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谋术全书
15508600000003

第3章 谋夺天下——王霸谋略(2)

管仲做了相国后,又向齐桓公推荐了一些人才。根据管仲的意思,齐桓公对他们一一量才而用。齐国的有识之士一天天地多了起来。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管仲建议国君掌握生、杀、富、贵、贫、贱这六大权力,同时实行对有功者赏、有罪者罚的政策。通过一系列改革,齐国政治得到巩固,军事得到加强,经济也空前繁荣,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势,为齐桓公制定了一项“尊王攘夷”的政策。所谓“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蛮、夷、戎等部族对中原的侵害。这期间,周庄王驾崩,周僖王即位。与此同时,宋国发生了内乱。国君宋闵公被杀,公子游即位后又被闵公的弟弟公子御说借兵杀死。利用这个机会,管仲向齐桓公出了个可以称霸中原的主意。齐桓公高兴地照办了。

周庄王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首领,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所以,在他去世时,没有一个来吊丧的。周僖王即位后,也没有来贺喜的。周僖王感到很不是滋味。正在这时,有人来报:“齐国派使臣带许多贡物来祝贺新天子即位。”周僖王喜出望外,立即接见。

席间,齐使向僖王奏明:宋国内乱不止,影响很坏,至今国君还没有定下来,希望天子下令,选一个诸侯国牵头,召集其他诸侯国,商定一下宋国的国君,以便平息宋国内乱。

周僖王原本也想找个机会提高一下自己的威望。如今齐使的请求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于是连连答应,并立即写了一道由齐侯出面邀请诸侯“商讨宋国君位”的命令交给齐使。

齐使圆满地完成了出使任务,这一切都在管仲的计划之中。

齐桓公接到周天子的命令,当即让管仲写召集会议的通知给各国送去,同时又到北杏去布置会场。

会期到了,原定的十几个国家只到了邾、宋、陈、蔡四国。

会议开始了,主题是商定宋国的国君,当然不能跑题。于是规定公子御说为宋国国君,五国一致同意,主要问题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齐桓公接着说:“现在王室衰微,为了扶助王室,共创大业,需推选一位领头人,请诸侯考虑一下人选。”齐桓公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选一位盟主。

论理,宋国的资格比较老,是公爵国,也就是一等诸侯国。但是,由于内乱不断,国力被折腾得软弱不堪,已经没有能力当选了。齐国虽然是侯爵国——二等诸侯国,但国力强是有目共睹的,陈国的国君陈宣公卖了个顺水人情,说:“既然本次会议是齐侯召集的,那就选他为盟主吧。”众人附和。齐桓公正中下怀,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推选,又同到会的四国签订了扶助王室、抵御外侮、平定内乱、帮助弱国的盟约,同时商定,如有违约者,共同讨伐。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置。

智谋点评:

在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从国外赶回齐国争夺君位的较量中,速度决定着一切。鲁国人在护送公子纠回国的同时,派管仲带兵在公子小白回国的路上设伏,其目的就是要杀死公子小白或迟滞公子小白回国的速度。公子小白则使用了一招出神入化的“诈术”,在千钧一发之际急中生智,假装被管仲射死,使公子纠和鲁国人放松了警惕,从而放慢了赶往齐国的速度,而公子小白则暗中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一慢一快之间,一个人距离君位远了,另一个人距离君位近了。就这样,公子小白赢得了速度之争的最终胜利,为自己赢得了君王的权力。

忍辱负重,晋文公历尽磨难成大业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重耳,他是继齐桓公之后,真正建立起霸业的霸主,由于他经历曲折,倍遭困厄,即位后励精图治,政绩显赫,所以关于他的事迹,历来为史家所称道,并广为流传。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在晋献公做太子时,武公为他娶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个年轻夫人叫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齐姜青春年少,过门不久,就和姬诡诸勾结上了,到武公死后,诡诸干脆把他的继母娶了过来,做了夫人,后来还生了两个子女。男的就是申生,女的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那个长女,名叫伯姬。这样,献公就有了三个儿子——重耳、夷吾和申生。如果根据年龄说,申生最小,但因为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所谓“子以母贵”,因此申生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671年,晋献公率兵攻打骊戎(即西戎族)。经过这次战争,献公又得到两个美女:一个叫骊姬;一个叫少姬,她俩是一对姐妹。姐姐骊姬长得非常漂亮,同时又会花言巧语,因此极受献公的宠幸。

过了几年,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就废掉齐姜,立骊姬为夫人。

到了快要把奚齐立为太子时,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预谋。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有人对太子说:“您要申辩,国君一定会辩明是非。”太子说:“君王如果没有了骊姬,会睡不安,吃不饱。我一申辩,骊姬必定会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那人说:“您想出走吗?”太子说:“君王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我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谁会接纳我呢?”

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杀。

重耳和夷吾听说申生死了,就前往晋都询问。

骊姬又向献公挑拨说:“申生撒毒药,看来重耳、夷吾是知道的。”

两公子得知骊姬又在暗算他们,就悄悄回到了各自的封地。多疑多忌的献公见两公子不辞而别,越发信以为真。立即派出军队,兵分两路,去追捕重耳和夷吾二人。

追兵来到蒲城,进入宫中,抓住重耳。一个名叫履鞮的小官逼着重耳自杀。重耳挣脱束缚,翻身逃跑,履鞮举刀便砍,结果只砍下了重耳的半截衣服袖子。

这样,重耳便开始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当时他已42岁。由于重耳平时能“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颇有贤名,所以即使在流亡过程中,跟随他的人也很多,甚至如介子推曾在晋文公绝粮的时候“割股啖君”。

重耳先到狄国。他为什么要逃到狄国呢?据《史记》载,狄,其母国也。也就是说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狄国国君热情好客,听说晋国公子重耳和一帮有名望的人到了,特意用厚礼接待,把这一伙“难民”安排得舒舒适适,狄君还把征服咎如(赤狄别名,隗姓)时,收纳的两个漂亮女子嫁给他们,小的叫季隗,嫁给了重耳,生下两个儿子,取名伯鲦、叔刘。大的叫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个儿子取名赵盾。他们找下这个好靠山,一住就是十二年。那时,重耳觉得自己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一定不会有出头的日子了。

就在第十二个年头,狐毛、狐偃兄弟收到重耳的舅父、狐氏兄弟的父亲狐突写来信,上面说,晋惠公从秦国回到晋国后,立即下令,把韩原没有救驾的庆郑斩首,他又把宠臣隙芮叫到身边,认为重耳在外面笼络诸侯,迟早是晋国的祸害,不如趁早把他们除掉,邵芮推荐勃抵除掉重耳。

重耳事先得知了这一消息,于是向齐国逃去。当时重耳在狄国已滞留十二年之久。到齐国后,齐桓公厚加礼待,为他娶妻,并送他马匹。第二年,齐桓公死,齐国发生内乱。重耳贪图安逸,不想离开,又接着住了三年。赵衰和狐偃等人最后说服了重耳离开齐国,前往楚国,以寻找靠山,另觅合适的时机归国。沿途备尝艰辛屈辱,到达楚国。楚成王雄才大略,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把重耳当作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的知遇之恩呢?”重耳对楚王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三舍”即九十里。)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他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楚成王却认为“晋公子敏而有文,约而不谄,三材侍之,天祚之矣。天之所兴,谁能废之?”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秦穆公邀请重耳去秦国,楚成王便将他送去,穆公待他甚厚。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这时他已62岁。

晋文公重耳,是个聪明贤达、老成持重的人,长期的流亡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

晋文公重耳做了国君后,以超人的胸怀广纳贤士,使国势越来越强。他大加奖赏有功人员,就连逃亡途中有仇于他的勃褆、头须等,也被重用。所以,晋惠公时期的大臣纷纷解除顾虑,入朝为晋文公卖力。晋国大治,从而成就了春秋霸业。

智谋点评:

重耳之所以能成为春秋时代显赫一时的霸主,跟他在国外流亡19年的经历中所遭受的磨难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之中,忍耐是最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在逃亡的19年里,各种挫折、不幸、苦难、绝望、屈辱、恐惧等一应俱来,他一一承受着、忍耐着,其中的毅力与坚韧可想而知。如果作个历史假想,重耳一开始就成为一国的国君,是不合适的。那时候他不过是一个浮躁而目光短浅的贵族公子,如果顺利地登上王位,估计也会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君主,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正是他的流亡过程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君主,在流亡过程中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逐渐拥有了一代霸主的风范。

不鸣则已,楚庄王韬光养晦“一飞冲天”

楚成王时,楚国的国力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在他当政的46年中,屡次北进,在召陵受到齐桓公霸权的阻挡,城濮又遭到晋文公的打击,晚年想改立继承人不成,被迫自杀。他的儿子穆王逼死父亲自立,造成内部分裂,在穆王短短的12年政权中,无所作为,国内一些强宗大族势力兴起,互相争夺,使楚政治上出现危机。楚庄王就是在这种困难环境中即位的。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侣,春秋中期楚国杰出的君主,继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成公后,再度称霸中原,将楚国的国力推向历史的巅峰,一度打破晋国对中原霸权的长期垄断,也大大加速荆楚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为中国先秦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刚刚即位时的楚庄王并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样雷厉风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他有时带着卫士、姬妾去云梦等大泽游猎,有时在宫中饮酒观舞,浑浑噩噩,无日无夜地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每逢大臣们进宫汇报国事,他总是不耐烦地回绝,任凭大夫们自己办理。他根本不像个国君,朝野上下也都拿他当昏君看待。

继位三年以来,楚庄王整天喝酒、打猎,不问政事。更为甚者,他为了耳旁的清静,干脆在宫门口立一木牌,上书:“有敢谏者,死无赦。”

禁令虽严,却并不能吓退忠贞之士。大臣伍举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来谒见楚庄王,只见庄王在宫中左拥郑姬,右抱蔡女,醉醺醺地观看歌舞,看见伍举来见,他眯着眼问道:“爱卿来找我,是想跟我一起喝酒呢?还是想陪我一起欣赏歌舞?”伍举答道:“有人请我猜一谜语,我怎么也猜不着,特来请教大王。”庄王笑道:“是什么谜语?快说来听听。”伍举于是不慌不忙地说:“楚都有一只大鸟,五彩缤纷,艳丽无比,挺神气地在高坡上,三年来,不飞不叫,令满朝文武猜不透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完了这段话,思考了一会儿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伍举听后,知道庄王心中有数,非常高兴,就又趁机进言道:“还是大王的见识高,一猜就中,只是此鸟不鸣,怕猎人会射暗箭啊!”楚庄王听后身子一震,随即就叫他下去。