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390

第390章 礼仪即利益

新皇帝朱厚熜一行走了二十多天才到京城的郊外良乡,而大家之所以停留在这里,是因为储君进城是要举行仪式的。所有的人马都只能先在这里休息,等第二天的仪式开始以后才能进城。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矛盾如此之早的就在这京城郊外爆发了。

在杨廷和的授意下,礼部先是派出了一名侍郎级别的官员,前来欢迎朱厚熜,并向未来的新皇帝透露了一个令后者震惊的消息:礼部已经决定,恭请兴王世子以皇太子的礼仪,明日从东安门进皇宫进行劝进礼,然后再等待即位。

有不风流的协助和预先侦查,早就知道怎么回事的朱厚熜一听,表现出了非常不理解的神情:“我是谁的皇太子?大行正德皇帝的?孝宗弘治皇帝的?都不是!本人十五年来压根就没当过一天的皇太子!”

来人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朱厚熜同学紧跟着咄咄逼人的反问道:“遗诏上明明是叫我来继承皇帝之位的,没说我是皇子啊,你们这些礼部的礼仪是怎么弄的啊!能力如此之差,真让我失望!”

那位侍郎无言以对,直接给吓傻了,他没有按照预先想象的那样解释,倒搞的朱厚熜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这个小学生只好转向求助袁宗皋,而袁宗皋也只能在这些京官面前,一边帮助安慰朱厚熜,一边想办法暗示他继续严词拒绝。

朱厚熜确实聪明,袁宗皋一暗示他立刻就心领神会,明言拒绝了礼部的提议。这位侍郎大人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回去向内阁大臣杨廷和复命。

可即便如此,杨廷和还是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这块老姜根本就没把朱厚熜放在眼里,立刻就故技重施联合朝臣集体上疏,请求朱厚熜接受礼部的提议。

但是让所有人都不可想象的是,朱厚熜竟然依然坚决拒绝皇太子的身份,否则拒不入城。双方互不相让,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如同两支军队僵持在了那里。此情此景,让幕后推手不风流好不自豪,他咬了咬牙狠狠地说道:“这才刚刚开始,大明朝的中枢,我来了!”

两边吵架总得有个人出来打个圆场,深宫之中的张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亲自下旨,认为国家不可以长时间没有君主,让杨廷和等人让步,请朱厚熜迅速进宫即位!

皇太后发话,大臣们自然不敢违抗,于是只能修改礼仪,省略掉皇太子的迎接礼,直接请百官上表劝进。在礼节性的三请三让后,朱厚熜最终“勉为其难”的同意继承皇帝的位置,准备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十一任皇帝。

皇太后发话怎么会这么管用呢?除了她的身份,就是杨廷和对他的承诺了。杨廷和不但预想了自己将要得到的权利,当时也很是善解人意的替皇太后想到了她的担忧。既然做选择的是皇太后,她怎么可能会不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利益呢?

朱厚照当皇帝的时候,虽然这个皇帝很顽劣,可皇太后毕竟是皇太后啊。这要是换一个新皇帝,如果皇太后已经不是皇帝他妈以后,皇太后还是皇太后吗?所以杨廷和给皇太后保证,一定会先让这个新皇帝过继到皇太后的膝下,这样皇太后就还是皇帝他妈,皇太后依然还是皇太后。

也就是说杨廷和在这里领着大家据理力争的东东,除了自己的权利,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皇太后!这女人也真不容易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这个女人还是识大体的,她最终还是为了大明朝作出了牺牲。

当然了,文官集团和皇太后都作出了让步,朱厚熜当然也相应的作出了让步。他同意顺路去觐见皇太后,这样双方都有面子,都能替自己自圆其说。皇太后说新皇帝很尊重他,朱厚熜说我就是顺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谁有理。

因此,朱厚熜终于得以从大明门进入皇宫了。这个大明门是皇帝专用门,这一天,它第一次对一个还没有穿上龙袍的人开启了。

在不风流等人的帮助下初战告捷的朱厚熜踌躇满志,他开始意识到了皇权的威力。即便是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都已经能够和百官讨价还价了,那当他真正的当上皇帝以后,还了得吗?!

然而朱厚熜和不风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廷和岂是易与之辈啊,这一切都还只是个开始罢了!初战的轻松取胜,让朱厚熜一方在面对后来的挫折时,措手不及差一点就输掉了这场战争。

经过一系列烦琐的劝进,告祭礼仪后,杨廷和给朱厚熜送上了即位诏书。

心思缜密早有预谋的朱厚熜,坐在龙床上小心的审阅这个,由那帮他不认识的陌生人起草的诏书,看了很久,依然气死人不偿命的沉默不语。

百官们在下面静静的等着,都不知道这位“桀骜不驯”的新皇帝究竟又怎么了。最后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出声催促。朱厚熜微微一笑,第一次拿起他的御笔,修改了他平生第一道诏书。

朱厚熜这位皇帝后来以没事就给大臣们修改诏书闻名,哪怕他对这些诏书很赞同,他也要帮人家修改,这第一次他更是直接抹去了,内阁给他拟定的新年号“绍治”两个字,在上面写上了“嘉靖”二字。

不风流早就跟朱厚照商量好这个“嘉靖”年号了,可他们两人依然没想到,杨廷和跟他的文官集团竟然这么瞧不起朱厚熜这个新皇帝,竟然起了“绍治”这个名字。好在朱厚熜虽然小小年纪,可他的涵养功夫真不是盖的,竟然波澜不惊的忍住了。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大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正式坐上了龙椅,明王朝的嘉靖时代由此开始了。而大礼议事件,在演完了其短暂的序幕后,正式拉开了它主章节的大幕。但是大礼议事件中的人说都明白,虽然这事情叫做大礼议事件,但是礼仪即利益,大礼议事件其实还不如直接说成是大利益事件。

大家还记得杨廷曾经帮武宗起草的那份遗诏吗,在不风流细细研读之下,他笑了,轻蔑的笑了。而朱厚熜随后就利用这份遗诏作为利器,迫使杨廷和不断的改变立场,最终做到了全面的胜利。

再次说一下遗诏的内容——

“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在不风流看来,这其中“嗣皇帝位”四字最为关键,他对朱厚熜说道:“遗诏以你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四月廿七,朱厚熜下令群臣议定武宗的谥号,以及他生父的主祀及封号。

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汉朝定陶王(汉哀帝)和宋朝濮王(宋英宗)先例,认为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要以明孝宗为皇考(就是爹,老爸,皇阿玛。)而兴献王则可以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老爹成了叔叔了),母妃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亲妈成了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