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古墓容情
16690100000093

第93章 深山人家

采药老伯姓柳名怀商,八十有五,身体十分硬朗。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为老伯每天上山采药的时段,二十多年来,几乎风雨无阻。他对褒忠山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如数家珍。老婆周氏,八十又三;挑粪种菜、拾柴做饭全是老婆子一人操持。俩老乐在其中,褒忠山是他们的天堂。

两位老人并不贫穷,儿子在大城市工作。多次诚请俩老去过城市里的生活,但他们只想留守着与之融为一体的大山,留守着祖祖辈辈遗下的“家业”,他们与褒忠山有了母子般的亲情。“母子连心”,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舒服惯了、依赖惯了,从来没有想过要剪断“母子脐带”。

两位老人生活非常充实,不仅有儿子孝顺赡养,自己也有颇丰的药材收入。以前的药材还需老伯背到山外去换取所需物资;现在常有来此登山休闲的人,药材当作了山里的特产,被“世外”的人们带走了。

前年,儿子为丰富俩老的精神文化生活,捧了一台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机回来。因为湘中市的电视信号转播塔就建在这褒忠山上,电视信号接收效果很好。可是,两位老人习惯了山上的鸟语虫蝍,四季花香,很少看电视。只有来了客人,才插上电源,“炫耀”儿子是如何的孝顺。

老婆婆见有两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上门做客,笑得合不拢嘴,忙上前接过秦嫄和白玉肩上的包袱。俩人的包袱足有三十斤重,她们生怕老婆婆拿不动,硬是不让:“婆婆,谢谢您了,让我们自己来吧!”老婆婆哈哈笑道:“你们怕我老婆子拿不了吗?姑娘,我们山里人的身体健棒得很呢!上山砍柴、下地种菜,恐怕你们大姑娘都比不上我这个老太婆咯!哈哈……”

秦嫄和白丽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而有朝气的一双老人,她们既惊又喜。白丽不禁欣然道:“老人家,您们真是一对活神仙啊!这褒忠山是座仙山,俩老就是仙侣哟!”老婆婆高兴地道:“俩位姑娘的嘴真甜,一定是城里来的大学生吧?”老伯柳怀商捋着黑黝的胡须,高兴得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秦嫄和白丽这时才注意到:两位老人不仅满头乌发,而且牙齿整齐洁白。如果不是脸上的皱纹和微弯的脊梁出卖了他们,根本不会知道俩老上了年纪。真是山中无甲子啊!

柳家世居在褒忠山上,柳怀商听祖辈们提起过——

其始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姬展禽的前辈,名姬道臣,与周武王姬发是远房兄弟。在三千零六十三年前,即商朝与周朝更替之牧野大战前夕,姬道臣本想与姬发来个里应外合。不料东窗事发,被纣王一名心腹发现……幸在好友芮羊的帮助下,一起逃离朝歌,来到了涟山村。所以,当年与芮羊一起来到这里的,并非只有他的偏将两家。

姬道臣与芮羊在朝歌时,是同朝为官的正义好友;在几个月的逃亡途中,是生死与共的患难兄弟;在开辟涟山村时,是披荆斩棘的好伙伴。可是,在涟山村开始有了新气象后,姬、芮俩人因避乱世改名换姓之事,而产生了分歧,导致分路扬镳。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开始了随父而姓,但也有一些诸候因为封地等原因而更改了姓氏。姬道臣是传统道德的守护者,认为背离朝歌,已是“罪臣”之身;远离故土,改名换姓,更是不孝子孙。所以,说什么也不愿意改名换姓。芮羊则是从大家的安危着想,认为迟早会被泄露出去,如果不改变姓氏,到时就要遭受屠村大祸了。

芮羊改姓万后,他的两名偏将家也分别改姓了童、张;而姬道臣还是原姓。如此一来,凡涟山村的任何决定,姬道臣几乎没有了发言权。姬道臣大为失落,相互之间出现了裂隙和不和谐的氛围,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姬道臣认为再相处在一起,难免尴尬。

两年后,也就是姬发与帝辛牧野大战的第二年,即公元前一千零四十四年,姬道臣搬离了涟山村,来到了玄山的另一处地方。

毕竟他们之间只是思想见解不同而已,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还是相互往来,相互照应,相互通婚,相安无事地生活着……

自姬道臣与张家联姻后,四家相处如初。当姬道臣有了外孙后,在其他两家的劝说下,也就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改姬姓为柳。万、童两家也有邀柳家回涟山村之意,但柳家认为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地方,也就没有再搬回来了。

他们虽然已远离朝歌,避世遁迹,但内心对纣王的恐惧丝毫未减。四户人家不知已是周朝,如果知道可恶可恨的纣王已在鹿台摘星楼付诸一炬,也许就不会改姓埋名了。从此,他们就在这玄山脚下、水府湖畔休养生息、代代繁衍……

玄山为何后来更名为褒忠山?这里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叙述,敬请读者诸君留意!

时光进入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虽然生产队不怎么景气,但居住在褒忠山上的柳怀商一家,劈山开土,栽薯种菜,粮食倒是足足有余,而且还可以“偷偷地”卖给山下人;晚上还有进山打野味的机会。所以,他们还算丰衣足食。

柳家虽无“近忧”,却有“远虑”。已是四十多岁的柳怀商尚无子嗣;当父母相继去世后,就只有妻子周氏与他相依为命了。柳家世代单代,如果没有个一男半女,柳家就要绝后了。柳怀商急了,周氏也坐立不安。

在那农民挣工分的年代,是不允许轻易外出的,必须请假,必须交钱给生产队。否则,将受到扣工分、扣口粮,甚至受批斗的处罚。这给柳怀商带妻子外出求医生子,成为了一件难事;更何况终年守在褒忠山上的他们,有出门“黑了天”的感觉,不知该到何处求医问诊?

柳怀商思来想去,只有从老祖宗留下的古书籍中寻找答案了。首先以寻得先祖姬道臣留下来的《黄帝内经》为引,治疗妻子的督脉;再以先辈留下的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求子》篇为主,配以褒忠山上的草药。所以,柳怀商为了有个后代,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白天挣工分,晚上学医药。

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柳怀商对《黄帝内经》烂记于心,对《备急千金药方》也颇有心得。

在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后,柳怀商有了上山采药的时间。他将以前所学的医药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医好妻子的督脉后,按照《备急千金药方》《求子》篇药方,在褒忠山上遍寻不孕不育中草药,并亲手为妻子熬煎……

不知是苍天有眼,还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柳怀商五十六岁那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酉时,仅比他少两岁的妻子周氏,竟为他生下了一名男婴。夫妻俩当然高兴异常,柳家总算有了延续香火之人。

柳怀商视儿子为至宝,拿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易经》与儿子的生辰一对照:八字大,难带养。这一年的生肖属兔,柳怀商想要把儿子叫贱点,让他易长成人,便直接将儿子的乳名取为小兔。

兔年之人,善良淳朴,谦卑敬业,温柔含蓄,伶俐敏捷,好静不好动。柳怀商为了让儿子多点阳光之气,呈现恢宏气势、外露霸气之象,特意为小兔在褒忠山上寻到了一棵千年紫檀。

柳怀商从侧面打了个洞,将身子钻入大树底下,刨了一块紫檀正根;再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打磨、精雕细琢,为儿子雕刻了一只威猛雄壮的神武春羊。准备在儿子周岁那天,亲手为小兔佩戴在脖子上。

身体并不是很健康的小兔在慢慢长大。明天就是周岁了,柳怀商要给儿子两件礼物:一件当然是紫檀精雕神武春羊;一件就是为小兔取个正式名字。究竟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得靠小兔自己选择了……

柳怀商和妻子周氏高高兴兴地用过早餐,也用掺杂红薯的米饭喂饱了小兔;带着小兔来到堂屋的神台前,向祖宗毕恭毕敬地三叩首,祈求赐福之后,高兴地为儿子佩戴上了“神武春羊”。然后将已摆放在小桌上的一本书、一把玩具小锄头和一支玩具小手枪,任小兔选择。在农村,一直流传着这种习俗——“抓周”。据说周岁小孩抓到什么,就能预示着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何种职业。

夫妻俩倒是一颗平常心态,只是农村传统让他们有试试看的心理:一来“预测”下儿子的未来,二来好为小兔取个正式的名字。小兔在父母的引领下,颤颤巍巍地来到小桌边,笑嘻嘻地露出刚长出来的两颗乳牙,煞是可爱。小兔毫不犹豫地拿起放在中间的书本,而且挣开被母亲扶着的左手,用双手“捧读”起来,似是非常认真。夫妻俩相视一笑:“像读书的样子!”

书本是柳怀商从旧书箱里随手拿出来的一本很是破旧的书,他看了一眼小兔手中书本的封面,依稀可以辨出是《宋史》;再看看儿子的神情,似认真,像思索。柳怀商心中立马有了儿子的名字,对妻子大声地脱口而出:“柳宋思!”

说来也巧,“柳宋思”三字刚出口,小兔便反过头来,对父母嘻嘻地笑着,似乎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周氏立即抱起心爱的儿子,“狠劲”地亲着。柳怀商、周氏此时此刻幸福的心理难以用言语表达,三人其乐融融。

聪明可爱的小宋思给中年得子的柳家带来了幸福快乐,也给褒忠山添加了一个小精灵,每天像一只小兔子,在这大山中钻进跳出。儿时的柳宋思,除了晚上能回家住宿外,几乎就在山中出没。在父母眼中,俨然就是一个野孩子。有时父亲要他跟着上山采药,当父亲一不留神时,小宋思就如小兔一般,蹿房越脊,不知何处去了。

不知是褒忠山的养育,还是“神武春羊”的保佑,本来体弱的小宋思,已长得如山中野兔般活泼可爱。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