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包容
15854900000008

第8章 包容即博大:丢开小算盘,着眼于大胸怀(3)

心胸博大让细流成瀚海

宽容能够超越一切,人一旦有了宽容,那颗心也就蕴含崇高、博大以及和善。如果缺乏了宽容,再伟大的个性也会堕落为平淡无奇,再高尚的节操也会变得扭曲,失去人的本性。

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拥有包容之心的智者,其心灵就如泰山、河海一般,既有它们的气势,又有它们的度量。不惧艰难困苦,不畏流言蜚语,以博大的心胸容他人难容之事,所以才出现了有节操的智者,建殊勋的谋臣,强国家的君王。

战国末期,李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效力。由于他巧言善辩,所以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很快就任命为客卿。

韩国为了减轻秦国给本国造成的压力,特地给秦国派来了一个姓郑的水工(相当于现在的水利工程师),其目的是想要通过庞大的工程来损耗秦国的国力,使它再无力出兵攻打韩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个水工给秦国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秦国开凿一条巨大的水渠,通过引泾河的水来灌溉农田,发展农业。

水渠建了十年,最终投入使用。起初,秦王还是较为满意这一工程。然而,有些宗室大臣向秦王进谏说这是别国的计谋,是想要秦国疲敝。秦王听了十分生气,于是就要杀掉这个姓郑的水工。同时,大臣们也开始怀疑在秦国的客卿都居心叵测,他们联合上书秦王请求下逐客令。当时,李斯也在被驱逐之中。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惶恐不安的李斯没有坐以待毙,等待被驱逐的命运。他主动上书秦王,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在此次上书中,劝谏秦王用人不单单要用秦国的人,要广泛地搜罗天下的人才,这对秦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嬴政对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十分赞同,最终接受了李斯的劝谏,将逐客令废除,并重用了李斯。

李斯也不负众望,辅佐秦王改革内政,外修军事,使秦国愈来愈富强。最终,秦国吞并东方六国,进而统一了天下。

试想如果秦王嬴政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没有博大的心胸,包括李斯在内的谋臣又怎么能甘心为其奔走效命,秦国又如何会吞并其他六国呢?这就是包容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让秦国储备了统一天下的物质基础与人力资源,对六国形成了摧枯拉朽般的绝对优势。

大海因为能够包容细流,才有了它的辽阔浩瀚:天空因为能够包容万物,才有了自然气象的更替变化。没有包容,就没有壮阔,更没有精彩。孟尝君之所以能够逃脱险难,是因为他能够接纳那些鸡鸣狗盗之辈;魏武帝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是因为他能够不拘一格招贤纳士。

大事如此,小事更是如此,我们都需要有一颗宽容博大之心,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这样才会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事业也才能有所发展。

一天,天空阴云密布,很快大雨就倾盆而下,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附近的店铺躲雨。这时,一位浑身早已被湿淋的老妇人艰难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她穿着俭朴,淋湿之后显得十分狼狈,店里售货员没有理睬她。

这时,一个叫做菲利的年轻人走过来,对她热情地说道:“夫人,请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笑道:“不必麻烦,我只在这儿躲躲雨,很快就走。”然而,她的脸上又露出不安的神情,因为身上的雨水正不断地从她的脚边流淌到门口的地毯上。

正当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菲利再次走过来说道:“夫人,我想您肯定有点累了,我给您搬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可以坐着休息一会。”

雨过天晴之后,老妇人对菲利连声感谢,之后要了他一张名片就走了。

几个月以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写信人指名让菲利前往某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还让他负责几个大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任务。詹姆斯感到十分吃惊,因为这一封信而带给公司的利益,就相当于公司好几年的利润总和。

很快,詹姆斯就与写信人取得了联系,得知写信人就是几个月前曾在自己商店里躲雨的那位穿着普通的老太太,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立刻把菲利推荐到了公司董事会,并成为了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那年,菲利只有22岁。

不久,菲利应邀来到了卡内基的麾下效力。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以往踏实、诚恳的作风,成为了“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得力助手,在事业上也是青云直上,最终成为了美国钢铁行业仅在卡内基之下的灵魂人物。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的人心胸宽广,能包容他人所不能容的,所以能受人尊敬、推崇与追随;而心胸狭隘的人则是锱铢必较,对什么事都耿耿于怀,人们只能敬而远之,这样的人也就难以聚集人气,想有成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罢了。

【包容术】

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种与天试比高的豪情壮志,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若是没有一个博大诚恳的心,一切都是枉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博大宽广的心胸,如此,我们才能够让生活的溪流最终汇聚成滔滔江海。

宽容之人不与小人计较

宽容之人有涵养,有气度,不与小人计较。若与小人斤斤计较,也就称不上宽容之人。其实,做人做事都是如此。一味地与小人争强好胜,做口舌之争,图一时言语上的快活,根本毫无意义。

所以,真君子都有雅量,小人则相反,他们想的总是自己的利益,嫉妒他人的名声。若让小人影响了君子的事业与品行,就太不值得了。

战国的时候,鲁平公想要出来接见孟子。他的心腹臧仓却在鲁平公面前进谗言,对孟子进行诋毁:“礼义在贤者身上才能表现出来,而孟子却是丧事不断,由此可见他并不守礼义。您还是不要去见他为好。”鲁平公听信了他的谗言,便没有接见孟子。

后来,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赶来告诉孟子说:“鲁平公原本是要来见您的,但是臧仓拦住了他,最终鲁公没有成行。”

孟子说:“我不能见到鲁公,这是天意的安排。那个臧仓怎么能使我见不到鲁公呢?”

臧仓以小人之心,居中进谗害贤,搬弄是非,确实可恶。但是孟子仁慈温厚,不与小人计较,所以才称得上圣贤。

程颐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就是由于他能包容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就是说,如若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过于敏锐,就会发觉他人所有的缺点,不愿与之交往;而别人也会由于自己的过分挑剔而难以忍受,不愿再追随。

因此,君子要有容人的度量,不要自命清高,不要与小人计较,要学会忍让,能够合理接纳世俗的事物,如此才能免于深陷困厄以及小人的诋毁、诬陷之中。

东汉时期,陈留人左原曾是郡学的学生,后来由于犯法被开除了。太学生领袖郭泰在路上看见他,便安排了酒席给予安慰。郭泰对他说道:“以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大马贩子。但最终一个成为了齐国的忠臣,一个成为了魏国的大贤人。我希望你对此不要心怀怨恨,你要多多地反省一下自己。”左原听从了郭泰的话。

当时,有人指责郭泰不该和恶人交往。郭泰却说:“人如若没有仁义之心,而你又痛恨于他,恐怕这是要出大问题的。”

果然,左原禁受不住他人的讽刺,很快便又心生怨恨。他还结交了一批刺客,想要将太学里的那批人都杀掉。那天,郭泰正好在太学里。左原感觉自己辜负了郭泰的教诲与信任,惭愧万分,就回去了。

因郭泰对左原的宽容及劝诫,才使太学的那些人免去一场祸患。所以说,心胸宽厚的君子能使恶人知道感恩。小人大多是有仇必报的,与他们计较,只能是自取灾祸。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为了非原则问题,甚至一点皮毛问题而你争我夺,较真使力,谁也不肯示弱,以至于非得弄出个是非曲直才肯罢休,结果是大打出手,不欢而散,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那么,当自己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应该是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既不要因为丁点的小事去得罪他人,更要以一种豁达的胸襟,以君子般的气度包容别人的过错。

古往今来,“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比比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宽容的魅力。《硕辅宝鉴》中记载了这样三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其一:唐高宗时,狄仁杰担任大理丞后,又先后任职豫州刺史、洛州司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狄仁杰登上了相位,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政事处理得很好,但是有人曾说过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说:“陛下觉得他说得正确,我就应该改正。要是认为我并没有那样的过失,那是我的幸运啊!至于到底是谁说我的坏话,我不愿意知道。”武则天听了非常高兴,认为狄仁杰确实有长者的宽宏大度之风。

其二:陆贽在唐德宗时担任过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起初,御史中丞窦参经常对陆贽打压排挤。后来,窦参被李巽揭发检举,德宗一怒之下想要杀掉他。陆贽出面替其说清,窦参才未被杀,被贬到骥州当司马。唐德宗还想株连窦参的亲人,将他的家产没收,陆贽又恳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都认为陆贽公正诚实,不记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