很好的让他自己收敛了一下他自己的狂傲气息。

到最后,那怒发冲冠的官差都快给气疯了气死了,都快被气得歇斯底里不管不顾的想要发飙了,眼前却突然多了一双拿着五文钱的小手,白马少年对那官差深施一礼“这位大哥,对不住了,小弟刚刚只是跟您老人家开个玩笑罢了,还请您老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们这个不懂事的少年郎计较啊。再说了,我还要急着去稷下学宫,看孟子和淳于髡大人的辩论呢,再不走,恐怕要错过了。”

没想到白马少年此话一出,那官差也立刻恭敬起来,“原来公子是稷下学宫的先生啊,在下失礼了。你赶紧去吧,这里没事的。”

骑驴少年过关以后,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那白马少年,看来这骑驴只能看唱本,这追人追马嘛,还真不行啊。但是也好在骑驴少年这一通紧赶慢赶,他虽然没能追上那白马少年,求人家带着他进去观摩,可好在这次的天王辩论是公开的,来者不拒没有任何的限制!

进到稷下学宫准备要辩论的大院子里面,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院子好大呀,第二个感觉就是这院子还不够大呀,因为这院子虽大,但是这院子里面的人也太多了!年少顽皮的骑驴少年实在是挤不进去,直接爬到了一块假山的顶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骑驴少年,第一眼就看见了刚刚过关的那个白马少年,第二眼就看到了院子中央,台子一侧后方的人山人海,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淳于髡大人的弟子,还是孟子的弟子。

在这个诸侯争雄的时代,各国的统治者都面临着如何统治人民管理国家、如何富国强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问题。而这就需要一大批的【文士】、【武士】为其出谋划策、执政掌军。在这种形式之下,“士”逐渐成了一股能左右局势的,非常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

这些“士”,在列国的政治军事角逐中,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到最后都大到了“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叛魏魏伤。”的地步;真是一士可兴国,一士可亡国呀。而“士”之上,就是诸子百家的“子”了;所谓的“子”,其实就是顶尖的“士”,也就是说这些“子”们,更厉害,更牛叉,更恐怖!

就在这个“士”、“子”崛起,一人难求的形势下,齐桓公田午开始创建稷下学宫,以求筑巢引凤。但是不败也很清楚,此齐桓公非彼齐桓公,这个齐桓公可是田氏代齐以后的齐桓公,而非春秋五霸之首的那个齐桓公。那个姜氏齐桓公是春秋齐桓公,这个田氏齐桓公是战国齐桓公。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私人无学;但是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新局面。尤其是进入战国后,很多人私自聚徒讲学,一时之间私学蔚然成风,其中最着名的当然就是孔子的私人学堂,以及他那因材施教的教育改革,还有他教出来那闻名天下的七十二贤了。

而孟子的师承关系根红苗正——子思——曾子——孔子!也就是说人家这孟子是孔子的嫡系部队,并且他一生都从事教育事业,在开账授徒的同时,继承光大解说传播孔子的思想,被人称为“亚圣”!

不多时,人群突然骚动起来,原来是辩论双方出场了。先出场的是孟子,因为他虽然已经是亚圣了,他要是跟如日中天的淳于髡一笔,却又变成了一个年纪小地位低名望弱的晚辈了。而这一出场,两人的声势就先分出了高下。

原来那人山人海的一侧,不是孟子的,跟着他前来的人虽然也很多,也众星捧月一般也是一百多号人,但是另一边却是成千上万山呼海啸一般!但是让人觉得多少有点美中不足,甚至是意外失望的是,这两个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着名人物,长得也太不高大英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