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15858000000007

第7章 言之有喻:从别的说起(1)

言之有喻——从别的事情说起,能够避免直说的尴尬,能把对方绕进来,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或说服别人,或打动别人……会说话的人善于言之有喻,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地“绕弯”,进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个人发展、生活均可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讲话可以从礼貌讲起

凡事都讲究一个“礼”字,说话同样以“礼”为先,这里说的“礼”主要指礼貌。同他人说话时讲礼貌,才能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也才能为说话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生活中,我们被他人拒绝、排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没有以“礼”为出发点来讲话。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把一个讲礼貌的人拒之门外。所以当你觉得别人不愿意打开话匣子和你交谈,不妨用礼貌去打动他。要知道,说话先从礼貌讲起,定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下面这个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有个年轻人,有一次在山里迷了路。正当他彷徨无助的时候,他看到一位放牛的老大爷正在大树下睡午觉。他用草帽遮着脸,很显然不想让人打扰他休息。但是年轻人心里很着急,于是走到老大爷身边,轻声地叫着:“大爷,大爷!”

老大爷从睡梦中醒来,看着这个扰他美梦的年轻人,很生气,开口就说:“真不懂事,没看见我正在睡觉呢?我现在心情很不好,不管你有什么事,都给我走远一点!”说完继续闭目养神。

年轻人听完,什么话也没有说,安静地等在一旁。

不久之后,老大爷睁开眼睛,轻轻地咳了一声。年轻人笑呵呵地走了过去,很有礼貌地对老大爷说:“大爷,刚刚打扰了您休息,非常抱歉。我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出山,您能告诉我吗?”

老大爷看对方那么有礼貌,想到刚刚自己的无礼,有些羞赧地说:“年轻人,别介意啊,我老人家没睡够脾气就会不好,就容易发火。我现在也正要下山,你跟着我一起走吧。”

就这样,年轻人得到了老大爷的指引。

一开始,年轻人不讲“礼”,得到的是老大爷愤怒地拒绝。之后,他采用迂回战略,先从礼貌讲起,这才打动了那个固执的老人,得到了对方的友好对待以及帮助。试想一下,如果第一次得到拒绝之后,年轻人直接与对方争论,而不是礼貌地等在一边,没有在老人醒后礼貌地道歉,结局又会怎样?说不定老人会对他视而不见,丢他一个人在山里徘徊。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就能看到礼貌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也不妨学学这位年轻人,无论说什么,不妨都先从礼貌讲起,用礼貌去打开对方的心门,这样方能更多地被接受,更少地被拒绝。

值得一提的是,说话从“礼”开始,是放之世界皆准的说话准则。在国外也同样如此!

约翰是一名杂志社记者,一次杂志社派他去采访一位知名作家,在去之前,就听说这位作家从来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做好了思想准备。

他来到作家的门前,叩响了作家的大门。仆人觉得约翰很面熟,很热情地为他打开了大门,他真诚地对仆人说了声“谢谢”。走进客厅,作家正在埋头写作。约翰安静地等在一旁,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更没有打扰作家的意思。

过了很久,作家抬起头来看到约翰,非常惊奇。约翰赶紧站起来,很有礼貌地说:“我是一名记者,非常抱歉,我没有跟您预约就来打扰您。我知道我有些冒昧,可能给您带来了一些困扰。在这里,我真诚地向您道歉。”

作家听完,也不好意思像拒绝其他记者一样赶他出去,但还是没给他什么回应。约翰知道自己已经取得一点进步了。他接着说:“我一直很喜欢阅读您的作品,也一直关注您的新书。我这次来是想跟您讨论一下您的新书,不知道您能否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作家很喜欢约翰彬彬有礼的态度,又听到对方要谈谈自己非常关注的新书,一下子有了谈话的热情。就这样,约翰完成了这次采访。

在别人看来,约翰的这次采访,是很难完成的任务。然而约翰却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深谙说话之道,没有开门见山,直接阐述自己的目的,而是先用“礼”来获得对方的好感,然后再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要谈论的主题上。

生活中,当你遇到同样的问题,当别人排斥与你交谈时,也不妨先从礼貌讲起,用礼貌赢得别人的好感,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相信,接下来,事情会顺利很多。

以退为进,欲擒故纵

生活中,你一定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你的观点分明且正确,却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对方,甚至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让你烦闷、困扰,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妨改变一下策略,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这样做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轻而易举地让别人心服口服。

汉武帝时期,丞相公孙弘自小家境贫寒,后来虽然贵为丞相,但是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饭桌上只有一个荤菜,棉被的材料也是最普通的。谁知他的这种行为导致大臣汲黯上奏了汉武帝,直接批评公孙弘,说他位列三公,俸禄相当可观,却将生活过得寒酸之极,是沽名钓誉,是为了骗取廉洁简朴的好名声。

汉武帝召见公孙弘,问他:“汲黯说的是事实吗?”公孙弘说:“是啊,汲黯说得对。在这满朝文武中,我与他的关系最好,他是最了解我的人。如今他这样指责我,正是说中了我心中的秘密。我有这么多的俸禄,还过这样清贫的生活,的确是沽名钓誉啊。如果不是汲黯对陛下一片忠心,您怎么会看到这样的奏折,我又怎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呢?”

汉武帝听了这样一番话,不但没有治罪,反而觉得公孙弘为人谦和,因而更尊重他了。

公孙弘对汲黯的批评和指责,一句也没有辩解,全部承认,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汲黯指责他“沽名钓誉”,有理有据,那么无论他怎么辩解,都很难扭转劣势,所以他选择以退为进、欲擒故纵。不仅有效地替自己解围,而且也给别人留下了谦和的印象,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退为进、欲擒故纵是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交谈策略,它表面是退缩,实质上是进攻,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好比拉弓射箭,把弓弦向后拉的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得更远。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说话技巧。就像下面这样。

甲:“你长得这么漂亮,怎么还没有找到对象呀?”

乙:“是的,因为我挑得比你仔细。”

胖子:“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

瘦子:“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了。”

这两段对话,因问话的人咄咄逼人、语气尖酸又无顾忌,所以答话的人采取了先认可,而后回击。这就是以退为进。当遭遇到正面说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时候,不妨先“退一步”,进而实现“进”和“擒”的目的。

以迂为直,先到终点

当我们在与人对话的时候,特别是想要说服别人的时候,要想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妨多兜几个圈子,采用迂回战术。要知道,迂回并不是放弃,也不是后退,而是为了更快更直接地接近目标。诚如法国作家勒农说的那样:“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与目标背离,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一下班就回家做饭,还煮了一锅红枣汤。妻子下班后,端着碗喝了一口汤,很满意地说:“这个枣真甜,哪儿买的?”丈夫说:“是乡下的姨妈寄来的。”妻子很感慨地说:“姨妈想得真周到,每年都给你寄枣。”丈夫说:“是啊,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姨妈把我养大的。”妻子说:“姨妈真不容易。”丈夫忽然叹了口气,对妻子说:“是啊,她老人家现在一个人住在乡下,身边没个人照应,听说最近胃病又犯了,我想……”丈夫的话还没说完,妻子就说:“那你把她接来啊,去大医院好好看看。她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也应该好好孝敬她才对。”

而在此之前,妻子一直主张过二人世界,不喜欢别人来打扰。因而丈夫也不敢随意地开口,只好采用这种迂回的策略,以迂为直,反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他直接跟妻子说要把姨妈接过来住,妻子或许不会同意得这么干脆吧,更甚者很可能引发一场夫妻争吵。

由此可见,有些话直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不妨采取迂回战术——迂回着先说别的,从别的说起,以迂为直,这样可能反而更容易达到目的。就像要到达山顶,迂回式的盘旋公路往往会让车辆行驶起来更容易,能让车辆更快到达山顶。

所谓以迂为直是指,不要直来直往,要学会绕圈子。目的是说某一件事情,却先从说别的事情说起,由其他的事情引出这件事,以给对方充分的引导以及心理舒缓、适应的空间。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直言不讳的,并不是每件事都适合开门见山地说,有时候,迂回的说法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可以让人更快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动物界得到启示。

世上有一种鸟,它们食鱼为生。它们的嘴巴很直,上下两部分又长又宽。它们在吃鱼的时候,首先把鱼抛向空中,然后鱼就会头朝上尾朝下落下来,这时,它们就用嘴接住,一口吞下去。这样鱼在通过喉咙的时候,鱼翅上的鱼刺就不会卡在喉咙里。

这种鸟吃鱼的方式,看上去很麻烦,但是这样做,避免了被鱼刺卡住喉咙的危险,更有助于它们享用美食。如此看来,麻烦地迂回一下不是很有必要吗?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刺”,此时说话就不要太过直接,不妨兜个圈子,绕个弯,从别的说起,以迂为直,这样反而更容易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特别是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更是如此。要是对方难以接受某些建议,那就不要硬碰硬地去说教,不如从别的说起,等对方没那么抗拒的时候再把话题引到主题上。这种以迂为直,为自己要说的话题做铺垫的说话方式往往更能说服对方。

在《战国策》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际,大势进攻赵国,赵国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赵太后刚刚执政,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不得不向齐国求助,而齐国的要求是,让赵太后的小儿子作为人质,赵太后说什么也不愿意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也没有用,最后赵太后还下命令说:“如果有人再说让长安君作为人质,我就把口水吐在他的脸上。”这时,左师触龙决定去说服太后。

赵太后知道他来的目的,于是气势汹汹地等着他。哪知触龙在见到太后以后首先问的是太后的身体状况,然后又和太后谈论自己的小儿子,这引起了赵太后的共鸣。触龙说:“做父母的都很疼爱自己的子女。不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为他们做长远的打算,不能只顾眼前。”接着,触龙又引用历史典故来说明假如不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将长安君送去作人质,会有什么后果。赵太后觉得触龙言之有理,就同意让儿子去齐国做人质,从而解决了赵国的危机。

试想一下,假如触龙见到赵太后,开门见山就说:“假如您不把儿子送往齐国做人质,赵国就危险了,也不利于你儿子以后的人生。”那么他的结果也会和其他大臣一样。触龙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迂回的战略,以迂为直,结果很快说服了太后,达到了劝诫的目的;而触龙也因为这件事情,成为众所周知的人物,他的精彩表现,一直流传至今。

可见,灵活运用迂回战术,从别的说起,以迂为直,可以避免正面的冲突,有利于打破了对方心灵的堡垒,进而更快、更容易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是指:在说话的时候,尽量按照别人的思维模式,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才能否定别人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不要首先拿出自己的观点,而应该先从别的开始说,从对方的观点开始说。

孟子是中国古代出色的辩论家,他深谙说话的技巧,因此他的每一次辩论几乎都是成功的,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是他使用过的策略之一。从下面这个孟子晋见齐宣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孟子问齐宣王:“您曾经跟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的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也只好如实回答:“我不是爱好古乐,只是喜欢一般的音乐。”

孟子说:“只要您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富强了,不论你喜欢的是古乐还是一般的音乐,都一样。”

齐宣王说:“先生能把这个道理说得更明白一点吗?”

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和一大群人一起欣赏音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当然是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又说:“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和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相比较,究竟哪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后一种。”

孟子说:“那么现在我来和您谈谈音乐的道理吧。你一个人在宫殿里奏乐享乐,音乐声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而他们却正在吃苦受难,他们会说‘我们的大王如此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如此贫困呢?’究其原因,是大王只知道自己享乐,却不知道与百姓同乐。但是假如大王在这里奏乐,老百姓全都喜笑颜开,他们会说‘我们的大王一定很快乐,要不怎么会奏乐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王能和百姓同乐。因此,只要大王能够做到与百姓同乐,那么国家自然就富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