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讲明心、见性、证果三者的区别。
学佛的人经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学佛一定要明心,一定要见性,一定要证果呢?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证的又是什么果?没有明心,能不能见性?没有见性,能不能证果?为什么古人把它们排列得如此有序?明什么样的心,才是真正的明心?见到哪种程度的性,才是真正的见性?提到证果,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分很多层次。罗汉分四个等级,菩萨有十地,就连佛还分法身、报身、化身三种。
常听到大家说某某学佛已经见性了,这种人见的是哪种程度的性?见性之前是否明心了?心有真心、妄心和肉团心。肉团心与佛门所讲的“心”是不一样的,修行人明的不是这个心。无论你明的是哪个心,学佛首先要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通常讲:“这个人妄想多,很散乱。”这讲的就是妄心。有时听人说:“这个人功夫很深,入了境界如如不动。”这指的就是真心。
为什么说“明心见性”,而不说“见心明性”呢?对于初学佛者,佛门里通常把心分为真心与妄心。但对于大成就者,真心与妄心是同一个东西。想知道乃至明白自己的真心,需要妄心的显现。尤其在静坐中,当杂念特别多,很散乱时,这个境界指的就是妄心。有一天你明心见性了,会发现:散乱的杂念也是真心在起妙用。但这个境界是功夫,不是理论。如果你的功夫达到了一定程度,会感受到“心”与“性”是一不是二。既然如此,为什么祖师要把它分成两个呢?把它一分为二来讲,大家会更明白。
如果用“理”和“事”来讲,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事”,也就是功夫。如果你是从理走到功夫上,再从功夫上走出来,你会感到理和事原本是一体。如果不是这样(理→事→走出来),理还是理,事还是事。
大家可能会问:“理和事怎么衔接?怎么运用?”这就涉及到大家经常提的一个问题:是闭门修炼自己,还是走出去修炼自己?这是一个让出家和在家修行人都疑惑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彻底地走出去,通过做人做事来修炼自己。有的人则主张与世隔绝,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修炼。实际上你会用功,两种方式是一样的;你不会用功,哪种方法你也用不上功。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下手呢?就像刚才静坐时,念佛机一直在播放六字大明咒。期间有几秒钟我被念咒的声音转走了,也就是住在声音上了。六根降伏不了,就会被六尘带走。我们用功不应该住在色、声、香、味、触上。如果眼睛看到好看的颜色移不开,就著在了色尘上;耳朵听到好听的声音移不开,就著在了声尘上;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如何管好六根,不让它被六尘带走呢?就是要用功进入状态。用一句流行话来说就是“进入功态”。就像看电视,如果非常投入,进入到电视情节里面,周围的声响、动静都感觉不到,这也是进入了一种状态。一个人打坐一旦有了境界,就被内在的境界抓进去了,六根自然容易关闭,六尘也就干扰不了六根。而我们现在是被外界的声音拉走了。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内在的境界,自然被外在的境界所转。
打坐时,听到有人叫你,或者听到歌声,这是过去世脑子里录进去的东西,不是外界的声音。
要降伏妄心,就必须把真心找出来,也就是必须“见性”。心、性是一不是二。一个用功的人就怕境界不出现,只要境界出现,就会有禅悦和法喜,就不会腿痛。虽然佛门里很反对人谈境界,总是呵斥谈境界的人,但如果没有境界出现,说明你修行还未见到消息和苗头。
境界是修行过程中的消息和苗头。就像打井一样,如果打了很深还未见湿土,说明还没有消息。继续打下去发现了湿土,甚至快带水了,就说明水快被打出来了,也就是见到消息和苗头了。
我们现在打坐还没有境界,如果有,也是以胡思乱想为“境界”。古人所说的境界是指比较高的境界,比如天眼有所打开,接收到一些隐态的信息等。但是,一旦执著在这些境界上就会很麻烦。所以祖师大德们都强调不要执著境界。
只要路走对了,每一步都会有道中的消息,除非你没有入门。如果一个人不把对外界执著和留恋的心转移开,他是无法深入到内在境界中去的。为什么有的人腰杆子一挺,眼睛一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因为他享受内在的境界去了,外在的境界干扰不了他。这时候即便六根没有完全关闭,前五根也可以完全关闭。
关闭眼根比较容易做到,但静坐的人耳根非常敏锐,外界一点点声音都能听到。如果这两根能关闭,自然会耳聪目明。刚开始打坐无法关闭第六根(意根),但前五根完全可以关闭,并渐渐渗透到第六根,自性之光就会渐渐升起。如果六根能完全关闭,自性之光就会完全显现。
如果现在把灯关了,你们闭上眼,眼前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所谓的“漆黑桶底”。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无明,也就是要打破这个漆黑的桶底。眼前的无明不打破,你就无法往上修。有一天闭上眼,看到了光明,你的修行就上路了。即便只是一点点的亮光,也是悟道的消息。如果眼前的无明打破了,出去讲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讲圆满。自家宝藏永远是属于自己的。
妄心的力量与真心的力量是同一个力量,只是你还没有认识到,更没有降伏这股力量。眼为什么能看?耳为什么能听?嘴为什么能说?你会说这些器官自然就具备这些功能。那么人死后,这些器官还在,为什么就不能用了呢?这说明眼、耳、嘴的背后有一个操纵者,能看、能听、能说的不是眼、耳、嘴,而是那个操纵者。眼、耳、嘴用的是同一个力量。那个力量、那个幕后操纵者只有借助眼、耳、嘴这些工具,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它每天都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显现它的作用。
如果你通过一种训练方法,把眼、耳、鼻乃至六根这些工具都关掉,幕后操纵者就不会再向外作用了,这股力量自然就会显现。它在哪里显现呢?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你所在之处它就在,你不在之处它也在。它不会因为我们在与不在,而存在或不存在。
那么你们会问:这个力量或东西是靠明白的,还是靠见到的?是靠见到的,也是靠身心感受到的。但是在见到和感受到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白真心和妄心的过程。
明心容易,见性难。经书和祖师大德们的开示都是同时讲两边的境界。因为通过讲两边才会有比较,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世间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一个,你会明白另一个。比如在白布上放红色的牡丹花,就是为了让你把牡丹花看得更清楚。要想让任何一个图案完全体现出来,都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底色来衬托。修道也是如此,真心犹如牡丹花,妄心犹如白布,只有用妄心来衬托真心,我们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
但用功的人往往不喜欢底布,总想直接看牡丹花。没有底布,再加上功夫不够,你怎么看得到牡丹花呢?只有当你的功夫特别纯熟时,才不需要底布来衬托牡丹花。
如果你想通过静功把真心找出来,你如何把静功培养出来呢?当静功培养出来以后,你又如何把真心找出来呢?天天关在屋子里以静求静只是一个阶段。如果能把握自己的六根,根本不用把自己关闭起来。你走到大街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六根不动,这与把自己关起来有什么区别呢?你关不掉六根,把自己关起来,只是看不见外在的事物,你的功夫仍然用不上去,又有什么用呢?
今年夏天我到五台山,在一个女众道场讲开示。一个比丘尼说她天天被六根烦得不得了,问我能不能帮她关掉。我说:“有一个很快的方法,少则三天,多则七天。五台山有一条香火街,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那儿挤来挤去。你把头剃得亮亮的,穿得整整齐齐的,每天在这条街上走十个来回。至于什么结果,现在感受不到,过段时间我会打电话问你。如果相信这个方法,你就去做。”
她果然去做了。后来我问她,她说头一天根本无法忍受,快崩溃了。第二天轻松多了。第三天就更轻松了。我问她:“当你晚上回到寺院,闭起眼睛,白天的所见所闻,你能记住哪个镜头呢?”她说全部都看到了,但哪个也记不清。三天下来,她真的达到了见而未见,闻而未闻。她走路的时候也在看,是自然的看,而没有看具体的东西。
用这种方法走了七天,她寺庙的出家人对她评价说:“喊她,她听不见。和人走对头了,也不知道让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她的六根即将或者说有所关闭,内在的力量已经慢慢升起来了。这股力量是从外面返回去的。因为她不用眼根、耳根等六根了,六根自然关闭,这时候有眼等于无眼,有耳等于无耳。一旦达到这个境界,根本用不着把自己关闭起来。严格来讲,这个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闭。但这也是沿途风光,也不究竟。
我们现在闭关是强迫性的闭关。因为平时达不到六根关闭,所以才走进山洞,贴上封条,强迫自己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到。如果你很幸运,强迫上一两年,也能把内在的力量逼出来。逼出来以后再把关房打开,你也能“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这时候你自然昼夜六时与自性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外在的境界再好看、再好听,你也可以随时回到内在。
刚开始一不留神可能会被外境拽走,就像刚才我一不留神,被念佛机的声音所转一样,但是“知”就像一把宝剑,会把外境与内在一下砍断,你又会回到了了觉知的状态。有时候你把人骂了,打了,过后又后悔,这是“事后觉”。真正有觉知功夫的人是念起即觉,也就是佛门里讲的做得了主。一个做得了主的人是生死自在,来去自由,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如果临命终时觉知未出现,就会被业力牵着走。
死亡是大昏迷,晚上做梦是小昏迷。如果小昏迷做不了主,大昏迷就更做不了主。因为做梦时前五根都关闭了,只有第六根(意)在作用。临终时也是如此,死亡后,第六根也会随之关闭。我问学净土的人:“你怎么往生?”他们都说临终靠佛接引。我说:“尽管你很自信,但做不了主还是不行。即便佛来接你,你也不会跟他走。因为那时候你是处于昏迷状态。”
“明心”是理上的开悟,开悟后在功夫上就不会出偏差,所以明心后才能迈步。但现在大家还没有明心就开始迈步了,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明心,你怎么迈出第一步?纵然迈出了第一步,离证果还很遥远。
问:见性后还会不会堕落?
师:见性后,你的贪、嗔、痴不断,怎么会不堕落呢?如果你什么都不爱好(财色名利和吃、穿、用等种种享受),说明你已经超越了六根,什么都不执著了,你见性后就不会堕落。就像我特别爱听音乐,临命终时就可能被音乐接走。
我刚出家时,一位法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天天什么都不做(不看、不听、不讲,六根不工作,不追逐外境),又不感到寂寞,这样用功修道就比较快。”十几年前这句话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但现在我经常用这句话去观察来到我身边的人。
如果一个人一无所住,转入修道,就是非常利的根器。实际上一个人的根器很容易看出来。如果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又一无所求,这个人前世已经修到很高的境界。有的人一没事干就感到空虚无聊,这说明他内在没有力量,必须靠外在的事物来支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