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395

第395章 此心光明

在临终之前,王阳明的门人弟子们都聚在师父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飞的我可以射,走者我可以网,游的我可以钓。

但是龙,我不知该怎么办啊!学识渊深莫测,志趣高妙难知;如蛇般屈伸,如龙般变化,龙乘风云,可上九天!〗

对于王守仁先生,别无他法,咱们只能用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来描述他,这是他应得的称颂。而这句话,大家可都知道,它可是孔子当年,异常尊敬的形容他的老师老子的!

儒家讲究的三个终极目标,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达到其一就已经很是了不起了,但是我们的不怪大侠王阳明先生,不但把这三个终极目标都达到了,而且还都完成的那么的有目共睹,那么的完美无瑕!

威震天下,学名远播,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王阳明一人而已。

王守仁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明代其实本身就有很多厉害的人物,于谦就是一个。虽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于谦在品行和才能上并驾齐驱。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等等等等。

于谦最为难得的一个优点就在于,他这个人不但才能过人,在品德上更是完美到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如于谦者,千古又有几人!

但是很可惜的是,在于谦之后,王守仁横空出世,他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王阳明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对他已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他的称呼——圣贤!

王阳明,以明朝唯一的圣贤而让所有人高山仰止!

王阳明姓王,初名云,生於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卒於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后来,王云的祖父改其名为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王守仁生前曾筑室於阳明洞,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十二岁就塾师,性格豪迈不拘,曾言:“读书为学圣贤。”小伯安十三岁母丧,十八岁谒理学家娄谅。娄谅号一斋,这人身为大儒虽然很有名,但是比起他的那个女婿来,就小巫见大巫了,因为他的这个女婿叫朱宸濠,是大明朝的宁王,江湖中人称神兽九羽!

小伯安听娄谅娄一斋讲完朱子格物之学后,竟然在自家后院连格竹子七昼夜,可惜无所获,遂转而学辞章之学。

王阳明二十二岁应会试名落孙山,至二十八岁才举进士。但是在此期间,小伯安广阅书籍,他读兵法,也研究道教养生之学,面对为考试而读书的处境,遂有遗世入山之意,然转念一想,人本是父母所生,大道是不能离开社会人群的,遂重回儒家。

王阳明从三十四岁开始,讲身心之学,开始招收门人。

三十五岁,王阳明因见朝廷为宦者刘瑾把持,明武宗沉迷於享乐,故上疏直言,而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王守仁三十七岁赴谪至贵州龙场,并于此悟得格物致知的道理。

一朝得道后的王守仁豁然开朗,乃是阳明心学的开端,从此他与朱学分了家,而走向了主观论。

三十八岁,王阳明主讲於贵阳书院,开始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三十九岁,升卢陵县知县。四十三岁,揭出存天理,去人欲之标语。四十七岁,刻古文大学,及朱子晚年定论,并修建濂溪书院。同年,门人薛侃刻传习录。

在王阳明四十八岁那年,他不等不靠,凭借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然而拥有平乱大功的王阳明,却受宦官挑拨,被诬谋反。

王阳明五十岁,在江西南昌始揭致良知三字。从这时起,阳明哲学思想完全成熟,并随之定型,其成熟的思想比以前更为简约。

王阳明五十三岁,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五十六岁,邹守益刻文录。五十七岁,扶病剿乱,病死归途,卒於南安。

在中国的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为杰出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再加上后来的曾国藩(但是他只算半个)。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在这两个半人里面,应该是王阳明更胜一筹的,孔子重在立德,曾国藩重在立功,唯独王阳明是真真正正的立德、立功、立言三立皆重!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确实不愧圣贤之名。

不怪阖然长逝先走一步了,但是不风流呢?不败呢?这俩妖孽去哪里了?这两个大侠都有妖孽一般的神通,怎么就会眼看着自己的战友,这么轻易的去世呢?

虽然王守仁内圣外王了,但是他终究还是个凡夫俗子,终究是会生老病死的,即便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把神人的名头盖到了他的头上,可他终究不是真神人啊。可不风流跟不败就完全不同了,这两个人真的是妖孽了,真的已经得道成仙羽化登天了,凭他们的能力,尤其是不败,是完全可以拯救王守仁的,可他人呢?

第一候选人不败第一个就落选了,不败经过觉晓斋一役,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已经自顾不暇生命垂危了,如果不是不风流拉了他一把,就连不败也去了。所以,自己还生死难料的不败,是帮不上什么忙了。

当初不风流在觉晓斋听说了不败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这个知己的身边,这才把不败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对于不败这个大明妖孽来说,虽然他的妻子儿子弟子都很爱他,但是这三个爱他的人,却帮不上他,甚至都不是很敢接触他,害怕因此更伤害他。

不风流到了一看,扑上去一搭手,立刻就知道情况已经危急到千钧一发的地步了。就在这关键时刻,不风流的伟大,也可以说是不风流对不败的感情,就真正的体现出来了,不风流是真的是对不败真好啊。

把自己准备丢弃的东东送人,这位不叫礼物,这叫施舍,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珍视的东东给对方,这不叫礼物,这叫爱怜,这叫己所欲施于人;把对方需要的东东给对方,这才叫礼物,这才叫人所欲施于人!

但是当对方需要的东东,正好是自己不能给予的,或者是很难给予的,或者是给予了对方以后,自己就会很痛苦就会很受损很受伤,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一个礼物了,这是爱到极致的亲情!

爱有很多种,父母之爱,恋人之爱,爱到极致便是亲,血脉至亲,超越血脉的亲情!

不风流对不败的感情,就是这种超越血脉的亲情,很是复杂,却也很是纯粹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