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389

第389章 新君临天下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年仅31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苦撑了数月之后,终于没能挺过这个因为落水而重病的难关。他在一个孤寂的夜晚病逝在了他的豹房居所,结束了他极有争议的短暂生命。

但是这位年轻皇帝死后却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在他十六年的皇帝生涯里,虽然宠幸过的女人无数,却没有一个能给他留下一儿半女的。而更加要命的是,小朱同学的父亲一生也仅仅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活到成年。也就是说这位顽童皇帝即没儿子,也没有兄弟,叫谁来继承他的皇位呢?

朱厚照并没有在死前宣布任何人选,他非常抵制做这样的决定,因为他在生前实在无法承认自己已经断绝了生个儿子的希望。

明朝的皇帝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到他这一代,虽然有过叔侄兄弟夺位事件,事实上还是遵循父子相替八世一系的传统的,但是等到朱厚照真的没了生儿子的希望的时候,他的眼睛已经永远的闭上了。

在这个时候,对明朝的政治做决定的是两个人,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这一男一女将替刚刚死去的皇帝决定,让谁来继承大明王朝新皇帝的位置。

其实就在朱厚照重病之际,杨廷和就瞒着皇帝直接向太后讨论过继承人的问题。但是张太后也没有其他的儿子可以指望,因此她也手足无措,陷入了迷茫之中,只能向内阁大臣们请教该怎么办。

杨廷和却胸有成竹,立刻就提出了他的人选,兴王世子朱厚熜。

其实在明武宗驾崩前五天,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就已经作出了先导性的安排。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擅自以皇帝的名义,提前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了。

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远在安陆的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没人替小朱同学可惜,随着这个叫朱厚照的皇帝,无嗣且英年早逝,孝宗这一脉的子嗣,从血统上讲已经绝了。按照祖制,杨廷和应该从孝宗弟弟们的脉系里寻找继承人,同时根据长幼有序的原则按资排辈。从这一方面来说,兴王一脉也算是比较适合的。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祖制有兄终弟及的规定,却没有说侄子死了叔叔可以即位这种言论,所以兴王朱佑杬本人是不适合继承他的侄儿朱厚照的皇位的。并且朱佑杬本人也在正德十四年去世,追封为兴献王了,那么他唯一的儿子,正在为他服丧的朱厚熜,就成了最适合的即位人选。

上面的这一套说法,都只是杨廷和的一种权宜之计,事后他并不承认。因为当时的杨廷和打死也不会想到,这位小皇帝后来会搅动那么多的事情,所以他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太多的失误。

杨廷和和文官集团的大意和失误,都被不风流等人牢牢地抓住,并将之当成了后来那大礼议事件的转折点。

张太后虽然不喜欢别人的儿子成了皇帝,但是苦于自己没有子嗣,这位可怜的女人也只能含泪同意。在朱厚照去世的当天,慈宁宫联合内阁一起颁布了朱厚照的遗诏——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尊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圣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礼宗庙,君临天下。”

朱厚照的这份遗诏,当然不是自己真正的遗言,它只是张太后和杨廷和,以朱厚照的身份对外公布的他们的意思罢了。而这份遗诏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对后来发生的大礼议事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杨廷和再一次在这里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更加悲哀的是,他的错误还被不风流抓住了。

皇太后同时还亲自下了懿旨:“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切事待嗣君至日处分。”

内阁和礼部立即派出一个迎君团,以内阁大臣,礼部尚书,勋臣,太监和皇戚组成,浩浩荡荡前往兴王府所在地安陆,迎取他们未来的新皇帝。

而此时的朱厚熜正安安静静的待在兴王府中,为他的父亲守孝。虽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了,但是服丧期限未过,他依旧只是兴王世子的身份。再熬一年,也许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大明王朝亲王的爵位,成为全国四十多个藩王中的一个了。

但是朱厚熜同学始终没有成为藩王,最终他等来的,居然是一个皇帝的宝座!这个宝座在前几年的时候,是藩王安化王和宁王神兽九羽,不惜抛弃身家性命都要追求的东西。现在竟然就这么轻易的,砸到了朱厚熜的头上,让这个才刚刚初二年龄的小学生,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应该是恐惧还是幸福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

迎接新皇帝的首席大臣定国公徐光祚,将大行皇帝的遗诏郑重的交在了这位新任皇帝的手中,而朱厚熜当时所能做的,仅仅是跪伏在他母亲蒋王妃膝上流泪,母子顿时哭成一团。

这并不是什么作秀和表演,朱厚熜对父母的极端孝顺,是他整个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在人情上最为值得称道的优点(虽然这些优点并不多)。当时母子二人知道将要天各一方,即便砸下来的是天子之位,笼罩在他们心头的依旧是惨淡的愁云。

朱厚熜母子二人都不知道将要面对什么,以后会发生什么,母子俩以后是否还能有相聚的一天。但是来迎接皇帝的人们却都知道,在此刻,这个所谓的皇帝其实不过是大家选出来的傀儡罢了。这小学生什么时候能拿回属于他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朱厚熜后来所迷恋的那个太上老君才知道。

对朱厚熜同学来说,虽然做藩王级别低,但是这个位子至少安全系数高。他要想爬上金字塔的最高峰,反而更有跌落下来摔死的危险。国不可一日无君,使团很快就启程前往北京。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使团里面,再次隐藏了一个叫不风流的人的身影,他好像已经习惯躲在幕后操控一切了。

陪伴朱厚熜上路的,除了那些朝廷派来的陌生人,还有一个叫袁宗皋的王府长史。这是他此行唯一可以信任的几个人之一,只有依靠这个人,朱厚熜才会觉得有一丝底气。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朱厚熜虚岁才十五岁,虽然明朝有比他小的多的皇帝,可是人家一出生基本就是储君,接受的也是最好的教育,身边到处是从小就熟悉的辅政官员。而朱厚熜看了看自己身边,除了这个长史,对于他这个外来户来说,他还能依靠谁呢?

不风流来的还真是时候啊,他的这个外挂助力,正好填补了朱厚熜小皇帝最大的空白,他的出现,让朱厚熜有底气挺直了自己的腰杆,顶住了那些立刻就会扑面而来,他从未见过甚至连想都没想到过的,如山如天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