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都城城墙。
作为我国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南京城墙是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城墙建造技术无论是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都是国内外的其它城墙无法相提并论的,可以说,它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一)南京城墙的建筑特色
南京城墙在建筑上颇有特色,它不仅以格局奇特引人注目,而且其坚固的墙身,不规则的形状,以及高质量的城砖和城砖铭文的文化等都显示了明代建设者的非凡智慧。
1.格局罕见的城都 我国历代君王建都,都习惯取用方形,明城却违背古制,呈不规则形,依山形地势而成。它利用南唐都城南面和西面的城墙拓宽加高,并向东、西延伸,依山据水,转而合拢。
关于南京城墙的形状,有宝葫芦形、宫扇形、粽子形等说法,甚至还有人说像朱元璋的脸。实际上,我国古代都城的营造都讲究风水,他们是通过法象天地和宇宙中心论来突出皇权的神圣、正统和神秘。
南京明城墙的整体布局为天象的“南斗星”与“北斗星”聚合形。因为北斗为七星,南斗为六星,所以南京有13个城门。如宫城依紫微垣布局,紫微星是天帝所在,其后有华盖星,宫城最重要的上朝的奉天殿后也有华盖殿;宫城的金水走向和银河完全一致。皇城依太微垣布局,太微垣主要由十星构成,皇城亦在御道两侧设吏、户、礼、兵、工五部和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端门星是太微垣南门,皇城亦同样设端门。
都城按天市垣布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刑部不和其它五部同在皇城内,而是和大理寺、都察院一起放在皇城以北的太平门外,对应天市垣的贯索星,即天牢。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说:“我要夜观天象,如果有流星经过贯索星,就表明有冤案,我就要处罚你们。”
南京明城墙在南斗位置的建筑材料是青条石,而北斗位置却是城砖,城砖又被称为官砖,老百姓是不能随意买卖和使用的。就连当时富甲一方的沈万三捐修的城墙也只是在南斗方位,也不能使用官砖。青条石和官砖的使用把北斗和南斗清楚地区分了出来,也把南京明城墙的格局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2.坚固雄伟的墙身 南京城墙的墙身结构分为墙基、墙身、雉堞三个层次。大部分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作基础,上面再用规整统一的巨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许多重要地段则内外两壁从顶到底全部用大块条石砌筑,或两壁用条石砌筑,中间全用砖砌。
整个墙体取梯形堆砌,下宽上窄,以保持平衡稳定;城砖砌筑每层犬牙状接榫相咬,增加内部拉力;城墙基础底部,一般深入地面以下两米至五米,底脚宽于城墙两米,以保证城墙基牢固。
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即用石灰、糯米汁、高果汁或加桐油掺和而成的黏状体,这种“夹浆”凝固后粘着力很强,能保持墙身经久不坏。
城墙的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并安置石刻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墙基部分间隔设置排水洞,以排除城墙内侧的积水。
在城墙砌筑水平上,南京明城墙达到了我国古代筑城史的最高水平,墙体厚高且坚固,巍然屹立的明城墙一直守护着南京的主城区。
3.最高质量的城砖 南京城墙所用巨砖,一般长0.4米,宽0.2米,厚0.1米,实物标本则有略大或略小于该尺寸的,这是制作中的误差。每块砖重为10公斤至20公斤。砖分瓷土砖和黄土砖两种,后者占绝大部分。
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砖,究竟依靠哪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经文物工作者对城砖铭文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尚未完全统计的资料:
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两千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了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
这种严酷的“责任制”,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城墙上的墙砖至今扣之清脆有声。
4.城砖铭文的文化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如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
这些城砖大多数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七十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城砖铭文的书写者,大体可分“书斋式”与“民间式”两类。前者属官府内的官吏文人、乡间的秀才,也许只要没有写错,就不会有杀头之虑的缘故,其字体流畅工整,点、撇、勾、捺极具文人气息。
后者属于粗通文墨、甚至没用笔写过字的工匠,当砖坯出模后,只是拣了身边的一根小树枝,在砖的一侧小心翼翼留下所在县、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体上透出几许村野之气。
城砖铭文的字体,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我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
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章印、刻划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些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为我国历史学家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我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我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我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城砖铭文的研究,还能发现不少明以前烧制的城砖和一定数量明以后的为修葺城墙而烧制的清代城砖,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墙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
明代南京城集我国古代城池建设之大成,其平面布局突破我国都城方正的传统,从军事防御出发,因地制宜,使城墙穿插在自然山水之间,雄伟、古朴,迤逦曲折,蜿蜒起伏,形似蛟龙,山水城林,相得益彰,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骄傲,也是世界城池建筑史上的雄伟奇观。
(二)南京城墙的历史价值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它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却具备了丰厚美学、旅游、历史、学术等价值。
1.美学价值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理所应当地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艺术家、文学家都可以从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人们可以从中挖掘这一建筑物的壮美。
2.旅游价值 南京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去南京旅游,就不能不去城墙边抚摸一下历史,去台城感受南京城的苍茫。这时,旅游等价值就突显出来了。
3.历史价值 城墙本身最根本的身份是建筑物,那么南京城墙作为一件伟大的建筑物,它对考察我国古代城建历史、技术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可以从中得到最佳的阐释。这也为我们寻求我国现代建筑艺术与建筑设计的突破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文本资料。
4.学术价值 美学价值、建筑城建价值其实都是学术价值的一个方面。另外,正如前面所述,城墙上的城砖,它表面镌刻的文字等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南京明清时代经济、人文等的珍贵资料。
当然,南京城墙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它还有更多价值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发掘。
明城墙是南京历史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城市生命印记,历经六百多年风风雨雨,见证了南京这座古城的兴衰成败。
从明朝的辉煌壮丽,到今天的断壁残垣,岁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为了能让后人继续瞻仰这座古迹,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保护明城墙,为明城墙创造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